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出渣结构及连续出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出渣结构及连续出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竖井施工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竖井施工的出渣结构及连续出渣装置。


背景技术:

2.竖井作为地下空间构筑物或高层建筑深基础或深基础支护施工的一种结构,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城市地下停车场、地下储油库、地下桩基以及矿山垂直巷道、通风井等竖井工程需求日益旺盛。
3.竖井在挖掘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渣土或矿石,这些渣土和矿石需要及时运送到地面才能保证挖掘施工的正常进行。但是目前竖井施工一般采用采用吊桶出渣,将渣土装入吊桶中,再将吊桶吊运至地面,出渣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连续出渣,严重影响掘进施工速度。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出渣结构及连续出渣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渣结构及连续出渣装置,能够将竖井施工中产生的渣土连续输送至地面。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渣结构,设于储渣仓的出渣口处,其中,所述出渣口设于所述储渣仓的底部,所述出渣结构包括闸门和溜渣槽,所述闸门安装于所述出渣口处并控制所述出渣口的启闭,所述溜渣槽设于所述出渣口下方并用于将所述出渣口内的渣土导出,所述溜渣槽的一端与所述储渣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溜渣槽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所述溜渣槽的另一端能够能沿所述溜渣槽的长度方向伸出和缩回。
7.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溜渣槽包括固定槽体、滑动槽体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槽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渣仓的外壁上,所述固定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体串联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体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滑动槽体沿所述固定槽体的长度方向伸出和缩回。
8.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具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槽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沿所述固定槽体的长度方向伸缩。
9.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槽体的底面,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固接于滑动槽体的底面。
10.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闸门的顶端与所述出渣口的内壁面铰接,所述闸门能够绕铰接点下上下摆动,通过所述闸门的上下摆动实现所述出渣口的启闭。
11.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储渣仓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闸门上下摆动。
12.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闸门的底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出渣口上方的所述储渣仓的外壁上。
13.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其中,所述出渣结构还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电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续出渣装置,其中,所述连续出渣装置包括储渣仓、吊运机构和多个渣桶,所述储渣仓内部中空并形成有储渣腔,所述储渣仓的底部开设有 2个或2个以上出渣口,各所述出渣口分别和所述储渣腔相连通,且各所述出渣口处分别设有如上所述的出渣结构,所述渣桶与所述溜渣槽一一对应配合,各所述渣桶分别与所述吊运机构相连接,且各所述渣桶在所述吊运机构的带动下在对应的所述溜渣槽其另一端伸出位置的下方和地面之间往复移动,各所述出渣口的所述出渣结构轮流启动将渣土排放至对应的所述渣桶中,各所述渣桶轮流将渣土运送至地面。
15.如上所述的连续出渣装置,其中,所述吊运机构为卷扬机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渣结构和连续出渣装置,通过在出渣口处设置的闸门和溜渣槽对应配合,在闸门开启后,溜渣槽的另一端伸出,储渣仓内的渣土可经溜渣槽传送至指定位置(溜渣槽其另一端伸出位置的下方)进而被渣桶运输至地面上。溜渣槽用于连接出渣口和渣桶并能够伸缩,在出渣时,溜渣槽的另一端伸出至渣桶上方,保证渣土能流入渣桶,出完渣后,溜渣槽的另一端收回,不影响渣桶的竖直起吊。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渣结构和连续出渣装置,其在储渣仓的底部开设有2个或2 个以上出渣口,且各出渣口分别设有出渣结构,当各出渣结构轮流开启进行出渣作业时,对应的渣桶也轮流接收渣土并轮流将渣土运送至地面上,实现连续出渣,提高出渣效率。
附图说明
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续出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溜渣槽其另一端伸出时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溜渣板其另一端缩回时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连续出渣装置;
ꢀꢀꢀꢀꢀꢀꢀꢀꢀꢀꢀꢀ
10、出渣结构;
25.11、闸门;
ꢀꢀꢀꢀꢀꢀꢀꢀꢀꢀꢀꢀꢀꢀꢀꢀꢀꢀꢀꢀꢀ
12、溜渣槽;
26.121、固定槽体;
ꢀꢀꢀꢀꢀꢀꢀꢀꢀꢀꢀꢀꢀꢀꢀꢀ
122、滑动槽体;
27.123、第一驱动机构;
ꢀꢀꢀꢀꢀꢀꢀꢀꢀꢀꢀꢀ
13、第二驱动机构;
28.20、储渣仓;
ꢀꢀꢀꢀꢀꢀꢀꢀꢀꢀꢀꢀꢀꢀꢀꢀꢀꢀꢀ
21、出渣口;
29.40、渣桶。
具体实施方式
30.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渣结构10,设于储渣仓20的出渣口 21处,出渣口21开设于储渣仓20的底部,出渣结构10包括闸门11和溜渣槽12,闸门21安装于出渣口21并控制出渣口21的启闭,溜渣槽12设于出渣口21下方并用于将出渣口21内的渣土导出的,溜渣槽12的一端与储渣仓20的外壁固定连接,溜渣槽12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溜渣槽12的另一端能够能沿溜渣槽12的长度方向伸出和缩回。
