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热水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热水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锅炉,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蒸汽、热水两用炉,属于生物质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生物质锅炉不用消耗化石燃料,主要以农林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后,残留不能食用的秸秆数量非常巨大,生物质燃料的来源可靠,目前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26512882中公开了一种直筒式生物质锅炉,可以作为蒸汽、热水两用锅炉使用,该锅炉采用外置式具有夹层的燃烧机,通过过渡筒连接直筒形燃烧室,直筒形燃烧室与换热烟筒通过多个换热介质管相连接,换热介质管连通直筒形燃烧室夹层内与换热烟筒内的水,在直筒形燃烧室与换热烟筒之间设置多个折流式换热室,燃气从燃烧机进入直筒形燃烧室燃烧,再通过多个折流式换热室进入上部的换热烟筒完成对水的加热,水通过水泵首先进入燃烧机的水夹层中,燃烧机的水夹层与直筒形燃烧室的水夹层连通,换热烟筒的水与直筒形燃烧室连通,换热烟筒还连接有水泵直供水路,视实际运行情况可选择向换热烟筒中直接加水。这种锅炉烟气中的灰烬燃烧更为完全,进入燃烧室内的烟灰很少,在使用中,发现还有可以改进优化之处,主要是换热能力还可以提高、安全性还可以更高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生物质颗粒锅炉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热水两用锅炉。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热水两用锅炉,包括燃烧机,所述的燃烧机上部设置进料绞龙,进料绞龙的进料口位于燃料室内,燃烧机内具有炉篦,炉篦下的燃烧机上开设有清灰口,燃烧机外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一次风管从炉篦下向燃烧机内鼓入一次风,燃烧机壁为夹套结构,夹套中通有水,所述的燃烧机通过过渡筒连接直筒形燃烧室,直筒形燃烧室为夹层结构,夹层与燃烧机壁中的夹套中的水连通,在过渡筒壁上安装有至少三个二次风管,二次风管与鼓风机连通,在直筒形燃烧室上方设置有换热烟筒,直筒形燃烧室的夹层与换热烟筒的水媒之间通过多根换热介质管连通,锅炉的产物出口连接在换热烟筒上,换热烟筒连接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的直筒形燃烧室与换热烟筒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式换热室,多个折流式换热室周围封闭,相邻的两个换热室内部连通,在直筒形燃烧室内前后分布有多根换热管,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直筒形燃烧室上的夹层连通,相邻的两根换热管交叉分布。
5.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机上端水平方向的夹套内腔为一端高、一端低,在较高的一端上连接有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
6.进一步的;在燃烧机的壳体上配置有装配式炉门,在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套架,在固定套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同心的固定轴套,其中末端的固定轴套上孔为盲孔,在炉门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套架,活动套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同心的活动套,轴从首端的固定套穿过活动套穿至末端的活动套中,首端的固定套,在活动套后部的轴设置有螺母,轴上有螺母的部位加工有螺纹,螺母旋接在轴上并顶设在活动套的末端。
7.进一步的;在炉门上开设有风口,风口上配合设置有可调风板,所述的可调风板上开设有弧形缝,弧形缝中穿设有螺栓,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子在炉门上,在可调风板上铰接有把手,在壳体上固定连接有把手卡槽。
8.进一步的;在末端的固定套的盲孔中置放有一个球珠,轴与球珠相接触,轴的首端为多边形柱体,在炉门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联动片,所述的联动片上具有与多边形柱体相适应的多边形孔,多边形柱体位于多边形孔中。
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为:本锅炉的直筒形燃烧室内增加了换热管,换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燃烧机上端水平方向的夹套内腔为一端高、一端低,在作为蒸汽锅炉使用时可以避免气体在夹套上部的堆积引起的安全问题,装配式炉门全部采用五金件装配,不用再焊接,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工人安装技能要求低,在使用过程中可调节、更换,配合精度高,采用球珠与轴结合为点接触,转动时阻力小,通过螺母可以调整转动阻,本炉门除了可以观火,还可打开炉门填料、出渣、调风量等作用。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换热烟筒处的示意图。
