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加热炉的出料装置多为辊体转动的输送方式进行送料,目前存在以下缺点:1、虽然采用辊筒进行输送,但通常只有一根辊筒主动转动,其余的辊筒只是经由物料带动,高温工件由于体重过大,会导致工件输送的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2、缺少物料限位的功能,在物料位置未限定的情况下,刚出炉的物料温度较高,当物料在辊体上偏移遭受碰撞则会造成物料变形的情况,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包括一对侧板、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一对所述侧板之间设有若干辊轴,位于一对侧板之间在每根辊轴上均套设有辊筒,若干所述辊轴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链轮机构进行传动连接;位于辊轴的下方在一对侧板之间均设有双向丝杠,位于一对侧板之间在每根双向丝杠的两侧上方均设有内板,每块所述内板的里侧面顶部均安装有夹持板,且若干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部通过第二链轮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6.优选地,位于辊轴的两端部在一对侧板的相对面上均设有第一轴承,每根所述辊轴的两端部均贯穿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轴承内并延伸至侧板的外侧。
7.优选地,所述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一链带,每根所述辊轴的一端部均套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带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上,位于相邻的两根第一链轮之间在左侧的侧板的外侧面均设有第一联动轴,每根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外端部均套设有第一张紧轮,每个所述第一张紧轮均抵紧在第一链带的外侧边上。
8.优选地,位于右侧的侧板的外侧面顶部设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的底面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端部与其中一根辊轴的右端部同轴联接。
9.优选地,位于双向丝杠的两端部在一对侧板的相对面上均设有第二轴承,每根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部均贯穿插设在对应的第二轴承内并延伸至侧板的外侧。
10.优选地,所述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链轮、第二链带,每根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部均套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带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二链轮上,位于相邻的两根第二链轮之间在左侧的侧板的外侧面均设有第二联动轴,每根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外端部均套设有第二张紧轮,每个所述第二张紧轮均抵紧在第二链带的外侧边上。
11.优选地,位于右侧的侧板的外侧面底部设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顶面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端部与其中一根双向丝杠的右端部同轴联接。
12.优选地,每块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底部均设有若干l形脚板,每块所述内板的中部均
设有滑环,每个所述滑环均滑动套设在对应的辊筒的一端部上,每块所述内板的外侧面顶部均布插设有若干内六角螺栓,每根所述内六角螺栓的里端部均与对应的夹持板螺纹锁紧,每块所述夹持板的里侧面设有若干防滑板。
13.优选地,每块所述内板的底部均设有螺纹筒,每个所述螺纹筒均螺旋套设在对应的双向丝杠上,位于螺纹筒的上方在每块内板的外侧面均设有t形滑杆,每根所述t形滑杆的外端部均滑动贯穿对应的侧板并延伸至侧板的外侧,每根所述t形滑杆的外端部均套设有张力弹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链带机构的配合使用,由于第一链带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上,进而带动其余的辊轴及辊筒进行同步转动,通过辊筒同步带动高温物料进行移动,提高了高温物料输送的效率;
16.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链带机构的配合使用,对高温物料的两侧形成限位,保证高温工作沿着辊筒的方向进行输送,避免了高温工作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的现象。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板外侧面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板里侧面示意图;
24.图中序号:侧板1、l形脚板11、内板12、滑环13、夹持板14、防滑板15、内六角螺栓16、t形滑杆17、张力弹簧18、第一电机2、辊轴21、辊筒22、第一链轮23、第一链带24、第一张紧轮25、第二电机3、双向丝杠31、螺纹筒32、第二链轮33、第二链带34、第二张紧轮35。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加热炉的出料控制装置,参见图1-6,具体的,包括一对纵向平行放置的侧板1、第一链轮机构、第二链轮机构,一对侧板1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平行设置的辊轴21,位于一对侧板1之间在每根辊轴21上均套设有同心固接的辊筒22,若干辊轴21的一端部通过第一链轮机构进行传动连接;位于辊轴21的下方在一对侧板1之间均设有平行设置的双向丝杠31,位于一对侧板1之间在双向丝杠31的左右两段上的丝牙成对称螺旋设置,位于一对侧板1之间在每根双向丝杠31的两侧上方均设有内板12,每块内板12的
