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桌面调温部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桌面调温部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桌面调温部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设计研发了空气处理装置,例如增加环境的湿度的加湿器等空气处理装置。但是目前的空气处理装置不仅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且出风距离较短,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桌面调温部件,整机占用的空间小,送风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桌面调温部件的空气处理装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周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容纳空间还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蜗壳组件和离心风轮,所述蜗壳组件具有上进风端和下进风端,所述蜗壳组件内设有所述离心风轮,所述蜗壳组件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通过设置送风组件,送风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且通过将送风组件收纳在壳体内,使得整机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由于通过使得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周壁上,相较于出风口设置在壳体顶部或底壁的情况而言,周壁上的出风口便于吹出的空气可以直接吹向使用者,可以提高调温速度。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调温区域,所述桌面调温部件还包括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调温模块用于对所述调温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或者所述调温区域位于壳体的周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第一散热端和第二散热端,所述第一散热端用于调整所述调温区域的温度。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避让口以限定出所述调温区域,所述第一散热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口内,所述避让口处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散热端外部的金属遮挡件。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端为冷端,所述上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散热端的下方以对所述第二散热端进行散热。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形成为导热件,所述第一散热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贴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为双离心风机,所述蜗壳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内均设有所述离心风轮,在所述离心风轮的周向方向上,所述上蜗壳的出风端和所述下蜗壳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不同位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雾化出口,所述桌面调温部件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雾化件,所述雾化件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液体雾化形成水雾,所述水雾从所述雾化出口喷出。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件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液体从所述导引件的一端导引至所述导引件的另一端;雾化片,所述雾化片设在所述导引件的所述另一端,所述雾化片用于将所述导引件上的液体雾化。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主机,主机包括主体和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设在所述主体内;桌面调温部件,所述桌面调温部件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桌面调温部件,所述壳体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蓄能器为所述桌面调温部件供电。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将蓄能器设在主体上,通过蓄能器为桌面调温部件供电,从而使得桌面调温部件由外部供电,体积可以设置较小。同时通过设置送风组件,送风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且通过将送风组件收纳在壳体内,进一步地使得桌面调温部件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由于通过使得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周壁上,相较于出风口设置在壳体顶部或底壁的情况而言,周壁上的出风口便于吹出的空气可以直接吹向使用者,可以提高调温速度。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触点电极,所述蓄能器与所述第一触点电极电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第二触点电极,所述第二触点电极和所述第一触点电极接触以使得所述蓄能器为所述桌面调温部件供电。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和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26.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的示意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桌面调温部件的剖视图;