12.图3是去掉直筒形燃烧室的示意图。
13.图4是燃烧机上端水平方向的夹套内腔的示意图。
14.图5是炉门的示意图。
15.图6是炉门上的滚珠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7.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燃料室;2:进料绞龙;3:燃烧机;4:装配式炉门;5:炉口;6:炉篦;7:鼓风机;8:过渡筒;9:直筒形燃烧室;10:换热管;11:换热介质管;12:换热烟筒;13:引风机;14:烟箱一;15:烟箱二;16:烟管;17: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301:低端;302:高端;303: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口;401:炉门;403:固定套架;404:首端的固定套;405:末端的固定套;406:活动套a;407:活动套b;408:螺母;409: 活动套架;410:风口;411:螺栓;412:可调风板;413:弧形缝;414:把手;415:把手卡槽;416:盲孔;417:球珠;418:轴;419:联动片;420:多边形柱体。
18.如附图所示,一种生物质颗粒蒸汽、热水两用锅炉,包括燃烧机3,所述的燃烧机上部设置进料绞2龙,进料绞龙的进料口位于燃料室1内,燃烧机内具有炉篦6,炉篦下的燃烧机上开设有清灰口,燃烧机外安装有鼓风机7,鼓风机通过一次风管从炉篦下向燃烧机内鼓
入一次风,燃烧机壁为夹套结构,夹套中通有水,所述的燃烧机通过过渡筒7连接直筒形燃烧室9,直筒形燃烧室为夹层结构,夹层与燃烧机壁中的夹套中的水连通,在过渡筒壁上安装有至少三个二次风管,二次风管与鼓风机连通,以上与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26512882中公开了一种直筒式生物质锅炉中的结构相同。
19.在直筒形燃烧室上方设置有换热烟筒12,直筒形燃烧室的夹层与换热烟筒的水媒之间通过多根换热介质管连通,图2是换热烟筒处的示意图,换热烟筒两端具有两个烟箱,分别为烟箱一14、烟箱二15,烟箱处具有夹层,位于烟箱下的换热介质管连接在夹层上,两个烟箱之间通过烟管16连接,烟气在烟管中运行,烟管外为水,烟管外的水与烟箱处夹层中的水相通,锅炉的产物出口连接在换热烟筒上,换热烟筒连接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的直筒形燃烧室与换热烟筒之间设置有多个折流式换热室,换热介质管可以位于折流式换热室的壁上、还可以从折流式换热室中上下穿过,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烟气流动方向,折流式换热室的数量可根据设计适当的增减,多个折流式换热室周围封闭,相邻的两个换热室内部连通,在直筒形燃烧室内前后分布有多根换热管10,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直筒形燃烧室上的夹层连通,相邻的两根换热管交叉分布,交叉分布见图3。
20.所述的燃烧机上端水平方向的夹套内腔为一端高、一端低,在较高的一端上连接有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17所示为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303所示为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口;图4为燃烧机上端水平方向的夹套内腔的示意图,301为低端;302为高端,这种设计的原因在于原来只有燃烧机夹层连接至直筒形燃烧室夹层的水管路,运行时直筒形燃烧室夹套内是水,当作为蒸汽锅炉使用时,燃烧机上端的夹套内的气体受到水封作用无法排出,容易累积造成压力升高,存在爆炸的隐患,采用上述结构作为蒸汽锅炉运行时,由于该部位有与换热烟筒相通的管路,所以气体会顺着管路流至换热烟筒内,不会造成夹套内的压力升高,采用一端高、一端低的设计使会使气体向较高的一端流动,更利于气体的排出。
21.在燃烧机的壳体上配置有炉门,包括炉口5,在炉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套架403,在固定套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同心的固定轴套,本实施例中,有两个固定轴套,分别为首端的固定套404、末端的固定套405,在炉门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套架409,活动套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同心的活动套,本实施例中活动套为两个,分别为活动套a406、活动套b407,轴418从首端的固定套404穿过活动套穿至末端的活动套405中,末端的固定轴套上孔为盲孔416,在末端的固定套的盲孔中置放有一个球珠417,轴与球珠相接触,首端的固定套,在活动套a后部的轴上设置有螺母408,轴上有螺母的部位加工有螺纹,螺母旋接在轴上并顶设在活动套的末端。轴418的首端为多边形柱体420,在炉门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联动片419,所述的联动片上具有与多边形柱体相适应的多边形孔,多边形柱体位于多边形孔中。
22.在炉门上开设有风口410,风口上配合设置有可调风板412,所述的可调风板上开设有弧形缝413,弧形缝中穿设有螺栓411,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炉门上,在可调风板上铰接有把手414,在炉口上固定连接有把手卡槽415。
23.炉门中的可拆卸连接均可采用螺栓、螺母配合连接。炉门的装配为常规操作。
24.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