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照明工业 专利正文
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照明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模组。此外,还涉及一种车灯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款式与日俱增,造型也更加丰富多样,车灯作为必备元器件之一,对其结构安全性及光学性能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国内外对车灯结构进行设计需结合多方面,除满足光学、外形、法规设计等要求外,配合车身合理布局也是结构设计开发的前提。其中的近光灯是为了近距离照明,近光光形中具有被称为“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截止线上方,主要对标志牌等位于路面上方的物体起到照明作用,使驾驶员获取标志牌等信息。
3.目前,在一个车辆前照灯内设置多个照明模组,能够实现近光和/或远光功能,而且,在车辆前照灯照明模组中,具有一定长度导光通道的透明导光件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种远近光一体车灯模组中,近光三区光学结构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具体地,为了防止三区光学结构对远近光光线的传播路径造成影响,一种设计方案为在透镜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但是,这种设计使得在车辆前方看透镜时能够看到该三区光学结构,使得透镜的外观不够美观,不能满足客户对透镜的外观效果的期望。
5.有鉴于此,亟待需要一种照明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模组,该照明模组不需在透镜表面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具有很好的透镜的外观效果,而且,能够实现三区照明功能。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具有很好的外观效果。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车灯具有很好的外观效果。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包括用于汇聚近光光源发出光线的近光初级光学元件、用于安装遮光板的遮光板支架和第一反射元件,所述遮光板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布置为能够将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投射的部分光线反射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且由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并通过透镜投射形成三区光形。
10.可选地,所述透镜位于所述遮光板的前方,以能够使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投射的部分光线被所述遮光板遮挡后射向所述透镜且通过所述透镜投射形成近光光形。
11.优选地,还包括远光光源,所述远光光源布置为其发出的光线能够被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向所述透镜且通过所述透镜投射形成远光光形。
12.具体地,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遮光板支架的上下两侧。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上设置有条纹或者皮纹。
14.具体地,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为反射镜、聚光器或者微透镜。
15.更具体地,所述遮光板支架包括两个安装板和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二反射元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遮光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板对应连接。
16.可选地,所述遮光板支架与所述遮光板为一体成型件。
1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模组。
18.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灯。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实用新型在遮光板支架上设置第二反射元件,使近光初级光学元件投射的部分光线,先后被第二反射元件与第一反射元件两次反射后向前投射,通过透镜形成三区光形;这种设计不需要在透镜的表面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也能够实现三区照明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透镜的外观造型效果,满足客户的美观性要求。而且,这种设计不会阻碍远近光的传播路径,即不会对近光与远光的性能造成影响。
21.而且,还能够与远光功能相结合,使第一反射元件作为实现远光功能的远光初级光学元件;具体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被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向透镜,从而实现远光光形,形成一种远近光一体的光学模组。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照明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遮光板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照明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3中沿a-a向的剖面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路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近光光源
ꢀꢀꢀꢀꢀꢀꢀꢀꢀꢀꢀꢀꢀꢀꢀꢀꢀꢀꢀꢀꢀꢀꢀꢀ
2近光初级光学元件
32.3遮光板
ꢀꢀꢀꢀꢀꢀꢀꢀꢀꢀꢀꢀꢀꢀꢀꢀꢀꢀꢀꢀꢀꢀꢀꢀꢀꢀ
4遮光板支架
33.41安装板
ꢀꢀꢀꢀꢀꢀꢀꢀꢀꢀꢀꢀꢀꢀꢀꢀꢀꢀꢀꢀꢀꢀꢀꢀꢀ
42连接板
34.5第一反射元件
ꢀꢀꢀꢀꢀꢀꢀꢀꢀꢀꢀꢀꢀꢀꢀꢀꢀꢀꢀꢀ
6第二反射元件
35.7透镜
ꢀꢀꢀꢀꢀꢀꢀꢀꢀꢀꢀꢀꢀꢀꢀꢀꢀꢀꢀꢀꢀꢀꢀꢀꢀꢀꢀꢀ
8近光光形
36.81近光截止线
ꢀꢀꢀꢀꢀꢀꢀꢀꢀꢀꢀꢀꢀꢀꢀꢀꢀꢀꢀꢀꢀ
9三区光形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术语“前、后”是指照明模组沿出光方向的前后方向,通常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相同,例如,透镜7位于前方,相对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位于后方,术语“上、下”是指照明模组自身的上下方向,通常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上下方向大致相同;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模组的方位术语,应当结合实际安装状态进行理解。
4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模组,包括用于汇聚近光光源1发出光线的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用于安装遮光板3的遮光板支架4和第一反射元件5,所述遮光板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元件6,所述第二反射元件6布置为能够将所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投射的部分光线反射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5,且由所述第一反射元件5反射并通过透镜7投射形成三区光形9。
4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遮光板支架4上设置第二反射元件6,同时在第二反射元件6的后方位置布置第一反射元件5,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投射到第二反射元件6上,然后被第二反射元件6向后反射到第一反射元件5上,被第一反射元件5向前投射,再经透镜7投射到车辆前方形成三区光形9,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直接向前投射,经遮光板3遮挡后经透镜7投射到路面形成具有近光截止线81的近光光形8;参照图6,在配光屏上,三区光形9位于近光光形8的上方。相对于已知的在具有一定长度导光通道的透明导光件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不会对远近光的传播路径产生阻碍,保证远近光的光学效果;而且,由于不需要在透镜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不会影响透镜的外观造型;能够很好地实现三区照明功能。
