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的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锅炉汽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2.蒸汽锅炉是用来生产某种压力、温度的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的一种锅炉,是锅炉最基本的类型,在简单热水锅炉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现在烧水一般都是使用蒸汽锅炉,这种方式烧水的速度快、污染小,十分方便烧水使用,蒸汽锅炉使用后锅炉内部会残留大量的余热,现在一般都会在锅炉内设置汽水循环系统来利用锅炉内残留的余热,极大的提高了余热的利用效率;
3.但现有的汽水循环系统在收集水时一般都是在收集装置里面安装丝网,使水被丝网阻挡,从而对水进行回收,这种方式分离效率极低,会导致很大一部分水汽排出,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水汽的分离效率,从而导致余热的利用率降低,十分不利于锅炉内余热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锅炉汽水循环系统,解决现有的汽水循环系统水汽分离的效率低,导致余热的利用率降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锅炉汽水循环系统,包括炉体与支撑板,所述炉体内部周侧面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炉体分为燃烧仓与加热仓,所述燃烧仓在加热仓下方,方便使燃烧仓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对加热仓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导热板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周侧面螺旋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表面连接有导汽管,方便使炉体内残留的余热对导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导热管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导汽管排到蓄水桶内;
7.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水桶,方便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蓄水桶转动,方便使水蒸气内的水珠附着在蓄水桶的内壁上,然后流到蓄水桶底,方便收集水,方便提高水汽分离的效率,提高余热的利用率,所述蓄水桶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导汽管与进水口位置相适应,方便使导汽管内的水蒸气进入蓄水桶内,所述蓄水桶周侧面安装有出气管,所述蓄水桶下表面安装有出水盖,方便使蓄水桶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使蓄水桶内的水从出水盖排出。
8.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安装有支撑座,方便增加炉体的稳定性。
9.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周侧面安装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一表面安装有门把手,所述密封门与燃烧仓位置相适应,方便通过门把手打开与关闭密封门,方便将燃料放入燃烧仓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周侧面安装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表面安装有密封盖,方
便打开与关闭密封盖,方便将水从密封盖导入导热管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表面安装有炉盖,所述炉盖上表面安装有排气管,方便使炉体内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
12.进一步地,所述炉体1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8,防止炉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方便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利用率。
13.进一步地,所述导汽管贯穿炉体。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燃烧仓与加热仓,方便使燃烧仓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对加热仓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导热管,方便通过炉体内残留的余热对导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导热管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导汽管排到蓄水桶内,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蓄水桶转动,方便使水蒸气内的水珠附着在蓄水桶的内壁上,然后流到蓄水桶底,方便收集水,方便提高水汽分离的效率,提高余热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出气管与出水盖,方便使蓄水桶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使蓄水桶内的水从出水盖排出,通过门把手打开与关闭密封门,方便将燃料放入燃烧仓内,打开与关闭密封盖,方便将水从密封盖导入导热管内,通过设置排气管,方便使炉体内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通过设置保温层,防止炉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方便提高炉体内余热的利用率。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
‑
a处解剖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炉体;2、炉盖;3、排气管;4、导热板;5、燃烧仓;6、加热仓;7、固定柱;8、导热管;9、导汽管;10、进水口;11、密封盖;12、支撑板;13、电机;14、转轴;15、蓄水桶;16、出气管;17、出水盖;18、保温层;19、支撑柱;20、支撑座;21、密封门;22、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等指示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请参阅图1
‑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锅炉汽水循环系统,包括炉体1与支撑板12,炉体1内部周侧面安装有导热板4,导热板4将炉体1分为燃烧仓5与加热仓6,燃烧仓5在加热仓6下方,方便使燃烧仓5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4对加热仓6内的水进行加热,导热板4上表面安装有固定柱7,固定柱7周侧面螺旋安装有导热管8,导热管8一表面连接有导汽管9,方便使炉体1内残留的余热对导热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导热管8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导汽管9排到蓄水桶15内;
28.支撑板12上表面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水桶15,方便电机13通过转轴14带动蓄水桶15转动,方便使水蒸气内的水珠附着在蓄水桶15的内壁上,然后流到蓄水桶15底,方便收集水,方便提高水汽分离的效率,提高余热的利用率,蓄水桶15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10,导汽管9与进水口10位置相适应,方便使导汽管9内的水蒸气进入蓄水桶15内,蓄水桶15周侧面安装有出气管16,蓄水桶15下表面安装有出水盖17,方便使蓄水桶15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6排出,使蓄水桶15内的水从出水盖17排出。
29.优选地,炉体1下表面安装有若干支撑柱19,支撑柱19下表面安装有支撑座20,方便增加炉体1的稳定性。
30.优选地,炉体1周侧面安装有密封门21,密封门21一表面安装有门把手22,密封门21与燃烧仓5位置相适应,方便通过门把手22打开与关闭密封门21,方便将燃料放入燃烧仓5内。
31.优选地,导热管8周侧面安装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上表面安装有密封盖11,方便打开与关闭密封盖11,方便将水从密封盖11导入导热管8内。
32.优选地,炉体1上表面安装有炉盖2,炉盖2上表面安装有排气管3,方便使炉体1内的气体从排气管3排出。
33.优选地,炉体1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8,防止炉体1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方便提高炉体1内余热的利用率。
34.优选地,导汽管9贯穿炉体1。
35.如图1
‑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电机13的型号为ds
‑
25rs370,本实施例为一种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锅炉汽水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先打开炉盖2,将水导入加热仓6内后关闭炉盖2,再通过门把手22打开密封门21,将燃料放入燃烧仓5内后关闭密封门21,燃烧仓5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4导入加热仓6内,方便对加热仓6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将加热仓6内的水导出,再打开炉盖2和密封盖11,将水导入导热管8内后关闭密封盖11,炉体1内的余热对导热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导热管8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导汽管9导入蓄水桶15内,再打开电机13,电机13通过转轴14带动蓄水桶15转动,蓄水桶15转动使蓄水桶15内的水蒸气附着在蓄水桶15内壁上,再流到蓄水桶15桶底,剩余的气体从出气管16排出,水收集完毕后关闭电机13,再打开出水盖17,将蓄水桶15内的水排出后关闭出水盖17即可。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