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腔两囊牵拉尿管。


背景技术:

2.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3.目前用于前列腺止血的尿管最左侧有一个小的孔道,用于将尿液引流,还有有一个小球囊和一个大球囊,小球囊固定在尿管上,可以在注水膨胀后用于卡住膀胱出口,大球囊固定在尿管上,位置正对尿道的前列腺部,可以在注水膨胀后压迫尿道前列腺部,用于压迫止血,左侧有三个注水口,一个口连通小球囊,一个口连通大球囊,一个口用于引流尿液,将尿液引流至尿袋。
4.上述尿管的缺陷是用于前列腺止血的大球囊压迫尿道前列腺部时,难以确切压迫,只能对部分前列腺窝出血有一定压迫作用,止血效果差;且对前列腺有二次损伤,有加重出血的可能;且该类型无法用于前列腺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等术后尿管牵拉、止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腔两囊牵拉尿管,以解决现有类型尿管无法用于前列腺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等术后尿管牵拉、止血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技术方案为:
7.四腔两囊牵拉尿管包括包括输尿导管,分为体内段和体外段两部分,所述体外段的端部有注冲洗液口、尿袋连接口和小球囊注水口,所述注冲洗液口和所述小球囊注水口均有封堵胶塞;所述体内段端部有排出口,所述体内段上有小球囊;
8.所述输尿导管的外壁套置有薄壁管囊,所述薄壁管囊上有管囊注水口,所述薄壁管囊的外壁上套置有大球囊,大球囊用于在未注水之前的薄壁管囊上滑动;所述薄壁管囊的一端密封于所述小球囊与所述大球囊之间的输尿导管上并靠近小球囊,另一端密封于体外段的端部;
9.所述大球囊上有大球囊注水口,所述大球囊内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所述第一环形卡块套置在大球囊的靠近薄壁管囊的内壁上;
10.所述输尿导管内部设有三个独立通道,分别为注冲洗液通道、小球囊通道和排出通道,所述注冲洗液通道一端与注冲洗液口连通,所述小球囊通道一端与小球囊注水口连通,所述排出通道一端与所述尿袋连接口连通,所述注冲洗液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排出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排出口连通。
11.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尿导管的中部的外壁上固定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卡块,所述第二环形卡块位于薄壁管囊内,并套置在输尿导管上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二环形卡块位于大球囊和体外段的端部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卡块外径大于第一
环形卡块内径。
12.作为优选的,所述薄壁管囊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刻度。
13.作为优选的,所述小球囊位于距离输尿导管的体内段端部2.5cm-3.5cm之间的管身上,所述小球囊围绕输尿导管呈周向布置,以在注水时形成环状轮廓;或者,所述小球囊连接于所述输尿导管的一侧,以在注水时形成球状轮廓。
14.作为优选的,所述大球囊围绕输尿导管呈周向布置,以在注水时形成环状轮廓。
15.作为优选的,所述薄壁管囊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所述薄壁管囊用于在未注水时贴紧输尿导管、注水后薄壁管囊撑大扩张。
16.作为优选的,所述小球囊的最大注水量为3ml-10ml之间的任意大小。
17.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尿导管的体内段端部设置呈锥头状,以利于输尿导管的插入端进入输尿管口和上行,避免尖锐的插入端损伤输尿管内壁。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尿管的大球囊改为滑动结构,并通过其他结构可以将大球囊的位置固定,同时增加刻度,用于个体化选择最适尿管。
19.使用时,先通过外力使尿道的长度缩短,使得男性尿道内部结构相互挤压,静脉窦、尿道内口、前列腺窝等结构被压迫,观察到引流尿液色清,即出血停止,充盈大球囊抵住尿道外口,和小球囊一起维持尿道被压缩的状态,达到确切稳定的止血目的。不仅适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的任何部位止血,对前列腺没有二次损伤;同时适用于膀胱癌根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牵拉。
20.该四腔两囊牵拉尿管较临床现有方案中使用纱布缠绕固定尿管于尿道外口处,具有操作门槛低、牵拉目的确切、止血效果稳定、维持时间持久、患者舒适度高、便于患者下床活动等。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具体实施例中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具体实施例中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内部结构图。
23.图中:1-排出口、2-输尿导管、3-薄壁管囊、4-第一环形卡块、5-大球囊注水口、6-弹力绳、7-第二环形卡块、8-管囊注水口、9-注冲洗液口、10-封堵胶塞、11-小球囊通道、12-尿袋连接口、13-小球囊注水口、14-大球囊、15-小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四腔两囊牵拉尿管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四腔两囊牵拉尿管包括输尿导管2,分为体内段和体外段两部分,体外段的端部有注冲洗液口9、尿袋连接口12和小球囊注水口13,注冲洗液口9和小球囊注水口13均有封堵胶塞10;所述体内段端部有排出口1,体内段上有小球囊15。