里侧面顶部均安装有夹持板14,且若干双向丝杠31的一端部通过第二链轮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辊轴21的两端部在一对侧板1的相对面上均设有第一轴承,每根辊轴21的两端部均贯穿插设在对应的第一轴承内并延伸至侧板1的外侧;位于右侧的侧板1的外侧面顶部设有第一连板,第一连板的底面设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与其中一根辊轴21的右端部同轴联接,第一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其中一根辊轴21及辊筒22同步转动。
28.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链轮23、第一链带24,每根辊轴21的一端部均套设有第一链轮23,第一链带2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23上,位于相邻的两根第一链轮23之间在左侧的侧板1的外侧面均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联动轴,每根第一联动轴的外端部均套设有第一张紧轮25,每个第一张紧轮25均抵紧在第一链带24的外侧边上;由于第一链带2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23上,进而带动其余的辊轴21及辊筒22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一张紧轮25的配合转动,增加了第一链带24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双向丝杠31的两端部在一对侧板1的相对面上均设有第二轴承,每根双向丝杠31的两端部均贯穿插设在对应的第二轴承内并延伸至侧板1的外侧;位于右侧的侧板1的外侧面底部设有第二连板,第二连板的顶面设有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的电机轴端部与其中一根双向丝杠31的右端部同轴联接,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其中一根双向丝杠31转动。
3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链轮33、第二链带34,每根双向丝杠31的一端部均套设有第二链轮33,第二链带3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二链轮33上,位于相邻的两根第二链轮33之间在左侧的侧板1的外侧面均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联动轴,每根第二联动轴的外端部均套设有第二张紧轮35,每个第二张紧轮35均抵紧在第二链带34的外侧边上;由于第二链带3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二链轮33上,进而带动其余的双向丝杠31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张紧轮35的配合转动,增加了第二链带34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31.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还存在夹持板间距调节不便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
32.在本实用新型中,每块侧板1的外侧面底部均设有若干等距设置的l形脚板11,每块内板12的中部均设有贯穿固接的滑环13,每个滑环13均滑动套设在对应的辊筒22的一端部上,每块内板12的外侧面顶部均布插设有若干内六角螺栓16,每根内六角螺栓16的里端部均与对应的夹持板14螺纹锁紧,每块夹持板14的里侧面设有若干防滑板15;当螺纹筒32进行对称螺旋转动时,带动内板12及滑环13沿着辊筒22向内滑动,进而带动夹持板14向内靠拢。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每块内板12的底部均设有贯穿固接的螺纹筒32,每个螺纹筒32均螺旋套设在对应的双向丝杠31上,位于螺纹筒32的上方在每块内板12的外侧面均设有横向固接的t形滑杆17,每根t形滑杆17的外端部均滑动贯穿对应的侧板1并延伸至侧板1的外侧,每根t形滑杆17的外端部均套设有张力弹簧18;由于双向丝杠31的左右两段上的丝牙成对称螺旋设置,带动一对螺纹筒32进行对称螺旋转动,带动t形滑杆17向内滑动,使得张力
弹簧18发生形变压缩。
34.实施例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5.步骤一,启动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其中一根辊轴21及辊筒2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链带2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23上,进而带动其余的辊轴21及辊筒22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一张紧轮25的配合转动,增加了第一链带24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36.步骤二,启动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其中一根双向丝杠31同步转动,由于第二链带34的内侧齿牙依次套设在若干第二链轮33上,进而带动其余的双向丝杠31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张紧轮35的配合转动,增加了第二链带34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37.步骤三,双向丝杠31转动时,由于双向丝杠31的左右两段上的丝牙成对称螺旋设置,带动一对螺纹筒32进行对称螺旋转动,带动内板12及滑环13沿着辊筒22向内滑动,同时,带动t形滑杆17向内滑动,使得张力弹簧18发生形变压缩,进而带动夹持板14向内靠拢;
38.步骤四,当出料时,高温工件在若干辊筒22上进行传输移动,通过两侧夹持板14向内靠拢,但不与高温工件接触,使得高温工件形成一定的限位作业,保证高温工作沿着辊筒22的方向进行输送,从而避免了高温工作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的现象。
39.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高温物料出料时输送不便及缺少限位功能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保证高温工作沿着辊筒的方向进行输送,从而避免了高温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的现象。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