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为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


背景技术:

2.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向锅炉内输入具有化学能的燃料,利用这些燃料在锅炉内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来实现生产利用的目的。受制于现有锅炉的内部结构,现有锅炉使用时,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且上汽时间久,使得锅炉存在耗能高、排烟多和热效率低的问题,最终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此外,由于现有锅炉中存放的水多,还存在爆炸隐患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旨在改善现有的锅炉存在的耗能高、排烟多、热效率低和爆炸隐患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中设置有上环形集箱、下环形集箱、上挡火板、下挡火板和多个竖直设置的同轴管组,所述下环形集箱连接有进水口和排污口,所述上环形集箱的上端连接有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排出管的上端出气口位于锅炉本体的上方;所述同轴管组包括同轴水管和同轴烟管,所述同轴烟管的外径小于同轴水管的内径,所述同轴烟管位于同轴水管中,且二者共中心轴线设置;多个所述的同轴管组沿着下环形集箱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同轴水管的上端与上环形集箱的下板相连,下端与下环形集箱的上板相连,所述同轴烟管的上端与上环形集箱的上板相连,下端与下环形集箱的下板相连;所述锅炉本体上设置有燃烧器口,所述上挡火板和下挡火板分别位于燃烧器口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锅炉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伸出管通过燃烧器口伸入至同轴管组环形排列组成的燃烧室内,所述锅炉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
6.所述同轴管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多圈,每圈均包含有多个同轴管组。
7.所述上环形集箱上连接有安全管,所述安全管上设置有安全阀。
8.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有烟囱,且烟气出口与烟囱设置有节能器。
9.所述锅炉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水位计,所述水位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环形集箱和下环形集箱连通。
10.所述锅炉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撬装底座,所述撬装底座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与进水口相连。
11.所述锅炉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水位计和水泵电性相连。
12.所述锅炉本体内部最内侧的一圈的各同轴管组之间的间隙用条形直角钢板条焊接密封,所述条形直角钢板条的上端低于上挡火板上端,下端低于下挡火板下端,且高于下环形集箱上端。
13.所述上挡火板和下挡火板均由耐火混凝土浇筑而成。
14.所述锅炉本体的壳体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壳体、保温层和外壳体,所述保温层由石棉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体使用金属材料制成。
15.积极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管组环状排列的设计,没有锅炉锅筒,大大减小了锅炉水容量和锅炉所含能量,可有效避免锅炉发生爆炸事故;2、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高温火焰和高温烟气流通方式设计,有效增加其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3分钟左右即可产出蒸汽,并有效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3、本实用新型以油气作为燃烧材料,避免了粉尘和煤灰的产生;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水位计、水泵和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与水位计和水泵电性相连,如此可实现锅炉内锅炉水水位的自动化控制;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在锅炉内压力过高时自动开启,以达到降低锅炉压力的目的,可有效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圈同轴管组时,同轴管组的布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圈同轴管组时,同轴管组的布置示意图。
20.图中为:蒸汽排出管1、隔热板2、内壳体3、保温层4、外壳体5、上环形集箱6、上挡火板7、同轴水管8、同轴烟管9、同轴管组10、燃烧室11、炉膛12、燃烧器口13、下挡火板14、排污口15、下烟室16、上烟室17、节能器18、烟气出口19、安全阀20、水位计21、下环形集箱22、进水口23、撬装底座24、智能控制器25、观火孔26、燃烧器27、水泵28、烟囱29。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由同轴管组环形排列构成的环保节能型锅炉,包括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为圆筒形,锅炉本体的壳体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壳体3、保温层4和外壳体5,保温层4由石棉材料制成,外壳体5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保护内壳体3和保温层4的功能,且使得锅炉更加美观。
