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恒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恒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恒温容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有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管理保管收纳物的隔热性的恒温容器。这样的恒温容器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等隔热材料。这种恒温容器中,有的在内部收存有对在壁部、底部包括相变材料的收纳物进行收纳的收纳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2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收纳箱以壁部的外侧面与隔热性容器的内壁接触的状态收纳于隔热性容器,因此,存在产生因从隔热性容器向收纳箱传导热而引发的传热的情况。
8.本发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的恒温容器。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0.本发明为恒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容器;能够封闭所述隔热容器的隔热盖体;收纳在所述隔热容器的内部的箱主体;能够封闭所述箱主体的箱盖体;相变材料,其设置于所述箱主体的底部、壁部和所述箱盖体;和支承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箱主体的底部与所述隔热容器的底部之间,并以所述箱主体的壁部与所述隔热容器的壁部隔开间隔的方式支承所述箱主体的壁部。
1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恒温容器中,所述箱盖体能够对所述箱主体拆装。
1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恒温容器中,所述箱主体包括收纳于所述箱主体的内侧的内箱,在所述箱盖体设置有插入部,所述箱盖体通过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箱主体与所述内箱之间而固定于所述箱主体。
1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恒温容器中,所述相变材料被保持在所述箱主体的所述壁部与所述内箱之间。
14.本发明为在上述恒温容器中,所述相变材料由外壳覆盖,所述箱主体、所述箱盖体、和所述外壳均由透明材料形成。
1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包含2019年6月17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9-112242号的全部内容。
16.发明效果
17.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恒温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19.图2是恒温容器的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
20.图3是真空隔热容器的立体图。
21.图4是收纳箱和支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第1发明为恒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容器;能够封闭所述隔热容器的隔热盖体;箱主体,其被收纳在所述隔热容器的内部;能够封闭所述箱主体的箱盖体;设置于所述箱主体的底部、壁部和所述箱盖体的相变材料;和支承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部与所述隔热容器的底部之间,并以所述箱主体的壁部与所述隔热容器的壁部隔开间隔的方式支承所述箱主体的壁部。
23.由此,能够减小箱主体与隔热容器的接触面积,减少箱主体与隔热容器之间的传热。
24.因此能够提高恒温容器的隔热性。
25.第2发明的恒温容器的特征在于:第1发明的所述箱盖体被设置成能够对所述箱主体拆装。
26.由此,能够在从箱盖体取下箱主体的状态下进行冷却,能够避免在冷却时箱盖体误将箱主体封闭。
27.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箱主体。
28.第3发明的恒温容器的特征在于:第2发明的所述箱主体包括被收纳于所述箱主体的内侧的内箱,在所述箱盖体设置有插入部,所述箱盖体通过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箱主体与所述内箱之间而被固定于所述箱主体。
29.由此,在将插入部插入箱主体与内箱之间的状态下,箱盖体与箱主体的上部开口一致,能够相对于箱主体恰当地对箱盖体进行定位并固定。
30.因此,箱盖体能够可靠地封闭箱主体。
31.第4发明的恒温容器的特征在于:第3发明的所述相变材料被保持在所述箱主体的所述壁部与所述内箱之间。
32.由此,能够将所述相变材料可靠地支承固定于所述箱主体。
33.因此,在搬运恒温容器时也能够抑制相变材料彼此分开。
34.第5发明的恒温容器为:第1发明至第4发明的所述相变材料由外壳覆盖,所述箱主体、所述箱盖体、和所述外壳均由透明材料形成。
