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2.公告号为cn2437979y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其说明书及附图公开了“内侧面沿径向由内及外分别是向下延伸的凸缘圈,环形贯通的凹槽12与之相通沿周向均布的火孔通道13,该火孔通道13形状似“y”形,与凹槽12相通此端放射状分分布的直道部分,具有一个燃气导入口13a,另一端是相互叉开成β角的股岔道13b,而相邻的火孔通道13的轴线与火盖1的环状轴则倾斜相交形成α角度的”。
3.虽然相邻二个火孔的轴线形成交叉,从火孔喷出的燃气,及火焰互相发生对撞可以使燃烧更完全,具有热效率高,但是,由于火孔的出火方向均朝向外侧,产生的火焰均具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因此,两个碰撞的火焰之间的碰撞效果不够强烈,可以提升的热效率比较有限。
4.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包括火盖,火盖内设有火盖分火腔,火盖上设有外出火部和内出火部,外出火部上设有外出气通道,内出火部上设有内出气通道,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分别与火盖分火腔连通,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相互对向设置,外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和内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相互交汇形成火焰碰撞区。
8.所述外出火部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外出火部之间形成外补气槽。
9.所述外出火部上对应外补气槽的外侧位置上设有外导流斜面,外导流斜面呈由下至上向内侧倾斜形状。
10.所述内出火部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内出火部之间形成内补气槽。
11.所述内出火部上对应内补气槽的内侧位置上设有内导流斜面,内导流斜面呈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形状。
12.所述外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外出气孔和第二外出气孔,第一外出气孔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外出气孔的孔径。
13.所述内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内出气孔和第二内出气孔,第一内出气孔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内出气孔的孔径。
14.所述外出火部的水平高度高于内出火部的水平高度。
15.所述火盖连接有分火底座,分火底座具有分火腔体,火盖盖接在分火腔体上,火盖分火腔与分火腔体连通。
16.所述外出火部和内出火部之间形成分隔部,分隔部分别与外出火部和内出火部的底部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通过设置相互对向的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使两者产生的火焰可以在火焰碰撞区上对向对撞,加强了火焰碰撞的效果,提升燃烧器整体燃烧效率提高,有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co含量。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参见图1-图3,本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包括火盖2,火盖2内设有火盖分火腔20,火盖2上设有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外出火部21上设有外出气通道,内出火部22上设有内出气通道,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分别与火盖分火腔20连通,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相互对向设置,外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和内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相互交汇形成火焰碰撞区3,通过设置相互对向的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使两者产生的火焰可以在火焰碰撞区3上对向对撞,加强了火焰碰撞的效果,提升燃烧器整体燃烧效率提高,有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co含量,使燃烧器火焰温度达到 870℃-1160℃,比一般燃烧器产生的火焰温度提高400℃-500℃,热效率达到70-75%。
25.进一步地,外出火部21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外出火部21之间形成外补气槽23,空气可以从外补气槽23进入火焰碰撞区3并参与燃气的燃烧,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器整体燃烧能效,进一步降低燃烧产生的co含量。
26.进一步地,外出火部21上对应外补气槽23的外侧位置上设有外导流斜面211,外导流斜面211呈由下至上向内侧倾斜形状,外导流斜面211可以减少空气进入外补气槽23的阻力,提高空气进入外补气槽23的效率。
27.进一步地,内出火部22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内出火部22之间形成内补气槽24,空气可以从内补气槽24进入火焰碰撞区3并参与燃气的燃烧,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器整体燃烧能效,进一步降低燃烧产生的co含量。
28.进一步地,内出火部22上对应内补气槽24的内侧位置上设有内导流斜面221,内导流斜面221呈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形状,内导流斜面221可以减少空气进入内补气槽24的阻力,提高空气进入内补气槽24的效率。
29.进一步地,外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外出气孔251和第二外出气孔252,第一外出气孔251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外出气孔252的孔径,可以提升外出气通道的整体出气量,燃气通过第一外出气孔251和第二外出气孔252向外排出可以提升其喷射速度,有
利于提升碰撞效果。
30.进一步地,内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内出气孔261和第二内出气孔262,第一内出气孔261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内出气孔262的孔径,可以提升内出气通道的整体出气量,燃气通过第一内出气孔261和第二内出气孔262向外排出可以提升其喷射速度,有利于提升碰撞效果。
31.进一步地,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外出火部21的水平高度高于内出火部22的水平高度,便于空气从外出火部21以及内出火部22进入火焰碰撞区3参与燃烧。
32.进一步地,火盖2连接有分火底座1,分火底座1具有分火腔体(图中未标示),火盖2盖接在分火腔体上,火盖分火腔20与分火腔体连通。
33.进一步地,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之间形成分隔部27,分隔部27分别与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的底部连接,分隔部27可以使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各自产生的火焰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两者在未达到最高温时过早发生碰撞。
34.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包括火盖(2),所述火盖(2)内设有火盖分火腔(20),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2)上设有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所述外出火部(21)上设有外出气通道,所述内出火部(22)上设有内出气通道,所述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分别与火盖分火腔(20)连通,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相互对向设置,所述外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和内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相互交汇形成火焰碰撞区(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火部(21)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外出火部(21)之间形成外补气槽(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火部(21)上对应外补气槽(23)的外侧位置上设有外导流斜面(211),所述外导流斜面(211)呈由下至上向内侧倾斜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火部(22)呈凸齿形状,相邻的内出火部(22)之间形成内补气槽(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火部(22)上对应内补气槽(24)的内侧位置上设有内导流斜面(221),所述内导流斜面(221)呈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外出气孔(251)和第二外出气孔(252),所述第一外出气孔(251)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外出气孔(252)的孔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气通道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第一内出气孔(261)和第二内出气孔(262),所述第一内出气孔(261)的孔径大于的第二内出气孔(262)的孔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火部(21)的水平高度高于内出火部(22)的水平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2)连接有分火底座(1),所述分火底座(1)具有分火腔体,所述火盖(2)盖接在分火腔体上,所述火盖分火腔(20)与分火腔体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之间形成分隔部(27),所述分隔部(27)分别与外出火部(21)和内出火部(22)的底部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层火焰对撞式燃烧器,包括火盖,火盖内设有火盖分火腔,火盖上设有外出火部和内出火部,外出火部上设有外出气通道,内出火部上设有内出气通道,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分别与火盖分火腔连通,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相互对向设置,外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和内出气通道的外侧区域相互交汇形成火焰碰撞区,通过设置相互对向的外出气通道和内出气通道,使两者产生的火焰可以在火焰碰撞区上对向对撞,加强了火焰碰撞的效果,提升燃烧器整体燃烧效率提高,有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CO含量。的CO含量。的CO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承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