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心力衰竭心脏辅助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心力衰竭心脏辅助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心内科辅助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力衰竭心脏辅助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上述中急性心衰可分为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右心衰,后者由急性右心室梗死或大面积肺梗死所致,急性左心衰则较为常见,系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或表现为心室负荷加重或左心房排血受阻,导致左心室排血不足,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发生肺淤血的临床表现,对于此种疾病,临床上常使用体位变换,四肢轮流换扎止血带,及辅助药物治疗,体位变换即使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然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四肢进行轮流换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缠在上臂和大腿中段后冲气加压,达到减少静脉回流的效果,减轻患者心脏负荷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扎止血带维持一定时间后,需要医护人员人工操作进行解绑然后重新扎紧另一肢体的止血带,操作较为麻烦,若使用血压袋后,每次扎紧也同样需要人工进行充气放气,步骤繁琐,其需要患者注意计时,给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力衰竭心脏辅助减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肢体轮换扎紧不便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倒l形的底座,底座内下侧开设有上下轴向的传动槽,传动槽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导向盘,导向盘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导向环槽,导向环槽为四角星形的形状,传动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位于导向盘上方的支撑盘,支撑盘可间歇单向转动,支撑盘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腰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导向筒,导向筒下端插入导向环槽内,导向筒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推柱,传动槽内设有四个沿其四周均布分布且u形的固定板,固定板位于支撑盘上方且其开口朝向传动槽轴心处,推柱可插入固定板凹口内,固定板上端设有伸缩气囊,伸缩气囊可随推柱的滑动而压缩;所述的底座两个阶梯面上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气囊带,多个气囊带与多个伸缩气囊一一对应且均经连接管与其对应的伸缩气囊连通,底座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弧形扣,左侧的弧形扣为左右轴向且右侧的弧形扣为上下轴向,左侧的两个弧形扣尺寸大于后侧的两个弧形扣的尺寸,多个弧形扣可同步转动,多个弧形扣自由端均别贯穿底座的阶梯面且与其对应侧的气囊带自由端固定连接。
5.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肢体轮换扎紧,可自动停止患者肢体的扎紧,并对另一肢体进行扎紧,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有利于医护人员的使用,
便于患者的治疗。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11.图6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12.图7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3.图8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4.图9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5.图10是本发明伸缩气囊、压板、固定块的零件图。
16.图11是本发明去掉底座后的轴测图。
