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常规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末端根据换热介质不同通常有两种形式:冷媒系统和水系统,两种系统各自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中冷媒系统没有中间换热,减少了二次换热引起的能量损失、整机系统能效相对较高,缺点是系统制冷剂灌注量多、管路连接点多、制冷剂泄露风险较大,特别是对一些低gwp的可燃性制冷剂并不适用;而末端采用水系统可以减小整机制冷剂的充灌量,能满足一些低gwp、能效高同时具有可燃性(如r32、r152a等、以及它们与其他制冷剂的混合物等)的制冷剂的推广应用,但简单的将多联机室内制冷剂末端替换为水末端的话会因存在二次换热导致系统能效降低、同时需要增加载冷剂换热器和水泵的初投资以及水泵的运行能耗。
3.常规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内负荷通常由同一热源进行处理,而在温度不高、相对湿度大的过渡季节(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和华南地区的“回南天”)需要运行除湿模式时,会因出风温度过低导致室内环境舒适性变差。
4.在办公室等大空间空调场合,由于房间功能及位置不同,末端存在不同房间制冷、制热需求不同步的情况,现有常规多联机空调系统不能实现不同末端运行不同的制冷、制热模式。
5.为了同时实现以上两种末端形式多联机的优势,并解决过渡季节再热除湿、本专利提案通过系统优化设计,实现了既能满足系统能效提升的要求,又能满足低gwp、高能效且具有一定可燃性的制冷剂使用的推广应用。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常规水多联系统存在二次换热且供水温度较低导致系统能效低的问题的一种制冷系统。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
9.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中间换热器和第二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
第二控制阀;
10.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11.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和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分别耦合;所述水循环回路包括分设在多个室内空间的多个室内换热组件,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包括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背风侧,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迎风侧;
12.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的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13.或者,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
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出水管、第一循环回水管,第二循环出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所述第一循环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一主回路,所述第一主回路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耦合;所述第二循环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二主回路,所述第二主回路与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耦合;
15.所述第一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循环出水管之间设有多条第一支水路,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循环回水管之间设有多条第二支水路;
16.每个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支水路,每个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二支水路;
17.所述第一支水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水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分别设置三通阀。
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主回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主回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
1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独立的压缩机,每个压缩机中分别设有一个压缩缸。
2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一个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双缸双吸单排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两个压缩缸相对独立,具有独立的吸气口,两个压缩缸的排气在所述压缩机内部汇合后通过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
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缸的排量为va,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量为vb,需满足:va/va的取值范围为0.5-2。
2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与所述第一压缩缸的排气量呈正比,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气量呈正比。
2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总管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总管路的第二端连接两个分支管路,其中一个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另一个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总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两个
所述分支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
2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
25.和/或,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和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或高效罐换热器;
26.和/或,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为表冷器。
2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选自不可燃制冷剂、可燃的低gwp值制冷剂及其混合物。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将梯级换热技术应用在水多联系统方案中,既解决了制冷剂充灌量大的问题,又实现了系统能效的提升,同时通过系统控制实现过渡季节的再热除湿功能、大空间空调系统不同空调房间同时需要制冷、制热运行的需求。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31.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制冷模式下的循环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循环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除湿模式下的循环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热回收模式下一种实施方式的循环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循环示意图。
3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本实施例为了解决常规水多联系统存在二次换热且供水温度较低导致的系统能效低的问题,以及常规制冷剂末端系统多联机制冷剂灌注量多、泄露风险大导致具有一定