35.由此,能够从箱主体、箱盖体的外部通过肉眼观察到收存于内部的相变材料。
36.因此,恒温容器的使用者能够在蓄冷剂收存于箱主体、箱盖体的状态下,通过肉眼确认该蓄冷剂的状态。
3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恒温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恒温容器1的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图。在图1中,恒温容器1收存于容器壳体2。
39.如图1和图2所示,恒温容器1包括真空隔热容器3、真空隔热盖体4、和收纳于真空
隔热容器3的收纳箱5。恒温容器1收存在容器壳体2中使用。
40.图3为真空隔热容器3的立体图。
41.真空隔热容器3包括外侧外覆件34。
42.外侧外覆件34形成为上表面开放的箱型,在外侧外覆件34的内侧配置有内侧外覆件33,该内侧外覆件33形成为相对于该外侧外覆件34的各侧面和底面具有规定间隙的尺寸。在外侧外覆件34和内侧外覆件33之间收纳有芯材35。
43.并且,在外侧外覆件34和内侧外覆件33之间配置有芯材35的状态下,密封外侧外覆件34和内侧外覆件33之间的外周缘并抽真空,从而形成具备真空隔热功能的真空隔热容器3。
44.外侧外覆件34和内侧外覆件33虽非特别限定,但由阻气性优异的树脂材料成型,例如使用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能够成形的树脂。
45.芯材3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由多元醇、异氰酸酯构成,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的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构成的成型体、由气相二氧化硅构成的成型体等作为真空隔热件的芯材而使用的材料。
46.如图3所示,在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空间s。
47.在外侧外覆件34的底部与芯材35之间配置有气体吸附剂36、水分吸附剂37、和在中央具有孔的加强板38。真空隔热容器3中,与各侧面相比,从底面放出的热较少,因此,即使在真空隔热容器3的底面配置气体吸附剂36、水分吸附剂37、加强板38,也不会妨碍隔热效果。
48.在外侧外覆件34的与加强板38的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真空隔热容器3内的空气抽真空的排气孔,该排气孔在对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部进行了抽真空后,由未图示的密封件密封。另外,因为设置有加强板38,所以在利用密封件密封排气口时,能够支承密封件。
49.主体保护壳体32为覆盖真空隔热容器3的外表面的箱体。主体保护壳体32可以由例如发泡苯乙烯这样的具有隔热性的树脂形成。
50.真空隔热盖体4是封闭真空隔热容器3的开口部的部件。
51.如图2所示,真空隔热盖体4包括具有与主体保护壳体32的外形同样的外形的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在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的下表面周缘部,在遍及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的周围整体的范围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上部接合部47。在上部接合部47的下表面形成有接合凹部46。
52.在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的下表面形成有由上部接合部47包围的凹状的外侧收纳部42a。
53.在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的下方配置有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在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的上表面周缘部,在遍及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的周围整体的范围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下部接合部48。在下部接合部48的上表面形成有接合突起49。
54.在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的上表面形成有由下部接合部48包围的凹状的内侧收纳部43a。
55.并且,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和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通过使上部接合部47的接合凹部46与下部接合部48的接合突起49相互接合而一体地形成。在该状态下,通过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的外侧收纳部42a和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的内侧收纳部43a形成规定的内部空间
i。