17.图12是本发明支撑盘、导向盘、内啮合齿轮、导向筒的爆炸图。
18.图13是本发明图5中a的放大图。
19.图14是本发明图6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由图1至图14给出,包括倒l形的底座1,底座1内下侧开设有上下轴向的传动槽2,传动槽2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导向盘3,导向盘3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导向环槽4,导向环槽4为四角星形的形状,传动槽2内同轴转动连接有位于导向盘3上方的支撑盘5,支撑盘5可间歇单向转动,支撑盘5右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6,腰形槽6内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导向筒7,导向筒7下端插入导向环槽4内,导向筒7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推柱8,传动槽2内设有四个沿其四周均布分布且u形的固定板9,固定板9位于支撑盘5上方且其开口朝向传动槽2轴心处,推柱8可插入固定板9凹口内,固定板9上端设有伸缩气囊10,伸缩气囊10可随推柱8的滑动而压缩;所述的底座1两个阶梯面上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气囊带11,多个气囊带11与多个伸缩气囊10一一对应且均经连接管12与其对应的伸缩气囊10连通,底座1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弧形扣13,左侧的弧形扣13为左右轴向且右侧的弧形扣13为上下轴向,左侧的两个弧形扣13尺寸大于后侧的两个弧形扣13的尺寸,多个弧形扣13可同步转动,多个弧形扣13自由端均别贯穿底座1的阶梯面且与其对应侧的气囊带11自由端固定连接。
22.为了便于导向盘3在传动槽2内的转动,所述的底座1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端插入传动槽2内且与导向盘3同轴固定连接。
23.为了使支撑盘5间歇转动,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右端与传动槽2连通的圆形槽14,圆形槽14内经转轴15转动连接有冠齿轮16,转轴15上固定有棘轮17,圆形槽14内铰接有可与棘轮17啮合的棘爪,圆形槽14内设有可与棘爪一侧接触的弹性片,传动槽2内同轴转动连
接有位于导向盘3下方的内啮合齿轮18,内啮合齿轮18外缘面前侧设有多个可与冠齿轮16啮合的主动齿19,支撑盘5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可与冠齿轮16啮合的从动齿20。
24.为了便于内啮合齿轮18的转动,及延长支撑盘5间歇转动之间的间隔,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同轴设有不完全齿轮21,传动槽2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向对且互相啮合的惰齿轮22,两个惰齿轮22位于内啮合齿轮18与不完全齿轮21之间,左侧的惰齿轮22与不完全齿轮21啮合,右侧的惰齿轮22与内啮合齿轮18啮合。
25.为了使推柱8随支撑盘5转动的过程中上下移动,所述的导向筒7底面经导向压簧与推柱8下端面连接,推柱8上端设有弧形块23,弧形块23右端面为平面且其余端面为弧面,弧形块23的弧形面可与固定板9接触。
26.为了便于伸缩气囊10随推柱8的移动而压缩,及便于伸缩气囊10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的固定板9与伸缩气囊10远离传动槽2轴心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伸缩气囊10内设有弹簧24,弹簧24左右两端分别与伸缩气囊10左右两侧壁连接,伸缩气囊10左端设有倒凸形的压板25,压板25下端插入固定板9凹口内且其左端面可与弧形块23的平面接触。
27.为了便于限制伸缩气囊10压缩后的位置,所述的支撑盘5上开设有多个与压板25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卡槽26,压板25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压槽27,压槽27底面经辅助压簧连接有卡柱28,卡柱28下端伸出压槽27且设有可插入卡槽26内的卡块29,卡块29远离卡槽26方向的端面为平面且其余端面为弧面。
28.为了使多个弧形扣13同步转动,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位于传动槽2右方的放置槽,底座1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主摩擦柱30,右侧的两个弧形扣13的相对侧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主摩擦柱30上侧接触,两个主摩擦柱30下端插入放置槽内且同轴设有主蜗轮31,底座1左侧转动连接两个左右轴向且前后相对的副摩擦柱32,两个副摩擦柱32互相接触,左侧的两个弧形扣13相对端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副摩擦柱32接触,前侧的副摩擦柱32右端插入放置槽内且同轴设有副蜗轮33,主蜗轮31和副蜗轮33可同步转动。
