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对空调行业的能效要求不断提高,行业相关标准中,整机空调能力、能效等级也不再只针对额定工况单点进行判定,而是通过测试不同工况、各个负荷的性能,多元化反应整机综合能效。
3.但是,通常设计者只关注空调在高负荷工况的能效情况,而忽略低负荷工况。根据大量用户统计数据来看,低负荷工况在整机运行中,年耗电量占比很大。在低负荷工况下,系统内多余的冷媒并未参与换热,导致能效低。
4.针对现有技术中如何提高空调系统能效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及空调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提高空调系统能效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
7.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8.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9.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点。
10.可选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用于禁止冷媒从所述第二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罐。
11.可选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储液罐还包括出气端口,所述出气端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
13.可选的,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用于禁止冷媒从所述第三管路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罐。
14.可选的,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底部最低点。
15.可选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储液罐的端口通过第四阀门连接至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储液罐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向冷媒循环回路中补充冷媒。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冷媒
循环量调节装置。
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与冷媒循环回路相连接的第一储液罐,第一储液罐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储液罐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调节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量,实现对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量的精准调节,能够根据当前工况需求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整机综合能效。结合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向,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时间能够控制冷媒流入或流出第一储液罐,从而精准调节冷媒循环量。通过在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的第三阀门,能够控制冷媒循环回路的通断,以配合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一;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二;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三;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第一储液罐10、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装置30、室内换热器40、压缩机5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节流装置15、第二单向阀16、第二储液罐17、第四阀门18、外机风叶21、外机环境感温包22、内机风叶41、内机环境感温包42、内机管感温包43、四通阀6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关闭阀门是指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开启阀门是指控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在执行关闭阀门的操作时,如果该阀门当前处于关闭状态,则保持该阀门的关闭状态,如果该阀门当前处于开启状态,则将该阀门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同理,在执行开启阀门的操作时,如果该阀门当前处于关闭状态,则将该阀门由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如果该阀门当前处于开启状态,则保持该阀门的开启状态。
29.实施例一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能够提高空调系统能效。冷媒循环量是指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中参与制冷或制热运行的冷媒量。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若是热泵空调系统,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用于切换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的换向装置(例如四通阀)。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包括:
32.第一储液罐10,第一储液罐10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20与第一节流装置30之间,第一储液罐10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30与室内换热器40之间;
33.第一阀门11,设置于第一管路上;
34.第二阀门12,设置于第二管路上;
35.第三阀门13,设置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节流装置30之间,其中,第一连接点是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20与第一节流装置30之间的连接点。
36.上述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和第三阀门13是用于调节第一储液罐10中的冷媒量的控制阀。第一储液罐10与冷媒循环回路相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储液罐10中的冷媒量,能够实现对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量的调节。
37.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设置与冷媒循环回路相连接的第一储液罐,第一储液罐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储液罐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调节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量,实现对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循环量的精准调节,能够根据当前工况需求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整机综合能效。结合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向,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时间能够控制冷媒流入或流出第一储液罐,从而精准调节冷媒循环量。通过在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的第三阀门,能够控制冷媒循环回路的通断,以配合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
38.第一储液罐10的第二端口位于第一储液罐10的底部最低点,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储液罐10中的冷媒能够全部排出。
39.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4,用于禁止冷媒从第二管路流入第一储液罐10。通过第一单向阀14,能够保证冷媒单向流通,避免冷媒反流,从而使得第一储液罐10内的冷媒通过第二端口流出并进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增加冷媒循环量。
