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采暖技术领域,具体是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2.采暖电磁加热装置具有热效率高,升温快等优点,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极大地降低了运行费用,使得电磁加热在室内采暖中应用较为广泛。
3.现有的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的流道设计不尽优化,水流在流道内的流动时间较短,使得水的吸热效能较低,为此,我们提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包括外置管,所述外置管内设置有内置管,所述外置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外置管的前端管口周壁插接于第二环形凹槽内且与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外置管的后端设置有第四端盖,所述第四端盖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外置管的后端管口周壁插接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且与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端盖上贯穿开设有前插孔,所述内置管内设置有前置管,所述前置管的前端穿过前插孔,所述前置管与前插孔静密封配合,所述前置管的后端管口相应设置在内置管后端管口内,所述前置管的后端周壁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前置管的前端管口敞开设置且伸出至外置管前方而外露于外置管外,所述内置管的前端管口敞开设置,所述内置管与前置管的后端管口处共同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以共同封堵内置管与前置管的后端管口的方式固定密封安装在前置管与内置管的后端管口上,所述第二端盖中心部位贯穿开设有第一穿插孔,所述第二端盖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部和第一环形端面,所述第四端盖上贯穿开设有后插孔,所述外置管内设置有后置管,所述后置管以经后插孔穿过第四端盖的方式与后插孔静密封固定配合,所述后置管经后插孔穿至外置管内的后端管口相应设置在外置管内,所述后置管的周壁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后置管的后端管口敞开设置且向后伸至外置管后方而外露于外置管外,所述后置管的前端管口安装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三端盖以封堵后置管的前端管口的方式固定密封安装在后置管的前端管口内,所述第三端盖的中心部位贯穿开设有第二穿插孔,所述第三端盖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凸起部和环绕第二圆形凸起部设置的第二环形端面,所述后置管的前端周壁同时与第二圆形凸起部和第二环形端面固定接触配合,所述第三端盖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二穿插孔和第一穿插孔,所述第一穿插孔和第二穿插孔的内侧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通过其自设有的外螺纹与第一穿插孔和第二穿插孔各自设置的内螺纹相互螺纹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均匀设置有若干个。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有若干个。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环绕第一圆形凸起部设置,所述前置管的后端周壁同时与第一圆形凸起部和第一环形端面固定接触配合,所述前置管的后端周壁内周面与第一圆形凸起部的环形周面静密封配合,所述前置管的后端周壁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固定焊接,所述内置管的后端管口内周面与第二端盖的环形周面固定焊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置管的后端管口与后置管的前端管口相向正对设置,所述后置管的前端周壁内周面与第二圆形凸起部的环形周面静密封配合,所述后置管的前端周壁环形端面与第二环形端面固定焊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端盖和第二端盖相互平行设置且间隙配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增加待被加热水流流道的长度,大幅增加流水在流道内的流动总时长,流水在本实用新型的流道内流动的时间延长,进而使流水能在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在流过本实用新型的更长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热量,被更加彻底地加热,升温更加明显,因此,被泵送的水流在本实用新型内流经的流道长度和流动时间大幅增加,提高了供热介质水的吸热效能,进一步提高了有效加热效率。
14.2、通过外置管、内置管、前置管与后置管通过相应的端盖、管体等的构型设计和相应的管体、端盖和螺栓的配装结构关系,再通过螺栓便可最终将内置管、前置管与后置管相对外置管固定,能简单、便捷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配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试制验证,只需在最后组装环节只需通过螺栓的人工插接和旋紧即完成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外置管、内置管、前置管与后置管等部件的整体配装工作,故本实用新型的配装结构更加合理、优化,可进一步降低人工组装成本,提高组装工效。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中第一端盖的剖视图。
17.图3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中第二端盖的剖视图。
18.图4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中第三端盖的剖视图。
19.图5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中第四端盖的剖视图。
20.图6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的透视图。
21.图7为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中的a处放大图。
