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感温探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


背景技术:

2.灶具是家庭厨房不可缺少的,给我们的烹饪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使用疏忽而造成锅具干烧的情况时常发生,例如在做饭时突然来了重要电话、做饭时玩手机等等,最常见的还是老年人,他们记忆下降,更容易让锅具干烧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现有的防止锅具干烧普遍采用接触式测温的防干烧感温探头对锅底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控制器根据防干烧感温探头检测到的温度来确定是否控制燃气阀切断气源,以防止锅具干烧而出现安全事故。然而,现有的接触式测温的精准性受锅具的形状影响特别大,例如上凹、平底、尖锅(浅)、尖锅(深)会导致温度探头下压的距离不一样,以至于温度探头外露出燃烧器的长度不一样,燃烧时,温度探头外露出燃烧器越多,受高温烟气干扰越大,导致其出现测温不准以及误干烧保护或者温度过高也不进行干烧保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防干烧温度探头不能检测锅底形状的缺陷,提供一种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干烧感温探头,所述防干烧感温探头包括移动部件、弹性元件、测温元件以及测力传感器;
7.所述弹性元件用于与所述移动部件接触并通过弹力使得所述移动部件紧贴锅具底部;其中,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的顶部;
8.所述移动部件通过移动改变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状态,所述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
9.较佳地,所述防干烧感温探头还包括固定部件;
10.所述固定部件用于通过所述弹性元件支撑所述移动部件。
11.较佳地,所述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抵接,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抵接。
12.较佳地,所述测温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和集热板;
13.所述热敏电阻贴设于所述集热板上;
14.所述集热板与所述锅具底部接触。
15.较佳地,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中空设置;
16.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内部设置有导线;
17.所述导线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
18.较佳地,所述防干烧感温探头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设于所述移动部件的
外表面。
19.较佳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20.和/或,
21.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拉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中任一种。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如上所述的防干烧感温探头;
23.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测力传感器输出的反馈信号;
24.所述控制器设有多个防干烧温度阈值,其中,不同的所述反馈信号对应不同的所述防干烧温度阈值。
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干烧装置。
26.较佳地,所述灶具还包括燃烧器;
27.所述防干烧感温探头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中心。
2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弹性元件与移动部件接触并通过弹力使得移动部件紧贴锅底,利用设置在移动部件顶部的测温元件测量温度,并在移动部件受到锅具下压时,移动部件通过移动改变所述弹性元件的伸缩状态,进而利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弹性元件的弹力以生成不同的反馈信号,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识别锅底的形状,并且,还能够基于不同锅底的形状结合所测量的锅底温度制定不同防干烧保护温度,大大地提升了防干烧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厨房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干烧感温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干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32.实施例1
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干烧感温探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干烧感温探头包括移动部件1、弹性元件2、测温元件、测力传感器4以及固定部件5。
34.具体地,弹性元件2与移动部件1接触并通过弹力使得移动部件1紧贴锅具底部,其中,测温元件设置于移动部件1的顶部,移动部件1通过移动移动改变弹性元件2的伸缩状态,进而利用测力传感器4测量弹性元件2的弹力以生成不同的反馈信号,固定部件5用于通过弹性元件2支撑移动部件1。本实用新型的防干烧感温探头可以应用在厨房场景中,其中,灶具燃烧器所在区域上设有防干烧感温探头,锅具放置在灶具燃烧器上时,防干烧感温探头会被下压向下移动,弹性元件2受到锅具的下压而产生弹力使得移动部件1能够紧贴任何形状的锅具底部,从而测温元件能够直接精准地测量不同形状锅具底部的温度。
3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测力传感器4的一端与弹性元件2抵接,测力传感器4的另一端与固定部件5抵接。其中,测力传感器包括拉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中任一种。