可燃性的低gwp制冷剂的推广受到限制的问题,以及解决常规双温系统双电子膨胀阀存在的串气、换向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温度不高、相对湿度大的过渡季节(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和华南地区的“回南天”)除湿时出风温度低、舒适性差的问题,以及解决办公室等大空间空调区域不同房间同时需要制冷、制热运行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冷媒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压缩缸1a和第二压缩缸1b;第一压缩缸1a的排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b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11a相连,第一连接管11a与四通阀2的第一接口相连,第一压缩缸1a的吸气口和第二压缩缸1b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11b相连,第二连接管11b与四通阀2的第二接口相连;四通阀2的第三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第一端相连,第一中间换热器5a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1b相连;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第二端与四通阀2的第四端相连;第一中间换热器5a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1b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a,第一压缩缸1a的吸气口与第二压缩缸1b的吸气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11b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b;
41.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1c,第三连接管11c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1a相连,第三连接管11c的第二端在第一控制阀6a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之间的管路上;第三连接管11c上设有第三控制阀6c;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与总管路的第一端相连,总管路的第二端连接两个分支管路,其中一个分支管路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的第一端相连,另一个分支管路与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第一端相连,总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4a,两个分支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节流装置4b和第三节流装置4c。第一控制阀6a、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可选的为二通阀。
42.水循环回路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分别耦合;水循环回路包括分设在多个室内空间的多个室内换热组件,每个室内换热组件包括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背风侧,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迎风侧;
43.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水循环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水循环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或者,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水循环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水循环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
44.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回路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一个压缩机1,如图1-5所示,压缩机1为双缸双吸单排压缩机,压缩机1的两个压缩缸相对独立,具有独立的吸气口,两个压缩缸的排气在压缩机内部汇合后通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两个独立的压缩机,每个压缩机中分别设有一个压缩缸。各压缩缸的排气汇合后通过四通阀2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接,同时引出一根连接管将压缩机排气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相连;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口分别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出口相连。
45.本实施例以设置一个压缩机为例,如图1-图5所示,压缩机1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压缩缸1a、1b,它们的排量分别为va和vb,(va/vb)取值在0.5—2之间。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的排量比限制在此范围是为了与室内迎风侧以及背风侧换热器匹配。第一中间换热器
5a的换热面积与第一压缩缸1a的排气量呈正比,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换热面积与第二压缩缸1b的排气量呈正比。
46.两个个压缩缸的排气在压缩机1壳体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1a汇合后通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的d管(第一接口)连接,四通阀的e管(第四接口)与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一端相连通,四通阀2的s管(第二接口)与压缩机1的一个吸气口相连,四通阀的c管(第三接口)与室外换热器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压缩机1的两个吸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11b相连,第二连接管11b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b相连;从压缩机的排气管引出第三连接管11c,将压缩机的排气管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连接,第三连接管11c上设有第三控制阀6c。第二连接管11b通过第二控制阀6a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连接。
47.室外换热器3为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和/或,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为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或高效罐换热器;和/或,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为表冷器。
48.进一步可选地,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出水管、第一循环回水管,第二循环出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第一循环出水管和第一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一主回路,第一主回路与第一中间换热器5a耦合;第一主回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8a,第二主回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8b。第二循环出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二主回路,第二主回路与第二中间换热器5b耦合;第一循环出水管与第二循环出水管之间设有多条第一支水路,第一循环回水管与第二循环回水管之间设有多条第二支水路;每个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支水路,每个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二支水路;第一支水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支水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分别设置三通阀,三通阀有分水和集水的功能。
49.本实施例中冷媒循环回路中使用的制冷剂除了常规不可燃制冷剂外还适用于r32、r152a、r717、r1234ze(e)等具有一定可燃性的低gwp值制冷剂及其混合物。
50.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控制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水循环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水循环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或者,控制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水循环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水循环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
