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瓦楞纸箱粘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瓦楞纸箱粘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瓦楞纸箱粘合机构。


背景技术:

2.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瓦楞纸的发明和应用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瓦楞纸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
3.瓦楞纸的加工过程是先将平面状的纸张加工为瓦楞纸,再在瓦楞纸上涂覆胶水将面纸和里纸粘合于瓦楞纸上。在该加工过程中,由于粘合性质限制,胶粘辊的硬度较大程度上小于瓦楞辊的硬度,而在瓦楞纸的加工过程中,胶粘辊和瓦楞辊的间距较小,瓦楞辊由于传动机构的振动或其本身的线性精度的原因,会和胶粘辊发生碰撞,导致胶粘辊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瓦楞纸箱粘合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瓦楞纸箱粘合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瓦楞纸箱粘合机构,包括一号瓦楞辊和二号瓦楞辊,所述一号瓦楞辊和二号瓦楞辊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用于将平面状的纸张加工为瓦楞纸,所述二号瓦楞辊下端一侧设置有一号胶粘辊和面纸辊,所述一号胶粘辊和面纸辊均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所述二号瓦楞辊转动时先和一号胶粘辊相遇,一号胶粘辊用于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的表面,接着二号瓦楞辊继续转动和面纸辊相遇,面纸辊带着面纸和瓦楞纸接触,在胶水的粘合作用下,将面纸和瓦楞纸合为一体,所述面纸辊下端设置有二号胶粘辊,所述二号胶粘辊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面纸和瓦楞纸合为一体后被牵引于二号胶粘辊上,二号胶粘辊转动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的背面,所述二号胶粘辊一侧设置有里纸辊,所述里纸辊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背面涂覆有胶水的瓦楞纸和面纸继续被牵引于里纸辊上,里纸辊带着里纸,将里纸粘合于瓦楞纸的背面,完成瓦楞纸的粘合成型。
7.所述一号胶粘辊包括辊体、压盘、连接轴,由于粘合性质限制,所述辊体的硬度较大程度上小于瓦楞辊的硬度,而在瓦楞纸的加工过程中,辊体和瓦楞辊的间距较小,瓦楞辊由于传动机构的振动或其本身的线性精度的原因,会和辊体发生碰撞,导致辊体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所述辊体两端设置有压盘和连接轴,所述压盘为较高强度的合金制备,用于防止辊体和瓦楞辊之间的碰撞,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动力机构,所述压盘的直径大于辊体截面的直径,所述辊体和压盘固定连接,本装置在辊体的两侧设置压盘,使压盘的边缘微微凸出辊体的边缘,即使辊体和瓦楞辊发生碰撞,辊体两端的压盘会承受该碰撞力,避免了辊体
和压盘直接发生碰撞,可保护辊体不被损坏。
8.优选的,所述压盘上开设有若干一号螺纹孔,若干所述一号螺纹孔沿着压盘的外缘设置,所述辊体侧壁上与一号螺纹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二号螺纹孔,所述一号螺纹孔和二号螺纹孔之间通过平头螺钉连接,所述压盘接近辊体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凸,所述圆柱凸和辊体内壁过盈配合,使用螺钉连接和过盈配合双重连接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压盘受到碰撞后和辊体之间松动。
9.优选的,所述压盘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轴通过通孔伸入辊体内并与辊体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通孔用于方便辊体和连接轴的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一号瓦楞辊的一侧设置有瓦楞纸引导辊,所述瓦楞纸引导辊用于将平面状的纸张牵引于一号瓦楞辊和二号瓦楞辊之间。
11.优选的,所述面纸辊和二号胶粘辊之间设置有引导辊,所述引导辊用于将粘合为一体的面纸和瓦楞纸牵引于二号胶粘辊上。