40.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5,用于对从第一储液罐10中流出的冷媒进行节流,经第二节流装置15节流后的冷媒进入冷媒循环回路,能够保证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而保证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阀门12、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节流装置15在第二管路上的设置顺序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相关的功能即可。
4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液罐10可以使用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有出气端口。如图2所示,第一储液罐10还包括出气端口,出气端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第三阀门13与第一节流装置30之间。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6,用于禁止冷媒从第三管路流入第一储液罐10。通过第二单向阀16,能够保证冷媒单向流通,避免冷媒反流,从而使得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无法通过出气端口流入第一储液罐10中。
43.热泵空调系统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制热时的冷媒需求比制冷时的冷媒需求多,因此,对于热泵空调系统,如图3所示,上述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储液罐17,第二储液罐17的端口通过第四阀门18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30与室内换热器40之间,第二储液罐17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向冷媒循环回路中补充冷媒。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在第二储液罐17中放置部分冷媒,使得制冷模式下的冷媒不会过多,保证制冷效果和能效,在制热模式下,可以根据当前工况需求将第二储液罐17中的冷媒适量排到冷媒循环回路中,以提高制热效果和能效。
44.第二储液罐的容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具体是宣称最低温度下最优能效时的冷媒量对应的饱和液态冷媒体积。宣称最低温度是指空调系统所适用的工况中的最低温度,例如,空调系统适用工况为-20℃至30℃,则宣称最低温度为-20℃。
45.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和第四阀门18可以是电磁阀等具有开关功能的阀件。第一节流装置30和第二节流装置15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节流部件。
4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该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当前工况需求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整机综合能效。
47.实施例二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来实现,适用于单冷空调系统或者热泵空调系统。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关于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技术细节,可参见实施例一的内容。
4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s401,在制冷模式下,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51.s402,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计算当前室外温度和当前室内温度的差值。
52.s403,根据上述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
53.其中,第一储液罐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储液罐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
54.室外温度可以通过外机环境感温包22来检测,室内温度可以通过内机环境感温包42来检测。第一预设温度用于判定制冷模式下空调系统是否处于室外低温的低负荷工况,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置,例如,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是温度范围[22℃,30℃]中的任意值。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温度较低,对制冷模式而言,空调系统处于低负荷工况,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以提高能效。
[0055]
第二预设温度用于判定制冷模式下室内外温差是否过大,第二预设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是温度范围[0℃,3℃]中的任意值。
[0056]
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在制冷模式下,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和当前室内温度的差值,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差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进行判定,以根据当前工况实际需求精准降低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降低在低室外温度的低负荷工
况下的整机运行功率,提高低负荷工况下的能效,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整机综合能效。
[0057]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温度较高,对制冷模式而言,空调系统处于高负荷工况,无需调节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控制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具体可以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
[005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差值与第二预设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包括:判断上述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若上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一阀门,控制第一阀门持续开启第一时间后,关闭第一阀门且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若上述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一阀门,控制第一阀门持续开启第二时间后,关闭第一阀门且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
[0059]
其中,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二管路上,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连接点是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点。
[0060]
在制冷模式下,若开启第一阀门,则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进入到第一储液罐,冷媒循环量减少。
[0061]
本实施方式根据室内外温差与第二预设温度的大小,来决定第一阀门的开启时长,利用第一储液罐进行不同程度的储液,从而实现了根据当前工况实际需求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
[0062]
进一步的,在控制第一阀门持续开启第一时间之前,还包括:根据当前室外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和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其中,第三预设温度是在装满第一储液罐的情况下空调系统整机能效最优时所对应的最大室外温度。第一预设时间是在当前压缩机频率下装满第一储液罐所需的时间。本实施方式根据当前室外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和第一预设时间计算得到第一时间,即根据实际需求计算得到第一阀门的开启时长,进而能够保证根据实际需求来减少冷媒循环量,提高能效。
[0063]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一时间:
[0064][0065]
其中,t1表示第一时间,t1表示第一预设温度,t
外
表示当前室外温度,t
外max
表示第三预设温度,t
max
表示第一预设时间。
[0066]