56.在该内部空间i收纳有真空隔热板4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真空隔热板41的四角安装有大致l字状的固定部件44。并且,在真空隔热板41收纳于内部空间i的状态下,固定部件44与内部空间i的四角抵接,从而能够将真空隔热板41以不在内部空间i的内部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
57.另外,真空隔热板41不限于使用大致l字状的固定部件44,例如也可以使用沿真空隔热板41的各边设置的直线状的固定部件、粘接剂等而将其固定在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和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上。
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板41由与真空隔热容器3相同的材料形成,作为真空隔热板41,例如可以使用在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覆件的内部封入芯材而成的真空隔热件。
5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外侧保护壳体42和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由与主体保护壳体32相同的材料形成。
60.在盖体内侧保护壳体43的下表面外周附近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状部45。凸状部45构成为在将真空隔热盖体4装配于真空隔热容器3而封闭真空隔热容器3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其外侧面与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侧面抵接。通过像这样设置凸状部45,能够将真空隔热容器3与真空隔热盖体4之间的热侵入路径设定得较长,能够提高恒温容器1的隔热性能。
61.图4是收纳箱5和支承部件6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记录器壳体59进行图示。
62.在真空隔热容器3的收纳空间s中,以可拆装的方式收纳有收纳箱5,如图4所示,收纳箱5包括箱主体51和箱盖体52。
63.箱主体51包括外箱53,该外箱53具有上表面开放的箱型。外箱53包括箱主体51长方形的底板53a、从底板53a的四边竖立设置的4个侧板53b。底板53a构成箱主体51的底部的外表面,各侧板53b构成箱主体51的壁部的外侧面。
64.在各侧板53b的上端缘形成有向外箱53的内侧以规定的宽度尺寸延伸的上板53c,在各上板53c的内侧缘,一体地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折回板53d。折回板53d形成至相当于各侧板53b的中途的位置。
65.在外箱53的内侧收纳有内箱54,该内箱54具有上表面开放的箱型,且以与折回板53d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形成。
66.外箱53和内箱54均通过将透明且具有可塑性的薄板状树脂材料弯折而成型为箱型。作为树脂材料,例如使用聚丙烯、abs树脂等。
67.在外箱53的各侧板53b与折回板53d之间以及底板53a的上表面,分别收纳有平板状的蓄冷剂57。配置于底板53a的蓄冷剂57在遍及底板53a的几乎整个面的范围配置,配置于侧板53b的蓄冷剂57的下端与配置于底板53a的蓄冷剂57接触。
68.即,在箱主体51的底部和壁部,彼此无热间隙地配置有蓄冷剂57。由此,能够抑制来自收纳箱5的外部的传热,将收纳箱5的内部维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
69.此外,各折回板53d形成至相当于各侧板53b的中途的位置,因此,易于将蓄冷剂57收纳在各侧板53b与折回板53d之间。
70.而且,在收纳了蓄冷剂57后,通过在外箱53的内侧收纳内箱54,各蓄冷剂57被保持
在外箱53与内箱54之间。即,箱主体51通过从两面夹裹的方式支承各蓄冷剂57。由此,能够可靠地支承固定板状的各蓄冷剂57,在搬运恒温容器1时也能够抑制各蓄冷剂57彼此分开。
71.在箱主体51的内部,即内箱54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空间v。
72.箱盖体52是封闭箱主体51的开口部而构成收纳箱5的顶面的部件。箱盖体52通过将与箱主体51相同的树脂材料弯折而形成为较薄的箱型,箱盖体52的外形形成为与箱主体51的上部开口大致相同的形状。
73.本实施方式的箱盖体52设置为能够从箱主体51拆装。
74.在箱盖体52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侧下缘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板状(摆片(flap)状)的插入部58。插入部58形成为与箱盖体52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宽度尺寸。
75.并且,构成为在由箱盖体52封闭箱主体51的上部开口的情况下,通过将各插入部58插入各折回板53d与内箱54之间而固定箱盖体52。
76.此处,使箱盖体52形成为与箱主体51的上部开口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使插入部58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箱盖体52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宽度尺寸。由此,在将插入部58插入折回板53d与内箱54之间的状态下,箱盖体52与箱主体51的上部开口一致,能够相对于箱主体51恰当地对箱盖体52进行定位并固定。因此,箱盖体52能够可靠地封闭箱主体51。
