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烘干箱。


背景技术:

2.烘干箱是一种用于将湿润物品烘干的箱体设备,其根据不同材料的物品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温度进行烘干,以避免温度过高损坏需要烘干的物品。
3.现有的板带清洗生产线中经过水箱清洗后的板带表面会带有水分,这时就需要通过烘干箱进行加热烘干。目前,大多厂家对于板带烘干箱均采用外置式风机,然后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循环加热,其加热的方式均采用电加热器,而电加热器的功率较大,耗能过高,相应的,则增加了烘干成本,且外置式风机的管道较长,因此,热量流失较多,导致了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烘干箱,以解决现有板带烘干箱的烘干成本高,且热量流失多导致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箱,包括具备烘干腔体的箱体、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将所述烘干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两个风刀、贯穿设置在所述箱体对应的两侧的两个料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外的循环风机、与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出端连接且分别连通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两个进风道、与所述循环风机的输入端连接且连通所述下腔体的回风道、设置在所述箱体外的燃烧机以及与所述燃烧机连接且设于所述下腔体的燃烧筒;两个所述风刀之间的间隔区域为间隔腔体,两个所述料口分别对应所述间隔腔体的两端,所述风刀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个所述透气孔间隔设置。
6.优选的,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的外壁,所述回风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
7.优选的,所述回风道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对应的两侧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燃烧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的外壁,所述燃烧筒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的内壁,所述燃烧机与所述燃烧筒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
9.优选的,所述燃烧筒还通过一底座支撑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的内壁。
10.优选的,两个所述进风道的输出端分别对应两个风刀的位置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进风道设置有调节风阀。
12.优选的,所述箱体为双层结构且中间填充有纤维岩棉。
13.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呈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风刀上。
14.优选的,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5毫米至8毫米。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烘干箱通过采用外置的燃烧机和内置的燃烧筒,从而实现了通过天然气加热的方式,避免了采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而导致烘干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而降低了板带的烘干成本,且由于燃烧时是在内置的燃烧筒内进行燃烧,从而
还避免了热量的流失,提升了加热效率,且通过循环风机和回风道的设计,使得整个烘干箱形成了热风循环的烘干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同时,通过风刀的设计,使得板带的上下表面均能实现加热烘干,且提升了吹向板带时的热风的风力,从而提升了板带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晰,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箱中第一种箱体与风刀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箱中第二种箱体与风刀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箱体;10、烘干腔体;11、上腔体;12、间隔腔体;13、下腔体;14、料口;2、风刀;20、透气孔;21、安装槽;3、循环风机;4、进风道;5、回风道;6、燃烧机;7、燃烧筒;70、底座;8、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箱,结合附图1至附图3所示,包括具备烘干腔体10的箱体1、间隔设置在箱体1内且将烘干腔体10分为上腔体11和下腔体13的两个风刀2、贯穿设置在箱体1对应的两侧的两个料口14、设置在箱体1外的循环风机30、与循环风机30的输出端连接且分别连通上腔体11和下腔体13的两个进风道4、与循环风机30的输入端连接且连通下腔体13的回风道5、设置在箱体1外的燃烧机6以及与燃烧机6连接且设于下腔体13的燃烧筒7;两个风刀2之间的间隔区域为间隔腔体12,两个料口14分别对应间隔腔体12的两端,风刀2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0,若干个透气孔20间隔设置。
