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2.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处理柴油机尾气,在处理柴油机尾气过程中,如果尾气的温度低于催化还原条件温度,反而会造成排气的二次污染。通过设置燃烧器,增大尾气的温度。现有的燃烧器包括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和升温腔,将尾气通入升温腔,空气采用单独空气管直接导入工作腔,再将柴油导入柴油,并和空气一起进行燃烧,从而提高尾气的温度,最后尾气再从升温腔排出进行尾气处理。但是,工作腔内进行燃烧时直接烘烤燃烧器的部分壳体,燃烧器的壳体容易出现红热现象,热量散失严重,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减少燃烧器的壳体燃烧时出现的红热现象,防止燃烧器的热量散失过快。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燃烧器,包括:
6.第一壳体;
7.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连接于尾气排放机构,所述出气端连接于尾气处理机构,尾气通过所述尾气排放机构进入所述第二壳体;
8.内壳,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所述内壳用于使空气和柴油混合并燃烧,以使所述尾气的温度升高。
9.作为优选,燃烧器还包括进油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进油组件包括连接于供油机构的喷油嘴,所述喷油嘴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喷射所述柴油。
10.作为优选,所述进油组件还包括喷油嘴安装座,所述喷油嘴安装座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部分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连接于所述喷油嘴。
11.作为优选,燃烧器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
12.空气进气端,所述空气进气端对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13.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的排气端通过空气导流管连通所述空气进气端,所述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导流管和所述空气进气端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
14.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的多个空气旋流片,所述空气旋流片用于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产生空气旋流。
15.作为优选,所述内壳包括:
16.混合内壳,所述混合内壳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混合内壳用于使所述空气和所述柴油混合;
17.燃烧内壳,所述燃烧内壳连通所述混合内壳,所述燃烧内壳用于使所述空气和所述柴油的混合物进行燃烧。
18.作为优选,所述内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燃烧内壳的扩散管,所述扩散管能够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扩散管用于扩散所述燃烧内壳产生的高温气体。
19.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内壳包括通径部和收口部,所述通径部连接于所述混合内壳,所述收口部连接于所述扩散管。
20.作为优选,燃烧器还包括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包括点火塞和对应所述燃烧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点火塞安装座,所述点火塞连接于所述点火塞安装座,所述点火塞用于点燃所述燃烧内壳内的所述混合物。
21.作为优选,燃烧器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燃烧内壳内的混合物的燃烧程度。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在第一壳体内设置内壳,在内壳内进行空气和柴油的混合并燃烧,采用双壳体的结构,避免了内壳内的火焰直接烘烤第一壳体,减少了燃烧器的热量散失,降低了因燃烧器的壳体红热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实施例提供的轴侧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在a处的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视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第一壳体;
32.2、第二壳体;21、进气端;22、出气端;
33.3、内壳;31、混合内壳;32、燃烧内壳;33、扩散管;331、扩散通孔;
34.4、进油组件;41、喷油嘴安装座;
35.5、进气组件;51、空气进气端;52、空气旋流片;
36.6、点火机构;61、点火塞安装座;
37.7、火焰感应器安装座;
38.8、温度传感器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0.目前,scr技术的还原剂的反应温度都在200℃以上,如果排出的尾气的温度达不到200℃以上,尿素无法喷射,尾气处理机构无法对尾气进行有效转化。现有的燃烧器包括
相互连通的工作腔和升温腔,将尾气通入升温腔,空气采用单独空气管直接导入工作腔,再将柴油导入柴油,并和空气一起进行燃烧,从而提高尾气的温度,最后尾气再从升温腔排出进行尾气处理。但是,工作腔内进行燃烧时直接烘烤燃烧器的部分壳体,燃烧器的壳体容易出现红热现象,热量散失严重,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1.为了减少燃烧器的壳体燃烧时出现的红热现象,降低壳体的热量散失,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如图1至图6所示,燃烧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内壳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且其内部相互连通,其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呈一定夹角设置,其中夹角的范围为25
°‑
45
°
,于本实施例中,夹角为30
°