3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续出渣装置100,连续出渣装置100包括储渣仓20、吊运机构和多个渣桶40,储渣仓20内部中空并形成有储渣腔,储渣仓2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渣口21,各出渣口21分别和储渣腔相连通,且各出渣口21处分别设有出渣结构10,渣桶40与溜渣槽12一一对应配合,各渣桶40分别与吊运机构相连接,且各渣桶40在吊运机构的带动下在对应的溜渣槽12其另一端伸出位置的下方和地面之间往复移动;各出渣口21的出渣结构10轮流启动将渣土排放至对应的渣桶40中,各渣桶40轮流将渣土运送至地面。
3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渣结构10和连续出渣装置100,通过在出渣口21处设置的闸门11和溜渣槽12的对应配合,在闸门11开启后,溜渣槽12的另一端伸出,储渣仓20内的渣土可经溜渣槽12传送至指定位置(溜渣槽12其另一端伸出位置的下方) 进而被渣桶40运输至地面上。溜渣槽12用于连接出渣口21和渣桶40并能够伸缩,在出渣时,溜渣槽12的另一端伸出至渣桶40上方,保证渣土能流入渣桶40,出完渣后,溜渣槽12的另一端收回,不影响渣桶40的竖直起吊。
3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渣结构10和连续出渣装置100,其在储渣仓20底部开设2 个或2个以上出渣口21,各出渣口21分别设有出渣结构10,各出渣结构10的闸门 11轮流开启进行出渣作业时,对应的渣桶40也轮流接收渣土并轮流将渣土运送至地面上,实现连续出渣,提高出渣效率。
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渣结构10和连续出渣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36.储渣仓20用于存储竖井设备掘进产生的渣土,储渣仓20的底部开设有2个或2 个以上出渣口21并配备相应数量的渣桶40,出渣口21具体尺寸可依据设备大小、掘进速度、出渣量确定,各出渣口21处分别设有出渣结构10,各出渣结构10的闸门11可独立打开和关闭,渣桶40用于渣土运输,将出渣口21排出的井下渣土运送至地面。工作时,一溜渣槽12伸出,打开其对应出渣口21的闸门11,进而将渣土排放至相应的一个渣桶40中;在该渣桶40满渣后,关闭该出渣口21,同时打开另一个出渣口21,向另一个渣桶40出渣;在出渣的同时利用吊运机构起吊将已装满渣土的渣桶40吊运至地面并进行清渣;完成后再次将已清空的渣桶40吊入竖井进行下次接渣,如此循环,在该过程中竖井设备无需停机,即可达到连续出渣的目的。
3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溜渣槽12包括固定槽体121、滑动槽体 122和第一驱动机构123,固定槽体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渣仓20的外壁上,固定槽体121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体122串联并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123安装在固定槽体121上,且第一驱动
机构123带动滑动槽体122沿固定槽体121的长度方向伸出和缩回。采用上述结构,在出渣时,滑动槽体122沿固定槽体121长度方向滑出至渣桶 40上方,保证渣土能流入渣桶40,出完渣后,滑动槽体122收回,不影响渣桶40 竖直起吊。
38.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一驱动机构123为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固定槽体121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体122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沿固定槽体121的长度方向伸缩。当第一液压缸伸出时,滑动槽体122滑出,当第一液压缸回缩时,滑动槽体122回缩。
39.进一步的,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固接于固定槽体121的底面,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固接于滑动槽体122的底面,以更好地利用节约空间。
4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闸门11的顶端与出渣口21的内壁面铰接,闸门11能够绕铰接点下上下摆动,通过闸门11的上下摆动实现出渣口21的启闭。采用上述结构,当闸门11向上摆动时,出渣口21开启,渣土能够从出渣口排出,当闸门11向下摆动至最低点时,出渣口21关闭并停止排渣。
41.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储渣仓20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13,第二驱动机构13带动闸门11上下摆动。
42.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机构13为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于闸门11的外壁,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铰接于出渣口21上方的储渣仓20的外壁上。
4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渣结构10还包括控制元件(图中未示出),控制元件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123、第二驱动机构13电连接,以控制闸门11 的启闭及溜渣槽12的伸缩。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控制元件即可实现对闸门11和溜渣槽12的远程控制,使得各闸门11能够独立启闭,各溜渣槽12能够独立伸缩,同时,控制元件还能控制各闸门11启闭的时间、各溜渣槽12伸缩的时间,使得各溜渣槽 12在其对应的闸门11开启前伸出,各溜渣槽12在其对应的闸门11关闭后缩回,保证渣土能够顺利经溜渣槽12导入渣桶40中;又能进一步保证多个闸门11轮流开启进行出渣作业。
44.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吊运机构(图中未示出)为卷扬机构。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卷扬机构具有多个卷扬组件,各卷扬组件分别与各渣桶40一一对应设置,各卷扬组件包括马达、卷筒和吊绳,由马达驱动卷筒,卷筒卷起吊绳,渣桶吊于吊绳上,卷起吊绳,渣桶上升,释放吊绳,对应渣桶下降。马达、卷筒和吊绳的具体结构及配合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45.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控制元件可以设于地面的控制室内,对各出渣结构和卷扬机构进行远程超控,控制元件及电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46.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