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2.近年来,传统卷烟对健康及环境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烟草生产商均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危害更低的烟草制品,低温加热不燃烧烟制品作为烟草消费的新形式,逐步受到市场的欢迎,正日益被大多数国家的卷烟消费者接受。
3.例如,公开号为cn211298441u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便于提取加热不燃烧卷烟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构造成接收包括烟草部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并且包括加热器和卷烟容纳部,该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加热不燃烧卷烟以形成气雾,所述卷烟容纳部容纳所述加热不燃烧卷烟并方便提取卷烟,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加热不燃烧卷烟,该接收器具有支持部,当加热不燃烧卷烟处于加热位置时支持所述加热不燃烧卷烟,所述接收器与所述加热装置可脱卸地连接;以及外壳筒,用于接收所述接收器,并通过外壳筒的内壁适当地夹住所述加热不燃烧卷烟,所述外壳筒与所述加热装置可脱卸地连接。当需要更换加热不燃烧卷烟时,可以直接将加热不燃烧卷烟从加热装置中提取出来,从而可以方便地更换耗尽的加热不燃烧卷烟。
4.现有的气雾产生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加热器加热气雾产生基质,产生的气雾供用户抽吸。用户完成抽吸后,拔出气雾产生基质时,气雾产生基质会和接收器的支持部粘连在一起,气雾产生基质很难从气雾产生装置内拔出,使用不方便,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
5.因此,提供一种方便气雾产生基质从气雾产生装置内拔出的提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气雾产生基质很难从气雾产生装置内拔出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取器,包括:壳体,能够与气雾产生装置连接;容纳部,设于壳体内,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质,其中,容纳部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与壳体连接,第二容纳部与第一容纳部活动连接,壳体设有开口,气雾产生基质能够通过开口进入容纳部,并能够与第二容纳部上的承载部抵接,在容纳部的轴向上,第二容纳部能够通过承载部带动气雾产生基质靠近或者远离开口。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纳部分为第一容纳部和与第一容纳部活动连接的第二容纳部,使得第二容纳部能够在容纳部的轴向带动气雾产生基质靠近或者远离开口,不仅便于气雾产生基质取出,而且方便用户的清理和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容纳部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容纳部设有第二限位部,当第二容纳部朝向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限位部与第
一限位部抵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容纳部还设有第三限位部,当第二容纳部朝向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三限位部与第一容纳部的下端抵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均为凸部,第一限位部为沿容纳部的轴向设置的限位槽。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容纳部设有卡接槽,用于与第三限位部卡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容纳部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壳体的上端设有封板,开口设于封板上,开口与容纳部同轴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封板与容纳部固定连接,能够与容纳部一起与壳体相对运动,以改变承载部在壳体内的位置。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主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提取器,提取器的壳体与主体活动连接,主体设有雾化部,用于雾化放置于提取器的容纳部中的气雾产生基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壳体内设有第一磁性件,主体上设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能够与第一磁性件吸合。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取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取器的第二容纳部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取器的第二容纳部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的局部结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至图4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取器1,包括:壳体10,能够与气雾产生装置3连接;容纳部11,设于壳体10内,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质2,其中,容纳部11包括第一容纳部110和第二容纳部111,第一容纳部110与壳体10连接,第二容纳部111与第一容纳部110活动连接,壳体10设有开口101,气雾产生基质2能够通过开口101进入容纳部11,并能够与第二容纳部111上的承载部112抵接,在容纳部11的轴向(如图1至图4中a方向所示)上,第二容纳部111能够通过承载部112带动气雾产生基质2靠近或者远离开口101。
