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半导体电光源,发光二极管,也称为半导体灯,是一种无灯丝的电光源,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ed手电筒具有节能、寿命长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传统的手电筒照明方向多为直射型或折角型两种固定形式,功能较为单一,不能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需要灯光投射方向可以转动以改变照明方向的手电筒。
3.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手电筒光照方向单一,灯光投射方向不能转动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使得可以解决手电筒光照方向单一,灯光投射方向不能转动改变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包括灯头组件,灯头组件包括灯头外壳和光源,光源设置于灯头外壳内部,灯头外壳远离光源的一端与转向球连接,转向球底端和内部均设有进线孔;筒身组件,筒身组件包括筒身外壳、散热套筒、散热管以及散热风扇,筒身外壳朝向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多个弹性板,多个弹性板环绕筒身外壳的轴线设置,以使弹性板的内部形成球形转向仓,转向球嵌设于球形转向仓内,以使转向球在球形转向仓内旋转运动,弹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加压螺纹,弹性板的外部套设有加压套环,加压套环与加压螺纹配合,以使加压套环沿加压螺纹朝向灯头外壳旋转时多个弹性板朝向球形转向仓的中心压紧,散热套筒套设于筒身外壳的内部,且散热套筒与筒身外壳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散热套筒的内部形成电池仓,散热管设于散热间隙中且与散热套筒的外表面连接,筒身外壳远离灯头组件的一端设有散热腔,散热管延伸至散热腔中,散热风扇设于散热腔中且位于散热管的尾端与电池仓之间;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外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均与筒身外壳可旋转的连接,支架外壳朝向筒身外壳的一侧设有容纳腔,以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嵌设于容纳腔中,支架外壳背离筒身外壳的表面设有条形灯。
6.另外,弹性板的内表面设有加压垫,加压垫与转向球的外表面抵接设置。通过在弹性板的内表面设有加压垫,加压垫与转向球的外表面抵接设置,使得弹性板在朝向球形转向仓压紧时,加压垫能够较紧的压在转向球表面,提高转向球与弹性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弹性板对转向球的定位能力。
7.另外,弹性板远离筒身外壳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扣。通过设置弹性板远离筒身外壳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扣,使得加压套环在沿弹性板的外表面旋转移动时不会脱离于弹性板的远端。
8.另外,多个弹性板延伸的方向与筒身外壳的轴线成锐角设置,多个弹性板之间等间距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弹性板延伸的方向与筒身外壳的轴线成锐角设置,多个弹性板之间等间距间隔设置,使得多个弹性板在朝向球形转向仓的中心压紧时,彼此之间不会相互触碰,导致无法压紧,保证了弹性板对转向球的定位能力。
9.另外,球形转向仓的底部设有出线孔。通过设置球形转向仓的底部设有出线孔,便于筒身外壳内部的电线穿过出线孔,便于与灯头外壳内的元件连接。
10.另外,支架外壳包括一个背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与背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背板设置,侧板均朝向筒身外壳延伸,以使侧板与背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通过设置支架外壳包括一个背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与背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背板设置,侧板均朝向筒身外壳延伸,以使侧板与背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收纳进背板和两个侧板所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中,节约空间。
11.另外,筒身外壳表面设有支架仓,支架仓朝向筒身外壳的内部凹陷,以使支架外壳嵌设于支架仓中。通过设置筒身外壳表面设有支架仓,支架仓朝向筒身外壳的内部凹陷,以使支架外壳嵌设于支架仓中,使得支架外壳以及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可以在旋转靠近筒身外壳时收纳进支架仓中,筒身外壳外表面整体保持平整,便于在支架收回时使用者对手电筒进行抓握。
12.另外,背板、侧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防滑脚垫。通过设置背板、侧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防滑脚垫,使得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旋转远离筒身外壳并将手电筒整体支起时,增大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与放置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手电筒整体放置的更加稳定。
13.另外,背板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卡扣,支架仓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卡扣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槽中。通过设置背板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卡扣,支架仓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卡扣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槽中,使得支架外壳在旋转靠近筒身外壳并嵌入支架仓中后,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实现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固定,防止在不需要使用支架组件时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滑出。
