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
背景技术:2.如图1所示,安瓿瓶一般包括头部10,瓶身20和连接头部10和瓶身20的颈部30。通常,安瓿瓶由玻璃材料制作,要取用安瓿瓶内的目标物时,使用者需要从颈部30破坏以分离头部10和瓶身20。破损的部位较为锋利,有割伤使用者的危险。这种容器并不方便使用,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
6.壳体,具有容纳腔;
7.活动件,具有出料孔,所述活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8.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之间;以及
9.止位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之间,所述止位件配置为限制所述活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0.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隔离所述出料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出料孔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还具有与所述出料孔间隔分布的进气孔,所述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12.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隔离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膜;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密封所述容纳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出料孔和所述容纳腔的另一端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
16.主体部,具有所述出料孔;以及
17.操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与所述止位件抵接或固定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动件之间;
19.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配置为阻止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活动件上;所述第一凸起能够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接以阻止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形成有空腔,所述活动件形成有管状部,所述管状部插入在所述空腔内;
22.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空腔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上。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24.壳身,形成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空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空腔中的每个远离所述活动件的一端具有开口;以及
25.端盖,与所述壳身远离所述活动件的开口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容纳腔。
26.在一些实施例中,
27.所述端盖盖设所述空腔,所述端盖和/或所述壳身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气孔,或所述端盖与所述壳身之间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气间隙。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位件为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易撕件。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活动件与壳体可相对移动,第一密封件仅在第一位置时隔离容纳腔和出料孔,此时,止位件限制活动件的移动,无外力作用时,活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由于第一密封件的密封作用,容纳腔内的目标物无法被取用,这种状态下的容器便于运输和储存。当需要取用容纳腔内的目标物时,先解除止位件对活动件的限位,然后外力驱动活动件移动,移动的活动件穿设于第一密封件,解除第一密封件的密封作用,连通容纳腔和出料孔,从出料孔取用目标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容器无需使用玻璃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既解决了储存和运输目标物的目的,也能够在取用目标物时减少锋利破损部位的产生,降低对用户造成的伤害,保证了用户使用容器的安全。
附图说明
30.图1为一种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容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容器的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容器的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壳体110;壳身111;端盖112;容纳腔113;第一出口1131;第二出口1132;第三出口1133;空腔114;剩余空间1141;活动件120;主体部121;出料孔1211;进气孔1212;操控部122;止位件130;连接部131;手撕部132;连接部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处1311;避让空间133;第一密封件140;第二密封件150;限位组件160;第一凸起161;第二凸起162;管状部123;目标物20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壳体110、活动件120、第一密封件140及止位件130,壳体110具有容纳腔113;活动件120具有出料孔1211,所述活动件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密封件140位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活动件120之间;止位件130位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活动件120之间;所述止位件130配置为限制所述活动件120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活动件1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140隔离所述出料孔1211和所述容纳腔113;所述活动件1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120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40,所述容纳腔113与所述出料孔1211连通。