30.也就是说,提取器1主要由壳体10和容纳部11组成,其中,提取器1的壳体10能够与气雾产生装置3连接,壳体10上设置有开口101,容纳部11设置在壳体10内,气雾产生基质2能够通过开口101进入容纳部11。在提取器1与气雾产生装置3连接后,放置于容纳部11内的气雾产生基质2能够被气雾产生装置3雾化形成可以被用户抽吸的气雾。在本实施例中,气雾产生基质2为加热不燃烧烟支(也称加热不燃烧卷烟、新型烟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气雾产生基质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和类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只要使得气雾产生基质能够被气雾产生装置雾化即可。
31.现有的气雾产生装置,在用户完成抽吸后,拔出气雾产生基质时,气雾产生基质会和接收器的支持部粘连在一起,气雾产生基质很难从气雾产生装置内拔出,使用不方便,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
32.参见图1至图4并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部11包括第一容纳部110和第二容纳部111,第一容纳部110与壳体10连接,第二容纳部111与第一容纳部110活动连接,在容纳部11的轴向(如图1至图4中a方向所示)上,第二容纳部111能够通过承载部112带动气雾产生基质2靠近或者远离开口101。
33.也即,在气雾产生基质2进入容纳部11后,气雾产生基质2靠近第二容纳部111的端部能够与第二容纳部111上的承载部112抵接,并与第二容纳部111在容纳部11的轴向上朝向远离开口101的方向运动。承载部112上设有下部开口118,能够使得气雾产生基质2与气雾产生装置3中的雾化部32接触,雾化部32能够雾化气雾产生基质2以产生用于供用户抽吸的气雾。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12为第二容纳部111的底部。
34.在用户抽吸完成后,将提取器1和放置于提取器1内的气雾产生基质2一同从气雾产生装置3上取下,便于气雾产生基质2从气雾产生装置3取出。在提取器1取下的过程中,承
载部112上的下部开口118边缘能够刮除雾化部32残留的气雾产生基质2碎屑,实现对雾化部32的清洁。在提取器1取下后,可以操作第二容纳部111,使得第二容纳部111带着气雾产生基质2在容纳部11的轴向上朝向靠近开口101的方向运动。也即,将气雾产生基质2推出第一容纳部110,减少气雾产生基质2位于容纳部11的体积,即使出现气雾产生基质2与承载部112粘连的情况,也可以很便利地将气雾产生基质2从第二容纳部111中取出。同时,由于第二容纳部111能够朝向靠近开口101的方向运动,使得承载部112能够靠近开口101,便于用户通过开口101或者下部开口118对承载部112进行清理,方便用户的使用,提升用户体验。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纳部分为第一容纳部和与第一容纳部活动连接的第二容纳部,使得第二容纳部能够在容纳部的轴向带动气雾产生基质靠近或者远离开口,不仅便于气雾产生基质取出,而且方便用户的清理和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36.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0设有第一限位部113,第二容纳部111设有第二限位部114,当第二容纳部111朝向远离开口101的方向运动到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4与第一限位部113抵接。
37.也即,为了防止第二容纳部111与第一容纳部110之间松脱,在第一容纳部110上设置了第一限位部113,在第二容纳部111上设置了第二限位部114,第二容纳部111能够在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的限定下运动,确保第二容纳部111不会从第一容纳部110上松脱。在容纳部11的轴向上,当第二容纳部111运动到第二限位部114与第一限位部113抵接的状态时,第二容纳部111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二容纳部111上的承载部112与开口101处于最远的距离,容纳部11的容积最大,能够使得气雾产生基质2尽可能多的被雾化部32雾化,确保气雾产生基质2的雾化量。
38.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11还设有第三限位部115,当第二容纳111部朝向靠近开口101的方向运动到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的位置)时,第三限位部115与第一容纳部110的下端抵接。
39.也即,为了防止在第二容纳部111朝向靠近开口101运动的过程中从开口101中滑出和与第一容纳部110松脱,第二容纳部111还设有第三限位部115,通过第三限位部115与第一容纳部110的下端抵接来限定第二容纳部111距离开口101最近的距离。当第三限位部115与第一容纳部110的下端抵接时,第二容纳部111上的承载部112与开口101处于最近的距离,容纳部11的容积最小,使得气雾产生基质2尽可能多从容纳部11中被推出,便于气雾产生基质2从容纳部11中被取出,也方便用于对第二容纳部111清理。
