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智能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制冷设备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在制冷设备工作时,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从而使外界空气降温,达到制冷效果;然后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蒸汽,再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排入到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汽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从而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冷凝成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该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后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供回给蒸发器,从而达到循环制冷的效果。
3.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若制冷设备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压缩机排入到冷凝器中的蒸汽温度过高,而冷凝器中的冷却介质所能带走的热量是固定的,即制冷设备的冷凝效果是固定的,这就导致经冷凝器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过高,虽然膨胀阀能对液态制冷剂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但若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过高,则其经过膨胀阀后也不能节流降温至理想温度,这就导致循环进入到蒸发器中的液态冷却剂温度过高,这样蒸发器中的液态冷却剂所能吸收的热量减少,导致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软件工程师提供制冷设备的硬件结构,以使得软件工程师对该硬件结构中的控制器进行编程后,制冷设备能自动提高冷凝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接通至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接通至所述膨胀阀的入口,所述膨胀阀的出口接通至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接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电动开关、第二电动开关和第二冷凝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开关、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和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之间,用于检测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所述第一电动开关设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一电动开关在常态下处于开启状态,若受控则改为关闭状态;所述第二电动开关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这两者相互串联之后并联所述第一电动开关,且所述第二电动开关设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在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若受控则改为开启状态。
6.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先经过第一电动开关,再经过温度传感器接通至膨胀阀的入口。
7.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一电子压力开关,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电子压力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压力
开关的开启压力低于所述第二电子压力开关的开启压力。
8.优选地,包括串联所述第二电动开关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前端接通至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后端接通至所述第一电动开关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
9.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动开关是电动球阀。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动开关是电动球阀。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是风冷式冷凝器。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凝器是风冷式冷凝器。
13.优选地,所述蒸发器是冷风机。
14.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是plc控制器。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为第一电动开关在常态下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电动开关在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且第一电动开关设在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入口之间,第二电动开关与第二冷凝器这两者相互串联之后并联第一电动开关,且第二电动开关设在第一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所以在软件工程师对制冷设备中的控制器进行编程后,智能制冷设备在初始工作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蒸发器启动工作,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经第一冷凝器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若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则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一电动开关改为关闭状态,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二电动开关改为开启状态,并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二冷凝器启动工作,如此则经第一冷凝器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会再经第二冷凝器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令智能制冷设备自动提高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智能制冷设备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第一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温度传感器;6-第一电动开关;7-第二电动开关;8-第二冷凝器;9-第一电子压力开关;10-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1-单向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如图1所示,智能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2、膨胀阀3、蒸发器4、温度传感器5、第一电动开关6、第二电动开关7、第二冷凝器8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该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2、蒸发器4、温度传感器5、第一电动开关6、第二电动开关7和第二冷凝器8。其中,第一冷凝器2和第二冷凝器8具体是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器4具体是冷风机,控制器具体是plc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风冷式冷凝器、冷风机和plc控制器都是本领域常规器件,在此不赘述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20.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的出口接通至第一冷凝器2的入口,第一冷凝器2的出口接通至膨胀阀3的入口,膨胀阀3的出口接通至蒸发器4的入口,蒸发器4的出口接通至压缩机1的入口,如此则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2、膨胀阀3和蒸发器4共同形成了液态制冷剂的循环回路。
21.温度传感器5和第一电动开关6都设在第一冷凝器2的出口与膨胀阀3的入口之间,具体地,第一冷凝器2的出口先经过第一电动开关6,再经过温度传感器5接通至膨胀阀3的入口。其中,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第一电动开关6具体是电动球阀,其在常态下处于开启状态,若受控则改为关闭状态。
22.第二电动开关7与第二冷凝器8这两者相互串联之后并联第一电动开关6,且第二电动开关7设在第一冷凝器2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8的入口之间,即第一冷凝器2的出口经过第二电动开关7接通至第二冷凝器8的入口。第二电动开关7具体是电动球阀,其在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若受控则改为开启状态。
23.智能制冷设备在初始工作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相关电路令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2和蒸发器4启动工作,由于第一电动开关6在常态下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电动开关7在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如此则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4中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从而使外界空气降温,达到制冷效果,然后压缩机1吸入低温低压的蒸汽,再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排入到第一冷凝器2中,高温高压的蒸汽在第一冷凝器2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从而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冷凝成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该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开启的第一电动开关6来到膨胀阀3,再经膨胀阀3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供回给蒸发器4,从而达到循环制冷的效果。
24.在智能制冷设备的上述工作过程中,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5实时检测经第一冷凝器2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且控制器中存储有对应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预设阈值。当智能制冷设备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压缩机1排入到第一冷凝器2中的蒸汽温度过高,而第一冷凝器2中的冷却介质所能带走的热量是固定的,这就导致经第一冷凝器2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过高,如此则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5检测得到的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这样该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3后也不能节流降温至理想温度,这就导致循环进入到蒸发器4中的液态冷却剂温度过高,这样蒸发器4中的液态冷却剂所能吸收的热量减少,导致智能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降低。因此,控制器在检测得到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之后,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一电动开关6改为关闭状态,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二电动开关7改为开启状态,并控制相关电路令第二冷凝器8启动工作,如此则经第一冷凝器2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会再经第二冷凝器8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令智能制冷设备自动提高冷凝效果,以使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不大于预设阈值,这样该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3后就能节流降温至理想温度,使得循环进入到蒸发器4中的液态冷却剂温度合适,这样蒸发器4中的液态冷却剂所能吸收的热量不会减少,使得智能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不会降低。
25.智能制冷设备还包括串联第二电动开关7和第二冷凝器8的单向止回阀11,该单向止回阀11前端接通至第二冷凝器8的出口,后端接通至第一电动开关6与温度传感器5之间。如此则在智能制冷设备的第一电动开关6开启、第二电动开关7关闭的工作状态下,经第一冷凝器2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会被单向止回阀11阻止而不能流向第二冷凝器8的出口;在智能制冷设备的第一电动开关6关闭、第二电动开关7开启,且第二冷凝器8启动工作的工作状态下,经第一冷凝器2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依次经第二电动开关7、第二冷凝器8和单向止回阀11流向温度传感器5。
26.本实施例中,蒸发器4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一电子压力开关9,压缩
机1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2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0,该第一电子压力开关9的开启压力低于该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0的开启压力,如此则只有达到第一电子压力开关9的开启压力的低压蒸汽才能经第一电子压力开关9进入到压缩机1中,压缩机1中的高压蒸汽只有达到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0的开启压力才能经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0排出到第一冷凝器2中,因此,利用第一电子压力开关9和第二电子压力开关10能对压缩机1的蒸汽吸入和蒸汽排出进行控制,即只有达到相应压力值的蒸汽才能吸入或排出压缩机1。
27.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