下面对第三预设温度进行说明。以表1为例,空调系统在正常或室外高温的高负荷工况下的最佳冷媒灌注量(即空调系统所需的最佳冷媒循环量)是1000g,在室外温度为26℃时的最佳冷媒灌注量是950g,在室外温度为24℃时的最佳冷媒灌注量是900g,在室外温度为22℃时的最佳冷媒灌注量是850g,当室外温度低于22℃时,再减冷媒,能效反而降低。这个22℃便是第三预设温度。可以根据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最佳冷媒灌注量来进行第一储液罐的选型,即选择第一储液罐的容量,在本例中,第一储液罐的容量为150g(即1000g-850g)饱和液态冷媒体积。
[0067]
表1室外温度与最佳冷媒灌注量的对应表
[0068]
室外温度(℃)352624222018
系统最佳冷媒灌注量(g)1000950900850850850
[0069]
进一步的,在控制第一阀门持续开启第二时间之前,还包括:根据当前室外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和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第一时间;根据当前室外温度与当前室内温度的差值、第二预设温度、内外最大补偿温差和第一预设时间,计算第三时间;计算第一时间与第三时间的加和,得到第二时间。
[0070]
其中,内外最大补偿温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的,可以理解的是,室内外温差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此时再增减冷媒,已经无法提高能效了,具体可以根据上述原理通过试验来确定内外最大补偿温差。计算得到的第三时间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0071]
本实施方式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基于室内外温差来计算第三时间,利用第三时间来对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调整,使得第一阀门的开启时长控制得更为准确,以保证对冷媒循环量的精确控制,提高能效。
[0072]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三时间:
[0073][0074]
其中,t2表示第三时间,t2表示第二预设温度,t
差
表示当前室外温度t
外
与当前室内温度t
内
的差值,t
差
=t
外-t
内
,t
差max
表示内外最大补偿温差,t
max
表示第一预设时间。
[0075]
用于控制第三时间t2的正负。若第三时间为正值,说明t
差
为正值,即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此时室内需求冷负荷小,系统循环冷媒可减少,因此增加第一阀门的开启时长。若第三时间为负值,说明t
差
为负值,即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此时室内需求冷负荷大,需要减少第一阀门的开启时长,以保证系统循环冷媒足够。
[0076]
在制冷模式下,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说明满足室外温度低的低负荷工况,可以调节空调系统的整机冷媒循环量以提高能效。如果计算当前室外温度与当前室内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说明还满足室内外温差大的整机低负荷状态。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的整机低负荷对能效的影响要大于室外温度低的低负荷对能效的影响,因此在此情况下基于室内外温差控制第一阀门开启时间,能够更为准确地调节冷媒循环量,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能效。
[0077]
示例性的,额定灌注量1kg冷媒的空调系统,实验测得t
外max
为22℃,该温度对应最佳冷媒循环量为850g,即室外温度继续降低,对应最佳冷媒循环量仍为850g不变。此时第一储液罐对应的容积体积为在22℃时150g饱和液态冷媒体积,同时测得将冷媒灌满第一储液罐需要的时间t
max
为12s。假设t1=28℃,t2=1℃,t
差max
=7℃。
[0078]
空调系统运行时,若t
外
为26℃,t
内
为26℃,则第一阀门的开启持续时间为若t
外
为26℃,t
内
为23℃,则第一阀门的开启持续时间
[0079]
若空调系统中设置有第二储液罐,且第二储液罐的端口通过第四阀门连接至第一
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还包括:在制冷模式下,一直关闭第四阀门。对于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时的冷媒需求比制冷时的冷媒需求多,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在第二储液罐中放置部分冷媒,并保持第四阀门关闭,使得制冷模式下的冷媒不会过多,保证制冷效果和能效。
[008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前,还包括:接收制冷指令;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二阀门,以使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参与到制冷循环;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
[0081]
其中,在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二阀门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机不断工作,吸气端压力不断减小,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经第二端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中,随后进入压缩机中,利用第一储液罐增加了冷媒循环量。满足预设条件,表示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已排空。
[0082]
本实施方式在接收制冷指令后,先将第一储液罐中残留的冷媒全部排到冷媒循环回路中,以保证在刚开始制冷运行时冷媒循环量是足够的。
[0083]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是:连续第二预设时间检测到当前内机管温度等于压缩机开启时的内机管温度;或者,第二阀门持续开启第三预设时间。通过上述预设条件能够准确判断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是否已经排空。
[0084]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5-30秒。制冷模式下,在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且开启第二阀门的情况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存在于室外换热器中,不会流到室内换热器中,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媒来自于第一储液罐,当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排空时,由于没有冷媒循环,室内换热器不制冷,因此此时的内机管温度与压缩机开启时的内机管温度是相等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当前内机管温度是否等于压缩机开启时的内机管温度来判断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是否已经排空。在连续第二预设时间检测到当前内机管温度等于压缩机开启时的内机管温度的情况下,认为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已经排空,判断更为准确。
[0085]
第三预设时间是保证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已经排空的时长,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三预设时间不能设置太长,以防止压缩机长时间空转导致损坏。例如,第三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3分钟。
[0086]
优选的,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周期性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以保证及时调节。具体的,按照预设周期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预设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周期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0-20min,优选的,预设周期为15min,即每隔15分钟判断一次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0087]
在运行过程中,若室内外工况变化导致整机运行负荷状态改变,可能会出现缺氟误保护的情况,例如,室外温度升高,室内需要的冷量增大,此时容易出现缺氟。为了防止缺氟误保护,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出现缺氟或排气保护,则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二阀门,以使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全部参与到制冷循环中;若仍然存在缺氟或排气保护,则停机;若缺氟或排气保护被解除,则控制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本实施方式在出现缺氟或排气保护的情况下,先将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全部参与到制冷循环中,以尝试解决缺氟问题,若仍然出现缺氟或排气保护,表示不是由冷媒循环量调节操作导致的