29.为了使主蜗轮31与副蜗轮33同步转动,所述的放置槽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34,传动轴34前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转柄,传动轴34上开设有三个沿前后方向分布的蜗杆槽35,副蜗轮33与主蜗轮31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杆槽35啮合,与主蜗轮31啮合的两个蜗杆槽35的旋向相反。
30.本发明在使用时,使患者坐在底座1上,背部靠在底座1右侧,右侧的两个弧形扣13位于患者腋窝下侧,且患者胳膊位于右侧的两个气囊带11左侧,左侧的两个弧形扣13位于患者两腿之间,且患者的大腿位于左侧的两个气囊带11上方,此时顺时针转动转柄,转柄带动传动轴34顺时针转动,传动轴34经蜗杆槽35带动后侧的主蜗轮31逆时针转动,后侧的主蜗轮31带动其对应侧的主摩擦柱30逆时针转动,后侧的主摩擦柱30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扣13逆时针转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气囊11环绕患者的右侧的胳膊,同时蜗杆槽35带动前侧的主蜗轮31顺时针转动,前侧的主蜗轮31经其对应侧的主摩擦柱30顺时针转动,前侧的主摩擦柱30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扣13逆时针转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气囊带11环绕患者左侧的胳膊;随着传动轴34的转动,传动轴34带动副蜗轮33逆时针转动,副蜗轮33带动其对应侧的副摩擦柱32逆时针转动,前侧的副摩擦柱32带动后侧的副摩擦柱32顺时针转动,后侧
副摩擦柱32与前侧的福砂轮柱带动左侧的两个弧形扣13转动并患者患者大腿,将左侧的两个气囊带11环绕患者的腿部,当弧形扣13与底座1阶梯面接触时,停止转动转柄,此时未充气的气囊带11环绕患者的四肢,且由于蜗轮蜗杆单向传动的原理,使弧形扣13与气囊带11的位置被限制,准备阶段结束;准备阶段结束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导向盘3顺时针转动,导向筒7沿导向环槽4滑动,在导向筒7沿导向环槽4内凹处移动至导向环槽4凸起处的过程中,导向环槽4推动导向筒7向右滑动,导向筒7带动推柱8向右滑动,推柱8带动弧形块23 向右滑动并推动其对应侧的压板25向右滑动,此过程中导向筒7沿腰形槽6滑动,且推柱8沿右侧的固定板9凹口滑动,压板25向右滑动并挤压其对应侧的伸缩气囊10,右侧的伸缩气囊10压缩并挤压弹簧24,同时右侧的伸缩气囊10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12流入患者右胳膊处的气囊带11内,气囊带11膨胀并逐渐对患者右侧胳膊进行扎紧,当右侧的压块带动其对应侧的卡柱28与卡块29,移动至其对应侧的卡槽26正上方时,在辅助压簧的作用下,卡柱28向下滑动并带动卡柱28插入其对应侧的卡槽26内,此时卡块29的平面与卡槽26接触,使压板25的位置被限制,气囊保持压缩状态,且导向筒7移动至腰形槽6右端,且导向筒7下端位于导向环槽4凸起处的端部,患者右侧的胳膊处于扎紧挤压状态;随着导向盘3的继续转动,导向筒7下端沿导向环槽4凸起处向内凹处滑动,使导向筒7上侧沿腰形槽6向后滑动,并带动推柱8与弧形块23同步向后滑动,当导向筒7移动至导向环槽4内凹处端部时,随着导向盘3继续转动,导向筒7向右滑动,综上所述,随着导向盘3的转动,导向筒7沿腰形槽6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且患者右侧的胳膊始终处于扎紧状态;同时在导向盘3转动的过程中,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21顺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21带动两个惰齿轮22间歇转动,两个惰齿轮22带动内啮合齿轮18间歇转动转动,内啮合齿轮18带动主动齿19顺时针转动,当患者右侧的胳膊挤压一定的时间后,内啮合齿轮18带动主动齿19与冠齿轮16啮合,并调动冠齿轮16逆时针转动,冠齿轮16经转轴15带动棘轮17逆时转动,同时冠齿轮16经从动齿20带动支撑盘5逆时针转动,支撑盘5带动导向筒7同步转动,使弧形块23的弧形面与固定板9接触,并推动推柱8向下滑动并挤压导向压簧,当支撑盘5带动弧形块23与右侧的固定板9脱离时,在导向压簧的作用下推柱8向上移动并恢复至初始高度,此时推柱8与右侧的固定板9脱离接触,且在此过程中,有弧形块23与推柱8位于固定板9下方,导向筒7的左右移动与固定板9之间不会发生干涉;随着支撑盘5的转动,支撑盘5带动弧形块23的弧面与后侧的固定板9接触,并推动弧形块23与推柱8向下移动,挤压导向弹簧24,当支撑盘5逆时针转动90
