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前面板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2.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通常包括用于加热或者冷却室内空气的室内机、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机以及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且用于供介质流动的介质管道。
3.现有的室内机包括壳体、面板、风机以及蒸发器。其中,壳体与面板合围成容置空间,风机与蒸发器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面板设有出风口以及进风口,进风口可转动地设置有进风板。
4.然而,现有的进风板的长度较长,导致进风板的整体强度低,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面板以及空调,用以解决现有的进风板的长度较长,导致进风板的整体强度低,容易损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面板,包括设有进风口的基座、相对于所述进风口转动的进风板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进风板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板组包括装饰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饰板的一侧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有沿所述装饰板的轴向延伸的凸起部。
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包括空心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加强条。
9.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朝向所述装饰板的开口,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装饰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加强条的容置空间。
1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条的横截面为环形。
11.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部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装饰板的轴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1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部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轴向间隔排列;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13.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14.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一端的高度,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三角形。
15.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加强筋均与一个所述凹槽相对,且每个所述加强筋的投影均位于与该加强筋相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以及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室内机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前面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前面板合围成用于安装风机以及蒸发器的容置空间。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面板以及空调,通过在装饰板的一侧设置加强板,并在加强板设置沿装饰板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通过增加进风板组的厚度,使得进风板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进风板组中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进而使得进风板组的整体强度提高,就能够避免进风板组过长而断裂,利于延长进风板与空调的使用寿命。
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图1示出的空调的截面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风板组的爆炸图;
23.图4为图3示出的进风板组的俯视图;
24.图5为图4在a-a处的剖视图;
25.图6为图4在b-b处的剖视图;
26.图7为图3示出的加强板与加强条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前面板;
29.11、基座;112、进风口;113、出风口;
30.12、进风板组;121、装饰板;122、加强板;123、第一凸起部;124、加强条;125、安装柱;126、第二凸起部;127、凹槽;128、加强筋;
31.2、螺栓;
32.3、外壳;
33.31、风机壳;
34.32、风机;
35.33、蒸发器;
36.4、过滤部件;
37.6、进风通道;
38.7、出风通道;
39.8、横梁。
40.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41.在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的面板中,进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进风口处,驱动源可通过驱动进风板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进风口。然而,现有的进风口具有较长的长度,导致进风板也较长,进而导致进风板的整体强度低,进风板容易损坏。
4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风板组,通过在装饰板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设有沿装饰板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以及第二凸起部,以提高装饰板的抗弯防断能力。