22.图中所示:第一端盖1、前插孔101、第二环形凹槽102、内置管2、外置管3、第二端盖4、第一穿插孔401、第一圆形凸起部402、第一环形端面403、第四端盖5、第一环形凹槽501、后插孔502、后置管6、螺栓7、第二通孔8、第三端盖9、第二穿插孔901、第二圆形凸起部902、第二环形端面903、第一通孔10、前置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流道结构,包括外置管3,所述外置管3内设置有内置管2,所述外置管3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端盖1,所述第一端盖1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02,所述外置管3的前端管口周壁插接于第二环形凹槽102内且与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外置管3的后端设置有第四端盖5,所述第四端盖5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501,所述外置管3的后端管口周壁插接于第一环形凹槽501内且与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端盖1上贯穿开设有前插孔101,所述内置管2内设置有前置管11,所述前置管11的前端穿过前插孔101,所述前置管11与前插孔101静密封配合,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管口相应设置在内置管2后端管口内,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周壁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10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前置管11的前端管口敞开设置且伸出至外置管3前方而外露于外置管3外,所述内置管2的前端管口敞开设置,所述内置管2与前置管11的后端管口处共同安装有第二端盖4,所述第二端盖4以共同封堵内置管2与前置管11的后端管口的方式固定密封安装在前置管11与内置管2的后端管口上,所述第二端盖4中心部位贯穿开设有第一穿插孔401,所述第二端盖4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部402和第一环形端面403,所述第一环形端面403环绕第一圆形凸起部402设置,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周壁同时与第一圆形凸起部402和第一环形端面403固定接触配合,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周壁内周面与第一圆形凸起部402的环形周面静密封配合,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周壁环形端面与第一环形端面403固定焊接,所述内置管2的后端管口内周面与第二端盖4的环形周面固定焊接,所述第四端盖5上贯穿开设有后插孔502,所述外置管3内设置有后置管6,所述后置管6以经后插孔502穿过第四端盖5的方式与后插孔502静密封固定配合,所述后置管6经后插孔502穿至外置管3内的后端管口相应设置在外置管3内,所述后置管6的周壁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后置管6的后端管口敞开设置且向后伸至外置管3后方而外露于外置管3外,所述后置管6的前端管口安装有第三端盖9,所述第三端盖9以封堵后置管6的前端管口的方式固定密封安装在后置管6的前端管口内,所述第三端盖9的中心部位贯穿开设有第二穿插孔901,所述第三端盖9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凸起部902和环绕第二圆形凸起部902设置的第二环形端面903,所述后置管6的前端周壁同时与第二圆形凸起部902和第二环形端面903固定接触配合,所述前置管11的后端管口与后置管6的前端管口相向正对设置,所述第三端盖9和第二端盖4相互平行设置且间隙配合,所述后置管6的前端周壁内周面与第二圆形凸起部902的环形周面静密封配合,所述后置管6的前端周壁环形端面与第二环形端面903固定焊接,所述第三端盖9上设置有螺栓7,所述螺栓7的端部依次穿过第二穿插孔901和第一穿插孔401,所述第一穿插孔401和第二穿插孔901的内侧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栓7通过其自设有的外螺纹与第一穿插孔401和第二穿插孔901各自设置的内螺纹相互螺纹连接,所述螺栓7与第一穿插孔401和第二穿插孔901的螺纹连接配合将第二端盖4和第三端盖9固定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本实用新型是电磁加热装置中的炉体,按照现行的室内采暖电磁加热装置标准安装规范,需要在外置管3上加装隔热垫,在隔热垫上安装沿螺旋线环绕隔热垫和外置管3的高频交流导电绝缘线圈,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口(前置管11的前端管口)需连通供热水泵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水管口(后置管6的后端管口)至少通过散热器或热水供暖管网回接供热水泵的进水口,高频交流导电绝缘线圈的两端头连接现有的变频电磁加热器(即采暖专用变频器)的高频交流输出电源,变频电磁加热器由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且型号为mf10系列,或者,由佛山市冉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且型号为rz-hb-220v-10kw或rz-fb-380v-30~60kw,当高频交流电源输出20-40khz交流电给高频交流导电绝缘线圈时,高频交流导电绝缘线圈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主要在由耐腐蚀的不锈钢制的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内产生电磁涡流,而电磁涡流可以起到使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发热的作用,所以,当供热水泵开启时,被供热水泵驱动的水流则经本实用新型单向循环流过散热器或供暖管网,在水流被泵驱动而流过本实用新型时,实时被电磁涡流加热的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则会把热量实时传导给流经本实用新型的水流,待被加热的水在本实用新型内流过的流道/路径如附图1中的箭头线路所示,水流在先向后单向流过前置管11内形成的第一柱状流道后,被第二端盖4阻挡而只能经第一通孔10被强制转向流至前置管11与内置管2之间形成的第一管状流道,在向前单向流过第一管状流道后,被第一端盖1阻挡而只能经内置管2前端管口周壁与前置管11管周壁靠近前插孔101的部分之间形成的前环状出水口被强制转向流至内置管2与外置管3之间形成的第二管状流道,在向后单向流过第二管状流道后,被第四端盖5与第三端盖9阻挡而只能经第二通孔8被强制转向流至后置管6内形成的第二柱状流道,在向后单向流过第二柱状流道后,最终流至散热器或供暖管网中给室内放热,通过增加待被加热水流流道的长度,大幅增加流水在流道内的流动总时长,这样,在变频器有效在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生产的电磁涡流功率保持不变(电磁涡流通过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的释放的单位时间热能保持不变)且流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流水在本实用新型的流道内流动的时间(从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口流入到从其出水管口流出的时间)明显延长,进而也就能使流水能在流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在流过本实用新型的更长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热量,被更加彻底地加热,升温更加明显,因此,被泵送的水流在本实用新型内流经的流道长度和流动时间大幅增加,提高了供热介质(水)的吸热效能,进一步提高了有效加热效率,通过外置管3、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通过相应的端盖、管体等的构型设计和相应的管体、端盖和螺栓7的配装结构关系,简单便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配装,最终,通过螺栓7便可最终将内置管2、前置管11与后置管6相对外置管3固定。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