28.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的示意图;
29.图7为图6所示的桌面调温部件的剖视图;
30.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主机的示意图;
31.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桌面调温部件100、主机200、
34.壳体1、出风口10、上进风口11、下进风口12、雾化出口13、散热孔14、散热通孔140、支撑板15、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17、安装板18、卡凸19、
35.送风组件2、上蜗壳20、下蜗壳21、离心风轮22、
36.调温模块3、半导体制冷片30、第一散热端301、第二散热端302、散热片31、集成板32、
37.金属遮挡件4、
38.水箱5、
39.雾化件6、导引件60、雾化片61、
40.安装支架7、进水口70、
41.主体8、第一触点电极80、卡槽81、进入通道82、进风通孔83、出风通道84、按键25、指示灯26。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其中需要进行解释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可以放置在桌面等任何可以支撑物体的支撑面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桌面调温部件100还可以手持以随身携带以对用户进行送风调温。
46.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包括:壳体1和送风组件2,其中,壳体1内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周壁设有出风口10,容纳空间还设有上进
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上进风口11位于出风口10的上方,下进风口12位于出风口10的下方。具体地,壳体1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形状,壳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47.送风组件2设在容纳空间内,送风组件包括蜗壳组件和离心风轮22,蜗壳组件具有上进风端和下进风端,蜗壳组件内设有离心风轮22,蜗壳组件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10设置。也就是说,送风组件2为离心风机,其中送风组件2可以为单离心风机(即仅设置一个离心风轮22,同一个蜗壳的上端设有上进风端且下端设有下进风端),送风组件2还可以为双离心风机,即蜗壳组件包括上下叠放设置的上蜗壳20和下蜗壳21,上蜗壳20和下蜗壳21内均设有离心风轮22,上蜗壳20设有上进风端,下蜗壳21设有下进风端,上蜗壳20的出风端和下蜗壳21的出风端分别朝向出风口1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离心风轮22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
48.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送风组件2为双离心风机时,上蜗壳20放置在下蜗壳21上,上蜗壳20内设有离心风轮22,下蜗壳21内设有离心风轮22,两个离心风轮22可以通过同一个电机驱动转动,或者两个离心风轮22与两个电机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离心风轮22由独立的电机驱动转动。
49.具体而言,在上下方向上,壳体1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周壁板,出风口10设在周壁板上,可以理解的是,离心风轮22转动时,空气由轴向进入离心风轮22并从离心风轮22的径向被甩出,从离心风轮22的径向甩出的风从出风口10吹出。
50.从上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的大部分空气从上进风端流向离心风轮22并从径向被甩出,从下进风口12进入到壳体1内的大部分空气从下进风端流向离心风轮22从并从径向被甩出。从而通过设置送风组件2,可以增加进风量和出风量,同时由于离心风轮22具有抗风阻、风压高、送风距离远等优点,因此从出风口10送出风的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
5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对桌面调温部件100内的电子元器件(包括送风组件2等)进行供电,例如可以与外部元件配合(如下述的主机200)配合以由外部元件进行供电,又例如可以在壳体1内设有电池、可充电的电池包等。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通过设置送风组件2,送风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且通过将送风组件2收纳在壳体1内,使得整机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由于通过使得出风口10设置在壳体1的周壁上,相较于出风口10设置在壳体1顶部或底壁的情况而言,周壁上的出风口10便于吹出的空气可以直接吹向使用者,可以提高调温速度。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为双离心风机时,在离心风轮22的周向方向上,上蜗壳20的出风端和下蜗壳21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10的不同位置。具体而言,在离心风轮22转动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风从上蜗壳20的出风端和下蜗壳21的出风端吹出并扩散,通过使得两个出风端间隔设置,从每个出风端吹出的风的一部分会朝向另一个出风端扩散,吹向位于两个出风端之间的区域的风会叠加,可以保证该区域内的出风量,由此通过使得两个出风端间隔设置,可以扩大出风范围,使得出风口10可以较均匀出风。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壳体1上还设有调温区域,桌面调温部件100还包括调温模块3,调温模块3设在容纳空间内,调温模块3用于对调温区域的温度进行调节。具体而言,调温模块3可以使得调温区域处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用户通过触摸
调温区域可以实现加热或降温的目的。