23.具体地,箱体1为矩形结构,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为梯形、五边形等。
24.具体地,箱体1为双层结构且中间填充有纤维岩棉。这样可以提升箱体1的保温效果,避免热量散失过快。
25.具体地,两个风刀2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由于两个风刀2之间的间隔区域为间隔腔体12,因此,其中一个风刀2配合箱体1对应的内壁部分围成上腔体11,另一个风刀2则配合箱体1对应的内壁部分围成下腔体13。
26.具体地,若干个透气孔20呈整列排布设置在风刀2上。这样设置可以使进风道4内的热风能均匀的吹入板带的表面,以提升烘干效率。
27.具体地,若干个透气孔20的间距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28.具体地,透气孔20的直径为5毫米至8毫米,这样可以提升吹入板带表面的热风的风力,以提升烘干效率。当然,根据实际需求,透气孔20的直径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29.为了增加热风吹到板带表面的覆盖面积,风刀2上的若干个透气孔20呈倾斜设置,即透气孔20的深度方向与风刀2呈小于90的夹角,这样便可以使热风从透气孔20处斜向吹到板带的表面,从而达到增加热风吹到板带表面的覆盖面积的效果。
30.进一步地,每排透气孔20中的透气孔20的倾斜方向相同,每排透气孔20中的透气孔20的倾斜角度也相同。
3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排透气孔20中的透气孔20的倾斜方向呈交错设置,如第一排透气孔20的倾斜角度向右,则第二排透气孔20的倾斜角度则向左。为了使吹到板带表面的热风均匀,相邻的两排透气孔20中的透气孔20的倾斜角度也相同。
32.为了使吹到板带表面的热风更均匀,间隔的两排透气孔20中的透气孔20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均相同。
33.具体地,两个料口14分别用于板带的进入和退出,以实现板带的连续烘干。在本实施例中,料口14的高度为70毫米至90毫米,当然,根据板带的厚度,料口14的高度还可以进行适应性调节。而料口14两侧的距离则根据板带的宽度决定,至少大于板带的宽度的10毫米。
34.具体地,循环风机30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的外壁,回风道5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通过将循环风机30紧贴箱体1设置,还将回风道5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这样可以避免回风时热量通过回风道5散失,同时,可以缩短进风道4的管道距离,一定程度上避免热量通过进风道4散失。
35.具体地,进风道4设置有调节风阀,以用于调节进风道4的风力以及温度,从而确保烘干腔体10内的温度均匀。
36.具体地,两个进风道4的输出端分别对应两个风刀2的位置设置。这样可以使进风道4输出的热风正对风刀2,以使热风直接从透气孔20内吹入板带的表面,提升烘干效果。
37.具体地,回风道5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箱体1对应的两侧的内壁,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回风道5。这样可以提升循环效率,以提升烘干效果。
38.具体地,燃烧机6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的外壁,燃烧筒7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的内壁,燃烧机6与燃烧筒7设置在箱体1的同一侧。其中,燃烧机6为用于控制天然气燃烧的系统,燃烧筒7为天然气的燃烧区,可以避免燃烧时不受热风循环的影响。
39.更进一步地,燃烧机6和燃烧筒7设置在箱体1的同一侧的位置。
40.具体地,燃烧筒7还通过一底座70支撑于箱体1的另一侧的内壁。这样可以更好的支撑燃烧筒7,避免燃烧筒7出现松动的现象。
41.通过将燃烧机6和燃烧筒7设置在箱体1同一侧的位置,从而可以缩短两者之间的管道设置,减少热量向外散失,同时,可以节省管道的安装成本。
42.为了使板带呈倾斜角度进入以增加板带的受风面积,提升烘干效率,还可在位于下方的风刀2上设置安装槽21,该安装槽21设置在风刀2靠近间隔腔体12的一侧,这样便可以在需要时,在安装槽21内安装垫块8以使板带呈倾斜角度进入,其中,垫块8远离安装槽21
的一端为倾斜平面,这样可以使放置于垫块8上的板带呈倾斜角度进入。
43.具体地,安装槽21由其中一个料口14的位置贯穿至另一料口14的位置,可以设置在风刀2对应料口14的任意区域内。
44.进一步地,安装槽21设置在料口14的一侧或两侧,这样可以避免安装垫块8后阻挡风刀2上的透气孔20。
4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烘干箱通过采用外置的燃烧机6和内置的燃烧筒7,从而实现了通过天然气加热的方式,避免了采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而导致烘干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而降低了板带的烘干成本,且由于燃烧时是在内置的燃烧筒7内进行燃烧,从而还避免了热量的流失,提升了加热效率,且通过循环风机30和回风道5的设计,使得整个烘干箱形成了热风循环的烘干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同时,通过风刀2的设计,使得板带的上下表面均能实现加热烘干,且提升了吹向板带时的热风的风力,从而提升了板带的烘干效率。
46.本实施例中的烘干箱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功能,且结构牢固、密封性能好、节能环保。
47.以上实施例仅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