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漂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


背景技术:

2.用于造纸的纸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制备纸浆的过程中,需要将纸浆进行漂洗,一般使用浆液漂洗机对纸浆进行漂洗,以洗去浆液前期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化学试剂。
3.目前,如图1所示,浆液漂洗机包括底座11、工作台12、漂洗台13和操作台14,工作台12与底座11顶壁通过螺栓连接,操作台14位于工作台12的一侧且与底座11通过螺栓连接,漂洗台13包括漂洗池131、储液箱132、进液管133和出液管134,漂洗池131水平放置在工作台12的上方,储液箱132与工作台12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液管133的一端与储液箱132连通,另一端端口位于漂洗池131的上方,出液管134与漂洗池131连通,进液管133法兰连接有第一阀门15;出液管134法兰连接有第二阀门16。使用时,操作人员将纸浆倒入漂洗池131中,然后通过进液管133将储液箱132中的漂洗液引入漂洗池131中,使纸浆与漂洗液混匀,进行漂洗,漂洗完毕后,打开第二阀门16,漂洗池131中的浆液经出液管134流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漂洗池中,纸浆与漂洗液混合不够充分,影响纸浆的漂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纸浆与漂洗液充分混合,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包括漂洗机本体,漂洗机本体包括底座、工作台和漂洗台,工作台位于底座的上方且与底座固定连接,漂洗台包括漂洗池、储液箱、进液管和出液管,漂洗池放置在工作台的上方,储液箱与工作台固定连接,进液管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另一端与漂洗池连通,出液管与漂洗池连通,工作台上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包括储料箱、流液管和喷头,储料箱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流液管的一端与储料箱连通,另一端与喷头连通,喷头位于漂洗池的上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纸浆倒入储料箱中,先将漂洗液经进液管进入漂洗池中,然后使储料箱中的纸浆依次经流液管和喷头进入储料箱中,使纸浆易分散在漂洗液中,与漂洗液充分接触,充分混合,有助于提高漂洗机本体对纸浆的漂洗效率。
9.可选的,所述喷头与漂洗池竖直滑移连接,工作台上设置用于驱动喷头竖直移动的驱动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可驱动喷头竖直移动,使喷头在喷射过程中改变高度,进而使浆液通过竖直移动的喷头喷向漂洗池中的不同区域,有助于减少浆液的积聚,进而使浆液与漂洗液充分混合。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丝杠和丝母,丝杠与工作台转动连接,丝母套设在丝杠的
外壁且与丝杠螺纹连接,丝母与喷头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转动,使丝母带动喷头竖直移动,驱动喷头移动的方式简单便捷。
13.可选的,所述喷头为与流液管连通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壁和侧周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浆通过通水孔能够进入漂洗池中的各个区域,有助于使纸浆与漂洗液充分混合。
15.可选的,所述漂洗池包括上池体和下池体,上池体与下池体可拆卸连接,上池体的底壁连通有过料管,过料管安装有电磁阀,出液管与下池体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纸浆需要的漂洗时间较长时,可打开电磁阀,使上池体中混合均匀的混合浆液落入下池体中进行继续漂洗,上池体可进行下一轮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漂洗机本体的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下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缘,上池体的底壁与凸缘的顶壁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池体放置在下池体的上方时,上池体的底壁与凸缘的顶壁贴合,即可使上池体和下池体正常发挥作用。
19.可选的,所述上池体与下池体之间设有加固件,加固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固杆,第一连接板与上池体连接,第二连接板与下池体连接,加固杆穿过第一连接板后与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池体放置在下池体的上方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贴合,将加固杆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此时可使上池体不易移动,有助于提高漂洗池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上池体的底壁为缩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口有助于使上池体中的纸浆不易残留在上池体的底壁,有助于方便打扫上池体。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可方便使储料箱中的纸浆经喷头进入漂洗池中的不同区域,有助于使漂洗液与纸浆混合均匀;
25.2.通过驱动件驱动喷头竖直移动,使喷头在喷射纸浆的过程中能够喷射在漂洗池中的不同区域,进一步有助于纸浆与漂洗液的混合;
26.3.通过将漂洗池设置为上池体和下池体,有助于使纸浆被充分漂洗,且有助于提高漂洗机本体的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纸浆漂洗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中旨在显示漂洗池的局部爆炸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漂洗机本体;11、底座;12、工作台;13、漂洗台;131、漂洗池;1311、上池体;1312、下池体;1313、过料管;1314、电磁阀;1315、凸缘;132、储液箱;133、进液