39.如图3和图4所示,容纳腔113用于容纳目标物200,目标物200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化妆品或药品等。目标物200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液态、乳状或粉末状等。例如:目标物200可以是化妆水、护肤精油或血清等。
40.一般地,壳体110还具有与容纳腔113连通的第一出口1131,第一密封件140可以覆盖第一出口1131实现对第一出口1131的密封,限制容纳腔113内的目标物200经第一出口1131流向活动件120的出料孔1211。为了在解除第一密封件140的密封后,方便出料孔1211与第一出口1131的连通,第一出口1131与出料孔1211对齐分布。
41.如图3所示,第一位置时,活动件120与壳体1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止位件130位于第一间隔内,并限制活动件12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即限制活动件120朝向壳体110方向的移动。此时,出料孔1211与第一密封件140之间具有第二间隔,且第一间隔大于第二间隔,以便解除止位件130对活动件120的限位后,活动件120移动至最大距离后,即活动件120移动至与壳体110抵接后,能够保证活动件120形成的出料孔1211的孔壁穿过第一出口1131。
42.非限制地,壳体110、活动件120和止位件130均可采用塑料材料制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具有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时,容纳腔113内的目标物200与第一密封件140分离,第二姿态时,容纳腔113内的目标物200与第一密封件140接触,且,第二姿态时活动件120和壳体110的摆放位置与第一姿态时活动件120和壳体110的摆放位置相反。例如:第一姿态时,壳体110在下,壳体110远离活动件120的另一端与桌面等支撑面接触,活动件120在上。第一姿态更适合容器的存储或运输,减少目标物200时刻保持与第一密封件140的接触,保证第一密封件140的密封效果。第二姿态为如图2至图4所示,此时,目标物200受重力集中在容纳腔113靠近活动件120的一端,移动活动件120,可方便地取用目标物200。第二姿态更适合取用目标物200时使用。
44.可以理解的是,容器可以时刻以第二姿态放置,即无论储存或运输等不取用目标物200时,还是取用目标物200时,均以第二姿态放置。
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件120与壳体110可相对移动,第一密封件140仅在第一位置时隔离容纳腔113和出料孔1211,此时,止位件130限制活动件120的移动,无外力作用时,活动件120保持在第一位置,由于第一密封件140的密封作用,容纳腔113内的目标物200无法被取用,这种状态下的容器便于运输和储存。当需要取用容纳腔113内的
目标物200时,先解除止位件130对活动件120的限位,然后外力驱动活动件120移动,移动的活动件120穿设于第一密封件140,解除第一密封件140的密封作用,连通容纳腔113和出料孔1211,从出料孔1211取用目标物2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容器无需使用玻璃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既解决了储存和运输目标物200的目的,也能够在取用目标物200时减少锋利破损部位的产生,降低对用户造成的伤害,保证了用户使用容器的安全。
46.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120还具有与所述出料孔1211间隔分布的进气孔1212,所述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活动件120之间的第二密封件150;所述活动件1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150隔离所述进气孔1212和所述容纳腔113;所述活动件1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件120穿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50,所述进气孔1212与所述容纳腔113连通。
47.在实际应用中,活动件120穿设第一密封件140的同时,也穿过第二密封件150,同时实现容纳腔113和出料孔1211及进气孔1212的连通。进气孔1212用于连通容纳腔113和外界环境,使目标物200经出料孔1211流出后,外界环境中气体进入容纳腔113,保证容纳腔113内压力与外界环境一致,提高目标物200流出的顺畅性,更方便用户取用。如图4所示,进气孔1212内的箭头指向为气体进入的方向。出料孔1211内的箭头为目标物200的流出方向。
48.一般地,壳体110还具有与容纳腔113连通的第二出口1132,第二密封件150可以覆盖第二出口1132实现对第二出口1132的密封。为了在解除第二密封件150的密封后,方便进气孔1212与第二出口1132的连通,第二出口1132与进气孔1212对齐分布。
49.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位置时,进气孔1212与第二密封件150之间也具有第三间隔,且上述第一间隔大于第三间隔,以便解除止位件130对活动件120的限位后,活动件120移动至最大距离后,即活动件120移动至与壳体110抵接后,能够保证活动件120形成的进气孔1212的孔壁穿过第二出口1132。
50.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孔1211位于所述容纳腔113的一端,所述进气孔1212位于所述出料孔1211和所述容纳腔113的另一端之间。
51.如图3和图4所示,将进气孔1212分布在出料孔1211和容纳腔113的另一端之间,即:第二出口1132位于第一出口1131和容纳腔113的另一端之间,保证了第二位置时,目标物200仅能够从出料孔1211流出,而无法从进气孔1212流出。如图4所示,第二位置时,目标物200位于出料孔1211和进气孔1212之间的部分容纳腔113,目标物200顶部与壳体110的底部之间具有剩余空间1141,进气孔1212与该剩余空间1141连通。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通过活动件120移动时对第一密封件140和/或第二密封件150施加的外力解除第一密封件140和/或第二密封件150的密封作用。
53.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140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150为密封膜;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件14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15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上,以密封所述容纳腔113。
54.密封膜厚度较薄,容易被刺破,活动件120移动过程中通过刺破密封膜,解除密封膜的密封作用。
55.非限制地,密封膜包括塑料膜或金属膜。
56.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120包括:主体部121和操控部122,主体部121具有所述出料孔1211;操控部122与主体部121连接,并与所述止位件130抵接或固定连接。