55.可以理解的是,桌面调温部件100可以放置在桌面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手、下巴、额头等部位放置在壳体1的顶壁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调温区域可以位于壳体1的顶壁,此时便于用户触摸调温区域。
56.还可以理解的是,桌面调温部件100还可以是处于握持状态,例如在用户行走时,随身携带桌面调温部件100进行温度调节,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示例中,调温区域位于壳体1的周壁,从而便于用户握持时触摸到调温区域。
57.需要说明的是,调温区域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例如调温区域可以同时设在壳体1的顶壁和周壁上,又例如整个壳体1均为调温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7所示,调温模块3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0,半导体制冷片30包括第一散热端301和第二散热端302,第一散热端301用于调整调温区域的温度。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散热端301和第二散热端302之间利用帕尔贴效应进行换热,当半导体制冷片30内有电流通过时,第一散热端301和第二散热端302之间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形成温差形成冷热端。也就是说,第一散热端301和第二散热端302中的其中一个为冷端且另一个为热端。当改变通入到半导体制冷片30内的电流方向时,冷端和热端可以互换位置。也就是说,当需要实现制冷效果时,第一散热端301为冷端且第二散热端302为热端。当需要实现制热效果时,可以改变电流方向,使得第一散热端301为热端且第二散热端302为冷端。从而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30可以实现温度调节的目的,半导体制冷片30可持续工作,无污染,无噪音,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制热或制冷速度快,且半导体制冷片30占用的空间小,可以进一步缩小桌面调温部件100的占用体积。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调温模块3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调温模块3可以采用热管,只要可以实现调温即可。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图5和图7所示,第一散热端301为冷端且第二散热端302为热端,调温模块3还包括散热片31,散热片31设在第二散热端302上以对热端进行散热。进一步地,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散热片31为多个,多个散热片31设在一个集成板32上,集成板32与热端接触,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集成板32的朝向热端的端面的面积大于热端的朝向集成板32的端面的面积,从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基础上便于热端和集成板32的安装。
60.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避让口以限定出调温区域,第一散热端30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口内,避让口处设有位于第一散热端301外部的金属遮挡件4。也就是说,第一散热端301的温度可以传递到金属遮挡件4上,从而实现局部调温的目的,通过第一散热端301与避让口配合便于半导体制冷片30的定位安装,且通过设置金属遮挡件4,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还可以提高温度传递的均匀性,使得调温区域处的温度分布均匀。
61.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避让口位于壳体1的顶壁,半导体制冷片30位于壳体1的顶部。也就是说,半导体制冷片30设在壳体1的顶部,金属遮挡件4位于壳体1的顶部,用户可以通过触摸顶部的金属遮挡件4实现加热或降温的目的,从而便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手、下巴、额头等部位放置在顶部的金属遮挡件4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避让口位于壳体1的周壁上,金属遮挡件4位于壳体1的周壁,用户可以通
过触摸金属遮挡件4实现加热或降温的目的,从而便于用户在握持过程中实现加热或者降温的目的。
62.进一步地,金属遮挡件4上可以设置嵌设槽,半导体制冷片30的至少一部分嵌设在嵌设槽内使得第一散热端301与金属遮挡件4接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果。优选地,金属遮挡件4的外周壁与壳体1的外周壁平齐设置,从而可以提高桌面调温部件100的美观性,且便于用户触摸金属遮挡件4。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半导体制冷片30夹持在金属遮挡件4和集成板32之间,从而保证制冷和散热效果。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集成板32的热量传导到金属遮挡件4上,金属遮挡件4与集成板32正对的表面和/或集成板32与金属遮挡件4正对的表面可以设有隔热件例如涂覆有隔热层。
64.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散热端301为冷端,上进风口11位于第二散热端302的下方以对第二散热端302进行散热。具体而言,从上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在流向上蜗壳20内的离心风轮22的过程中可以对第二散热端302进行散热,从而可以合理利用流向送风组件2的空气进行散热,保证了第二散热端302可以有效进行散热以使得第一散热端301可以有效进行制冷,空间排布合理,减少桌面调温部件100的体积。
65.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形成为导热件,第一散热端301与容纳空间的内壁贴合。具体而言,第一散热端301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第一散热端301可以将冷量或热量直接传导到壳体1上,从而可以调整整个壳体1的温度,即整个壳体1均为调温区域,从而无论用户触摸壳体1的哪个位置均可以感知冷量或热量,可以大面积接触调温,提高桌面调温部件100的使用便利性。优选地,壳体1整体可以为金属件,由于金属可以均匀导热,从而使得壳体1的温度分布均匀。进一步地,壳体1可以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铝或者不锈钢材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散热端301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可以设有传热件,以保证第一散热端301的热量可以全部传递到壳体上1。
