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2.热泵机组是由压缩机
‑‑
冷凝器
‑‑
节流器
‑‑
蒸发器
‑‑
压缩机等装置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温度高达100℃以上,它进入冷凝器后与散热源进行热量交换放热,制冷剂被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态1.5mpa左右,当它运行到节流器后,压力骤然降低至0.4mpa左右,当它运行到蒸发器后,液态迅速吸收吸热源的热量并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下降,循环回压缩机。制冷剂不断地循环就实现了热量从低温处搬运至高温处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空气源热泵夏季从室内搬运热量至室外空气实现制冷功能,冬季从室外空气中搬运热量至室内实现采暖功能。
3.现有的热泵机组分布安装存在不足之处,占地面积大,施工和选址困难,费时费力,并且不能保障保障了机组内部和末端系统的水力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热泵循环模组、末端循环模块,所述热泵循环模组与末端循环模块之间采用密闭的保温管道连接,所述热泵循环模组负责提取大气中的热、冷量,由末端循环模块负责将热、冷量送至用户末端。
7.优选地,所述热泵循环模组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化的热泵循环模块组装而成,且所述热泵循环模块的制冷剂侧相互独立,水侧以并联形式连接,所述热泵循环模块由用能侧热换器、膨胀阀、压缩机、四通阀和空气侧换热器组成。
8.优选地,所述用能侧热换器、膨胀阀、压缩机、四通阀和空气侧换热器采用钢结构支架组合集中固定方式。
9.优选地,所述末端循环模块为分布式循环供水方式,并且配置有末端循环泵、模块泵、均圧罐。
10.优选地,所述末端循环泵,与均圧罐形成末端水循环。
11.优选地,所述模块泵,与均圧罐形成热泵水循环。
12.优选地,所述所述末端循环泵、模块泵、均圧罐采用二次泵系统,且通过同程式管道连接。
13.有益效果:
14.1、空气源热泵循环模块化设计,根据需求组合成热泵循环模组和末端循环模组,运用钢结构支架集中固定,减少设备占地,方便施工和设计选址。
15.2、将末端循环模块整体式设计,运用钢结构支架集中固定,方便设备整体安装,大大减少设备安装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
16.3、末端循环模块与热泵循环模组,两者可以分别配置于不同区域,使用管道连接,对复杂的系统设计而言,更加灵活。
17.4、末端循环模块中配备末端循环泵、均圧罐与模块泵,采用二次泵系统、同程式管道连接,大大保障了机组内部和末端系统的水力平衡。
18.5、较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而言,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解决了选址难的问题,消除了空气源热泵推广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19.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系统图;
22.图2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装配图;
23.图3本实用新型热泵循环模块结构图;
24.图4本实用新型热泵循环模块制冷工况原理图;
25.图5本实用新型热泵循环模块制热工况原理图;
26.图6本实用新型末端循环模块结构图;
27.附图中标号如下:
28.1-热泵循环模组,11-热泵循环模块,111-用能侧热换器,112-膨胀阀,113-压缩机,114-四通阀,115-空气侧换热器,2-末端循环模块,21-末端循环泵,22-模块泵,23-均圧罐。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块化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热泵循环模组1、末端循环模块2,热泵循环模组1与末端循环模块2之间采用密闭的保温管道连接,热泵循环模组1负责提取大气中的热、冷量,由末端循环模块2负责将热、冷量送至用户末端。
32.其中,热泵循环模组1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化的热泵循环模块11组装而成,且热泵循环模块11的制冷剂侧相互独立,水侧以并联形式连接,热泵循环模块11由用能侧热换器111、膨胀阀112、压缩机113、四通阀114和空气侧换热器115组成,用能侧热换器111、膨胀阀112、压缩机113、四通阀114和空气侧换热器115采用钢结构支架组合集
中固定方式。
33.用能侧热换器111、膨胀阀112、压缩机113、四通阀114和空气侧换热器115循环顺序为,用能侧换热器115供水口

压缩机113

四通阀114

空气侧换热器115

用能侧换热器115回水口。
34.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由热泵循环模组负责提取大气中的热、冷量,由末端循环模块负责将热、冷量通过泵送至用户末端,两者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分别放置,便于设计施工及推广,泵循环模组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化的热泵循环模块组装而成,热泵循环模块的制冷剂侧相互独立,水侧以并联形式连接,热泵循环模块用钢结构支架组合,集中固定,减少设备占地,方便施工和设计选址。
35.实施例2:
36.其中,末端循环模块2为分布式循环供水方式,并且配置有末端循环泵21、模块泵22、均圧罐23,末端循环泵21,与均圧罐23形成末端水循环,模块泵22,与均圧罐23形成热泵水循环,末端循环泵21、模块泵22、均圧罐23采用二次泵系统,且通过同程式管道连接。
37.末端循环泵21、模块泵22、均圧罐23,末端循环泵21循环顺序为热泵循环模块11回水口

模块泵22

均圧罐23

末端循环泵21供水口,末端循环泵21回水口

均圧罐23

热泵循环模块11供水口

热泵循环模块11供水口。
3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根据末端实际分区情况配置末端循环泵,与均圧罐形成末端水循环;根据热泵循环模组的模块数量,配备模块泵,与均圧罐形成热泵水循环,两种循环水在均圧罐混合,此分布式循环供水方式,利于水力平衡调节,便于节能运行。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0.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