°
后,内啮合齿轮18带动主动齿19与冠齿轮16脱离啮合,此时棘爪插入棘轮17内,由于支撑盘5与导向盘3转动方向相反,在棘轮17棘爪的限制下,防止导向盘3经导向筒7带动支撑盘5顺时针转动,此时弧形块23与推柱8移动至后侧的固定板9的凹口内,在导向压簧的作用下,推柱8向上移动并带动弧形块23向上移动至后侧的固定板9的凹口内,若此时弧形块23位于后侧的压板25前方,随着导向筒7沿腰形槽6的往复移动,导向筒7经推柱8与弧形块23推动后侧的压板25向后滑动,并挤压其对应侧的伸缩气囊10,若此时弧形块23位于后侧的压板25后方,随着导向柱的移动,弧形块23的弧面与后侧的压板25接触,后侧的沿推动弧形块23向下移动,使弧形块23带动推柱8向下移动,当弧形块23移动至后侧的压板25前方时,在导向压簧的作用下,弧形块23向上移动,并使弧形块23的平面与后侧的压板25前端面接触,并推动后侧的压板
25挤压其对应侧的伸缩气囊10,当后侧的压板25带动卡柱28与卡块29移动至其对应侧的卡槽26上方时,在辅助压簧的作用下,卡块29插入卡槽26内,后侧的伸缩气囊1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后侧的伸缩气囊10内的气体经连接管12流入患者右侧的大腿处的气囊带11内,对患者右侧的大腿进行扎紧;在支撑盘5转动90
°
的过程中,支撑盘5带动右侧的卡槽26与其对应侧的卡块29的弧形面接触,并推动右侧的卡块29向上移动,右侧的卡块29推动卡柱28向上移动并挤压辅助弹簧24,使右侧的压板25的限制被解除,此时在弹簧24的作用下右侧的气囊向左伸展并带动压板25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患者右侧的胳膊处的气囊带11内的气体,经连接管12回流至右侧的伸缩气囊10内,患者右侧的胳膊的扎紧被解除;综上所述,随着导向盘3、内啮合齿轮18与支撑盘5的转动,导向筒7带动推柱8与弧形块2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经压板25对四个伸缩气囊10进行挤压,并使患者四肢得到轮流的扎紧,且挤压伸缩气囊10后在卡块29与卡槽26的作用下,使挤压后的伸缩气囊10保持一定的时间,直至支撑盘5带动导向筒7、推柱8与弧形块23移动至下一个伸缩气囊10处的过程中,限制被解除并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弧形块23经压板25继续挤压对应侧的伸缩气囊10,完成患者四肢的轮换扎紧;若需要解除患者的扎紧,关闭电机,逆时针转动转柄,转柄带动传动轴34逆时针转动,传动轴34经螺杆槽带动后侧的主蜗轮31顺时针转动,后侧的主蜗轮31带动其对应侧的主摩擦柱30顺时针转动,后侧的主摩擦柱30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扣13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气囊带11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蜗杆槽35带动前侧的主蜗轮31逆顺时针转动,前侧的主蜗轮31经其对应侧的主摩擦柱30逆时针转动,前侧的主摩擦柱30逆时针转动并带动其对应侧的弧形扣13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带动其对应侧的气囊带11恢复至初始位置,解除患者四肢的包扎。
3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底座,便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持坐位,双腿下垂,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设有弧形扣与气囊带,可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包扎,同时设有与气囊带对应的伸缩气囊,可使伸缩气囊压缩时的气体经连接管流入对应的气囊带内,便于气囊带对包扎后的肢体进行挤压扎紧,减少患者肢体血液的回流,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治疗,设有导向盘、支撑盘、导向环槽、腰形槽与导向筒,便于导向筒往复移动的同时,经弧形块与压板对伸缩气囊进行压缩,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可在患者一个肢体扎紧一定的时间后,自动解除患者肢体的扎紧状态,并通过挤压另一个伸缩气囊,使患者另一个肢体得到挤压扎紧,防止患者肢体扎紧时间过长导致血管神经损伤等后遗症,通过气囊带的伸缩与膨胀代替患者肢体轮换扎止血带,便于医护人员使用的同时,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构思新颖,使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