40.另外,为了使得承载部112更接近开口101,将气雾产生基质2更多的从容纳部11中推出,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0设有卡接槽116,用于与第三限位部115卡合。也即,通过在第一容纳部110上设置卡接槽116,来增加第二容纳部111在容纳部11的轴向上的运动行程,使得第二容纳部111上的承载部112能够带着气雾产生基质2从容纳部11中伸出更多,便于气雾产生基质2的取出和第二容纳部111的清理。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的具体结构和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使得各限位部能够有效的限定第二容纳部在容纳部轴向上的运动位置即可。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容纳部11的周向(如图2中t方向所示),第一限位部113、第二限位部114、第三限位部115和第一容纳部110上的卡接槽116均设有四个,在周向上设置多个限位部,能够限定第二容纳
部111在周向上的位置和运动。其中,第二限位部114和第三限位部115均为凸部,第一限位部113为沿容纳部11的轴向设置的限位槽,在第一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14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13的下端壁抵接,在第二位置时,第三限位部115能够与第一容纳部110的下端或第一容纳部110下端的卡接槽116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限位部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42.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4并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0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13。优选地,密封件13为硅胶密封圈。通过在第一容纳部110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件13,在提取器1与气雾产生装置3连接后,能够保证气雾产生装置3内的吸阻,确保用户能够抽吸气雾产生基质2被雾化产生的气雾。
43.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上端设有封板100,开口101设于封板100上,开口101与容纳部11同轴设置。也即,封板100是设置在壳体10的最上端,容纳部11与封板100连接,并与开口101同轴设置,其中,开口101为向壳体10内部凹陷的坡面开口,便于气雾产生基质2进入容纳部11。
44.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封板100与容纳部11固定连接,能够与容纳部11一起与壳体10相对运动,以改变承载部112在壳体10内的位置。也即,封板100是独立的部件,能够与容纳部1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容纳部110的上端设有导向柱117,封板100上设有能够与导向柱117配合的导向孔(图中未示),导向孔能够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使得封板100与第一容纳部110固定连接。同时,封板100能够与容纳部11一起与壳体10相对运动,优选地,封板100与容纳部11组成的整体能够与壳体10做类似于活塞的相对运动,可通过密封件13进行摩擦定位,从而改变第二容纳部111的承载部112在壳体10内的位置,进而能够改变气雾产生基质2与雾化部3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烟支,实现不同的雾化效果。
45.进一步地,参见图2并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第一磁性件12,用于与气雾产生装置3吸合,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12,使得第一磁性件12能够与气雾产生装置3吸合,能够便于提取器1与气雾产生装置3连接和安装,方便用户使用。
46.参见图5和图6并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3,包括主体30和上述任意一项提取器1,提取器1的壳体10与主体30活动连接,主体30设有雾化部32,用于使得放置于提取器1的容纳部11中的气雾产生基质2雾化。
4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气雾产生装置3主要由主体30和提取器1组成,其中,主体30上设有延伸部31,在主体30的轴向(如图5和图6中b方向所示)上,延伸部31能够伸入提取器1的壳体10与容纳部11之间的空间,实现提取器1的壳体10与主体30活动连接,容纳部11能够伸入延伸部31的内腔,雾化部32位于延伸部31的内腔中,能够通过第二容纳部111的下部开口118伸入容纳部11中雾化放置于容纳部11中的气雾产生基质2。主体30上还设有气路通道300和操作按钮301,气路通道300能够使得用户顺利抽吸雾化部32雾化气雾产生基质2产生的气雾,操作按钮301能够控制雾化部32电路的通断。通过对提取器1的安装与拔取,能够很好的实现气雾产生基质2与雾化部32之间的接触与分离,便于气雾产生基质2的拔出和容纳部11与雾化部32的清理,方便用户的使用,提升用户的体验。
48.为了便于主体10与提取器1的连接,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上设有第二磁性件310,第二磁性件310能够与壳体10上的第一磁性件12吸合。通过第一磁性件12与
第二磁性件310吸合,能够便于提取器1与主体10的连接和安装,方便用户使用。
49.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纳部分为第一容纳部和与第一容纳部活动连接的第二容纳部,使得第二容纳部能够在容纳部的轴向带动气雾产生基质靠近或者远离开口,不仅便于气雾产生基质取出,而且方便用户的清理和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50.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