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分配装置、燃烧器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2.燃气热水器运行时,燃气通过燃气阀进入热水器内,并经由喷嘴喷射进入燃烧器内进行燃烧。由于燃气的输入量仅能够通过燃气阀进行控制,使得最终输入至燃烧器的燃气量与热水器所需燃气负荷要求不一致,造成热水器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体分配装置、燃烧器及热水器,旨在改善现有的燃烧器气体流量不方便控制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体分配装置,用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气体分配室和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配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6.阀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气体分配室,并将所述气体分配室分隔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的进气腔和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出气腔,所述阀轴上设有过流孔;以及
7.驱动机构,与所述阀轴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所述阀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流孔与所述进气腔和/或所述出气腔相互错开,所述阀轴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时,所述过流孔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且所述过流孔的有效通过流量逐渐增大。
8.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有喷嘴,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间隔设置。
9.可选地,所述喷嘴沿所述阀轴的轴向间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过流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孔沿所述阀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过流孔与多个所述喷嘴一一对应设置,或者,所述过流孔为沿所述阀轴的轴向设置的长条孔。
11.可选地,所述阀轴内设有过流腔,所述过流孔包括分别连通所述过流腔的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所述阀轴向所述第二位置切换时,所述第一气流孔用于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孔用于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
12.可选地,所述出气腔的体积大于所述进气腔的体积。
13.可选地,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还包括:
14.定位部,设于所述气体分配室,所述定位部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阀轴的容置腔以及连通所述容置腔与所述进气腔的第三气流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出气腔的第四气流孔,所述阀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
15.所述阀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流孔与所述第三气流孔和/或所述第四气
流孔相互错开设置,所述阀轴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时,所述过流孔连通所述第三气流孔和所述第四气流孔,且所述过流孔的有效通过流量逐渐增大。
16.可选地,所述出气口的气流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气流方向呈夹角设置。
17.可选地,所述出气腔内壁面上形成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用于将气流向所述出气口方向导引。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烧器,包括:
19.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
20.预热燃烧器,设于所述外壳,用于燃烧形成混合气体,以将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输送至所述第二燃烧室;
21.如上述所述的气体分配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用于向所述第二燃烧室内喷射气体,以使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
22.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23.预混器,设于所述外壳,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合后形成混合气体并输送至所述预热燃烧器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
24.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25.分配器,设于所述外壳,并与所述预混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预混器形成的混合气体分别输送至所述预热燃烧器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
2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包括:
27.机体;
28.如上述所述的燃烧器,设于所述机体;以及
29.换热器,设于所述机体,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相连接,用于与所述燃烧器高温空气燃烧反应生成的烟气进行热交换。
30.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
31.温度传感器,用于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以及
32.控制器,与所述机体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以及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以及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阀轴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以使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输气体至所述第二燃烧室进行高温空气燃烧,以达到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范围。