14.另外,散热管远离电池仓的一端与散热鳍片连接,散热鳍片设于散热腔中,散热风扇设于散热鳍片与电池仓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鳍片设置。通过设置散热管远离电池仓的一端与散热鳍片连接,散热鳍片设于散热腔中,散热风扇设于散热鳍片与电池仓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鳍片设置,使得散热管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由于散热鳍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此提高与空气的热交换速率,加快散热套筒的散热效率,提高手电筒整体的散热性能。
15.另外,筒身外壳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均为条形长孔且多个散热孔沿筒身外壳的轴线方向等间隔的平行分布。通过设置筒身外壳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均为条形长孔且多个散热孔沿筒身外壳的轴线方向等间隔的平行分布,使得筒身外壳上的散热孔能够进行初步散热,进一步提高手电筒的散热性能。
16.另外,散热性能好的手电筒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电池与充电底座,电池设于电池仓中,充电底座设于筒身外壳内部且位于电池仓远离灯头的一端。通过设置散热性能好的手电筒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电池与充电底座,电池设于电池仓中,充电底座设于筒身外壳内部且位于电池仓远离灯头的一端,使得手电筒可以通过充电底座外接
电源线,以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使得手电筒不需要频繁的对电池进行拆卸与更换,保障了手电筒内部的密封性,延长了手电筒的使用寿命,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17.另外,散热管有多个,多个散热管等间隔的分布于散热套筒的外表面,且散热管均平行于散热套筒的轴线设置。通过设置散热管有多个,多个散热管等间隔的分布于散热套筒的外表面,且散热管均平行于散热套筒的轴线设置,使得多个散热管同时对电池仓内的电池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性能。
18.另外,散热管包括连接管和弯折头,连接管与散热套筒的外表面连接,弯折头与连接管设于散热腔中的一端连接,且弯折头朝向散热腔的中心位置弯折。通过设置散热管包括连接管和弯折头,连接管与散热套筒的外表面连接,弯折头与连接管设于散热腔中的一端连接,且弯折头朝向散热腔的中心位置弯折,使得散热管在散热腔内汇集,便于进行热交换。
19.另外,散热风扇设于弯折头与电池仓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弯折头设置。通过设置散热风扇设于弯折头与电池仓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弯折头设置,使得散热腔内的铜管朝向散热风扇所在区域弯折,便于散热风扇对散热管进行送风,保证了散热管的散热性能。
20.另外,筒身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散热风扇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通过设置筒身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散热风扇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使得散热风扇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能,不会消耗手电筒电池的电能,节约能源。
21.另外,散热风扇与电池连接,通过设置散热风扇与电池连接,使得散热风扇可以由手电筒的电池直接进行供能,不需要外接其他电源,手电筒整体更加紧凑。
22.另外,灯头外壳内设有铜基板,光源与铜基板固定连接,灯头外壳远离筒身外壳的一端设有反射斜面,反射斜面环绕光源设置,灯头外壳内还设有伸缩件,伸缩件与铜基板连接,通过设置灯头外壳内设有铜基板,光源与铜基板固定连接,灯头外壳远离筒身外壳的一端设有反射斜面,反射斜面环绕光源设置,灯头外壳内还设有伸缩件,伸缩件与铜基板连接,使得伸缩件带动光源在灯头外壳内伸缩,通过改变光源与反射斜面之间的距离,对射出的光线进行调整,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
23.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筒身外壳内部设置散热套筒,使得散热套筒可以吸收电池仓内部的热量,并由散热套筒外表面的散热管将热量传导至筒身外壳尾端的散热腔中,散热风扇在散热腔中对散热管吹风,以加快散热管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的效率,从而实现了电池仓内的快速降温,且保持电池仓内的温度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手电筒的散热能力,使得手电筒在采用较大功率的光源和电池时,手电筒整体的发热量也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在提高手电筒的照明性能的同时保证了手电筒的散热能力。通过将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旋转远离筒身外壳后,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相互形成三脚架的形态,将手电筒支起,便于使用者腾出双手,在需要手电筒对一整个平面进行照明时,通过支架外壳的条形灯对平面进行照明,使得手电筒可以应用于多种使用环境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在光照方向需要进行调整时,通过旋转灯头外壳,使得转向球在球形转向仓中旋转直至光源的朝向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处,将加压套环沿弹性板表面的加压螺纹旋转并朝前移动,以使弹性板均朝向球形转向仓的中心收紧,以将转向球固定,防止转向球旋转,以实现灯光投射方向可以转动以改变照明方向。
附图说明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0.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剖面示意图;
33.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剖面示意图;