12.优选的,所述一号胶粘辊和二号胶粘辊的下端均设置有胶槽,所述胶槽用于存放胶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瓦楞纸箱粘合机构,在胶粘辊的两端设置由较高强度的合金制备的压盘,使压盘的边缘微微凸出辊体的边缘,即使辊体和瓦楞辊发生碰撞,辊体两端的压盘会承受该碰撞力,避免了辊体和压盘直接发生碰撞,可保护辊体不被损坏,同时在辊体和压盘之间使用螺钉连接和过盈配合双重连接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压盘受到碰撞后和辊体之间松动。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瓦楞纸箱粘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号胶粘辊的正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号胶粘辊的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a处细节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盘的正视图;
20.图中:一号瓦楞辊-1;二号瓦楞辊-2;一号胶粘辊-3;面纸辊-4;二号胶粘辊-5;里纸辊-6;辊体-7;压盘-8;连接轴-9;一号螺纹孔-10;二号螺纹孔-11;平头螺钉-12;圆柱凸-13;通孔-14;瓦楞纸引导辊-15;引导辊-16;胶槽-17;瓦楞纸-18;面纸-19;里纸-20。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瓦楞纸箱粘合机构,包括一号瓦楞辊1和二号瓦楞辊2,一号瓦楞辊1和二号瓦楞辊2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用于将平面状的纸张加
工为瓦楞纸18,二号瓦楞辊2下端一侧设置有一号胶粘辊3和面纸辊4,一号胶粘辊3和面纸辊4均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二号瓦楞辊2转动时先和一号胶粘辊3相遇,一号胶粘辊3用于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18的表面,接着二号瓦楞辊2继续转动和面纸辊4相遇,面纸辊4带着面纸19和瓦楞纸18接触,在胶水的粘合作用下,将面纸19和瓦楞纸18合为一体,面纸辊4下端设置有二号胶粘辊5,二号胶粘辊5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面纸19和瓦楞纸18合为一体后被牵引于二号胶粘辊5上,二号胶粘辊5转动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18的背面,二号胶粘辊5一侧设置有里纸辊6,里纸辊6由动力机构带动转动,背面涂覆有胶水的瓦楞纸18和面纸19继续被牵引于里纸辊6上,里纸辊6带着里纸20,将里纸20粘合于瓦楞纸18的背面,完成瓦楞纸的粘合成型。
23.如图2~3,一号胶粘辊3包括辊体7、压盘8、连接轴9,由于粘合性质限制,辊体7的硬度较大程度上小于瓦楞辊的硬度,而在瓦楞纸的加工过程中,辊体7和瓦楞辊的间距较小,瓦楞辊由于传动机构的振动或其本身的线性精度的原因,会和辊体7发生碰撞,导致辊体7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辊体7两端设置有压盘8和连接轴9,压盘8为较高强度的合金制备,用于防止辊体7和瓦楞辊之间的碰撞,连接轴9用于连接动力机构,压盘8的直径大于辊体7截面的直径,即如图4所示,压盘8的边缘凸出于辊体7的边缘,辊体7和压盘8固定连接,本装置在辊体7的两侧设置压盘8,使压盘8的边缘微微凸出辊体7的边缘,即使辊体7和瓦楞辊发生碰撞,辊体7两端的压盘8会承受该碰撞力,避免了辊体7和压盘8直接发生碰撞,可保护辊体7不被损坏。
24.如图2~4,压盘8上开设有若干一号螺纹孔10,若干一号螺纹孔10沿着压盘8的外缘设置,辊体7侧壁上与一号螺纹孔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二号螺纹孔11,一号螺纹孔10和二号螺纹孔11之间通过平头螺钉12连接,压盘8接近辊体7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凸13,圆柱凸13和辊体7内壁过盈配合,使用螺钉连接和过盈配合双重连接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压盘8受到碰撞后和辊体7之间松动。
25.如图5,压盘8中部开设有通孔14,连接轴9通过通孔14伸入辊体7内并与辊体7内壁过盈配合,通孔14用于方便辊体7和连接轴9的连接。
26.如图1,一号瓦楞辊1的一侧设置有瓦楞纸引导辊15,瓦楞纸引导辊15用于将平面状的纸张牵引于一号瓦楞辊1和二号瓦楞辊2之间。
27.如图1,面纸辊4和二号胶粘辊5之间设置有引导辊16,引导辊16用于将粘合为一体的面纸19和瓦楞纸18牵引于二号胶粘辊5上。
28.如图1,一号胶粘辊3和二号胶粘辊5的下端均设置有胶槽17,胶槽17用于存放胶水。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号瓦楞辊1和二号瓦楞辊2转动将平面状的纸张加工为瓦楞纸18,二号瓦楞辊2转动时先和一号胶粘辊3相遇,一号胶粘辊3用于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18的表面,接着二号瓦楞辊2继续转动和面纸辊4相遇,面纸辊4带着面纸19和瓦楞纸18接触,在胶水的粘合作用下,将面纸19和瓦楞纸18合为一体,面纸19和瓦楞纸18合为一体后被牵引于二号胶粘辊5上,二号胶粘辊5转动将胶水涂覆于瓦楞纸18的背面,背面涂覆有胶水的瓦楞纸18和面纸19继续被牵引于里纸辊6上,里纸辊6带着里纸20,将里纸20粘合于瓦楞纸18的背面,完成瓦楞纸的粘合成型;
30.若一号胶粘辊3和二号瓦楞辊2发生碰撞,辊体7两端的压盘8会承受该碰撞力,避
免了辊体7和压盘8直接发生碰撞,可保护辊体7不被损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