3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气体分配装置上的阀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改变进入气体分配室的气体流量,实现根据需要调整燃烧器所需气体流量,进而实现准确的流量控制,提升气体分配效率,防止由于气体流量与燃烧器所需气体量不适配而导致的产生有害气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分配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阀轴处于第一位置时图1中a-a向剖视图;
37.图3为阀轴处于第二位置时图1中a-a向剖视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分配装置爆炸图;
39.图5为阀轴处于第二位置时图1中b-b向剖视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图7中c-c向的剖视图;
43.图9为图7中d-d向的剖视图;
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46.附图标号说明:
4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体11换热器12换热管13集烟罩20外壳21预热燃烧器22预混器23空气入口24燃气入口25分配器30壳体31气体分配室311进气腔312出气腔32喷嘴33定位部331容置腔332第三气流孔333第四气流孔34导流面35阀轴351过流孔352第一气流孔353第二气流孔354过流腔355定位槽36驱动机构37密封圈
4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体分配装置,用于燃烧器,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用于向燃烧器内接入燃气或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燃烧器可以用于热水器、供暖设备等通过气体燃烧对介质进行加热的设备。为方便描述,以下以所述设备为热水器为例进行描述。图1至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
5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形成有气体分配室31和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配室3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30用于形成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外壳,所述壳体30内部具有中空的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形成所述气体分配室31。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配室31,用于实现气体输入和输出。
54.阀轴3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气体分配室31,并将所述气体分配室31分隔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的进气腔311和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出气腔312,所述阀轴35上设有过流孔351。所述阀轴35呈杆状结构,可以相对所述壳体30转动。所述过流孔351贯穿所述阀轴35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阀轴35转动过程中的两个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阀轴35的过流孔351的方向不同。所述阀轴35在所述气体分配室31内部设置,使得所述气体分配室31内部形成进气腔311和出气腔312两个腔体。所述阀轴35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过流孔351的朝向产生变化,当所述阀轴35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流孔351形成连通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的气流通道,当所述阀轴35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流孔351的至少一端贴合至所述壳体30的内壁面上,使得所述过流孔351被封闭,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之间不能进行气流流通。
55.驱动机构36,与所述阀轴35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轴35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所述阀轴35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流孔351与所述进气腔311和/或所述出气腔312相互错开,所述阀轴35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时,所述过流孔351连通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且所述过流孔351的有效通过流量逐渐增大。所述驱动机构36用于驱动所述阀轴35在所述壳体30内转动。所述驱动机构36可以采用电机等现有驱动部件。
56.可选地,在制作所述气体分配装置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具有朝向所述燃烧器内部的第一表面和背向所述燃烧器内部的第二表面,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朝向所述燃烧器内部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以使所述驱动机构远离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区域设置。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可以用于隔离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区域所产生热量,进而避免所述燃烧器内部燃烧高温对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造成影响。当所述燃烧器运行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内部会有气体流动,气体的不断流动,会将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表面的热量带向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区域,进而可以起到对所述气体分配室进行降温的效果,特别是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背向所述燃烧器内部燃烧区域的第二表面的温度可以相对降低,进而可以进一步起到隔热的效果。
57.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过流孔351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气腔311的第一气流孔352和用于连通所述出气腔312的第二气流孔353。所述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和所述第二气流孔353中的至少一个被所述壳体30的内壁面遮挡,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之间的气流通道封闭,所述进气腔311的气流不能进入所述出气腔312。
