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背景技术:

2.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利用集热管进行热量收集,其中太阳能集热管一般分为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的管口封合在一起,然后再对太阳能管进行抽真空,制造出真空的太阳能集热管,为了方便对集热管进行封口,一般采用热熔方式进行热封,但当前的装置在进行热封时,可能存在内管和外管定位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对集热管的制作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改善集热管制作加工时定位不统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4.本技术提供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一端封头处理,内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朝向外管弯曲的翻沿,所述翻沿端部具有槽状结构;所述外管与翻沿相对的端部装嵌于槽状结构中,所述槽状结构中填充有环形橡胶垫和电热丝。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外管的端部与内管的翻沿对位,使外管端部装嵌在橡胶垫的第一夹槽中,两者配合对内外管起到定位的作用,然后电热丝加热使橡胶垫表面熔融,橡胶垫粘附在内管、外管的管壁上后实现内管和外管的密封。
6.可选的,所述橡胶垫上开设有夹槽,所述夹槽中安装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挤压橡胶垫,使橡胶垫支撑在槽状结构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挤压夹槽槽壁,驱使橡胶垫变形,使橡胶垫更紧密的贴合在内管、外管的管壁上,为后续的橡胶垫熔融粘附提供挤压力,提高集热管的密封效果。
8.可选的,所述定位件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所述定位件的施力两端分别抵压在夹槽的相对槽壁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片状结构的弯曲部位于第二夹槽内,其两端分别挤压在夹槽的相对槽壁上,对槽壁施加挤压力,从而使橡胶垫紧凑的贴合在内管、外管的管壁上。
10.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螺纹连接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一端与内套管铰接,另一端与内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外套管端部抵压在连杆结构的滑动端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套管装嵌在橡胶垫的夹槽中,旋转外套管,外套管沿轴线朝向内套管做直线运动,推动连杆结构的滑动端移动,连杆结构刚性支撑在夹槽的槽壁上,使橡胶垫形变稳定支撑安装环中,为后续的密封工序提供可靠基准。
12.可选的,所述连杆结构的自由端铰接有t形滑块,所述内套管外周面上开设有相适
配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实现连杆结构与内套管的滑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定位件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杆结构一端铰接在内套管外周面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滑动连接在外套管端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外套管时,外套管带动连接环同步移动,从而驱使连杆结构同步作扩张或收缩运动,方便调节定位件对橡胶垫施加的压力,使橡胶垫的装配效果更加灵活。
16.可选的,所述电热丝布置在橡胶垫与内管、外管管壁相抵的表面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丝布置在橡胶垫与内管、外管管壁相抵的表面上,电热丝通电加热,将橡胶垫表面熔融粘附在内管、外管管壁上,最终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翻沿端部同轴固接有截面呈u形的安装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端部装嵌于安装环的安装槽中,为内外管连接提供位置基础,实现内管与外管同轴布置。
