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面临能源不足的问题,节约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其在蒸汽发生装置的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经过长时间使用,其内部会产生较多的水垢,这些水垢得不到及时清理,会导致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的加热效率降低,造成能源的浪费,另外对其内部进行水垢清理十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减少水垢产生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包括基座、混合仓、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一号轴承、一号转轴、一号锥轮、二号轴承、二号转轴、三号锥轮、驱动电机、转动轴、支板、三号轴承、二号锥轮、四号锥轮、多个搅拌杆、供水机构和排出机构,混合仓、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和驱动电机均安装在基座的顶端,混合仓的内部有腔室,混合仓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腔室连通,一号轴承和二号轴承的右端均连接腔室的右端,一号转轴与一号轴承转动连接,二号转轴与二号轴承转动连接,多个搅拌杆分别安装在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上,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的左端均延伸至混合仓的左侧,一号锥轮安装在一号转轴的左端,三号锥轮安装在二号转轴的左端,支板的右端连接混合仓的左端,三号轴承安装在支板的底端,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的底端,转动轴的顶端与三号轴承转动连接,二号锥轮和四号锥轮均安装在转动轴上,二号锥轮与一号锥轮啮合,四号锥轮与三号锥轮啮合,供水机构安装在基座上并且用于将腔室中的水输送到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的内部,排出机构安装在混合仓的左端下部并且用于腔室中的水的排放。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四号轴承、三号转轴、多个搅拌棒、五号锥轮和六号锥轮,四号轴承的底端连接腔室的底端,三号转轴与四号轴承转动连接,三号转轴的顶端连接六号锥轮的底端,五号锥轮安装在二号转轴上,五号锥轮与六号锥轮啮合,多个搅拌棒安装在三号转轴上。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供水机构包括输水管、水泵和出水管,水泵的底端连接基座的顶端,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输水管连通腔室,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连通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的内部。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排出机构包括排出管和阀门,排出管安装在混合仓的左端下部,排出管的输入端连通腔室,阀门安装在排出管上。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安装在混合仓的右端。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万向轮的顶端均连接基座的底端。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多个刹车板,任意一个万向轮上均安装有一个刹车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清水和阻垢剂通过进水管进入到腔室中,然后打开驱动电机,使转动轴在三号轴承的配合下分别带动二号锥轮和四号锥轮转动,从而使一号锥轮和三号锥轮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然后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分别带动对应的多个搅拌杆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然后使清水和阻垢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作用,减少了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中水垢的产生,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标记:1、基座;2、混合仓;3、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4、一号轴承;5、一号转轴;6、一号锥轮;7、二号轴承;8、二号转轴;9、三号锥轮;10、驱动电机;11、转动轴;12、支板;13、三号轴承;14、二号锥轮;15、四号锥轮;16、搅拌杆;17、四号轴承;18、三号转轴;19、搅拌棒;20、五号锥轮;21、六号锥轮;22、输水管;23、水泵;24、出水管;25、排出管;26、阀门;27、液位计;28、万向轮;29、刹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包括基座1、混合仓2、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一号轴承4、一号转轴5、一号锥轮6、二号轴承7、二号转轴8、三号锥轮9、驱动电机10、转动轴11、支板12、三号轴承13、二号锥轮14、四号锥轮15、多个搅拌杆16、供水机构和排出机构,混合仓2、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和驱动电机10均安装在基座1的顶端,混合仓2的内部有腔室,混合仓2的顶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腔室连通,一号轴承4和二号轴承7的右端均连接腔室的右端,一号转轴5与一号轴承4转动连接,二号转轴8与二号轴承7转动连接,多个搅拌杆16分别安装在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8上,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8的左端均延伸至混合仓2的左侧,一号锥轮6安装在一号转轴5的左端,三号锥轮9安装在二号转轴8的左端,支板12的右端连接混合仓2的左端,三号轴承13安装在支板12的底端,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11的底端,转动轴11的顶端与三号轴承13转动连接,二号锥轮14和四号锥轮15均安装在转动轴11上,二号锥轮14与一号锥轮6啮合,四号锥轮15与三号锥轮9啮合,供水机构安装在基座1上并且用于将腔室中的水输送到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的内部,排出机构安装在混合仓2的左端下部并且
用于腔室中的水的排放;将清水和阻垢剂通过进水管进入到腔室中,然后打开驱动电机10,使转动轴11在三号轴承13的配合下分别带动二号锥轮14和四号锥轮15转动,从而使一号锥轮6和三号锥轮9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然后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8分别带动对应的多个搅拌杆16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然后使清水和阻垢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作用,减少了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中水垢的产生,提高了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实用性。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四号轴承17、三号转轴18、多个搅拌棒19、五号锥轮20和六号锥轮21,四号轴承17的底端连接腔室的底端,三号转轴18与四号轴承17转动连接,三号转轴18的顶端连接六号锥轮21的底端,五号锥轮20安装在二号转轴8上,五号锥轮20与六号锥轮21啮合,多个搅拌棒19安装在三号转轴18上;五号锥轮20带动六号锥轮21转动,从而使三号转轴18在四号轴承17的配合下带动多个搅拌棒19转动,从而使清水和阻垢剂在腔室的底部进行均匀混合,提高了实用性。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供水机构包括输水管22、水泵23和出水管24,水泵23的底端连接基座1的顶端,水泵23的输入端通过输水管22连通腔室,水泵23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24连通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的内部;打开水泵23,将混合好阻垢剂的清水从腔室通过输水管22和出水管24进入到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的内部,从而进行水蒸气的产出,提高了实用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排出机构包括排出管25和阀门26,排出管25安装在混合仓2的左端下部,排出管25的输入端连通腔室,阀门26安装在排出管25上;腔室中有多余的清水不用时,打开阀门26,使多余的清水通过排出管25排出即可,提高了便利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液位计27,液位计27安装在混合仓2的右端;通过液位计27可以了解到腔室中清水的液位高低,提高了便捷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多个万向轮28,多个万向轮28的顶端均连接基座1的底端;装置通过多个万向轮28进行位置的移动,提高了灵活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还包括多个刹车板29,任意一个万向轮28上均安装有一个刹车板29;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打开多个刹车板29,使装置固定,提高了稳定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其在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多个万向轮28使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打开多个刹车板29,使装置固定,将清水和阻垢剂通过进水管进入到腔室中,通过液位计27了解腔室中清水的液位情况,然后打开驱动电机10,使转动轴11在三号轴承13的配合下分别带动二号锥轮14和四号锥轮15转动,从而使一号锥轮6和三号锥轮9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然后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8分别带动对应的多个搅拌杆16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同时五号锥轮20带动六号锥轮21转动,从而使三号转轴18在四号轴承17的配合下带动多个搅拌棒19转动,从而使清水和阻垢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作用,然后打开水泵23,将混合好阻垢剂的清水从腔室通过输水管22和出水管24进入到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的内部,从而进行水蒸气的产出,当腔室中有多余的清水不用时,打开阀门26,使多余的清水通过排出管25排出即可。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预混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的全预混燃气热泵蒸汽机组本体3、驱动电机10和水泵23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