77.在箱盖体52的内部收纳有蓄冷剂57。另外,收纳于箱盖体52的内部的蓄冷剂57的厚度尺寸可以形成为比收纳于箱主体51的各蓄冷剂57的厚度尺寸厚。由此,能够降低源自收纳空间v的真空隔热容器3与真空隔热盖体4的间隙的传热造成的影响。
78.蓄冷剂57将收纳箱5的内部保持在例如2~8℃左右的低于常温的温度。本实施方式的蓄冷剂57是包括能够利用伴随物质的相变化、相转移的转变热的相变材料,积蓄这样的转变热作为热能,从而作为潜热蓄热件使用的部件。蓄冷剂57通过用透明的树脂的外壳覆盖相变材料而形成。
79.通过被冷却,蓄冷剂57的相变材料从液体或凝胶相变为固体,通过吸收热其温度上升,相变材料从固体相变为液体或凝胶。即,蓄冷剂57通过相变材料相变为固体而成为蓄冷的状态,能够吸收热。
80.本实施方式的蓄冷剂57中,作为相变材料,能够使用向各种石蜡适当调配添加物而调整为使发生相转移的凝固点、熔解点成为规定温度的材料。
8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相变材料在为液体或凝胶时呈半透明的白灼色,在经冷却而成为固体时呈白色。即,相变材料在积蓄冷能的状态和释放冷能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颜色。
82.如上所述,蓄冷剂57通过由透明的树脂的外壳覆盖相变材料而形成,收纳箱5中,箱主体51和箱盖体52的某个由透明材料形成。
83.由此,恒温容器1的使用者能够在蓄冷剂57被收存在收纳箱5内的状态下,通过肉眼确认该蓄冷剂57的状态。
84.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各蓄冷剂57为多个板状部件。由此,在冷却各蓄冷剂57时,能够将各蓄冷剂57从收纳箱5取下,在冷却室等仅冷却各蓄冷剂57。因此,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冷却各蓄冷剂57,此外,通过重叠配置等,能够减小冷却时蓄冷剂57在冷却室内所占的空间。
85.在收纳箱5的内部的角部设置有收纳包括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器的记录器壳体59。
86.在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部收纳有位于底部的支承部件6。
87.支承部件6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支承部件6的上表面形成有支承凹部61,该支承凹部61形成为与收纳箱5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
88.此外,在支承凹部61的上表面形成有间隙凹部62,该间隙凹部62形成为比收纳箱5的外形小的矩形状。
89.在间隙凹部62还设置有多个贯通孔63。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63以能够抑制支承部件6的强度的下降的个数和配置来设置。
90.支承部件6例如由发泡苯乙烯等隔热材料形成。
91.收纳箱5通过载置于支承部件6的支承凹部61而收纳于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部,被支承固定。在该状态下,收纳箱5的外侧面相对于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侧面隔开规定的间隙g1而配置。同样地,箱盖体52与真空隔热盖体4的下表面和凸状部45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g2而配置。
92.此外,在收纳箱5的底板53a与间隙凹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隙g3。
93.恒温容器1以在搬运收纳物时易于搬运的方式收纳于容器壳体2。该容器壳体2包括上表面开放的箱型的壳体主体22和与壳体主体22的上部一侧缘连结的壳体盖体21。
94.壳体盖体21和壳体主体22能够通过壳体扣件23关闭。壳体扣件23设置有用于对壳体扣件23进行开闭操作的拉手24。
95.在壳体主体22的前表面设置有多个壳体盖固定件25。这些壳体盖固定件25与设置于壳体盖体21的顶面的多个固定带连结,由此,能够将容器壳体2以及恒温容器1更可靠地保持为封闭状态。
96.在容器壳体2的各侧面分别设置有把手26,此外,设置有与两侧面连结的搬运带27。利用这些把手26和搬运带27,易于进行容器壳体2以及恒温容器1的搬运。
97.在容器壳体2的前表面设置有多个文件收纳部28。
98.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99.本实施方式的恒温容器1用于在将治疗试验药品等收纳物维持管理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的同时进行配送等的情形。该收纳物收存于收纳箱5的收纳空间v。并且,通过包括蓄冷剂57的收纳箱5和真空隔热容器3这样的双重结构,该收纳物被维持管理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100.恒温容器1通过使用冷却的蓄冷剂57而将收纳箱5的收纳空间v维持为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在冷却蓄冷剂57时,能够通过将蓄冷剂57从收纳箱5取下并收存在冷却室内而进行冷却。此外,不限于该此,也可以在将蓄冷剂57收存在收纳箱5的状态下收存至冷却室而进行冷却。