36.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40.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半导体电光源,发光二极管,也称为半导体灯,是一种无灯丝的电光源,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ed手电筒具有节能、寿命长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传统的手电筒照明方向多为直射型或折角型两种固定形式,功能较为单一,不能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需要灯光投射方向可以转动以改变照明方向的手电筒。
41.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手电筒光照方向单一,灯光投射方向不能转动改变。
4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包括灯头组件100、筒身组件200和支架组件400。灯头组件100包括灯头外壳110和光源120,光源120设置于灯头外壳110内部。灯头外壳110远离光源120的一端与转向球500连接,转向球500底端和内部均设有进线孔510。筒身组件200包括筒身外壳210、散热套筒220、散热管230以及散热风扇240,筒身外壳210朝向灯头外壳110的一端设有多个弹性板600,多个弹性板600环绕筒身外壳210的轴线设置,以使弹性板600的内部形成球形转向仓610,转向球500嵌设于球形转向仓610内,以使转向球500在球形转向仓610内旋转运动,弹性板600的外表面均设有加压螺纹620,弹性板600的外部套设有加压套环630,加压套环630与加压螺纹620配合,以使加压套环630沿加压螺纹620朝向灯头外壳
110旋转时多个弹性板600朝向球形转向仓610的中心压紧,散热套筒220套设于筒身外壳210的内部,且散热套筒220与筒身外壳210之间设有散热间隙250,散热套筒220的内部形成电池仓260,散热管230设于散热间隙250中且与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连接,筒身外壳210远离灯头组件100的一端设有散热腔270,散热管230延伸至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设于散热腔270中且位于散热管230的尾端与电池仓260之间。支架组件400包括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以及第二支架430均与筒身外壳210可旋转的连接,支架外壳410朝向筒身外壳210的一侧设有容纳腔413,以使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嵌设于容纳腔413中,支架外壳410背离筒身外壳210的表面设有条形灯440。
43.灯头外壳110的一端内部设有光源120,转向球500与灯头外壳110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柱等部件相连接,以使转向球500位于灯头外壳110远离光源120的一端内部,转向球500上设有进线孔510,进线孔5410为从转向球500远离灯头外壳110的一端朝向灯头外壳110延伸的通孔,以使电线可以通过进线孔510进入灯头外壳110中。弹性板600的一端与筒身外壳210的尾端连接,另一端为悬臂,弹性板600的外表面设有加压螺纹620,当加压套环630环绕弹性板600的外表面旋转时,加压套环630会沿加压螺纹620自靠近筒身外壳210的一端逐渐移动至弹性板60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由于弹性板600朝向筒身外壳210的内部为圆弧面,所以多个弹性板600环绕筒身外壳210一圈后,会在弹性板600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围合形成球形转向仓610,弹性板60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所围成的区域直径大于或等于转向球500对应位置的圆截面的直径。且略微朝向背离球形转向仓610的方向翘起。当加压套环630旋转至此处时,会将弹性板600均朝向球形转向仓610的内部收紧,以使弹性板600将转向球500的表面扣住,以加大弹性板600的内表面与转向球500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此时转向球500将停止转动并定位,实现光照方向的固定。
44.可以理解的是,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可以采取不锈钢材质进行制作,以具有较好的支撑力以及防腐蚀能力,提高支架组件400的使用寿命。另外,也可以采取塑料材质制成,使得支架组件400整体重量较轻,手电筒整体重量不会增加太多,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45.本实施例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在手电筒使用过程中,电池仓260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传导至散热套筒220上,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升高,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套筒220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材料制成,例如黄铜等材质。散热套筒220的温度上升后,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管230,由散热管230将热量传导至散热腔270中。散热腔270与外界环境连通,在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朝向散热管230的尾端吹风,以加快散热管230与空气的换热效率,散热管230与空气进行换热后,散热管230的温度降低,并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降低,以实现电池仓260内的热量散发。在需要调整手电筒的光照方向时,旋转转向球500以及灯头外壳110,使得光源120可以自由旋转至任意方向投射光线,将光源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旋转加压套环630以使加压套环630沿加压螺纹620朝向灯头外壳110移动,直至加压套环630将弹性板600压紧至转向球500的表面,以将转向球500固定,此时光源120的光照方向即可固定。
46.在手持手电筒时,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旋转至贴合筒身外壳210的位置,同时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嵌设于容纳腔413中,以使支架组件400整体不会占用太多的体积。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的一侧表面与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贴合,