66.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半导体制冷片30为两个,两个半导体制冷片30沿壳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或制热速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半导体制冷片3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限定,例如可以为三个、四个等。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壳体1的周壁上设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分布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端302之间,从而在第二散热端302为热端时,第二散热端302的热量可以从散热孔14排出,保证第一散热端301的制冷效果。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散热孔14可以形成为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通孔140,从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外部杂物通过散热孔14进入到壳体1内,保证桌面调温部件100的工作可靠性。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壳体1上设有雾化出口13,桌面调温部件100还包括:水箱5和雾化件6,水箱5设在容纳空间内。雾化件6用于将水箱5内的液体雾化形成水雾,水雾从雾化出口13喷出。从而通过设置水箱5和雾化件6,雾化后的水雾可以从雾化出口13吹出,以实现加湿的目的,从而可以增加桌面调温部件100的功能。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雾化出口13位于出风口10的正上方和/或正下方。从而在出风口10出风时,可以利用从出风口10吹出的风的流动作用带动从雾化出口13吹出的水雾扩散,提高加湿效果。
70.进一步地,如图3和5所示,雾化件6包括:导引件60和雾化片61,导引件60用于将水
箱5内的液体从导引件60的一端导引至导引件60的另一端。雾化片61设在导引件60的另一端,雾化片61用于将导引件60上的液体雾化。
71.具体而言,导引件60具有导引作用,水箱5内的液体可以流向导引件60的一端,由于导引件60的导引作用,液体流向导引件60的另一端,雾化片61可以对流向导引件60的另一端的液体进行雾化,从而使得雾化件6的雾化原理简单可靠。
72.进一步地,雾化片61可以通过高频率的拍打液体以使得液体雾化,由此,雾化片61可以高频拍打导引件60的另一端的液体使其雾化,使得雾化后的气雾可以通过雾化片61的微孔朝向雾化出口13喷出,进而通过雾化的液体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利于营造舒适的呼吸环境。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雾化片61为超声波雾化片6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雾化件6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超声波雾化、压力雾化等方式实现对液体的雾化。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引件60为棉棒。也就是说,棉棒插设于水箱5内,棉棒的一端与水箱5内的液体接触。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液体在棉棒上具有虹吸效应,即,在棉棒的引导下,与棉棒接触的液体可以沿着棉棒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水箱5内的液体可以在棉棒的引导向上流动。由此,在棉棒引导液体流动的过程中,无需任何液体驱动装置的参与,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导引件60的材料不限于此,例如导引件60可以为湿膜等对液体具有引导作用的材料件。
74.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引件60插入到水箱5内,导引件60倾斜设置,导引件60的一端为下端,导引件60的另一端为上端,雾化片61设在导引件60的上端,从而可以保证在水箱5内的水位较低时,也可以利用导引件60将水箱5内的液体导向雾化片61以进行雾化出雾。
7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水箱5内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内设有插入空间,插入空间的上端开口,安装支架7的周壁设有进水口70,导引件60从安装支架7的上端插入到插入空间内,雾化片61可以放置安装支架7上,从而不仅便于雾化件6的安装,同时便于雾化片61和导引件60的更换维修。
76.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支架7的下端放置在水箱5的底壁上,安装支架7形成为圆筒状,进水口70沿轴向延伸,进水口70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分布在安装支架7上,安装支架7的底壁设有一个进水口70,从而保证了在水箱5内的水位较低时,水箱5内的液体也可以通过进水口70进入到安装支架7内以被导引件60导引。
77.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水箱5和导引件60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导引件60可以从水箱5的底壁插入水箱5,只要保证导引件60可以将水箱5内的液体导向雾化件6即可。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17,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17可拆卸配合,出风口10和上进风口11均设在第一部分16上,水箱5设在第二部分17上,通过拆下第二部分17,可以对水箱5进行加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水箱5的加水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水箱5可以是可抽拉地设在壳体1上。