57.如图2至图4所示,施加外力处和止位件130与壳体110的连接处1311分别位于操控部122相反的两侧,操控部122沿主体部121周向分布,便于用户朝操控部122施力,以通过操控部122带动主体部121移动。图4操控部122处箭头为能够带动活动件130移动的外力方向。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操控部122与止位件130固定连接,此时,止位件130不仅能够限制活动件120朝向壳体110的移动,还能够限制第一位置时,活动件120与壳体110的分离,保证了容器的整体性。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操控部122与止位件130抵接。此时,止位件130无法保证活动件120与壳体110的连接,为了阻止第一位置时活动件120与壳体110的分离,保证容器的整体性。容器还包括:限位组件160。
60.具体地,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限位组件160,位于所述壳体110和所述活动件120之间;所述活动件1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160配置为限制所述活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分离。
61.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160仅限制第一位置时活动件12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即限制活动件120与壳体110的分离,并不限制第二位置时活动件12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62.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160包括第一凸起161和第二凸起162;所述第一凸起161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上,所述第二凸起162设置在所述活动件120上;所述第一凸起161能够与所述第二凸起162抵接以阻止所述活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分离。
6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位置时,第一凸起161和第二凸起162抵接,限制了活动件12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使活动件120无法与壳体110分离。第二位置时,活动件1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161和第二凸起162为分离状态,对活动件120的移动无限位作用。
64.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形成有空腔114,所述活动件120形成有管状部123,所述管状部123插入在所述空腔114内;所述第一凸起161设置在所述空腔114的腔壁上,所述第二凸起162设置在所述管状部123上。
65.如图3和图4所示,空腔114用于容纳限位组件160和部分活动件120,提高容器外观整洁度。
66.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包括壳身111以及端盖112,壳身111形成所述容纳腔113和所述空腔114,容纳腔113和空腔114中的每个远离活动件120的一端具有开口;端盖112与所述壳身111远离所述活动件的开口端连接,以密封所述容纳腔113。
67.如图2至图4所示,端盖112和活动件120分别位于壳身111的相反两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出口1131和第二出口1132均形成在壳身111上。非限制地,为了方便罐装目标物200,壳身111还具有朝向端盖112的第三出口1133(即容纳腔113的开口,与第一出口1131分别位于壳身111相反的两端),目标物200可由第三出口1133罐装到容纳腔113内,并通过端盖112密封。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112可以仅密封容纳腔113的开口,并不密封空腔114的开口,即空腔114的开口处于敞开状态。
69.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12盖设所述空腔114;所述端盖112和/或所述壳身111上具有与所述空腔114连通的通气孔;或,所述端盖112与所述壳身111之间形成与所
述空腔114连通的通气间隙。
70.在实际应用中,通气孔和通气间隙均用于连通空腔114和外界环境,保证空腔114与外界环境压力一致,提高活动件120在空腔114内移动的顺畅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还具有外盖,外盖覆盖通气间隙。例如:端盖112位于外盖和壳身111之间。外盖用于遮蔽通气间隙,不仅提高了容器外观的整洁度,还减少了因外界环境中液体或灰尘进入空腔114造成空腔114的堵塞。
72.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止位件130为形成在所述壳体110上的易撕件。
73.可通过去除止位件130的方式解除对活动件120的限位。
74.止位件130可通过弱连接实现易撕效果。如图2至图4所示,当止位件130仅与壳体110连接时,止位件130与壳体110的连接处1311为弱连接;当止位件130同时与壳体110和活动件120连接时,止位件130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及止位件130与活动件120之间的连接均为弱连接。对止位件130施加外力时,止位件130会先从弱连接处破损,实现与壳体110的分离,或分别实现与壳体110和活动件120的分离。
75.弱连接指:容易被破坏的连接。弱连接可通过减薄止位件130在连接处的材料厚度,或减少止位件130的连接面积。
76.例如:止位件130与壳体110连接处1311的厚度较薄,比止位件130其他区域厚度薄。止位件130与活动件120连接时,也可参考类似方式进行弱连接。
77.再例如:止位件130靠近壳体110的一端仅部分区域与壳体110连接,其余部分与壳体110之间具有间隔,这种间断式的连接方式,可降低止位件130与壳体110的连接强度。止位件130与活动件120也可参考类似方式进行弱连接。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止位件130包括:连接部131以及手撕部132,手撕部132与连接部131连接;连接部131与壳体110连接,或连接部131与壳体110和活动件120连接。连接部131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为弱连接,连接部131与活动件120之间的连接为弱连接。用户可用手捏住手撕部132,利用手撕部132将连接部131从壳体110上撕除。为了保证通过手撕部132顺利将连接部131撕除,连接部131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小于手撕部132与连接部131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连接部131同时与壳体110和活动件120连接时,连接部131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及连接部131与活动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均小于手撕部132与连接部131之间的连接强度。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止位件130形成缺口,缺口可作为手撕位。如图3所示,第一位置时,止位部与活动件12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33,用户的手指可插入缺口进入该避让空间133,利用该缺口将止位件130撕除。
8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8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