另一侧与容纳腔413的内壁贴合,支架组件400整体贴合于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同时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均沿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延伸,且与筒身外壳210的轴线平行设置。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小于筒身外壳210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筒身外壳210的长度,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与筒身外壳210靠近灯头外壳110一端的位置可旋转地连接。
47.在手持手电筒不方便时,通过将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旋转至远离手电筒的位置,且由于支架外壳410位于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背离筒身外壳210的一侧,所以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可以相互支撑形成一个三脚架的支撑结构,从而实现对手电筒整体的支撑。将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所形成的支架放置于放置面上,以使支架组件400将筒身外壳210支撑起来,灯头组件100中的光源120可以朝向前方照射,且不需要使用者手持手电筒。
48.在需要对平面进行扫射时,例如桌面、床底等平面,可以将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和第二支架430旋转至贴近筒身外壳210的收回位置处,并打开支架外壳410外表面的条形灯440,条形灯440沿支架外壳410的表面设置,且平行于筒身外壳210的轴线,因此条形灯440发射出的光线为自筒身外壳210的轴线位置处且平行于筒身外壳210轴线的光线,以实现对一个平面的扫射,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条形灯440可以与电池仓260内手电筒自带的电源连接。
49.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管230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黄铜等材质。散热管230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环绕散热套筒220外表面的螺旋管,制成直管的散热管230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实现较好的散热性能。而制成螺旋管的散热管230,具有较大的与散热套筒220外表面接触的面积,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散热能力。另外,散热管230可以制成扁管,以适配于较为狭窄的散热间隙250,使得手电筒不必为散热管230设置较大的外径。
50.其中,散热腔270与空气连通的一端可以设置橡胶塞或塑料盖,在不需要进行散热或者不使用手电筒时将散热腔270封闭,防止灰尘以及其他杂物进入,对手电筒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以提高手电筒的使用寿命。同时散热腔270与空气连通的一端可以设置防尘网,在不影响散热的前提下防止散热风扇240吹风进行散热时有杂物或灰尘进入。
5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筒身外壳210内部设置散热套筒220,使得散热套筒220可以吸收电池仓260内部的热量,并由散热套筒220外表面的散热管230将热量传导至筒身外壳210尾端的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在散热腔270中对散热管230吹风,以加快散热管230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的效率,从而实现了电池仓260内的快速降温,且保持电池仓260内的温度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手电筒的散热能力,使得手电筒在采用较大功率的光源120和电池时,手电筒整体的发热量也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在提高手电筒的照明性能的同时保证了手电筒的散热能力。通过将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以及第二支架430旋转远离筒身外壳210后,支架外壳410、第一支架420以及第二支架430相互形成三脚架的形态,将手电筒支起,便于使用者腾出双手,在需要手电筒对一整个平面进行照明时,通过支架外壳410的条形灯440对平面进行照明,使得手电筒可以应用于多种使用环境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在光照方向需要进行调整时,通过旋转灯头外壳110,使得转向球500在球形转向仓610中旋转直至光源120的朝向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处,将加压套环630沿弹性板600表面的加压螺纹620旋转并朝前移动,以使弹性板600均朝向球形转向仓610的中心收紧,以将转向球
500固定,防止转向球500旋转,以实现灯光投射方向可以转动以改变照明方向。
5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板600的内表面设有加压垫,加压垫与转向球500的外表面抵接设置。
53.弹性板600远离筒身外壳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扣640。通过设置弹性板60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扣640,使得加压套环630在沿弹性板600的外表面旋转移动时不会脱离于弹性板600的远端。
54.多个弹性板600延伸的方向与筒身外壳210的轴线成锐角设置,多个弹性板600之间等间距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弹性板600延伸的方向与筒身外壳210的轴线成锐角设置,多个弹性板600之间等间距间隔设置,使得多个弹性板600在朝向球形转向仓610的中心压紧时,彼此之间不会相互触碰,导致无法压紧,保证了弹性板600对转向球500的定位能力。
55.球形转向仓610的底部设有出线孔。通过设置球形转向仓610的底部设有出线孔,便于筒身外壳210内部的电线穿过出线孔,便于与灯头外壳110内的元件连接。
5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弹性板600的内表面设有加压垫,加压垫与转向球500的外表面抵接设置,使得弹性板600向球形转向仓610压紧时,加压垫能够较紧的压在转向球500表面,提高转向球500与弹性板60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弹性板600对转向球500的定位能力。