58.当所述阀轴35在所述驱动机构36的驱动下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连通所述进气腔311,所述第二气流孔353连通所述出气腔312,所述过流孔351形成连通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的气流通道,所述进气腔311内的气流经由所述过流孔351进入所述出气腔312并由所述出气孔输出。所述气体分配室处于最大流量状态。
59.当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和所述第二气流孔353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壳体30的内壁面之间部分贴合,以使所述过流孔351被部分遮挡,所述过流孔351的气流流量小于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流量。
60.在所述阀轴35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时,所述过流孔351所形成的气流通道逐渐打开,所述过流孔351的有效流量逐渐增大。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6调整所述阀轴35的位置,可以实现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即时输出气体量,实现对燃烧器供气量的调节。
61.当燃烧器用于热水器时,由于热水器在不同工况下,如不同室温、不同目标温度下所需要的热负荷不同,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6调整所述阀轴35的相对位置,实现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气流量的调节,进而实现根据燃烧器所需供气量以及热水器的热负荷进行供气,进而使供气量与当前工况以及所需热负荷相适配,避免现有的恒定状态供气存在的燃气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进而避免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62.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燃烧器的具体工况信息输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计算当前工况和当前所需热负荷范围所需燃气供应量,同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6调整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输入到燃烧器的燃气量,进而使燃烧器达到最佳燃烧工况。
63.所述阀轴35与所述壳体30的连接部位,可以设置定位槽355,通过在定位槽355内设置密封圈37,实现所述阀轴35的密封。
64.请参阅图7、图8和图9,为了方便控制所述阀轴35的转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还包括:定位部33,设于所述气体分配室31,所述定位部33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阀轴35的容置腔331以及连通所述容置腔331与所述进气腔311的第三气流孔332和连通所述容置腔331与所述出气腔312的第四气流孔333,所述阀轴35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腔331;所述定位部33为设置在所述壳体30的内壁面上的凸出部位,用于对所述阀轴35进行限位。所述容置腔331的内壁面形状至少与所述阀轴35的部分外壁面形状相一致,以使所述阀轴35能够在所述容置腔331内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对转动。
65.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流孔351与所述第三气流孔332和/或所述第四气流孔333相互错开设置,所述阀轴35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时,所述过流孔351连通所述第三气流孔332和所述第四气流孔333,且所述过流孔351的有效通过流量逐渐增大。
66.所述第三气流孔332和所述第四气流孔333分别用于连通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当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轴35的过流孔351的第一气流孔352和
第二气流孔353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定位部33的内壁面相互贴合,进而使得气流能够经由所述过流孔351进入所述出气腔312。当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与所述第三气流孔332相对齐,所述第二气流孔353与所述第四气流孔333相对齐,所述阀轴35连通所述进气腔311和所述出气腔312。
67.当所述阀轴3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与所述第三气流孔332部分重合,所述第二气流孔353与所述第四气流孔333部分重合,可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6调整所述阀轴35的转动位置,实现调整自所述进气腔311进入所述出气腔312的气流量。
68.通过设置所述定位部33与所述阀轴35相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阀轴35进行限位,使所述壳体30能够更好地与所述阀轴35相配合,实现所述阀轴35的转动位置的精确控制,进而提升所述燃烧器的气体流量的可控性。
69.请参阅图4,可选地,所述出气口设有喷嘴32,所述喷嘴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3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喷嘴32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配室31,所述气体分配室31用于将气体进行分散,以使气体能够分散地通过所述喷嘴32输出。气体经由所述喷嘴32喷射燃烧时,所述喷嘴32能够用于隔离所述气体分配室31和所述燃烧器外部,防止所述气体分配室31的气流过热而导致呈回火的问题。
70.所述喷嘴32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所述气体分配室31的输出气流方向,进而使得所述燃烧器燃烧时的火焰呈现预设的角度,并能够与所述壳体30保持预设距离,进而避免由于燃烧器燃气燃烧时的高温导致壳体30出射气流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回火或者离焰的问题。当所述气体分配室31内输入混合气体时,所述气体分配室31可以用于提供气流进行混合的空间,以使气流能够呈充分混合状态输出,进而避免由于气流中的燃气混合不均而导致的燃烧不充分问题。
71.多个所述喷嘴32间隔设置,可以将多个所述喷嘴32朝向相同的方向设置,也可以根据燃烧器的内部空间设置,将多个所述喷嘴32朝向不同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喷嘴32沿所述阀轴35的轴向间隔设置,气流经由所述阀杆的过流孔351进入所述出气腔312,在所述出气腔312进行混合之后分散输出至各所述喷嘴32,以使所述喷嘴32均能够具有对应的燃气供应。通过将所述喷嘴32沿所述阀轴35的轴向间隔设置,可以根据所述燃烧器的内部燃烧区域设计,确定所述喷嘴32的气流量,进而实现对燃烧器内部燃烧空间的控制,提升气体分配装置与具体的燃烧器的适配性。