51.具体的,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6a、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的开闭情况,控制四通阀2的连接状态,以及控制位于多条第一支水路和多条第二支水路上的三通阀的连通状态,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每个室内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或者,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
52.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系统设置的控制阀件以及水泵流量的调节可以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和再热除湿运行模式。其中制冷、制热模式可以实现双供水温度,利用梯级
换热原理减少室内空气与换热器之间的传热温差,降低不可逆损失,有效提高系统能效。同时在除湿时通过使迎风侧室内换热器制冷除湿,背风侧换热器制热升温,从而解决了温度不高、相对湿度大的过渡季节(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和华南地区的“回南天”)除湿时出风温度低、舒适性差的问题,以及还实现了一部分房间制冷,另一部分房间制热,解决了大空间空调区域不同房间同时需要制冷、制热运行的矛盾。
53.进一步可选地,在制冷模式下,控制四通阀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6a打开,控制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关闭;控制第一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一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控制第二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二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54.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如图1所示,四通阀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排气经过四通阀2进入室外换热器3,在室外换热器3中冷凝放热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过冷液体,此时第一节流装置4a打开,制冷剂饱和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4b、第三节流装置4c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状态分别进入第二中间换热器5b和第一中间换热器5a,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分别与从室内换热器中出来的冷水进行换热,制冷剂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饱和或过热气体状态。该模式下第三控制阀6c和第二控制阀6b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控制阀6a处于导通状态,从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分别通过第一控制阀6a和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的两个主缸的吸气口,低压气态制冷剂分别在两个气缸中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排出完成整个制冷循环。在制冷运行模式下,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分别与室内背风侧、迎风侧室内换热器中出来的循环水进行换热,此时配合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配置以及调节第一循环泵和8b的流量使得经过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冷冻水温度高于经过第一中间换热器5a的冷冻水温度,这样可以实现制冷剂侧和水侧的能量梯级利用效果。即第二中间换热器5b的蒸发温度相对于常规制冷系统高、而第一中间换热器5a的蒸发温度与常规制冷系统相当,因此可以实现制冷系统能效的提升。同样在室内换热器中,迎风侧水温高于背风侧水温,室内被处理空气先经高温室内换热器降温处理后再与低温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减小了换热温差、降低了不可逆换热损失,有效提高系统能效。该模式下第二循环泵8b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降温为中温冷冻水,从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中温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h、9c进入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对制冷房间内的空气进行初步降温处理,从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i和9d进入第二循环泵8b的入口,在第二循环泵8b的作用下被送出;第一循环泵8a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降温为低温冷冻水,从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低温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f、9a进入室内背风侧换热器72a、71a,对经迎风侧换热器初步降温处理后得空气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湿处理,从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a、71a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e和9b进入第一循环泵8a的入口,在第一循环泵8a的作用下被送出。
55.进一步可选地,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四通阀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6a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打开;控制第一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
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一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控制第二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二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56.制热模式运行时,如图2所示四通阀2处于第二导通状态,第三控制阀6c、第二控制阀6b打开、第一控制阀6a关闭。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排气一部分经过四通阀2进入室外第二中间换热器5b,另一部分经过第三控制阀6c进入第一中间换热器5a,在第一中间换热器5a和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冷凝放热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过冷液体,此时第一节流装置4a全开、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节流装置4b、第三节流装置4c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状态进入换热器3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3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饱和或过热气体状态。从室外换热器3中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阀2进入压缩机的两个主缸吸气口,低压气态制冷剂分别在两个气缸中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后从排气口排出并与并行缸排气混合,完成整个制冷循环。在制热运行模式下,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分别与室内换热器中出来的循环水进行热量换热,加热后的热水在水泵驱动下返回只空调房间的室内换热器中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加热。该模式下第二循环泵8b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被加热为高温热水,从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高温热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f、9a进入室内背风侧换热器72a、71a,对经迎风侧换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a、71a中出来的热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e和9b进入第二循环泵8b的入口,在第二循环泵8b的作用下被送出;第一循环泵8a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降温为中温热水,从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中温热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h、9c进入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对室内回风进行初步的加热。从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i和9d进入第一循环泵8a的入口,在第一循环泵8a的作用下被送出。