57.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外壳包括一个背板411和两个侧板412,两个侧板412与背板411的两侧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背板411设置,侧板412均朝向筒身外壳延伸,以使侧板412与背板411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如图9所示,筒身外壳表面设有支架仓450,支架仓450朝向筒身外壳的内部凹陷,以使支架外壳嵌设于支架仓450中。
58.背板411、侧板412、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防滑脚垫460。通过设置背板411、侧板412、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防滑脚垫460,使得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旋转远离筒身外壳并将手电筒整体支起时,增大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与放置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手电筒整体放置的更加稳定。
59.背板411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卡扣,支架仓450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卡扣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槽中。通过设置背板411远离灯头外壳的一端设有卡扣,支架仓450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卡槽,卡扣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槽中,使得支架外壳在旋转靠近筒身外壳并嵌入支架仓450中后,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实现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固定,防止在不需要使用支架组件时支架外壳、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滑出。
6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架外壳包括一个背板411和两个侧板412,两个侧板412与背板411的两侧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背板411设置,侧板412均朝向筒身外壳延伸,以使侧板412与背板411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腔,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收纳进背板411和两个侧板412所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中,节约空间。通过设置筒身外壳表面设有支架仓450,支架仓450朝向筒身外壳的内部凹陷,以使支架外壳嵌设于支架仓450中,使得支架外壳以及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可以在旋转靠近筒身外壳时收纳进支架仓450中,筒身外壳外表面整体保持平整,便于在支架收回时使用者对手电筒进行抓握。
61.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筒,如图10至图12所示,
本实施例中散热管230远离电池仓260的一端与散热鳍片290连接,散热鳍片290设于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设于散热鳍片290与电池仓260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鳍片290设置。
62.本实施例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在手电筒使用过程中,电池仓260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传导至散热套筒220上,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升高,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套筒220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材料制成,例如黄铜等材质。散热套筒220的温度上升后,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管230,由散热管230将热量传导至散热腔270中的散热鳍片290。散热腔270与外界环境连通,在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朝向散热鳍片290吹风,以加快散热鳍片290与空气的换热效率,散热鳍片290与空气进行换热后,散热管230的温度降低,并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降低,以实现电池仓260内的热量散发。
63.筒身外壳210设有多个散热孔280,散热孔280均为条形长孔且多个散热孔280沿筒身外壳210的轴线方向等间隔的平行分布。通过设置筒身外壳210设有多个散热孔280,散热孔280均为条形长孔且多个散热孔280沿筒身外壳210的轴线方向等间隔的平行分布,使得筒身外壳210上的散热孔280能够进行初步散热,进一步提高手电筒的散热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散热孔280可以分布于筒身外壳210外表面的多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设置若干个散热孔280等间隔排列。散热孔280使得手电筒外部空间与散热套筒220所在的散热间隙250连通,当散热套筒220吸收了电池仓260内产生的热量时,可以通过散热孔280进行部分散热,进一步的提升散热套筒220的散热能力。设置于多个筒身外壳210外表面区域的散热孔280,可以在多个位置处进行散热,优化散热套筒220的散热性能,同时为散热风扇240提供更多的进风量,优化散热腔270内的散热风扇240对散热管230的散热能力。在散热孔28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处,可以加设金属纱网,在不影响进风和散热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防尘能力,保护了手电筒内部的元件安全,提高了手电筒的使用寿命。