26.输尿导管2的外壁套置有薄壁管囊3,薄壁管囊3上有管囊注水口8;薄壁管囊3的外
壁上套置有大球囊14,大球囊14用于在未注水之前的薄壁管囊3上滑动;薄壁管囊3的一端密封于小球囊15与大球囊14之间的输尿导管上并靠近小球囊15,另一端密封于体外段的端部;大球囊14上有大球囊注水口5,大球囊14内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4,第一环形卡块4套置在大球囊14的靠近薄壁管囊3的内壁上。
27.输尿导管2内部设有三个独立通道,分别为注冲洗液通道、小球囊通道11和排出通道,注冲洗液通道一端与注冲洗液口9连通,小球囊通道一端与小球囊注水口13连通,排出通道一端与尿袋连接口12连通,注冲洗液通道的另一端、排出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排出口1连通。
28.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尿导管2的中部的外壁上固定有弹力绳6,所述弹力绳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卡块7,所述第二环形卡块7位于薄壁管囊3内,并套置在输尿导管2上可相对滑动,所述第二环形卡块7位于大球囊14和体外段的端部之间,所述第二环形卡块7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卡块4内径。
29.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薄壁管囊3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刻度。
30.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小球囊15位于距离输尿导管2的体内段端部2.5cm-3.5cm之间的管身上,小球囊围绕输尿导管2呈周向布置,以在注水时形成环状轮廓;或者,小球囊连接于输尿导管2的一侧,以在注水时形成球状轮廓。
31.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大球囊围绕输尿导管呈周向布置,以在注水时形成环状轮廓。
32.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薄壁管囊3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所述薄壁管囊3用于在未注水时贴紧输尿导管、注水后薄壁管囊3撑大扩张。
33.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小球囊的最大注水量为3ml-10ml之间的任意大小。
34.作为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尿导管2的体内段端部设置呈锥状,以利于输尿导管2的插入端进入输尿管口和上行,避免尖锐的插入端损伤输尿管内壁。
35.本实用新型将大球囊14从尿道内部压迫前列腺改为从尿道外口外抵住尿道外口,应用于前列腺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后等术式中的如下情况:膀胱颈尿道口处(尿道内口)、前列腺任何部位的静脉窦、全尿道的出血。具体过程如下:
36.从小球囊注水口13注水可将小球囊15充盈,用于卡住膀胱出口。膀胱中的尿液从排出口1流经尿袋连接口12流入尿袋中。冲洗液、药物可从注冲洗液口9注入膀胱,冲洗膀胱内壁,然后可从尿袋连接口12引流出。在输尿导管2表面套置固定有一层薄壁管囊3,薄壁管囊3上接管囊注水口8,薄壁管囊3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小球囊15的位置密封,薄壁管囊3的另一端密封于体外段。
37.大球囊14套在薄壁管囊3上,可在薄壁管囊3上自由滑动,内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卡块4。从大球囊注水口5注水后,大球囊14膨胀。在薄壁管囊3的内侧设有第二环形卡块7和若干弹力绳6。经尿道插入输尿导管2后,小球囊15进入膀胱,小球囊15注水后将充盈,稍微牵拉输尿导管2,小球囊15抵住膀胱颈尿道口。滑动大球囊14,挤压尿道和男性外生殖器,用手抵住大球囊14,直至引流液转清或达到牵拉效果,大球囊14注水充盈,并产生向输尿导管2的挤压力。薄壁管囊3注水后充盈,顺着输尿导管2向小球囊15的方向不断膨胀,直至被第一环形卡块4阻挡并卡住,无法继续从管囊注水口8注水。
38.在薄壁囊管3充盈后,弹力条6带动第二环形卡块7向小球囊15的方向运动,第二环
形卡块7被第一环形卡块4阻挡后无法继续运动,从而大球囊14不会因为尿道和男性外生殖器抵抗挤压的力而移动,保持推挤/牵拉效果。不需要挤压尿道和男性外生殖器时,先从管囊注水口8抽水,留置注射器等装置,用外力将大球囊14向远离小球囊15的方向滑动,薄壁囊管3内的水进一步被排空,可以或不需取下留置的注射器,从大球囊注水口5抽出大球囊14内的液体,大球囊14恢复坍陷的初始状态。
39.注水或者抽水时,可以用注射器抽注,也可以使用活塞、肝素帽等结构。
40.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外力使尿道的长度缩短,使得男性尿道内部结构相互挤压,静脉窦、尿道内口、前列腺窝等结构被压迫,观察到引流尿液色清,即出血停止,充盈大球囊抵住尿道外口,和小球囊一起维持尿道被压缩的状态,达到确切稳定的止血目的。
41.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尿管可将缩短的尿道与膀胱吻合牵拉,减少吻合口张力及出血,促进愈合。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