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2.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的机械设备,其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例如:餐饮、桑拿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在水箱内设置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除沸腾状态外,水箱中的水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水箱内离加热装置较远的水温度较低,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不足且速度缓慢,造成蒸汽的制备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
5.筒体,呈中空设置,所述筒体顶部开设有出汽口,所述筒体侧壁贯穿设有给水孔,所述给水孔处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筒体底部设有加热装置;
6.汽包,固定于所述筒体内上部,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出汽口通过导汽管道连通;
7.导水管道,固定于所述筒体内,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包括多个沿所述筒体轴向延伸的导水管,多个所述导水管之间连通形成封闭回路,所述导水管顶部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射孔,所述导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用于向所述导水管道内注水;
8.上升管,上端位于所述筒体内、与所述汽包连通,下端位于所述筒体外,与所述筒体底部连通,所述上升管位于所述筒体外的一端连接有水泵;
9.下降管,固定于所述筒体内,端部与所述汽包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降管上设有单向阀。
10.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在所述导水管道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限位板,所述支撑板呈条形设置,与所述导水管道相垂直,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筒体内,顶面与多个所述导水管道底面相抵,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导水管相对的位置均设有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倒u形设置,所述限位板两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纳所述导水管的容纳空间。
1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水管位于同一高度,以使所述支撑板呈平直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上端呈半圆形设置,以与所述导水管顶部相适配。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位于中部的所述导水管通过三通阀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位于中部的一所述导水管通过四通阀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射孔。
17.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侧壁贯穿设有人孔。
18.进一步地,所述上升管外围套设有保温套。
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水管向导水管道内注入热水,加热后的热水从各个导水管上的喷射孔喷出至筒体内,利用水泵从筒体抽取热水,从上升管注入至汽包内,通过汽包的汽水分离作用,热水中的蒸汽从蒸汽出口和导汽管道流出,分离出的水沿着下降管管壁流回至筒体内,通过设有导水管道,热水从喷射孔喷出,可均匀的对筒体内不同位置注入热水,同时带动筒体内的热水流动,使得筒体内的水温均匀。除了向导水管道体内注入热水,筒体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也可以向导水管道体内注入冷水,同时加热装置对筒体底部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冷水的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冷水从喷射孔喷出后向下流动,热水向上流动,可更好的与筒体底部的热水混合,使得筒体内的水温均匀,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蒸汽发生器的剖面图;
22.图3是图1中导水管道和支撑件俯视图;
23.图4是图1中支撑件和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筒体1、人孔11、测温口12、压力计口13、放空口14、给水管15、放水管16、排污阀座17、液位计18、出汽口19、汽包2、上升管3、下降管4、导水管道5、导水管51、喷射孔52、连接管53、三通阀54、四通阀55、进水管6、支撑件7、支撑板71、限位板72、螺栓73、支座8。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26.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筒体1、汽包2、上升管3、下降管4以及导水管道5。
27.筒体1呈中空设置,两端呈椭圆封头,筒体底部设有鞍式支座8,所述筒体1顶部开设有出汽口19,所述筒体1侧壁贯穿设有给水孔,所述给水孔处安装有进水管6,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汽包2固定于所述筒体1内上部,所述汽包2的蒸汽出口与所述出汽口19通过导汽管道连通。
28.请参见图3,导水管道5固定于所述筒体1内,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包括多个沿所述筒体1轴向延伸的导水管51,多个所述导水管51之间连通形成封闭回路,所述导水管51顶部贯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射孔52,所述导水管51与所述进水管6连通,所述进水管6用于向所述导水管道5内注水。
29.上升管3上端位于所述筒体1内、与所述汽包2连通,下端位于所述筒体1外,与所述筒体1底部连通,所述上升管3位于所述筒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水泵,上升管3外围套设有保温套,保温套的材质可以为海绵、岩棉等。下降管4固定于所述筒体1内,端部与所述汽包2的出水口连通(由于为现有技术,上升管3和下降管4具体连接方式在图1未示出),所述下降管4上设有单向阀,使得水只能由汽包2流向筒体1内。
30.通过进水管6向导水管道5内注水,加热后的热水从各个导水管51上的喷射孔52喷出至筒体1内,利用水泵从筒体1抽取热水,从上升管3注入至汽包2内,通过汽包2的汽水分离作用,热水中的蒸汽从蒸汽出口和导汽管道流出,分离出的水沿着下降管4管壁流回至筒体1内,通过设有导水管道5,热水从喷射孔52喷出,可均匀的对筒体1内不同位置注入热水,同时带动筒体1内的热水流动,使得筒体1内的水温均匀,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31.除了向导水管道5体内注入热水,筒体1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也可以向导水管道5体内注入冷水,同时加热装置对筒体1底部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冷水的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冷水从喷射孔52喷出后向下流动,热水向上流动,可更好的与筒体1底部的热水混合,使得筒体1内的水温均匀,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32.请参见图3和图4,筒体1内在所述导水管道5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包括支撑板71和限位板72,所述支撑板71呈条形设置,与所述导水管道5相垂直,所述支撑板71固定于所述筒体1内,具体的,支撑板71两端可与筒体1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71顶面与多个所述导水管道5底面相抵,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导水管51相对的位置均设有所述限位板72,所述限位板72呈倒u形设置,所述限位板72两端与所述支撑板71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限位板72和所述支撑板71之间通过螺栓73连接,以形成容纳所述导水管51的容纳空间,多个支撑板71对多个导水管51起到支撑作用,在导水管51延伸方向上的多个限位板72对同一导水管51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将导水管51固定于筒体1内。
33.多个所述导水管51位于同一高度,以使所述支撑板71呈平直设置,便于加工和安装,同时增强支撑板71的支撑强度。所述限位板72上端呈半圆形设置,以与所述导水管51顶部相适配,增强对导水管51的限位强度,热水从喷射孔52中喷出时,避免导水管51受到反向作用而晃动。
34.所述导水管51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管53连接,所述连接管53与位于中部的所述导水管51通过三通阀54连接,所述进水管6与位于中部的一所述导水管51通过四通阀55连接,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控制三通阀54和四通阀55接口的开启和关闭,可控制热水在筒体1内不同位置喷出,带动筒体1内热水不同方向的流动,连接管53上也可以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喷射孔52。
35.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公用工程口,侧壁贯穿设有人孔11,所述人孔11可拆卸安装有盖板,便于筒体1内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所述筒体1侧壁贯穿测温口12,可对筒体1内热水温度进行测量,保证蒸汽发生效率。所述筒体1侧壁贯穿压力计口13(包括就地压力计和远传压力计),可对筒体1内压力进行测量,所述筒体1顶部设有放空口14,可将筒体1内蒸汽排出,避免筒体1内蒸汽过多造成安全隐患。所述筒体1中部设有给水管15和放水管16,可用于快速的对筒体1内加入热水或紧急排水。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排污阀座17,便于排污。
36.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37.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