64.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鳍片290是多个套设于散热管230表面并朝向远离散热管230方向延伸的金属片,多个散热鳍片290之间等间距的间隔平行排列,以此扩大散热管23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使得散热管230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提高散热管230的散热能力。散热鳍片290固定于散热管230的尾端一部分区域,固定有散热鳍片290的散热管230段可以设置为朝向散热腔270中心位置处弯折,以使散热鳍片290位于散热腔270的中心,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散热风扇240进行冷却。散热风扇240设于散热鳍片290与电池仓260之间,散热鳍片290背离散热风扇240的一端与外界空间连通,散热风扇240朝向散热鳍片290吹风,使得散热鳍片290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
65.可以理解的是,当散热腔270中设置有散热鳍片290时,散热鳍片290可以固定于弯折头232的外表面,且多个弯折头232上的散热鳍片290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组合形成一个散热鳍片290的整体,进一步的扩展散热鳍片290的表面积,使得散热管230的弯折头232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散热能力。
66.另外,多个弯折头232之间可以连通设置,弯折头232以及连接管231的内部为中空,且填充有相变冷却液,当散热套筒220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散热管230的温度也会升高,内部的相变冷却液会沸腾蒸发成为气体并流动至弯折头232处,当散热风扇240对弯折头232部分冷却送风时,高温的气体就会在弯折头232处释放热量,冷却变回成为液体,而连接管231内的高温蒸汽不断增加,弯折头232内的气体不断减少,由于压强差散热管230内的气体就会不断的从连接管231内流向弯折头232处。同时连接管231内的液体会被不断的蒸
发干,弯折头232内的液体会不断增加,弯折头232以及连接管231的内壁均为一层具有微小孔洞的粉末状烧结壁,液体会在毛细作用下不断的从较为潮湿的弯折头232内流向较为干燥的连接管231内,实现散热管230内的气液自循环,保证了散热管230的散热性能。
67.散热管230有多个,多个散热管230等间隔的分布于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且散热管230均平行于散热套筒220的轴线设置。通过设置散热管230有多个,多个散热管230等间隔的分布于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且散热管230均平行于散热套筒220的轴线设置,使得多个散热管230同时对电池仓260内的电池310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性能。多个散热管230环绕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等间隔的排列,同时由于散热管230为长管,散热管230的轴线可以平行于散热套筒220的轴线,同时朝向散热套筒220的尾端延伸。散热套筒220与散热腔270之间可以通过加强筋进行连接,在加固散热套筒220与散热腔270之间连接的同时可以对散热套筒220与散热腔270进行不完全隔开的分隔,加强筋朝向散热腔270一侧的表面可以用于安装散热风扇240,散热风扇240的边缘通过螺丝旋转固定于加强筋上,以实现散热风扇240的固定安装。
68.散热管230包括连接管231和弯折头232,连接管231与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连接,弯折头232与连接管231设于散热腔270中的一端连接,且弯折头232朝向散热腔270的中心位置弯折。通过设置散热管230包括连接管231和弯折头232,连接管231与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连接,弯折头232与连接管231设于散热腔270中的一端连接,且弯折头232朝向散热腔270的中心位置弯折,使得散热管230在散热腔270内汇集,便于进行热交换。连接管231与弯折头232均为一体设计,且均采用同种导热材料制成。散热管230沿散热套筒220的外表面朝向散热腔270进行延伸后,在位于散热腔270的位置处朝向散热腔270的中心处弯折,形成弯折头232,与散热套筒220外表面连接的部分即为连接管231。当散热管230有多个时,多个弯折头232均朝向散热腔270的中心处弯折,并在散热腔270的中心处汇聚,以便于散热。散热风扇240吹风时,可以同时对多个弯折头232进行送风冷却,提高散热效率。
69.散热风扇240设于弯折头232与电池仓260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弯折头232设置。通过设置散热风扇240设于弯折头232与电池仓260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弯折头232设置,使得散热腔270内的铜管朝向散热风扇240所在区域弯折,便于散热风扇240对散热管230进行送风,保证了散热管230的散热性能。散热风扇240设置于弯折头232与电池仓260之间,可以将散热间隙250从散热孔280中收集的空气吹向弯折头232,以加快弯折头232的换热效率。
7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管230远离电池仓260的一端与散热鳍片290连接,散热鳍片290设于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设于散热鳍片290与电池仓260之间且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鳍片290设置,使得散热管230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290,由于散热鳍片29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此提高与空气的热交换速率,加快散热套筒220的散热效率,提高手电筒整体的散热性能。
71.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还包括供电组件300,供电组件300包括电池310与充电底座320,电池310设于电池仓260中,充电底座320设于筒身外壳210内部且位于电池仓260远离灯头的一端。
72.本实施例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在手电筒使用过程中,电池仓