7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可以为与所述阀杆相适配的长条杆状结构,在制作所述阀杆时,所述过流孔35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孔351沿所述阀轴35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过流孔351与多个所述喷嘴32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每一个所述喷嘴32能够对应具有供气通道,实现气流的定向输入。每个所述过流孔351的轴线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以使所述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转动时,各个所述过流孔351气流量相同。也可以根据多个所述喷嘴32的具体位置,将过流孔351设置为不同方向,当调整所述阀轴35的转动位置时,各个所述喷嘴32所得到的气流量不同。以所述喷嘴32为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喷嘴32以及具有第二内径的第二喷嘴32组合形成为例,所述第一喷嘴32和所述第二喷嘴32可以间隔设置,当所述阀轴35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喷嘴32和所述第二喷嘴32的气流量不同,所述第一喷嘴32和所述第二喷嘴32的内径不同,两
者输出气流燃烧时,可以起到相互稳焰的效果。
7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流孔351为沿所述阀轴35的轴向设置的长条孔,所述阀轴35转动时,输送至各个所述喷嘴32的气流量相同。
74.在所述气体分配室31形成进气腔311和出气腔312时,所述进气腔311用于连通气源元件,所述出气腔312用于混合和均匀气流,也可以起到对气流进行稳流的作用,可选地,所述出气腔312的体积大于所述进气腔311的体积,以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在所述出气腔312进行充分混合之后在输出,进而提升气流的均匀性。
75.可选地,所述出气口的气流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气流方向呈夹角设置,通过调整所述出气口的方向,可以节省所述燃烧器所需空间,使所述气体分配装置所输出的气流能够按照预设角度喷射燃烧。如图3中出气口与进气口的气流方向相垂直,可以将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设置在燃烧器的旁侧,使所述出气口向燃烧器内部喷射气体,进而可以充分利用燃烧器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出气腔312内壁面上形成有导流面34,所述导流面34用于将气流向所述出气口方向导引,以避免所述出气腔312内的气流由于剧烈转向而导致的涡流,有助于减小气流的流动阻力。
76.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轴35内设有过流腔354,所述过流孔351包括分别连通所述过流腔354的第一气流孔352和第二气流孔353,所述阀轴35向所述第二位置切换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用于与所述进气腔311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孔353用于与所述出气腔312相连通。所述过流腔354为形成于所述阀轴35内部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气流孔352和所述第二气流孔353分别连通所述过流腔354。气流自所述第一气流孔352进入所述过流腔354时,气流在所述过流腔354内进行混合,经由所述第二气流孔353输出至所述出气腔312。
77.当所述第一气流孔352和所述第二气流孔353分别设置在所述阀轴35的径向的两侧时,所述阀轴35转动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和所述第二气流孔353气流量相同。气流进入所述过流腔354,在所述过流腔354内进行混合,进一步输入到所述出气腔312时,气流的均匀性提升,进而有助于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当所述壳体30设置有所述定位部33时,所述第一气流孔352与所述定位部33的第三气流孔332相对应,所述第二气流孔353与所述定位部33的第四气流孔333相对应,以方便控制进入所述出气腔312的气流量。
7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烧器的实施例。
79.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燃烧器包括:外壳20,所述外壳20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预热燃烧器21,设于所述外壳20,用于燃烧形成混合气体,以将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输送至所述第二燃烧室;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分配装置,设于所述外壳20,用于向所述第二燃烧室内喷射气体,以使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
80.所述预热燃烧器21用于燃烧形成高温的混合气体,高温的混合气体与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混合,以使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输送至所述第二燃烧室,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燃烧室输送至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气体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向所述第二燃烧室内喷射气体,气体在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形成高温烟气。
81.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所述高温空气燃烧反应时,化学反应
需要发生在高温低氧的环境中,反应物温度高于其自燃温度,并且燃烧过程中最大温升低于其自燃温度,氧气体积分数被燃烧产物稀释到极低的浓度。相比于常规燃烧,在这种燃烧状态下,燃料的热解受到抑制,火焰厚度变厚,火焰前锋面消失,从而使得在整个第二燃烧室的温度非常均匀,燃烧峰值温度低且噪音极小,且污染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大幅度降低。但是,达成高温空气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保证炉内大部分区域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一般是低于5%~10%,保证燃气被充分燃解以及燃烧均匀,并且温度要高于燃料的自燃点,维持自燃。所述混合烟气的预设温度达到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喷射的燃气的自燃温度,以使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喷射的燃气能够在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维持自燃。