36.在一个具体场景中,即图1所示,若测力传感器4为压力传感器,具体地,因移动部件1受到锅具下压移动,弹性元件2受到压力作用,伸缩状态发生改变,即移动部件1下压移动越大,弹性元件2的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弹力越大,即压力传感器接收的压力越大,从而压力传感器生成不同的反馈信号。例如,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压力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不受到弹性元件2的压力作用,而在移动部件1受到锅具下压移动时,此时压力传感器接收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输出的电压信号也逐渐增大。
37.更进一步的,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识别锅具底部的形状,进而基于不同锅具底部的形状结合所测量的锅底温度制定不同防干烧保护温度,即不同锅底形状适配自身对应的防干烧保护温度,避免了对所有锅具采用统一防干烧控制的方案,有效地保障了防干烧控制的及时有效性。
3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测温元件包括热敏电阻31和集热板32;
39.具体地,热敏电阻31贴设于集热板32上,集热板32与锅具底部直接接触,有效保证了测温的准确性。
4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和移动部件1中空设置,固定部件5和移动部件1内部设置有导线,通过导线与热敏电阻31电连接。
4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干烧感温探头还包括保护壳6,保护壳6固设于移动部件1的外表面,通过设置保护壳能够避免高温对移动部件以及测温元件的影响。
42.在一可实施例的方案中,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包括弹簧。
43.本实施例的防干烧感温探头通过设置弹性元件与移动部件接触并通过弹力使得移动部件紧贴锅底,利用设置在移动部件顶部的测温元件测量温度,并在移动部件受到锅具下压时,移动部件通过移动改变弹性元件的伸缩状态,进而利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弹性元件的弹力以生成不同的反馈信号,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识别锅底的形状,并且,还能够基于不同锅底的形状结合所测量的锅底温度制定不同防干烧保护温度,大大地提升了防干烧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厨房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44.实施例2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干烧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干烧装置包括控制器7和实施例1中的防干烧感温探头;
4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用于接收测力传感器4输出的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即移动部件1通过移动改变弹性元件2的伸缩状态,进而利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弹性元件的弹力生成的不同的反馈信号,不同锅底形状下压的距离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例如移动部件1下压移动越大,弹性元件2的作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弹力越大,即压力传感器接收的压力越大。
47.具体地,控制器7用于测力传感器4输出的反馈信号确定锅具底部的形状,例如,根据第一压力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根据第二压力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小于第二压力,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使用场景设定;在没有接收到两个控制信号时,则确定没有放置锅具;在只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则确定锅底形状为平底;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时,则确定锅底形状为凸底。
4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设有多个防干烧温度阈值,其中,不同的反馈
信号对应不同的防干烧温度阈值。
49.具体地,控制器7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对应设置多个防干烧温度阈值,即通过不同的反馈信号识别到锅具底部的形状,再以此对应设置防干烧保护温度,例如,凹底的锅具对应为第一防干烧温度阈值,平底的锅具对应为第二防干烧温度阈值,凸底的锅具对应为第三防干烧温度阈值,其中,第一防干烧温度阈值、二防干烧温度阈值和第三防干烧温度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锅具的材质以及锅底的形状进行设置第一防干烧温度阈值、二防干烧温度阈值和第三防干烧温度阈值。
5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还能够在锅底温度信息达到防干烧温度阈值时,生成防干烧控制指令以执行关火操作。
51.本实施例的防干烧装置考虑到不同锅底形状(如内凹、平底、外凸等)对锅具精准测温的影响,通过防干烧感温探头被下压的距离来确定锅具的锅底形状,进而基于不同锅底形状获取对应的防干烧保护温度,即制定不同锅底形状的锅具的不同防干烧保护温度,避免因测温不准导致误干烧保护、温度过高也不进行干烧保护等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温控准确性,大大地提升了防干烧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厨房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52.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本实施例的灶具包括实施例2的防干烧装置。
5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灶具还包括燃烧器。
55.具体地,防干烧感温探头设置于燃烧器中心。
56.本实施例的灶具通过防干烧装置对不同锅底形状的锅具的制定不同防干烧保护温度,避免因测温不准导致误干烧保护、温度过高也不进行干烧保护等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温控准确性,大大地提升了防干烧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了厨房的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5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