管;134、出液管;14、操作台;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2、进料组件;21、储料箱;22、流液管;221、第一固定管;222、连接管;223、第二固定管;23、喷头;3、驱动件;31、丝杠;32、丝母;33、电机;34、立柱;341、燕尾槽;35、连接杆;4、加固件;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3、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参照图2,纸浆漂洗机包括漂洗机本体1,漂洗机本体1包括底座11、工作台12和漂洗台13,工作台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且与底座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漂洗台13包括漂洗池131、储液箱132、进液管133和出液管134,漂洗池131水平放置在工作台12的上方且与工作台12连接,储液箱132的侧壁与工作台12的侧壁焊接,进液管133的一端与储液箱132连通,另一端端口位于漂洗池131的上方,出液管134与漂洗池131连通,进液管133法兰连接有第一阀门15,出液管134法兰连接有第二阀门16。工作台12还设有用于使纸浆缓慢且持续进入漂洗池131中的进料组件2。
34.使用漂洗机本体1时,先将纸浆置于进料组件2中,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5,使储液箱132中的漂洗液经进液管133进入漂洗池131中,再通过进料组件2向漂洗池131中加入纸浆,纸浆经进料组件2缓慢进入漂洗池131中,此时,漂洗池131中的漂洗液可与逐渐加入的纸浆充分混合,有助于使纸浆与漂洗液充分混匀,进而使漂洗液对纸浆进行充分漂洗。
35.结合图2和图3所示,漂洗池131包括上池体1311和下池体1312,下池体1312放置在工作台12的顶壁,下池体1312的内壁一体连接有凸缘1315,上池体1311的底壁与凸缘1315的顶壁贴合,再结合图4所示,上池体1311与下池体1312之间设有加固件4,加固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和加固杆43,第一连接板41与上池体1311焊接连接,第二连接板42与下池体1312焊接,加固杆43穿过第一连接板41后与第二连接板42螺纹连接。上池体1311的底壁连通有过料管1313,过料管1313电性连接有电磁阀1314。出液管134与下池体1312的侧壁连通。将上池体1311放置在下池体1312的上方时,上池体1311的底壁与凸缘1315的顶壁贴合,此时,第一连接板41的底壁和第二连接板42的顶壁贴合,加固杆4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后,可使上池体1311不易移动,使上池体1311与下池体1312连接牢固。打开电磁阀1314,上池体1311中混合均匀的混合浆液会落入下池体1312中进行继续漂洗,上池体1311可进行下一轮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漂洗机本体1的便捷性,满足纸浆需要较长漂洗时间的情况。
36.如图3所示,上池体1311的底壁为缩口。缩口有助于使上池体1311中的纸浆不易残留在上池体1311的底壁,既有助于使上池体1311中的纸浆全部进入下池体1312中,又有助于方便打扫上池体1311。
37.如图2所示,进料组件2包括储料箱21、流液管22和喷头23,储料箱21的侧壁与工作台12的侧壁焊接固定,流液管22包括第一固定管221、连接管222和第二固定管223,第一固定管221竖直设置,第一固定管221的一端与储料箱21的顶壁连通,另一端插设在连接管222的一端且与连接管222连通,连接管222远离第一固定管221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固定管223的内部且与第二固定管223连通,第二固定管223与第一固定管221平行,第二固定管223远离连接管222的一端与喷头23连通,喷头23位于上池体1311的上方且与上池体1311竖直滑移
连接,连接管222为软管,工作台12上设置用于驱动喷头23竖直移动的驱动件3。驱动件3可驱动喷头23竖直移动,使喷头23在喷射过程中改变高度,进而使浆液通过竖直移动的喷头23喷向上池体1311中的不同区域,从而有助于减少浆液的积聚,使浆液与漂洗液充分混合,提高漂洗效率。
38.如图2所示,喷头23可采用任意将流液管22中的浆液分流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喷头23为与流液管22连通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壁和侧周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水孔。纸浆通过通水孔能够进入上池体1311中的各个区域,有助于使纸浆与漂洗液充分混合。
39.如图4所示,驱动件3包括丝杠31、丝母32、立柱34和电机33,立柱34竖直焊接在工作台12的顶壁,立柱34靠近漂洗池131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341,丝母32为燕尾块,丝母32位于燕尾槽341中且与燕尾槽341竖直滑动连接,丝杠31位于燕尾槽341中且与立柱3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丝母32套设在丝杠31的外壁且与丝杠31螺纹连接,丝母3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5,连接杆35远离丝母3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管223的外壁焊接固定,电机33的机壳与立柱34的顶壁通过螺栓固定,电机33的驱动轴与丝杠3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33的输出轴驱动丝杠31转动,使丝母32带动喷头23竖直移动,纸浆通过通水孔能够进入上池体1311中的各个区域,有助于使纸浆与漂洗液充分混合。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的纸浆漂洗机的实施原理为:将纸浆倒入储料箱21中,先将漂洗液经进液管133进入上池体1311中,然后使储料箱21中的纸浆依次经流液管22和喷头23分散成多股进入储料箱21中,在此过程中,丝杠31转动间接带动喷头23竖直移动,使纸浆喷射在上池体1221中不同区域,减少纸浆的聚集,进而使纸浆快速分散在漂洗液中,与漂洗液充分接触,充分混合,有助于提高漂洗机本体1对纸浆的漂洗效率。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