43.一般地,参照图4,在遮光板3的前方会布置透镜7,通过透镜7投射形成近光光形8和三区光形9。具体地,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位于遮光板支架4后上方,第一反射元件5位于遮光板支架4后下方。近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被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汇聚后,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投射到第二反射元件6上,然后被第二反射元件6向后反射到第一反射元件5上,光线再被第一反射元件5从遮光板支架4的下方向前投射至透镜7,经由透镜7向车辆前方投射形成三区光形9,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直接向前投射,被遮光板3遮挡后从遮光板支架4的上方投射至透镜7,经由透镜7向路面投射形成具有近光截止
线81的近光光形8。
44.作为遮光板支架4的一种具体结构,参照图2,遮光板支架4由两个安装板41和连接板42组成,连接板4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安装板41连接,遮光板支架4通常可以为钣金件。第二反射元件6可以为反射镜,布置在连接板42上,且靠近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元件6安装在连接板42的后方边缘位置,由连接板42的后方边缘位置向后上方延伸,使其向后方倾斜一定角度,这样设计使得第二反射元件6的反射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5的反射面,从而能够将光线反射向第一反射元件5。同时,该第二反射元件6能够对遮光板3的后端进行支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反射元件6安装位置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形式,只要第二反射元件6能够将光线反射向第一反射元件5,第一反射元件5再将光线投射至透镜7形成三区光形即可;例如,将第二反射元件6安装在靠近连接板42的前方边缘位置,同时在连接板42设置通孔或将连接板42后方边缘附近的结构去除形成无结构区域,使第二反射元件6能够将光线通过通孔或无结构区域反射向第一反射元件5。
45.此外,遮光板支架4与遮光板3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遮光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安装板41对应连接,通过螺栓或铆钉等进行固定;或者,遮光板支架4与遮光板3也可以一体成型,便于装配。
46.一般地,遮光板3分为两个水平段与一个倾斜段,两个水平段与一个两个水平段通过倾斜段连接,根据现有的交通法规的要求,倾斜段的倾斜角度为15
°
或45
°
。进一步地,遮光板3的前方边缘为向后弯曲的曲线,能够与透镜7的焦平面相适应,使成像更加清晰。
47.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为反射镜,如椭球面反射镜,近光光源1位于反射镜的焦点;其中,近光光源1可以为led、oled或激光等光源。需要说明的是,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也可以为聚光器,近光光源1正对聚光器的入光端,聚光器对近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或者,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还可以为微透镜,近光光源1位于微透镜的焦点附近,通过微透镜对近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使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投射的光线用于形成近光光形与三区光形。其中,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可以为单一的反射镜、聚光器、微透镜等光学元件,当然,也可以由多个近光初级光学单元排列组成,各近光初级光学单元与近光光源1一一对应;在优选情况下,近光初级光学单元可以为椭球面或类椭球面反射镜,多个近光初级光学单元优选为一体成型。
48.为了降低三区光形的照度并使三区光形更加均匀,可以在第二反射元件6的反射面上设置条纹、皮纹或其他微结构,如若干条状条纹、呈矩阵式分布的块状凸起或凹陷等,对光线进行散射,从而弱化三区光形的照度,同时提升三区光形的均匀性。
49.以上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照明模组的近光功能的有关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模组也可以形成为远近光一体照明模组,同时实现远近光功能。
50.具体地,可以设置远光光源,将第一反射元件5作为远光初级光学元件,使第一反射元件5能够反射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线从遮光板支架4的下方向前投射至透镜7,并通过透镜7向前投射形成远光光形;其中,可以采用与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结构类似的远光初级光学元件来汇聚远光光源的光线,并将光线投射向透镜7。结合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与近光光源1,能够形成一种远近光一体照明模组,由于采用第二反射元件6与第一反射元件5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来实现三区照明功能,而且,第二反射元件6设置在遮光板支架4的后端,第二反射元件6不会对远近光的传播路径造成影响。其中,远光光源可以为led、oled或激光
等光源,远光光源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5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优选技术特征相对全面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5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照明模组,包括多个近光光源1、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遮光板3、遮光板支架4、第一反射元件5、第二反射元件6以及透镜7,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包括多个近光初级光学单元,各个近光光源1与各个近光初级光学单元一一对应布置,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能够汇聚对应的近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布置在遮光板支架4的后上方,第一反射元件5布置在遮光板支架4的后下方,遮光板支架4由两个安装板41和连接板42构成,连接板42位于两个安装板41之间,第二反射元件6设置在连接板42上,且靠近连接板42后侧边缘,位于遮光板支架4的后端,第二反射元件6向后倾斜,且第二反射元件6的反射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5的反射面,遮光板3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1上,透镜7布置在遮光板3的前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近光初级光学元件2将汇聚对应的近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向前投射,光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光线投射到第二反射元件6,第二反射元件6将该部分光线反射向第一反射元件5,第一反射元件5再将该部分光线从遮光板支架4下方反射向透镜7,经由透镜7出射形成三区光形9;另一部分光线遮光板支架4上方通过,被遮光板3遮挡后射向透镜7,经由透镜7出射形成近光光形8。此外,第一反射元件5还能够用于汇聚并反射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7出射形成远光光形。
5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反射元件6设置在遮光板支架4的后端,并通过第二反射元件6与第一反射元件5对光线进行二次反射来实现三区照明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不需要在透镜7上设置三区光学结构,也能够实现三区照明功能,有效保证透镜的外观造型效果,满足客户对车灯外观美观性的要求。而且,由于第二反射元件6设置在遮光板支架4的后端,没有设置在远近光的传播路径上,不会对远近光的光效造成影响。而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便于生产设计。
54.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照明模组,即采用了上述所有的照明模组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所有的照明模组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55.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灯,即采用了上述所有的车灯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所有的车灯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5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