101.同样地,也可以取下真空隔热盖体4,在将收纳箱5收存于真空隔热容器3的状态下收存至冷却室而对蓄冷剂57进行冷却。
102.此时,箱主体51和箱盖体52分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在将箱主体51从箱盖体52取下的状态下收存至冷却室中。由此,能够抑制在冷却时箱盖体52误将箱主体51封闭。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箱主体51。
103.如上所述,收纳箱5距真空隔热容器3隔开规定的间隙g1、g2而由支承部件6支承固定。
104.由此,能够减小收纳箱5与真空隔热容器3的接触面积,同时间隙g1、g2作为隔热空气层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减少收纳箱5与真空隔热容器3之间的传热。因此,能够提高恒温容器1的隔热性。
105.此外,在收纳箱5的底板53a与间隙凹部62之间设置有间隙g3,在支承部件6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63。由此,能够减少收纳箱5与支承部件6的接触面积,同时间隙g3作为隔热空气层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减少收纳箱5与支承部件6之间、以及经由收纳箱5和支承部件6的与真空隔热容器3之间的传热。
106.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构成,恒温容器1包括:真空隔热容器3;封闭真空隔热容器3的真空隔热盖体4;和收纳于真空隔热容器3的内部的收纳箱5。此外,收纳箱5包括:箱主体51;封闭箱主体51的箱盖体52;和设置于箱主体51的底部、壁部和箱盖体52的蓄冷剂57。并且,恒温容器1包括支承部件6,该支承部件6设置于箱主体51的底部与真空隔热容器3的底部之间,以将箱主体51的壁部与真空隔热容器3的壁部隔开的方式支承箱主体51的壁部。
107.由此,能够减小收纳箱5与真空隔热容器3的接触面积,同时间隙g1、g2作为隔热空气层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减少收纳箱5与真空隔热容器3之间的传热。因此,能够提高恒温容器1的隔热性。
10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箱盖体52设置为能够从箱主体51拆装的结构。由此,能够在从箱盖体52取下箱主体51的状态下进行冷却,能够抑制在冷却时箱盖体52误将箱主体51封闭,能够高效地冷却箱主体51。
10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箱主体51包括外箱53和收纳于该外箱53的内侧的内箱54。并且,在箱盖体52设置有插入部58,箱盖体52通过插入部58插入外箱53之间内箱54而固定于箱主体51。
110.由此,在插入部插入外箱53与内箱54之间的状态下,箱盖体52与箱主体51的上部开口一致,能够相对于箱主体51恰当地对箱盖体52进行定位并固定。
111.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各蓄冷剂57保持于外箱53与内箱54之间的结构。由此,能够可靠地支承固定各蓄冷剂57。
112.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蓄冷剂57通过相变材料由透明的外壳覆盖而形成,此外,箱主体51和箱盖体52均由透明材料形成的结构。由此,恒温容器1的使用者在蓄冷剂57收存于箱主体51、箱盖体52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肉眼确认该蓄冷剂57的状态。
113.上述实施方式示例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地变形和应用。
114.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恒温容器1采用了设置有蓄冷剂57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为了将恒温容器1的内部保持为常温以上的规定温度,也可以使用其自身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规定温度的部件,即蓄热剂。
115.此外,例如收纳箱5也可以通过将蓄冷剂57与箱状一体成形而形成。
116.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117.本发明为使隔热性进一步提高的结构,因此,能够广泛并适宜地用于需要保冷或保温的用途,例如用于保管、搬运治疗试验药品、血液、被检体等需要进行特定温度范围内的维持管理的的用途。
118.附图标记说明
119.1 恒温容器
120.2 容器壳体
121.3 真空隔热容器(隔热容器)
122.4 真空隔热盖体(隔热盖体)
123.5 收纳箱
124.6 支承部件
125.33 内侧外覆件
126.34 外侧外覆件
127.35 芯材
128.51 箱主体
129.52 箱盖体
130.53 外箱
131.53a 底板
132.53b 侧板
133.53c 上板
134.53d 折回板
135.54 内箱
136.57 蓄冷剂
137.58 插入部
138.61 支承凹部
139.62 间隙凹部
140.63 贯通孔
141.g1、g2、g3 间隙
142.i 内部空间
143.s 收纳空间
144.v 收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