4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4.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附图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为左,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右;以箭头y所指的方向为前,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以箭头z所指的方向为上,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室外机可设置在室内的天花板上,也可设置在室外。参考图1所示,室内机可通过横梁8吊装在室内的天花板上。室内机与室外机可通过介质管道连接。其中,室内机通过风机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并通过蒸发器来调控室内空气的温度。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图1示出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其中,图1和图2表示的都是进风前面板1关闭时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包括外壳3与前面板1。外壳3与前面板1合围成用于安装风机32以及蒸发器33的容置空间。
47.继续参考图2,具体而言,外壳3可包括空心且底端开口的棱柱体,棱柱体可包括顶壁以及连接在顶壁的外周且向下延伸的侧壁。前面板1可包括基座11,基座11可设置在棱柱体的底端并能够封闭棱柱体的开口,以使得基座11与外壳3能够合围成容置空间。
48.图2中的箭头表示室内空气的流动路径。在图2中,前面板1设有进风口112以及出风口113。容置空间内设有风机壳31,风机壳31的内侧形成有与前面板1的出风口113连通的出风通道7,风机壳31的外侧以及外壳3的内侧之间形成有与前面板1的进风口112连通的进风通道6。
49.具体而言,前面板1的出风口113设置在基座11的底壁,前面板1的进风口112设置在基座11的底壁和/或基座11的侧壁。为了增大前面板1的进风量,如图2所示基座11的侧壁和底壁可均设有进风口112。
50.上文提到的风机壳31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沿竖直方向延伸。风机壳31的上端设有进风口112,风机壳31的下端设有出风口113。蒸发器33盖设在风机壳31的进风口112的外侧,风机32设置在风机壳31内。
51.参考图2,空气在风机32的引导下,经前面板1的进风口112进入进风通道6内。进风通道6内的空气在穿过蒸发器33并与蒸发器33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出风通道7内即进入风机壳31的内部。最后空气再从前面板1的出风口113流出。
52.其中,进风口112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在进风口112设有多个时,多个进风口112可分布在出风口113的外周。图1和图2以进风口112设有两个,且两个进风口112关于出风口
113的轴面对称设置为例示出。出风口113的轴面指的是,出风口113的轴面指的是能够将出风口113平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即出风口113的轴面为能够平分出风口113的前壁面以及后壁面的平面。图2中蒸发器3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在前面板1的底壁的投影位于两个进风口112内。以便于减小气体的流动路径,进而减小风能损失。
53.继续参考图2,进风口112可转动地设置有进风板组12。进风板组12可由驱动源驱动,以使得进风板组12能够转动至打开进风口112的第二位置,以及如图2所示关闭进风口112的第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进风口112可均设有一个进风板组12。图2中,分别位于出风口113左右两侧的两个进风口112分别可转动地设有一个进风板组12。驱动源可由外接电源或者内置锂电池供电。
54.其中,进风板组12在进风口112处的转动方式,可有以下几种可能:
55.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风板组12的转动轴线可位于进风板组12的外侧,驱动源可通过连杆组件来驱动进风板组12转动。驱动源可为如电机等能够为连杆组件提供转动力,或者驱动源可为如气缸等为连杆组件提供平移力。
56.在另一种进风板转动方式的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进风板组12的转动轴线可在进风板组12上,进风板组12可与基座11通过转轴铰接,驱动源可为如电机等能够通过驱动转轴转动来实现进风板组12的转动。
57.需要说明的是,在进风口112被进风板组12关闭时,即进风板组12位于第一位置时,进风板组12可全部将进风口112封闭,进风板组12也可如图2所示封闭部分进风口112。示例性地,在图2中,一部分进风口112设置在基座11的底壁,另一部分进风口112设置在基座11的侧壁。在进风板组12关闭进风口112时,进风板组12处于水平位置,以关闭位于基座11的底壁的部分进风口112。而此时位于基座11的侧壁的部分进风口112仍为打开的状态,以便于提供前面板1的最小进风口112。另外,为了在进风板组12转动至打开位于底壁的部分进风时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如图2,位于基座11的侧壁的部分进风口112与位于基座11的底壁的部分进风口112连通,即进风板组12关闭位于底壁的部分进风口112时,即进风板组12处于水平位置时,位于侧壁的部分进风口112的下端由进风板组12构成。
58.为了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质,进风通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部件4。
59.下面来描述进风板组12的结构。
6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风板组12的爆炸图,图4为图3示出的进风板组12的俯视图,图5为图4在a-a处的剖视图。如图3-图5所示,进风板组12包括装饰板121以及加强板122。加强板122设置在装饰板121的上侧,也就是说,装饰板121设置在加强板122的下侧。加强板122在装饰板121的投影位于装饰板121内。具体而言,前面板1吊装在天花板上,用户从下往上看前面板1。由于加强板122被装饰板121遮挡,用户只能看到装饰板121,以提高面板1的美观性。
61.另外,装饰板121可由亚克力板等具有装饰性的材料制成。装饰板121的下方可设有抗菌层或者抗油层,以使得面板1在卫生间或者厨房等处使用时,保持装饰板121的洁净。此外,装饰板121可与加强板122可通过如粘接、焊接、压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连接。
62.继续如图5所示,加强板122背离装饰板121的一侧设有沿装饰板121的轴向延伸的凸起部,以便增加进风板组12在凸起部对应位置处的抗弯能力。示例性地,图5中,加强板122设置在装饰板121的上端,凸起部设置在加强板122的上端。
63.其中,凸起部可为实心的,也可为空心的。实心的凸起部相比空心的凸起部具有更好的强度。空心的凸起部比实心的凸起部具有更轻的重量。
64.示例性地,参考图5,凸起部可包括空心的第一凸起部123。第一凸起部123可为沿装饰板121的轴向延伸的空心的棱柱体。棱柱体的棱边可做倒角处理,以避免划伤人员。