82.由于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能够补充所述预热燃烧器21喷射气体的燃烧,使得所述混合烟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低,适合在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当所述气体分配装置喷射的燃气进行高温空气燃烧时,燃烧所需要的能耗降低。可以在所述燃烧器外部设置风机,以向所述第一燃烧室内补入空气,也可以在所述燃烧器外部设置其他结构,以向所述第一燃烧室内输入空气。
83.通过第一燃烧室内,预热燃烧器21对第一燃烧室空气进行快速预热,使第一燃烧室内的热负荷占比调节在上述20%-50%的范围内,使得第一燃烧室所形成的混合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在10ppm左右。由于高温空气燃烧是一种容积燃烧或弥散燃烧,其反应速率低、局部释热少、热流分布均匀、燃烧峰值温度低且噪音极小。
84.搭载本实施例所述燃烧器的16l燃气热水器高温空气燃烧与传统小区域局部高温燃烧相比,反应在大区域、甚至整个第二燃烧室内进行,第二燃烧室内火焰锋面消失;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生成显著减少;第二燃烧室整体温度提高、辐射传热增强。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燃烧形成高温烟气,所述第二燃烧室燃烧的热负荷占比为50%-80%。通过第二燃烧室的热负荷占比控制在上述范围,使第二燃烧室内达到柔和燃烧,实现低噪音燃烧的目的,从而能够降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噪音,由于高温空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富含氮气和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相对降低。
85.通过所述气体分配装置控制输入至所述第二燃烧室的气体量,能够使所述第二燃烧室高温空气燃烧所产生的热负荷占比保持在预设范围,进而使第二燃烧室内保持预设的燃烧状态,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86.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预混器22,设于所述外壳20,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合后形成混合气体并输送至所述预热燃烧器21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所述预混器22具有空气入口23和燃气入口24,分别用于引入空气和燃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并输送至所述预热燃烧器21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通过所述预混器22进行气体预混合,能够提升气体的均匀性,有助于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
8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配器25,设于所述外壳20,并与所述预混器22相连接,用于将所述预混器22形成的混合气体分别输送至所述预热燃烧器21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所述分配器25具有连接所述预混器22的进气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预热燃烧器21和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出气端,以实现气体的预分配。
8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的实施例。
89.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热水器包括:机体1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设于所述机体10;以及换热器11,设于所述机体10,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相连接,用于与所
述燃烧器高温空气燃烧反应生成的烟气进行热交换。
90.所述换热器11根据所需工况具有预设热负荷范围,所述燃烧器的高温空气燃烧生成高温烟气与所述换热器11的换热管12进行热交换,进而产生热水。所述热水器还可以包括集烟罩13以及排烟管,经由所述换热器11换热产生的冷却烟气经由所述集烟罩13排向所述排烟管,以向预设方向和预设位置排放烟气。
91.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以及控制器,与所述机体1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以及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以及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以使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输气体至所述第二燃烧室进行高温空气燃烧达到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范围。气体分配装置的阀轴35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时,输入至所述燃烧器的燃气量产生变化,进而热负荷也相对变化。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阀轴35的转动,使得所述热水器能够在当前工况下符合热水器的热负荷范围,减少热水器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软件对所述驱动机构36进行驱动控制。
9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水器。
93.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94.s100:获取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以及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
95.s200:当所述第二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气体分配装置的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切换,以使所述气体分配装置输气体至所述第二燃烧室进行高温空气燃烧,以达到所述热水器所需热负荷范围。
96.所述热水器的热负荷与当前工况相适应,所述燃烧器的气体分配装置所输入的气体量会影响所述热水器的热负荷。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机构36驱动所述阀轴35达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燃烧器所产生的热负荷也相对确定,与所述热水器的所需热负荷相适配,进而避免燃气燃烧不充分而导致的有害气体增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