23.锅炉本体中设置有上环形集箱6、下环形集箱22、隔热板2、上挡火板7、下挡火板14和多个竖直设置的同轴管组10。
24.上环形集箱6和下环形集箱22均呈圆环状,且上环形集箱6位于下环形集箱22的正上方。下环形集箱22连接有进水口23和排污口15,进水口23连接有水泵28,排污口15上应该安装上阀门。上环形集箱6的上端连接有蒸汽排出管1,蒸汽排出管1的上端出气口位于锅炉本体的上方。上环形集箱6上还连接有安全管,安全管上设置有安全阀20。安全阀20在压力
过高时自动开启,以达到降低锅炉压力的目的,可有效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25.同轴管组10包括同轴水管8和同轴烟管9,同轴烟管9的外径小于同轴水管8的内径,同轴烟管9位于同轴水管8中,且二者共中心轴线设置,也可稍有偏离。如此使得同轴水管8的内壁和同轴烟管9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多个同轴管组10环形设置,即沿着上环形集箱6和下环形集箱2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同轴管组10可以设置有一圈,如图3所示,也可以设置有两圈,如图4所示,还可以设置有三圈或者更多圈。同轴水管8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连通在上环形集箱6的下板和下环形集箱22的上板上。同轴烟管9套在同轴水管8中间,且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上环形集箱6的上板和下环形集箱22的下板。下环形集箱22中和同轴水管8与同轴烟管9的间隙里用于贮存待加热的锅炉水。锅炉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水位计21,水位计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环形集箱6和下环形集箱22连通,水位计21用于测量锅炉水的水位。
26.锅炉本体上设置有燃烧器口13,上挡火板7和下挡火板14分别位于燃烧器口13的上方和下方,隔热板2设置于上挡火板7的上方,上挡火板7、下挡火板14和隔热板2均由耐火混凝土浇筑而成。锅炉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燃烧器27,燃烧器27的伸出管通过燃烧器口13伸入至同轴管组10环形排列组成的燃烧室11内。锅炉本体上还设置有观火孔26,以观察火焰燃烧情况。锅炉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19,烟气出口19连接有烟囱29,且烟气出口19与烟囱29设置有节能器18,节能器18为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其作用是能够将燃烧器27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减小了热量浪费。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27以油气作为燃烧材料,避免了粉尘和煤灰的产生。
27.为了方便锅炉的搬运,锅炉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撬装底座24。锅炉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智能控制器25,智能控制器25与水位计21和水泵28电性相连。
28.锅炉本体内部最内侧的一圈的各同轴管组10之间的间隙用条形直角钢板条焊接密封,条形直角钢板条的上端低于上挡火板7上端10厘米左右,下端低于下挡火板14下端3厘米左右,且高于下环形集箱22上端10厘米左右。上挡火板7与条形直角钢板条在同轴管组10环形排列间的10厘米左右间隙,形成高温烟气由燃烧室11向炉膛12流通的通道。条形直角钢板条与下环形集箱22在同轴管组10环形排列间的10厘米左右间隙,形成高温烟气由炉膛12向下烟室16流通的通道。
2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由智能控制器25向给水泵28发出指令,水泵28将水源经进水口23充入下环形集箱22和同轴水管8和同轴烟管9间的间隙内,待水位计21探测到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回传信号给智能控制器25,智能控制器25控制水泵28停止给水。可手动打开燃烧器27或者智能控制器25自动控制打开燃烧器27,对下环形集箱22中和同轴水管8与同轴烟管9间隙中的锅炉水进行加热,加热产生的蒸汽从蒸汽排出管1排出。若锅炉内压力过大,安全阀20也会自行开启。燃烧器27在燃烧室11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先从上挡火板7与直角钢板条在同轴管组10间的10cm间隙流通至炉膛12,在炉膛12放热后从直角钢板条与下环形集箱22在同轴管组10间的10cm间隙流通至下烟室16,再由下烟室16经环形排列的同轴烟管9流通至上烟室17,最后经烟气出口19排至节能器18内,在节能器18的作用下将烟气中的余热回收利用,回收余热后的烟气最终经烟囱29排出。
30.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管组10环状排列的设计,没有锅炉锅筒,且上环形集箱
6和下环形集箱22由同轴水管8和同轴烟管9拉撑,大大减小了锅炉水容量和锅炉所含能量,可有效避免锅炉发生爆炸事故。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高温火焰和高温烟气流通方式设计,有效增加其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3分钟左右即可产出蒸汽,并有效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