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滑压运行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滑压运行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


背景技术:

2.除氧器滑压运行是指除氧器的运行压力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机组负荷与抽汽压力而改变。机组从额定负荷至某一低负荷范围内,除氧器进汽随之变化,进汽压力不进行任何调节,机组负荷降低时,除氧器压力随之下降;负荷增加时,除氧器压力随之上升。
3.除氧器滑压运行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在变动工况下由于除氧器内压力和水温的变化速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压力变化快,水温因水的热容量而变化较慢,水温变化总是滞后于压力的变化,于是在负荷急剧变动时会产生下述问题: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为快,导致除氧效果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旨在解决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为快,导致除氧效果恶化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包括:
6.除氧器外壳;
7.加热蒸汽输出管,安装于除氧器外壳上,用于向除氧器外壳内输入加热蒸汽;
8.加热组件,用于根据除氧器外壳内的压力大小对进入除氧器外壳内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9.加热蒸汽输入管,安装于除氧器外壳上,用于向加热组件内通入加热蒸汽;
10.所述加热蒸汽输出管和加热蒸汽输入管均与加热组件连通。
11.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12.防护壳;
13.加热棒,安装于防护壳内,用于对通入防护壳内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14.变流单元,安装于防护壳内且与除氧器外壳内部连通,用于根据除氧器外壳内的压力大小改变通过加热棒的电流大小。
15.优选地,所述变流单元包括:
16.安装框,安装于防护壳内;
17.电阻丝,安装于安装框内电性连接于加热棒所在电路中;
18.波纹密封件,安装于安装框的侧壁上;
19.滑杆,滑动安装于防护壳上且贯穿除氧器外壳延伸至除氧器外壳内部;所述滑杆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贯穿波纹密封件的滑片,所述滑片与电阻丝滑动接触;所述滑杆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受压子单元。
20.优选地,所述受压子单元包括安装于除氧器外壳上的导向筒、滑动安装于导向筒内部的活塞头以及与活塞筒连通的进排气管;
21.所述活塞头与滑杆的另一端相连。
22.优选地,所述防护壳内设置有多个加热棒,当滑杆移动的时候与每个加热棒的一端接触,当滑杆与加热棒接触时,加热棒开始发热。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当除氧器外壳内的压力随着负荷增加的时候,加热组件开始对从加热蒸汽输入管通向加热蒸汽输出管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且随着除氧器外壳内的压力越大,对于加热蒸汽的二次加热越快,使得通入除氧器外壳中的加热蒸汽温度越高,进而使得除氧器外壳内的液体温度短时间内能够升高,水温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的时间缩短,以适应急速变化的压力,解决了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快,导致除氧效果恶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中加热组件中波纹密封件三维示意图。
27.附图中:1、除氧器外壳;2、加热蒸汽输出管;3、防护壳;4、加热蒸汽输入管;5、导向筒;6、安装框;7、电阻丝;8、加热棒;9、波纹密封件;10、滑杆;11、进排气管;12、活塞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压运行除氧器的结构图,所述滑压运行除氧器包括:
31.除氧器外壳1;
32.加热蒸汽输出管2,安装于除氧器外壳1上,用于向除氧器外壳1内输入加热蒸汽;
33.加热组件,用于根据除氧器外壳1内的压力大小对进入除氧器外壳1内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34.加热蒸汽输入管4,安装于除氧器外壳1上,用于向加热组件内通入加热蒸汽;
35.所述加热蒸汽输出管2和加热蒸汽输入管4均与加热组件连通。
36.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当除氧器外壳1内的压力随着负荷增加的时候,加热组件开始对从加热蒸汽输入管4通向加热蒸汽输出管2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并且随着除氧器外壳1内的压力越大,对于加热蒸汽的二次加热越快,使得通入除氧器外壳1中的加热蒸汽温度越高,进而使得除氧器外壳1内的液体温度短时间内能够升高,水温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的时间缩短,以适应急速变化的压力,解决了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快,导致除氧效果恶化的问题。
3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38.防护壳3;
39.加热棒8,安装于防护壳3内,用于对通入防护壳内的加热蒸汽进行二次加热;
40.变流单元,安装于防护壳3内且与除氧器外壳1内部连通,用于根据除氧器外壳1内的压力大小改变通过加热棒8的电流大小。
41.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变流单元随动除氧器外壳1中的压力变化,使得变流单元将接入加热棒8中的电流改变。
42.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流单元包括:
43.安装框6,安装于防护壳3内;
44.电阻丝7,安装于安装框6内电性连接于加热棒8所在电路中;
45.波纹密封件9,安装于安装框6的侧壁上;
46.滑杆10,滑动安装于防护壳3上且贯穿除氧器外壳1延伸至除氧器外壳1内部;所述滑杆10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贯穿波纹密封件9的滑片,所述滑片与电阻丝7滑动接触;所述滑杆10的另一端滑动安装有受压子单元。
47.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受压子单元包括安装于除氧器外壳1上的导向筒5、滑动安装于导向筒5内部的活塞头12以及与活塞筒5连通的进排气管11;
48.所述活塞头12与滑杆10的另一端相连。
49.在本实施例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当除氧器外壳1中的压力升高之后,活塞头12沿着导向筒5上升,推动滑杆10上升,滑杆10带动滑片在电阻丝7上移动,使得接入加热棒8内的电阻丝长度变短,从而使得电流变大,变大的电流使得加热棒8更快的发热,且发热的温度也有所提升,加热蒸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二次加热。
5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防护壳3内设置有多个加热棒8,当滑杆10移动的时候与每个加热棒8的一端接触,当滑杆10与加热棒8接触时,加热棒8开始发热。设置多个加热棒,且随着滑杆10的上升即除氧器外壳1内的压力变大,工作的加热棒8越多,使得加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5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5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