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


背景技术:

2.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在世界各地是极其普遍和重大的健康问题,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期间的呼吸停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的形式,它常常与肥胖有关,肥胖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健康状况。当在睡眠期间咽喉后部的组织反复塌陷时,osa就会发生,产生打鼾和气道完全堵塞,未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的后果包括劣质睡眠、白天过度疲劳和嗜睡、易怒、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目前一些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包括大型创伤性手术,例如去除部分舌头或部分咽喉组织,但这种方法创伤性较大,容易出现并发症。
3.尤其这两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新冠病毒引起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患者在发病中期会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若患者本身还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危险性则更加大大提高。
4.目前采用的止鼾器通常从患者鼻腔中放入导气鼻管,导气鼻管的后端从咽喉后部的软腭中伸出,再采用u型定位卡夹卡在鼻中隔上进行固定。该方案可以达到改善打鼾和低通气的效果,但是在鼻腔的固定部分长时间卡夹容易损伤患者鼻腔,产生疼痛感和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对比文件中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将鼻撑结构结合在通气管上,在放置时鼻撑轻易放入在患者鼻腔中,松紧程度可以按需要调节,不需要另外进行卡夹,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更方便患者使用。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包括管体以及设于管体一端的鼻撑,所述鼻撑与管体连通,所述管体为软质材料,管体从鼻腔置入呼吸气道,鼻撑则支撑于鼻腔中。鼻撑与管体连通,管体从鼻腔伸入到咽喉颏舌肌位置,同时,鼻撑放在鼻腔中,不易发生掉落,在睡眠平躺时,管体确保了呼吸气道通畅,避免颏舌肌下压阻塞呼吸道。
8.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鼻撑与管体可拆卸连接。鼻撑与管体可灵活拆卸,可以通过管体单独进行其它医疗操作,需要保持管体在呼吸气道中的位置时,便采用鼻撑进行固定。
9.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鼻撑包括连接管以及设于连接管圆周外壁的若干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沿连接管的轴线方向排列。连接管与管体的端部连通,并且为可拆卸连接,连接管外壁设有支撑块,使用时,支撑块与鼻腔内壁接触并进行支撑。
10.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块为环形结构,沿鼻撑的入鼻方向,各支撑块的环形外径逐渐减小。支撑块采用圆环形结构,沿鼻撑的入鼻轴线方向,环形外径减小,与人体鼻腔逐渐收窄的结构匹配。
11.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块为硅胶材质。支撑块与鼻腔内壁直接接触,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形状适用性强,固定时对鼻腔的压迫力小,不易损伤鼻腔黏膜。
12.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管与管体的端部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管与管体可拆卸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或旋转卡接的方式。
13.作为另外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鼻撑整体呈喇叭形,鼻撑设有与管体连通的喇叭孔,所述鼻撑的喇叭小端与管体可拆卸连接。鼻撑还可以采用喇叭形的结构,整体采用硅胶材质,喇叭形匹配人体鼻腔逐渐收窄的结构,以便支撑在鼻腔内。
14.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鼻撑外壁设有若干撑环。喇叭形的鼻撑外壁环绕凸起有若干圈撑环,撑环与鼻腔内壁接触。
15.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管体远离鼻撑的端部设有置入段,所述置入段与管体连通,置入段的硬度大于管体硬度。管体一端与鼻撑连接,另一端则设有置入段,置入段放置于呼吸气道咽喉颏舌肌的位置,为了防止被颏舌肌压缩,影响通气量,因而置入段需要保持一定硬度的软质材料,但置入段的硬度为30mm-40mm。
16.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管体外径为5-8mm。管体从鼻腔伸入呼吸气道中,管径不宜过大,但是过小的管径通气量受限,经过多次试验,管体外径为6mm时取得的效果最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将鼻撑与管体结合使用,一方面通过管体保持咽喉至鼻腔间的呼吸气道通畅,另一方面通过鼻撑承放在鼻腔中,从而将管体进行固定。鼻撑适应人体鼻腔的结构,轻易放置在患者鼻腔中,根据患者舒适度的需求,调节塞入的程度,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另外进行卡夹,更方便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半剖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鼻撑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鼻撑半剖图。
23.其中,1管体,2鼻撑,3连接管,4支撑块,5喇叭孔,6撑环,7置入段。
具体实施方式
2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实施例1
26.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包括管体1以及设于管体1一端的鼻撑2,管体1为软质材料,使用时,管体1从鼻腔伸入到咽喉颏舌肌位置,长度控制在8-20cm。
27.其中,鼻撑2与管体1相连通,保持通气顺畅,同时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使用时管体1从鼻腔置入呼吸气道,鼻撑2则支撑于鼻腔中,防止发生掉落。
28.具体地,鼻撑2包括了连接管3和若干支撑块4,连接管3与管体1端部螺纹连接,支撑块4设于连接管3圆周外壁,沿连接管3的轴线方向排列。具体地,支撑块4为环形结构,沿鼻撑2的入鼻方向,各支撑块4的环形外径逐渐减小,与人体鼻腔逐渐收窄的结构适应。而且,各支撑块4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形状适用性强,支撑块4之间留有2-4mm的间隙,以便满足形变需求。固定时,支撑块4与鼻腔内壁直接接触,对鼻腔的压迫力小,不易损伤鼻腔黏膜。
29.另外,管体1远离鼻撑2的端部设有置入段7,置入段7与管体1可以为一体连通,但置入段7的硬度大于管体1硬度,由于置入段放置于呼吸气道咽喉颏舌肌的位置,为了防止被颏舌肌压缩,影响通气量,因而置入段7需要保持一定硬度的软质材料,通常保持硬度为30度。同时,管体1外径为5-8mm,管体1需保持足够的通气量,但管径不宜过大,经过多次试验,管体1外径为6mm时取得的效果最好。
30.使用时,鼻撑2的连接管3与管体1连接,将管体1带置入段7的一端从人体鼻腔中伸入到咽喉颏舌肌位置,然后将鼻撑2放在鼻腔中,鼻撑2的支撑块4支撑在鼻腔内壁,根据患者舒适度的需求,调节塞入不同程度,从而完成通气管的固定,在睡眠平躺时,管体1、鼻撑2确保了呼吸气道通畅,避免颏舌肌下压阻塞呼吸道。
31.实施例2
32.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解除上气道阻力的通气管,使用方式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的鼻撑2整体呈喇叭形,其中鼻撑2设有与管体1连通的喇叭孔5,确保通气顺畅。同时,鼻撑2的喇叭小端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一般为螺纹连接,而且鼻撑2外壁设有若干撑环6,撑环6外径随喇叭外径改变,使用时撑环6与鼻腔内壁接触。
33.该鼻撑2整体采用硅胶材质,喇叭形匹配人体鼻腔逐渐收窄的结构,以便支撑在鼻腔内,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一方面通过管体1保持咽喉至鼻腔间的呼吸气道通畅,另一方面通过鼻撑2承放在鼻腔中,从而将管体1进行固定。鼻撑2适应人体鼻腔的结构,轻易放置在患者鼻腔中,根据患者舒适度的需求,调节塞入的程度,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另外进行卡夹,更方便患者使用。
3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