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牵引拉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2.患者在进行骨科类方面的治疗后,由于身体长时间固定治疗后,肌肉容易发生萎缩,导致肢体运动功能下降的现象出现,所以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牵引拉伸的训练,使肢体重新适应运动。
3.现有的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产品都是制式的导致其具有最佳适用范围,而又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因为臂长不同的缘故,进而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产品都是制式的导致其具有最佳适用范围,而又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因为臂长不同的缘故,进而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包括底座和调节装置,所述底座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和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内壁开设有竖槽,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块,所述第一圆形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圆形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块,所述第一圆形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
6.所述活动板借助螺纹杆和竖槽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借助电机和l型板转动连接。
7.所述顶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和第二圆形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借助第二圆形块和套筒滑动连接。
8.所述底座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圆形块远离顶杆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拉环。
9.所述底座的内壁设有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底座的内壁,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柄,所述夹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10.所述夹板借助拉杆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夹板的一端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借助拉柄和底座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调节拉环的位置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活动板在竖槽的内部滑动,活动板在竖槽的内部滑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第一圆形块移动,第一圆形块移动带动第一弹簧、顶杆、套筒和第二圆形块移
动,第二圆形块移动带动拉环移动,当拉环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机,这时一只手握住拉环向下拉动,拉环向下拉动带动第二圆形块移动,第二圆形块移动带动第一弹簧拉伸同时使顶杆在套筒的内部滑动,然后利用第一弹簧的回弹力进行肢体的牵引拉伸训练,通过设置套筒和顶杆,是因为第一弹簧是软的,在受到拉伸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这时套筒和顶杆就起到了使第一弹簧不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可以根据患者的臂长做出相应的调节,进一步扩大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使患者在做肢体牵引拉伸训练时更加的舒适服帖。
13.2、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把本装置固定在床上时,首先根据床板的厚度向下拉伸拉柄,拉柄向下移动带动拉杆向下移动,拉杆向下移动带动压板在滑槽的内部滑动的同时挤压第二弹簧,使第二弹簧受力压缩,当夹板在滑槽的内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把床板夹在夹板和底座之间,然后松开拉柄,利用第二弹簧的回弹力,把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病床上,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快速地把该装置和病床之间完成固定,解决了现有的肢体牵引拉伸装置无法固定在病床上,而由于一些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行动能力是比较弱的,进而给躺在病床上无法下地的患者使用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中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中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底座;2、安装装置;21、滑槽;22、夹板;23、拉杆;24、拉柄;25、第二弹簧;3、l型板;4、调节装置;401、电机;402、螺纹杆;403、竖槽;404、活动板;405、连接杆;406、第一圆形块;407、第一弹簧;408、第二圆形块;409、套筒;410、顶杆;5、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中医骨科用肢体牵引拉伸装置,底座1为u型结构,第二圆形块408远离顶杆410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拉环5,包括底座1和调节装置4,底座1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4。
22.下面具体说一下解决安装装置2和调节装置4。
23.如图1和图4所示,调节装置4包括电机401,电机401带动螺纹杆402转动,螺纹杆402转动带动活动板404在竖槽403的内部滑动,活动板404在竖槽403的内部滑动带动连接杆405移动,连接杆405移动带动第一圆形块406移动,第一圆形块406移动带动第一弹簧407、顶杆410、套筒409和第二圆形块408移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带动拉环5移动,当拉环5
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机401,这时一只手握住拉环5向下拉动,拉环5向下拉动带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带动第一弹簧407拉伸同时使顶杆410在套筒409的内部滑动,然后利用第一弹簧407的回弹力进行肢体的牵引拉伸训练,通过设置套筒409和顶杆410,是因为第一弹簧407是软的,在受到拉伸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这时套筒409和顶杆410就起到了使第一弹簧407不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可以根据患者的臂长做出相应的调节,进一步扩大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使患者在做肢体牵引拉伸训练时更加的舒适服帖,电机401和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402,底座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l型板3,l型板3的内壁开设有竖槽403,螺纹杆4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板404,活动板40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405,连接杆405远离活动板4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圆形块406,第一圆形块40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07,第一弹簧407远离第一圆形块4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圆形块408,第一圆形块40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套筒409,套筒40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410。
24.活动板404借助螺纹杆402和竖槽403滑动连接,螺纹杆402借助电机401和l型板3转动连接。
25.顶杆410远离套筒409的一端和第二圆形块408固定连接,顶杆410借助第二圆形块408和套筒409滑动连接。
26.其上段部件之间相互配合所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调节拉环5的位置时,打开电机401,电机401带动螺纹杆402转动,螺纹杆402转动带动活动板404在竖槽403的内部滑动,活动板404在竖槽403的内部滑动带动连接杆405移动,连接杆405移动带动第一圆形块406移动,第一圆形块406移动带动第一弹簧407、顶杆410、套筒409和第二圆形块408移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带动拉环5移动,当拉环5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机401,这时一只手握住拉环5向下拉动,拉环5向下拉动带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第二圆形块408移动带动第一弹簧407拉伸同时使顶杆410在套筒409的内部滑动,然后利用第一弹簧407的回弹力进行肢体的牵引拉伸训练,通过设置套筒409和顶杆410,是因为第一弹簧407是软的,在受到拉伸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这时套筒409和顶杆410就起到了使第一弹簧407不会受到反作用力而弯折,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可以根据患者的臂长做出相应的调节,进一步扩大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使患者在做肢体牵引拉伸训练时更加的舒适服帖。
27.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的内壁设有安装装置2,安装装置2包括滑槽21,滑槽21开设在底座1的内壁,滑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板22,夹板2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杆23,拉杆23远离夹板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柄24,拉柄24向下移动带动拉杆23向下移动,拉杆23向下移动带动压板在滑槽21的内部滑动的同时挤压第二弹簧25,使第二弹簧25受力压缩,当夹板22在滑槽21的内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把床板夹在夹板22和底座1之间,然后松开拉柄24,利用第二弹簧25的回弹力,把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病床上,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快速地把该装置和病床之间完成固定,夹板2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5。
28.夹板22借助拉杆23和滑槽21滑动连接,第二弹簧25远离夹板22的一端和底座1固定连接,拉杆23借助拉柄24和底座1滑动连接
29.其上段部件之间相互配合所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把本装置固定在床上时,首先根据床板的厚度向下拉伸拉柄24,拉柄24向下移动带动拉杆23向下移动,拉杆23向下移动带动压板在滑槽21的内部滑动的同时挤压第二弹簧25,使第二弹簧25受力压缩,当夹板22
在滑槽21的内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把床板夹在夹板22和底座1之间,然后松开拉柄24,利用第二弹簧25的回弹力,把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病床上,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快速地把该装置和病床之间完成固定,解决了现有的肢体牵引拉伸装置无法固定在病床上,而由于一些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行动能力是比较弱的,进而给躺在病床上无法下地的患者使用带来不便。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