。第二壳体2为金属直管,其包括进气端21和出气端22,进气端21连接于尾气排放机构,从而使尾气排入至第二壳体2,出气端22连接于尾气处理机构,从而将升温后的尾气排出至尾气处理机构,对尾气进行下一步净化处理。将内壳3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内部并与第二壳体2连通,内壳3用于使空气和柴油混合并燃烧柴油,以使尾气的温度升高,便于达到尾气转化的要求温度。
42.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在第一壳体1内设置内壳3,在内壳3内进行空气和柴油的混合并燃烧,采用双壳体的结构,避免了内壳3内的火焰直接烘烤第一壳体1,减少了燃烧器的热量散失,降低了因燃烧器的壳体红热产生的安全隐患。
4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壳体2的进气端21和出气端22分别设置有两个法兰,法兰采用45
°
内锥面封气密封,通过设置法兰使进气端21连接于尾气排放机构,出气端22连接于尾气处理机构。
44.具体地,在第二壳体2的外壁上靠近进气端21的位置设置有圆柱状的尾气温度传感器安装座8,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尾气温度传感器安装座8上,用于检测进入燃烧器前的尾气的温度。
45.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壳体1和内壳3同轴设置,将内壳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且内壳3连接于第一壳体1的内壁。燃烧器还包括进油组件4,便于向内壳3内喷射所需的柴油。进油组件4包括连接于供油机构的出油端的喷油嘴,喷油嘴用于在第一容纳腔内喷射柴油,从而使柴油通过第一容纳腔流入内壳3内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于本实施例中,喷油嘴为高压雾化喷嘴。
46.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3和图5,进油组件4还包括喷油嘴安装座41,喷油嘴安装座41包括连接部和进油部,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的外部并通过法兰连接于喷油嘴,进油部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的内部,部分伸出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连接于连接部,喷油嘴的喷射端能够穿过连接部设置在进油部并喷射柴油。
47.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燃烧器还包括进气组件5,便于向内壳3内输送空气,进气组件5包括空气进气端51和供气机构,空气进气端51对应第一容纳腔在第一壳体1内的位置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将供气机构的排气端和空气进气端51通过空气导流管连通,从而使供气机构提供的空气通过空气导流管和空气进气端51输送至第一容纳腔内。具体地,空气进气端51为管状结构,且连通于第一容纳腔,在空气进气端51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沿其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将空气导流管套设在空气进气端51并通过抱箍锁紧,环形凸起和抱箍相互配合,防止空气导流管脱落。
48.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内部的多个空气旋流片52,空气旋流片52用于使第一容纳腔内产生空气旋流。将多个空气旋流片52焊接固
定在喷油嘴安装座41的进油部的端部,当空气通过空气进气端51进入第一容纳腔,通过设置空气旋流片52使第一壳体1内产生空气旋流,使空气和柴油的混合的更佳均匀。
49.进一步地,请返回参照图3,内壳3包括混合内壳31和连通混合内壳31的燃烧内壳32,混合内壳31对应设置在第一容纳腔的端部且与第一容纳腔相互连通,混合内壳31用于使空气和柴油混合,当柴油和空气进入第一容纳腔后,柴油流入至混合内壳31,空气通过空气旋流片52的作用和柴油在混合内壳31内充分混合并进入燃烧内壳32,燃烧内壳32用于使空气和柴油的混合物进行燃烧,从而达到提高尾气的温度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向远离喷油嘴安装座41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了混合内壳31,其中,混合内壳31为缩口结构,即其靠近第一容纳腔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远离第一容纳腔的一端的直径。
50.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内壳3还包括连接于燃烧内壳32的扩散管33,扩散管33为金属管状结构,扩散管33能够部分伸入至第二壳体2的内部,从而扩散燃烧内壳32产生的高温气体,为了进一步增大高温气体的扩散效果,在扩散管33上开设有多个扩散通孔331。需要说明的是,扩散管33在达到扩散燃烧内壳32产生的高温气体的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消除燃烧内壳32的残余火焰的作用。
51.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燃烧内壳32为缩口接口,燃烧内壳32包括通径部和收口部,将通径部连接于混合内壳31,收口部连接于扩散管33,通径部的直径大于缩口部的直径,便于将燃烧的火焰限制在燃烧内壳32里。
52.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3和图6,燃烧器还包括点火机构6,点火机构6包括点火塞和对应燃烧内壳32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点火塞安装座61,其中点火塞通过螺纹连接于点火塞安装座61,点火塞用于点燃燃烧内壳32内的混合物。
53.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3和图6,燃烧器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燃烧内壳32内的混合物的燃烧程度。于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包括火焰感应器和对应燃烧内壳32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火焰感应器安装座7,将火焰感应器设置在火焰感应器安装座7上,火焰感应器不仅能够判断燃烧内壳32内的混合物是否已经进行燃烧,还能判断混合物的燃烧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当火焰感应器检测到混合物的燃烧火焰情况不符合预设值时,调整混合气空燃比和点火频率。
5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