79.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三个具体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下面仅是示例性描述,而不是仅仅具有如下三种示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下述示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80.实施例1
8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包括:壳体1、送风组件2、半导体制冷片30、水箱5和雾化件6。
82.壳体1的周壁上设有出风口10和上进风口11,壳体1的周壁还设有下进风口12和雾化出口13,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分布在出风口10的上下两侧,出风口10形成为格栅状,其中出风口10的格栅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上进风口11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壳体1的周壁上的下进风口12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雾化出口13位于出风口10的下方。
83.送风组件2为双离心风机,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送风组件2的支撑板15,下进风口12位于支撑板15的下方。从上进风口11吸入的空气进入到上蜗壳20内并从上蜗壳20的出风端排向出风口10,从下进风口12吸入的空气进入到下蜗壳21内并从下蜗壳21的出风端排向出风口10。
84.半导体制冷片30设在送风组件2的上方,第一散热端301为冷端且第二散热端302为热端,第二散热端302与集成板32接触,集成板32上设有多个散热片31,上进风口11位于多个散热片31的下方,从上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可以对散热片31进行散热。
85.金属遮挡件4设在壳体1的顶壁上,金属遮挡件4与第一散热端301接触。用户可以触摸金属遮挡件4感受冷意。其中金属遮挡件4和集成板32固定配合,金属遮挡件4固定在壳体1的顶部,半导体制冷片30夹持在金属遮挡件4和集成板32之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金属遮挡件4和集成板32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得集成板32直接固定在壳体1。
86.水箱5设在壳体1的底壁上,水箱5内设有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倾斜设置,导引件60插入到安装支架7内,水箱5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安装支架7上的进水口70进入到安装支架7内,导引件60将水箱5内的液体导向导引件60的上端。
87.雾化片61设在安装支架7上,雾化片61振动以将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雾通过雾化片61上的微孔朝向雾化出口13喷出。
88.第一部分16设在第二部分17的顶部,出风口10、上进风口11和雾化出口13均设在第一部分16上,水箱5支撑在第二部分17上。第二部分17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部分16上,通过拆卸第二部分17既可以对水箱5进行加水等操作。
89.可以理解的是,送风组件2、半导体制冷片30和雾化片61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以仅有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运行,可以根据需要开启。
90.实施例2
91.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包括:壳体1、送风组件2、半导体制冷片30、水箱5和雾化件6。
92.壳体1的周壁上设有出风口10和雾化出口13,上进风口11设在壳体1的顶壁上,下进风口12位于壳体1的底壁上,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分布在出风口10的上下两侧,出风口10形成为格栅状,其中出风口10的格栅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雾化出口13位于出风口10的下方。上进风口11也可以为格栅状,其中上进风口11的格栅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该示例中,壳体1上设有格栅件,该格栅件同时限定出上进风口11和出风口10。
93.水箱5和半导体制冷片30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壳体1的一部分周壁形成为避让口,避让口处设有金属遮挡件4,金属遮挡件4的外周壁与壳体1的外周壁平齐设置。
94.半导体制冷片30夹持在金属遮挡件4和集成板32之间,集成板32上设有多个朝向水箱5延伸的散热片31。从下进风口12进入的空气在流向下蜗壳21的过程中经过散热片31可对散热片31进行散热。
95.水箱5内设有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倾斜设置,导引件60插入到安装支架7内,水箱5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安装支架7上的进水口70进入到安装支架7内,导引件60将水箱5内的液体导向导引件60的上端。
96.雾化片61设在安装支架7上,雾化片61振动以将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雾通过雾化片61上的微孔朝向雾化出口13喷出。
97.可以理解的是,送风组件2、半导体制冷片30和雾化片61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以仅有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运行,可以根据需要开启。
98.实施例3:
99.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包括:壳体1、送风组件2和半导体制冷片30。
100.壳体1的顶壁设有上进风口11,壳体1的底壁设有下进风口12,壳体1的周壁设有出风口10,壳体1为导热件。
101.半导体制冷片30为两个,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0的第一散热端301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0的第二散热端302与集成板32接触,集成板32上设有多个散热片31。两个半导体制冷片30对应的散热片31朝向彼此延伸。