20.可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为玻璃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内管均采用玻璃管,集热效果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内管上设置翻沿结构,翻沿端部开槽,外管端部装嵌于翻沿上,两者配合起到定位作用,实现内管与外管同轴布置,为后续密封处理提供基础;2、通过在翻沿端部内装嵌橡胶垫,橡胶垫中安装弹性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对槽壁施加挤压力,从而使橡胶垫紧凑的贴合在内管、外管的管壁上,为后续的橡胶垫熔融粘附提供挤压力,提高集热管的密封效果;3、通过在橡胶垫中安装刚性的连杆结构,连杆结构刚性支撑在夹槽的槽壁上,使橡胶垫形变稳定支撑安装环中,提高橡胶垫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内管;11、翻沿;12、安装环;13、安装槽;2、外管;3、橡胶垫;31、第一夹槽;32、第二夹槽;4、电热丝;5、定位件;6、片状结构;7、内套管;71、滑槽;8、外套管;9、连杆结构;91、滑块;10、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31.实施例1参照图1,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包括内管1和套设在内管1上的外管2,内管1和外管2均为玻璃单向导通管,即内管1上端与外管2上端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封闭,内管1下端封头,外管2下端封头,且内管1下端封头与外管2下端封头间隔设置,对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空腔进行抽排气,形成真空集热管主体。
32.参照图2,内管1上端朝向外管2弯曲延伸形成翻沿11,翻沿11远离内管1的一端向下布置,并同轴固接有安装环12,安装环1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3,使安装环12为横截面呈u形的环状结构;外管2上端装嵌于安装槽13中,实现内管1与外管2同轴布置。
33.密封结构包括环形的橡胶垫3和电热丝4,橡胶垫3一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夹槽31,橡胶垫3装嵌于安装环12的安装槽13中,橡胶垫3的第一夹槽31槽口方向与安装槽13槽口方向一致;内管1与外管2配合时,外管2的上端嵌设于橡胶垫3的第一夹槽31中,实现内管1与外管2的初步密封连接。电热丝4布置在橡胶垫3与内管1、外管2管壁相抵的表面上,电热丝4通电加热,将橡胶垫3表面熔融粘附在内管1、外管2管壁上,最终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
34.本实施例的集热管安装时,将外管2套设在内管1上,外管2的端部与内管1的翻沿11对位,使外管2端部装嵌在橡胶垫3的第一夹槽31中,两者配合对内外管2起到定位的作用,然后电热丝4加热使橡胶垫3表面熔融,橡胶垫3粘附在内管1、外管2的管壁上后实现内管1和外管2的密封。
3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照图3,橡胶垫3上同轴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夹槽32,第二夹槽32位于第一夹槽31远离轴线的一侧;第二夹槽32中安装有具有形变能力的定位件5,定位件5挤压第二夹槽32槽壁,驱使橡胶垫3变形,使橡胶垫3更紧密的贴合在内管1、外管2的管壁上,为后续的橡胶垫3熔融粘附提供挤压力,提高集热管的密封效果。
36.本实施例中,定位件5为具有弹性的弧形片状结构6;定位件5数量设置为多组,均匀布置在橡胶垫3的第二夹槽32中;定位件5的弯曲部位于第二夹槽32内,其两端分别挤压在第二夹槽32的相对槽壁上,对槽壁施加挤压力,从而使橡胶垫3紧凑的贴合在内管1、外管2的管壁上。
37.本实施例的集热管安装时,将外管2套设在内管1上,外管2端部装嵌在橡胶垫3的第一夹槽31中,然后将定位件5装嵌在橡胶垫3的第二夹槽32中,利用定位件5的弹力提高橡胶垫3与内管1、外管2管壁的紧密度,电热丝4加热使橡胶垫3表面熔融,橡胶垫3粘附在内管1、外管2的管壁上后实现内管1和外管2的密封。
38.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参照图4,定位件5包括内套管7、外套管8和多组连杆结构9,其中内套管7与外套管8螺纹连接,连杆结构9布置在内套管7外周面上,一端与内套管7铰接,另一端与内套管7外壁滑动连接,连杆结构9的弯折处朝向远离橡胶垫3轴线的方向布置,外套管8端部与连杆结构9的滑动端抵接。
39.连杆结构9与内套管7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为,在连杆结构9的滑动端铰接t形滑块91,在内套管7外周面上沿连杆结构9滑动方向开设有相适配的滑槽71,滑块91滑动设置在滑槽71中,实现连杆结构9与内套管7的滑动连接。
40.定位件5安装时,内套管7装嵌在橡胶垫3的第二夹槽32中,旋转外套管8,外套管8
沿轴线朝向内套管7做直线运动,推动连杆结构9的滑动端移动,连杆结构9刚性支撑在第二夹槽32的槽壁上,使橡胶垫3形变稳定支撑安装环12中,为后续的密封工序提供可靠基准。
41.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参照图5,定位件5还包括连接环10,连接环10套设在内套管7外侧,连杆结构9的自由端铰接在连接环10上;外套管8朝向内套管7的端部开设有连接槽,连接环10装嵌于连接槽中,两者转动配合;连接槽槽口处收口设置,对连接环10形成遮挡,以防止连接环10从连接槽中脱出。
42.旋转外套管8时,外套管8带动连接环10同步移动,从而驱使连杆结构9同步作扩张或收缩运动,方便调节定位件5对橡胶垫3施加的压力,使橡胶垫3的装配效果更加灵活。
4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