缺氟误保护,此时可以停机避免机组损坏。
[0088]
进一步的,在若缺氟或排气保护被解除,则控制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之后,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以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在调节冷媒循环量之后,若再次出现缺氟或排气保护,则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第二阀门,排空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以使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全部参与到制冷循环中;输出缺氟提示信息,且不再执行冷媒循环量调节操作。
[0089]
本实施方式在通过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解决了首次缺氟问题之后,若因冷媒循环量调节操作仍然会出现缺氟问题,则可以确定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不是很充足,将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全部参与到制冷循环中,不再执行冷媒循环量调节操作,并进行缺氟提示。
[0090]
参考图5,为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0091]
s501,开始。
[0092]
s502,判断是否满足t
外
≥t1,若是,进入s506,若否,进入s503。
[0093]
s503,判断是否满足t
外-t
内
≥t2,若是,进入s504,若否,进入s505。
[0094]
s504,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一阀门持续开启t1+t2时间。
[0095]
s505,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一阀门持续开启t1时间。
[0096]
s506,开启第三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当预设周期到达时,返回执行s502。
[0097]
实施例三
[009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来实现,适用于热泵空调系统。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关于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的技术细节,可参见实施例一的内容。
[0099]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0]
s601,在制热模式下,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
[0101]
s602,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则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
[0102]
其中,第一储液罐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储液罐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第二储液罐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
[0103]
室外温度可以通过外机环境感温包22来检测。第四预设温度用于判定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是否处于室外低温工况,第四预设温度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置,例如,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是5℃。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温度较低,对制热模式而言,需要增加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量,以保证制热效果和提高能效。
[0104]
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在制热模式下,若当前室外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则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在低温工况下,能够根据需求适当增加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保证制热效果的同时,也会提高能效。
[0105]
若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表示室外温度较高,无需调节空调系
统的冷媒循环量,控制空调系统正常制热运行,具体可以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控制四通阀连通压缩机排气口和室内换热器且连通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吸气口,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热运行。
[010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利用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调节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包括:控制空调系统按照制冷开机运行,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开启第二阀门,以通过第一储液罐增加冷媒循环量;当第二阀门持续开启第三预设时间时,开启第四阀门,以通过第二储液罐增加冷媒循环量;控制第四阀门持续开启第四时间后,关闭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开启第三阀门,以使空调系统正常制热运行。
[0107]
其中,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二管路上,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第一连接点是第一管路连接至室外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点,第二储液罐通过第四阀门连接至第一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
[0108]
第三预设时间是保证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已经排空的时长,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三预设时间不能设置太长,以防止压缩机长时间空转导致损坏。例如,第三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3分钟。
[0109]
第四时间是根据当前室外温度确定的,具体的,确定当前室外温度所处的区间,然后根据预设的温度区间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室外温度所处的区间对应的时间,作为第四时间。
[0110]
具体的,第四时间(t0)可以根据表2确定,在表2中,tm表示第四预设时间,即在当前压缩机频率下装满第二储液罐所需的时间。
[0111]
表2第四时间取值示意表
[0112]
室外温度(℃)5~00~-5-5~-10-10~宣称最低温度t01/4
×
tm1/2
×
tm3/4
×
tmtm[0113]
在制热模式下,第一阀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0114]
本实施方式在制热模式下,先按照制冷开机,将第一储液罐中的冷媒全部排到冷媒循环回路中,然后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将第二储液罐中的冷媒适量排到冷媒循环回路中,由此能够对制热模式下的冷媒循环量进行准确控制,保证制热下的能效。
[01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制热模式下,接收关机指令;开启第四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四预设时间后,关闭第四阀门,并关闭压缩机。
[0116]
本实施方式考虑到本次制热结束后下次开机可能制冷,且热泵空调制热时的冷媒需求比制冷时的冷媒需求多,因此在制热关机时将第二储液罐装满,以使后续制冷时冷媒循环量不会过多,保证制冷效果和能效。
[0117]
优选的,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周期性进行冷媒循环量的调节,以保证及时调节。具体的,按照预设周期判断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预设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周期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0-20min,优选的,预设周期为15min,即每隔15分钟判断一次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
[011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