102.每个半导体制冷片30对应一组安装板18,每组安装板18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板18以限定出安装槽,半导体制冷片30位于安装槽内。
103.壳体1的周壁上设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分布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端302之间,散热孔14可以形成为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散热通孔140。
104.送风组件2设置在两个半导体制冷片30的上方,从下进风口12进入的空气在流向下蜗壳21的过程中会对两个半导体制冷片30对应的散热片31进行散热。
105.可以理解的是,送风组件2和半导体制冷片30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以仅有一个处于运行状态。当仅有半导体制冷片30运行时,第二散热端302的热量可以从散热孔14排出。
106.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主机200和桌面调温部件100,其中主机200包括主体8和蓄能器,蓄能器设在主体8内。桌面调温部件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桌面调温部件100,壳体1放置在主体8上,蓄能器为桌面调温部件100供电。
107.具体而言,当需要使得桌面调温部件100运行时,将桌面调温部件100放置在主体8上,蓄能器为桌面调温部件100供电。
10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将蓄能器设在主体8上,通过蓄能器为桌面调温部件100供电,从而使得桌面调温部件100由外部供电,体积可以设置较小。同时通过设置送风组件2,送风风量大且送风距离远,且通过将送风组件2收纳在壳体1内,进一步地使得桌面调温部件100占用的空间小,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由于通过使得出风口10设置在壳体1的周壁上,相较于出风口10设置在壳体1顶部或底壁的情况而言,周壁上的出风口10便于吹出的空气可以直接吹向使用者,可以提高调温速度。
1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主体8的顶部设有第一触点电极80,蓄
能器与第一触点电极80电连接,壳体1的底壁设有第二触点电极,第二触点电极和第一触点电极80接触以使得蓄能器为桌面调温部件100供电。
110.具体而言,桌面调温部件100的壳体1内设有第一控制板,第二触点电极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壳体1内的电子元器件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其中电子元器件包括上述的送风组件2、半导体制冷片30、雾化片61等。
111.当将桌面调温部件100放置在主机200上时,第一触点电极80和第二触点电极接触,蓄能器通过第一触点电极80和第二触点电极为第一控制板供电,第一控制板对电子元器件供电。从而使得桌面调温部件100和主机200之间的供电方式简单可靠。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蓄能器的供电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无线供电、蓝牙供电等。
1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壳体1的底部设有卡凸19,主体8的顶部设有卡槽81,卡凸19可以卡设在卡槽81内,利用卡凸19和卡槽81的配合,实现桌面调温部件100和主机200之间的连接和锁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主体8和壳体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配合,例如磁吸配合等。
113.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主体8的顶部还设有与卡槽81连通的进入通道82,进入通道82与卡槽81在主体8的周向错位设置,在装配桌面调温部件100时,先使得卡凸19进入到进入通道82内,然后旋转桌面调温部件100使得卡凸19进入到卡槽81内,从而可以避免桌面调温部件100脱落。当需要拆卸桌面调温部件100时,先反向转动桌面调温部件100使得卡凸19移动至进入通道82,然后移动桌面调温部件100使得桌面调温部件100与主机200分离。
1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壳体1或主体8上可以设有旋入和旋出的标识,旋入和旋出的标识设在壳体1或主体8的侧壁上,例如旋入标识为沿着顺时针方向延伸的指示箭头,旋出标识为沿着逆时针方向延伸的指示箭头。
1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主机200还包括驱动风轮,驱动风轮设在主体8内,主体8的周壁设有进风通孔83,主体8的顶部设有出风通道84,驱动风轮转动时,空气经过进风通孔83进入到主体8内,然后空气通过出风通道84和壳体1的底壁流入桌面调温部件100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桌面调温部件100的出风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3所示,壳体1的周壁和底壁均设有下进风口12。
1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当桌面调温部件100与主机200分离时,也可以驱动驱动风轮转动以朝上出风。当需要改变出风方向时,将桌面调温部件100放置在主机200上,蓄电能为桌面调温部件100供电,空气从壳体1的周壁出风。
117.进一步地,主体8内设有过滤件,从进风通孔83进入的空气流经过滤件过滤后流向桌面调温部件100内,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
1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进风通孔83形成为圆孔且为多个,多个进风通孔83沿主体8的周向和轴向均匀间隔设置,过滤件形成为筒状的海帕网。
1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蓄能器放置在主体8的底部,蓄能器通过导线与顶部的第一触点电极80电连接,驱动风轮位于过滤件的顶部,从而可以合理分配空间。
120.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主体8上设有按键25,当按键25被触发时,主机200开启,驱动风轮转动,蓄能器往第一触点电极80供电。
121.进一步地,主体8上还设有指示灯26,当按键25被触发时,指示灯26亮以提醒用户
空气处理装置处于运行状态。
1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