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多功能健身设施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多功能健身设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健身设施。


背景技术:

2.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在公共区域设置健身设施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但是,现有的健身设施功能较为单一,如何增多健身设施的功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传统的健身设施功能性较为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健身设施。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健身设施,包括健身单元;
6.健身单元包括攀爬梯、支撑柱、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
7.攀爬梯整体呈“u”型,且开口向下;
8.支撑柱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攀爬梯的相对两侧,中部与攀爬梯的中部固定连接;
9.第一扶手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两支撑柱的上部;
10.第二扶手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两支撑柱的顶部。
11.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攀爬梯包括梯柱和梯阶;
12.梯柱为两个,均呈“u”型,且开口均朝下;其中一个梯柱的中部固定于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中部,另一个梯柱的中部固定于另一个支撑柱的中部;
13.梯阶为多个,每个梯阶的两端分别与两梯柱固定。
14.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梯阶的轴线相互平行;多个梯阶的轴线均垂直于其中一个梯柱所在平面。
15.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梯柱、其中一个第一扶手和其中一个第二扶手共处于一平面内;
16.另一个梯柱、另一个第一扶手和另一个第二扶手共处于另一平面内,且两平面相互平行。
17.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扶手均呈“u”型,且开口向上,中部分别与两个支撑柱的上部固定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扶手的的轴线与支撑柱的轴线成预设夹角。
19.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行单元;
20.通行单元包括多个安装架;
21.多个安装架并列设置;每相邻两安装架之间形成人行通道;
22.健身单元设于多个安装架的共同一侧。
23.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架整体呈“u”型,且开口向上。
24.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行单元还包括多个晾晒杆和多个障碍杆;
25.多个晾晒杆与多个安装架一一对应;晾晒杆固定在安装架的上部;
26.多个障碍杆与多个安装架一一对应;障碍杆固定在安装架的下部。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健身设施通过设置攀爬梯,攀爬梯可供儿童攀爬使用,也可作为健身器械使用,成人借助攀爬梯可进行压腿和下腰动作。另外,攀爬梯还可以作为晾晒被褥和衣物的支架。如此,大大增多了健身设施的功能。支撑住大大提高了攀爬梯位置的稳定性,使得攀爬梯不易倾倒。在儿童攀登至攀爬梯的中部时,距离地表较高。在每个支撑柱的上部均固定有第一扶手,顶部均固定有第二扶手。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便于不同身高的儿童抓握使用,以提高安全性。而且,第二扶手还便于成人使用健身设施时抓握使用。另外,第二扶手还可作为挂载衣物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工具使用。整体上,使得健身设施功能大大增多。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健身设施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线”、“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健身设施包括健身单元。健身单元包括攀爬梯130、支撑柱110、第一扶手120和第二扶手140。攀爬梯130整体呈“u”型,且开口向下。支撑柱110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攀爬梯130的相对两侧,中部与攀爬梯130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扶手120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两支撑柱110的上部。第二扶手140为两个,分
别固定于两支撑柱110的顶部。
35.在此实施例中,整体呈“u”型的攀爬梯130可供儿童攀爬使用,也可作为健身器械使用,成人借助攀爬梯130可进行压腿和下腰动作。另外,攀爬梯130还可以作为晾晒被褥和衣物的支架。如此,大大增多了健身设施的功能。两支撑柱110和爬梯130均固定在地表上。支撑住110大大提高了攀爬梯130位置的稳定性,使得攀爬梯130不易倾倒。在儿童攀登至攀爬梯的中部时,距离地表较高。在每个支撑柱110的上部均固定有第一扶手120,顶部均固定有第二扶手140。第一扶手120和第二扶手140便于不同身高的儿童抓握使用,以提高安全性。而且,第二扶手140还便于成人使用健身设施时抓握使用。另外,第二扶手140还可作为挂载衣物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工具使用。整体上,使得健身设施功能大大增多。
3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攀爬梯130包括梯柱131和梯阶132。梯柱131为两个,均呈“u”型,且开口均朝下。其中一个梯柱131的中部固定于其中一个支撑柱110的中部,另一个梯柱131的中部固定于另一个支撑柱110的中部。梯阶132为多个,每个梯阶13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梯柱131。在进行攀登时,多个梯阶132可供踩踏,在进行压腿、下腰等活动时,多个梯阶132可对腿部或者腰部进行支撑。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梯阶132两两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梯柱131的轴线,保证在攀登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力,降低受伤风险。其中一梯阶132设置在两支撑柱110之间。保证了两支撑柱110之间的预设距离,也使健身单元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梯柱131、其中一个第一扶手120和其中一个第二扶手140共处于一平面内;另一个梯柱131、另一个第一扶手120和另一个第二扶手140共处于另一平面内,且两平面相互平行,使得第一扶手120和第二扶手140能够避让开攀爬路线,降低攀爬难度。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有效的节省了生产成本。
38.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扶手120均呈“u”型,且开口向上。两个第一扶手120的中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柱110的上部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扶手120方便于儿童双手抓握,相对仅设置一个扶手120的形式,更易于儿童保持较好的平衡性。第二扶手140的的轴线与所述支撑柱110的轴线成预设夹角。在进行压腿、下腰等活动时,可抓握第二扶手140进行辅助,改善运动的安全性。
39.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多功能健身设施还包括通行单元。通行单元包括多个安装架210。多个安装架210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安装架210之间留有第一预设距离以形成人行通道。健身单元设于多个安装架210的共同一侧。如此,通行单元能够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其中,安装架210整体呈“u”型,且开口向上。通行单元还包括多个晾晒杆220和多个障碍杆230。多个晾晒杆220与多个安装架210一一对应。晾晒杆220固定在安装架210的上部。多个障碍杆230与多个安装架210一一对应。障碍杆230固定在安装架210的下部。通过设置晾晒杆220,以便于人们使用通行单元晾晒衣物。相邻两安装架210所在平面之间留有第一预设距离,使得晾晒杆220上晾晒的衣服被褥之间留出空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加快衣服被褥的干燥速度,也可以让阳光照射到更多的衣服被褥。晾晒杆220与安装架210顶端留有第二预设距离,使晾晒的衣服被褥不会从晾晒杆220两端滑落。障碍杆230与安装架210底端留有第三预设距离,用于穿越通行单元时进行翻越障碍的训练。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个具体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