260内的电池310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散热套筒220裹在电池310的外表面上,这些热量会传导至散热套筒220上,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升高,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套筒220可以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铜材料制成,例如黄铜等材质。散热套筒220的温度上升后,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管230,由散热管230将热量传导至散热腔270中。散热腔270与外界环境连通,在散热腔270中散热风扇240朝向散热管230的尾端吹风,以加快散热管230与空气的换热效率,散热管230与空气进行换热后,散热管230的温度降低,并使散热套筒220的温度降低,以实现电池仓260内的热量散发。
73.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套筒220与电池310之间可以设置有缝隙,以便于电池310的安装,同时金属的散热套筒220不会对电池310的充放电造成影响。充电底座320通过筒身外壳210上的开孔可以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以实现充电。充电底座320可以设置单个常见的type-c接口,也可以环绕筒身外壳210的周缘设置多个接口,以适配多种连接线进行充电。在接口外端可以设置绝缘橡胶塞或者塑料盖,在不需要使用接口充电时将接口堵塞封闭,防止灰尘进入损坏接口以及内部的元件。
74.散热风扇240与电池310连接,通过设置散热风扇240与电池310连接,使得散热风扇240可以由手电筒的电池310直接进行供能,不需要外接其他电源,手电筒整体更加紧凑。散热风扇240的电源线设置于散热套筒220内部,在不会影响散热套筒220散热的同时保证了散热风扇240的供电。
7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性能好的手电筒还包括供电组件300,供电组件300包括电池310与充电底座320,电池310设于电池仓260中,充电底座320设于筒身外壳210内部且位于电池仓260远离灯头的一端,使得手电筒可以通过充电底座320外接电源线,以对电池310进行充放电,使得手电筒不需要频繁的对电池310进行拆卸与更换,保障了手电筒内部的密封性,延长了手电筒的使用寿命,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76.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330,散热风扇240与太阳能电池板330连接。
77.本实施例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太阳能电池板330覆盖于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在筒身外壳210的尾端也可以设置在筒身外壳210的中部。太阳能电池板330设置于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后,太阳能电池板330朝向手电筒内部的一面与散热间隙250连通,太阳能电池板330与散热风扇240之间的连接线可以设置于散热间隙250中,从而不会影响散热套筒220的散热能力。太阳能电池板330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实时对散热风扇240供电,也可以在散热风扇240背面设置储电部件,将太阳能电池板330所转化的电源存储在储电部件中,在散热风扇240需要开启时对散热风扇240进行供电,同时储电部件也可以与光源120连接,作为电池310没电时光源120的备用电源。条形灯440可以与太阳能电池板330连接,进行照明。
7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筒身外壳210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330,散热风扇240与太阳能电池板330连接,使得散热风扇240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330进行供能,不会消耗手电筒电池310的电能,节约能源。
79.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灯头外壳110内设有铜基板130,光源120与铜基板130固定连接,灯头外壳11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设有反射斜面140,反射斜面140环绕光源120设置,灯头外壳110内还设有伸缩
件150,伸缩件150与铜基板130连接。
80.本实施中照明方向可变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铜基板130用于固定光源120,伸缩件150为两个互相抵接的伸缩柱,其中一个伸缩柱与铜基板130背离光源120的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伸缩柱与第一个伸缩柱远离铜基板130的一端抵接。在灯头外壳11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一圈反射斜面140,反射斜面140由可反射光线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普通材料制成并在表面涂有一层反射涂层。在手电筒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调整伸缩柱,使得伸缩柱带动铜基板130进而带动光源120在灯头外壳110内部沿灯头外壳110的轴线进行前后平移运动,光源120在反射斜面140内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光源120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面的反射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以此实现光照效果的调节。
81.可以理解的是,反射斜面140为与灯头外壳110的轴线成锐角的一圈斜面,且反射斜面140为一圈环形斜面环绕设置于光源120的周围,在灯头外壳11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透镜,用于保护光源120的同时不会妨碍光线的射出。透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平面透镜、凹透镜或凸透镜,也可以设置多层透镜组合形成不同的光照效果。
8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灯头外壳110内设有铜基板130,光源120与铜基板130固定连接,灯头外壳110远离筒身外壳210的一端设有反射斜面140,反射斜面140环绕光源120设置,灯头外壳110内还设有伸缩件150,伸缩件150与铜基板130连接,使得伸缩件150带动光源120在灯头外壳110内伸缩,通过改变光源120与反射斜面140之间的距离,对射出的光线进行调整,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
83.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8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