65.可选地,第一凸起部123的内部可设有加强条124,加强条124能够在内部支撑第一凸起部123,以便于提高第一凸起部123的强度。第一凸起部123可设有开口,以便于操作人员将加强条124置于第一凸起内。该开口可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或者该开口也可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上端和/或下端。
6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部123的长度方向指第一凸起部123的轴向,第一凸起部123的高度方向指的是竖直方向,则另一个与第一凸起部123的长度与高度都垂直的方向为第一凸起部123的宽度方向。
67.示例性地,在第一凸起部123的开口设有一个时,该开口可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第一凸起部123的纵向截面为u形(纵向截面为平行于第一凸起部123的轴线的平面);或者该开口第一凸起部123的上端或下端,即第一凸起部123的横向截面为u形(横向截面为垂直于第一凸起部123的轴线的平面)。图5以该开口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下端,即第一凸起部123设有朝向装饰板121或者下方的开口为例示出。
68.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口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下端时,该开口处可对应设置有加强板122,以便提高进风板组12的强度;或者该开口处可未设置加强板122,以便减轻进风板组12的重量。图5以第一凸起部123的开口处未设置加强板122为例示出。
69.在图5中,该第一凸起部123可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在加强板122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段与第三段均相对于加强板122弯折并向上延伸。第二段连接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位于第一凸起部123内的装饰板121可围成容置空间。上文提到的加强条124可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70.另一示例性地,在第一凸起部123的开口设有两个时,这两个开口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即第一凸起部123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中心孔,中心孔贯穿于第一凸起部1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这两个开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的上端和下端,即第一凸起部123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中心孔,中心孔贯穿于第一凸起部123的高度方向的两端。
71.可选地,加强条124的横截面为环形,以便减轻进风板组12的重量。加强条124的截面可为封闭的环形,也可为具有缺口的环形。图5以加强条124的截面为例如c形的具有缺口的环形为例示出。
72.可选地,加强条124可与第一凸起部123紧固连接。示例性地,图7为图3示出的加强板122与加强条124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在图5和图7中,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段可设有安装柱125。安装柱125内可设有螺纹孔。螺栓2可从下到上穿过加强条124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加强条124与第一凸起部123的固定。
73.可选地,继续如图4和图5所示,凸起部还可包括第二凸起部126。第二凸起部126与第一凸起部123可在进风板组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便提高进风板组12在宽度方向的强度。
74.其中,第二凸起部126的形状可与第一凸起部123的形状相同或不同。示例性地,图
5中,第一凸起部123的截面可为矩形,第二凸起部126的截面可为三角形。三角形的第二凸起部126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
75.图6为图4在b-b处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端与第二凸起部126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28。加强筋128可将第一凸起部123与第二凸起部126连接在一起,以便增加进风板组12的强度。
76.具体而言,加强筋128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23与第二凸起部126之间。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端指的是:第一凸起部123靠近第二凸起部126的一端。例如,图5中的第一凸起部123的左端。第二凸起部126的第一端指的是:第二凸起部126靠近第一凸起部123的一端。例如,图5中的第二凸起部126的右端。
77.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优点,加强筋128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如此,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端的高度可高于第二凸起部126的第一端的高度,以使得加强筋128为三角形,以利于提高进风板组12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端的高度指的是:第一凸起部123的第二端的最高点到装饰板121的距离大于第二凸起部126的第一端的最高点到装饰板121的距离。例如,图5中的第一凸起部123的左端高于第二凸起部126的右端。
78.此外,如图4所示,加强筋128可为板状。加强筋128可设有多个,多个加强筋128可沿进风板组12的轴向间隔排列。即相邻两个加强筋128之间设有一定间距。
79.如图5-图7所示,第二凸起部126设有多个凹槽127,多个凹槽127沿第二凸起部126的轴向间隔排列。该凹槽127的开口的设置可参考上文提到的第一凸起部123的开口设置。图6中以凹槽127设有朝向装饰板121即朝向下方的开口为例示出。由于相邻两个凹槽127之间设有一定间距,那么相邻两个凹槽127的槽壁之间的截面可如图5所示为实心的,以便增加第二凸起部126的结构强度。
80.可选地,参考图7,每个加强筋128均与一个凹槽127相对,且每个加强筋128的投影均位于该加强筋相对应的凹槽127内。即加强筋128与凹槽127的槽壁交错设置,以便提高第二凸起部126在其长度方向的强度。
81.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3.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