57.进一步可选地,在除湿模式下,控制四通阀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6a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打开;控制第一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一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控制第二循环出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导通,第二循环回水管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所有第一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所有第二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58.除湿模式运行时,如图3所示四通阀2与制冷工况相同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第三控制阀6c、第二控制阀6b打开、第一控制阀6a关闭。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排气一部分经过四通阀2进入室外换热器3,另一部分经过第三控制阀6c进入第一中间换热器5a,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冷凝放热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过冷液体,从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制冷剂过冷液体分别经过第一节流装置4a、第三节流装置4c节流降压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状态并且混合之后进入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饱和或过热气体状态。从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阀2以及第二控制阀进入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口,低压气态制冷剂分别在两个气缸中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后从排气口排出,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在再热除湿运行模式下,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分别与室内
换热器中出来的循环水进行热量换热。其中第二中间换热器5b作为蒸发器为空调房间迎风侧换热器提供冷冻水用来对室内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处理,第一中间换热器5a作为冷凝器用于加热水室内背风侧换热器回水,热水用于对经室内迎风侧换热器降温除湿处理后的低温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回收冷凝热量用于提高室内回风温度,满足过渡季节除湿不降温的目的,提高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同时解决了常规再热技术方案能耗高的问题。该模式下第二循环泵8b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降温为低温冷冻水,从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低温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h、9c进入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将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从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1b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i和9d汇合后进入第二循环泵8b的入口,在第二循环泵8b的作用下被送出;第一循环泵8a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被加热为高温热水,从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高温热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f、9a进入室内背风侧换热器72a、71a,对经迎风侧降温除湿处理后得空气进行加热升温,提高送风温度保证室内的舒适度。从室内背风侧换热器72b、71b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i和9d进入第一循环泵8a的入口,在第一循环泵8a的作用下被送出。
59.进一步可选地,在热回收模式下,控制四通阀2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6a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6b和第三控制阀6c打开;控制第一循环出水管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导通,第一循环回水管与这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导通;控制第二循环出水管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导通,第二循环回水管与这部分室内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导通,使第一中间换热器5a通过第一主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第二中间换热器5b通过第二主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
60.热回收模式运行时,如图4和图5所示四通阀2与制冷工况相同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第三控制阀6c、第二控制阀6b打开、第一控制阀6a关闭。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排气一部分经过四通阀2进入室外换热器3,另一部分经过第三控制阀6c进入第一中间换热器5a,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冷凝放热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过冷液体,从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制冷剂过冷液体分别经过第一节流装置4a、第三节流装置4c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状态并且混合后进入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饱和或过热气体状态。从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四通阀2以及第二控制阀进入压缩机的两个主缸吸气口,低压气态制冷剂分别在两个气缸中被压缩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后从排气口排出与并行缸排气汇合,完成整个制冷剂循环。在该模式下,第一中间换热器5a、第二中间换热器5b分别与室内换热器中出来的循环水进行热量换热。其中第二中间换热器5b作为蒸发器为空调房间换热器72a、72b提供冷冻水用来对室内回风制冷降温,第一中间换热器5a作为冷凝器用于对制热房间的回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温热水被送回制热房间内对室内回风进行加热处理。该模式既能解决大空间建筑不同房间制冷制热模式不同步的问题,又能够实现热量回收,提高系统能效。
61.图4为热回收模式下水侧热交换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模式下第二循环泵8b将室内回水泵至第二中间换热器5b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降温为低温冷冻水,从第二中间换
热器5b中出来的低温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f、9h进入其中一个房间的室内侧换热器72b、72a,将室内空气进行降温或降温除湿处理。从其中一个房间的室内迎风侧换热器72b、72a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i和9e汇合后进入第二循环泵8b的入口,在第二循环泵8b的作用下被送出;第一循环泵8a将另一房间的室内回水泵至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被加热为高温热水,从第一中间换热器5a中出来的高温热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c、9a进入另一房间的室内换热器71b、71a,对该房间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从该房间室内换热器71b、71a中出来的冷冻水分别经过三通阀9d和9b进入第一循环泵8a的入口,在第一循环泵8a的作用下被送出。
62.图5所示为热回收模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图4所示的热回收模式制冷剂侧形式相同,只是水侧制冷和制热的房间不同。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