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口腔临床用床旁托盘。
背景技术:2.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在口腔科常常会用到床旁托盘对患者进行护理。
3.现有的托盘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根据需要将托盘调节高到合适的高度,从而不方便使用,且托盘的面积较小,当需要的工具较多时,不方便放置。
4.因此需要一种口腔临床用床旁托盘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临床用床旁托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口腔临床用床旁托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腿,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基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放置盘,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上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放置盘。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有底座、支撑套筒、缩径座、缩径帽和调节杆,所述底座的基面设置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端部设置有缩径座,所述缩径座的上侧设置有缩径帽,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位于底板基面的右侧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缩径座的上侧呈缩径环结构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有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连接杆、调节孔、转动座、限位环和固定螺栓,所述上连接座的下侧设置有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连接杆的上侧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且位于转动座的下侧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杆相固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杆的端部与下连接座的底部相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位于上连接座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放置盘与转动座相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座与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组件,可根据需要将第一放置盘和第二放
置盘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从而更方便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组件,可调节第一放置盘和第二放置盘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根据放置的物体高度的不同将第二放置盘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放置盘可转动,可根据需要将其转动到合适的方向,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调节组件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图。
22.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腿;3、第二支撑腿;4、万向轮;5、第一调节组件;6、第二调节组件;7、第一放置盘;8、支撑杆;9、第二放置盘;10、底座;11、支撑套筒;12、缩径座;13、缩径帽;14、调节杆;15、上连接座;16、下连接座;17、连接杆;18、调节孔;19、转动座;20、限位环;2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8.一种口腔临床用床旁托盘,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支撑腿2,底板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腿3,第一支撑腿2和第二支撑腿3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4,底板1基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5,第一调节组件5的上侧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6,第二调节组件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放置盘7,第二调节组件6的上侧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放置盘9。
29.实施例,请参照图1、2和4,第一调节组件5包括有底座10、支撑套筒11、缩径座12、缩径帽13和调节杆14,底座10的基面设置有支撑套筒11,支撑套筒11的端部设置有缩径座12,缩径座12的上侧设置有缩径帽13,支撑套筒1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14,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组件5,可根据需要将第一放置盘7和第二放置盘9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从而更方便使用。
30.实施例,请参照图1、2和3,第二调节组件6包括有上连接座15、下连接座16、连接杆17、调节孔18、转动座19、限位环20和固定螺栓21,上连接座15的下侧设置有下连接座16,上连接座15和下连接座1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正面开设有调节孔18,连接杆17的上侧设置有转动座19,连接杆17的外壁且位于转动座19的下侧设置有限位环20,限位环20通过固定螺栓21与连接杆17相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组件6,可调节第一放置盘7和第二放置盘9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根据放置的物体高度的不同将第二放置盘9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放置盘7可转动,可根据需要将其转动到合适的方向,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更高。
31.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首先将整体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接着转动缩径帽13,然后将调节调节杆14,将第一放置盘7和第二放置盘9调节到合适的高度,然后反向转动缩径帽13将调节杆14进行固定,然后调节限位环20的位置,将第一放置盘7和第二放置盘9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然后将第一放置盘7转动到合适的方向即可,最后将需要的东西分别放置在第一放置盘7和第二放置盘9上。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