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热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及热泵。
背景技术:2.通常大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北方的低温高湿环境中运行时,翅片换热器除霜后的冷凝水易凝结成冰,而传统的机组并未考虑将冷凝水集中收集排放,冷凝水直接滴落在机组内进而容易导致机组内部以及周边积冰垒冰,在翅片换热器附近的冰会阻碍空气吸入而影响机组性能和引发机组故障,同时冰有可能堆积膨胀撑坏翅片换热器;更有甚者,冷凝水可能直接流到压缩机等系统以及电子膨胀阀等元器件上,各系统件以及氟路件由于被滴水凝结成的冰层包裹而影响机组的正常使用;此外,凝结在机组四周的冰容易导致人员摔倒受伤和损坏安装基座以及土壤表层,因此考虑将冷凝水集中收集排放到某处就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及热泵,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热泵机组的冷凝水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在机组内凝结成冰的技术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提供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包括
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过水孔,若干所述过水孔的排布形状与换热器的形状对应;
7.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过水孔对应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接水槽内设有排水口;
8.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用于为所述接水槽加热。
9.优选的,若干所述过水孔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相邻的过水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0.优选的,所述过水孔包括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转角处,所述第二过水孔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所述第二过水孔的宽度较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宽;所述第一过水孔的尺寸较所述第二过水孔的尺寸小。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接水槽固定耳,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接水槽固定耳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接水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水孔对应的第一接水槽和与所述第二过水孔对应的第二接水槽,所述第一接水槽的深度较所述第二接水槽的深度浅且所述第一接水槽与所述第二接水槽连通,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第二接水槽内。
13.优选的,所述接水槽的槽底呈倾斜状,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接水槽内较低的一侧端部。
14.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设于所述接水槽的外壁。
15.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保温体,所述电发热膜设于所述接水槽和所述保温体之间。
16.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保温体的固定板,所述接水槽的外壁设有固定板连接耳,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耳连接。
17.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具有上述的集中排水结构。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和热泵,该集中排水结构包括支撑板与接水槽,支撑板可用于支撑接水槽,且支撑板上开有与换热器的结构形状对应的过水孔,接水槽设置在过水孔对应位置,基于此结构,换热器上凝结的冷凝水会通过过水孔滴落到接水槽上,之后统一由设置在接水槽内的排水口排出,从而可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在机组内凝结成冰。此外,还设置有用于为接水槽加热的加热部件,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通过加热部件为接水槽加热,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在接水槽内凝结成冰而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排水顺畅。综上,基于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由于冷凝水在机组内及机组周围凝结成冰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排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排水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中排水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水槽与固定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支撑板;11、过水孔;111、第一过水孔;112、第二过水孔;12、接水槽固定耳;13、换热器加强筋;14、支撑板加强钣金;2、接水槽;21、第一接水槽;22、第二接水槽;221、排水口;222、固定板连接耳;3、加热部件;3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若干过水孔11,若干所述过水孔11的排布形状与换热器的形状对应;应用时,支撑板1安装于换热器下侧,开设过水孔11的目的在于使得换热器上滴落的冷凝水能够顺利经过过水孔11滴落到接水槽2内,则过水孔11需要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形状对应设置,具体的,根据换热器向下的正投影的形状设置,例如,当换热器为直排型翅片换热器时,过水孔11呈直排状排布;当换
热器呈l型或者c型时,过水孔11呈l型状或c型状排布;
32.该集中排水结构还包括接水槽2,所述接水槽2与所述过水孔11对应且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接水槽2内设有排水口221;即,接水槽2设置于支撑板1的底部,由支撑板1支撑接水槽2,冷凝水从换热器上滴落后,经过过水孔11滴落到接水槽2内,由接水槽2统一汇集,然后由排水口221统一排出;优选的,排水口221设置为螺纹接口,以此便于连接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出;
33.该集中排水结构还包括加热部件3,所述加热部件3用于为所述接水槽2加热。利用加热部件3为接水槽2加热,即使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也能避免接水槽2内冷凝水结冰造成堵塞,以此保证排水顺畅。
34.对于本方案的过水孔11的设置方式,优选的,参照图2,若干所述过水孔11相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上,相邻的过水孔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过水孔11之间设置加强筋,能够起到保证支撑板1强度的效果,避免过水孔11两侧的支撑板1变形。其中,可直接在支撑板1上间隔开过水孔11以形成所述加强筋,亦可采用后期加固的方式在外框和内板之间设置所述加强筋。
35.具体的,参照图2,所述过水孔11包括第一过水孔111和第二过水孔112,所述第一过水孔111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转角处,所述第二过水孔112位于所述支撑板1的边缘,所述第二过水孔112的宽度较所述换热器的宽度宽;所述第一过水孔111的尺寸较所述第二过水孔112的尺寸小。
36.换热器大部分位置对应于第二过水孔112上方,为保证冷凝水不会过多滴落到支撑板1上,第二过水孔112的宽度比换热器宽,则可另换热器向下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过水孔112内,其内侧和外侧的冷凝水都能顺利经过第二过水孔112流入接水槽2中。结合机组实际结霜后除霜时的冷凝水流量情况,应用时,通常第二过水孔112边缘距离翅片换热器外侧的间距比距离内侧的间距大。
37.对于l型或c型的换热器,过水孔11的排布也对于呈l型或c型,位于支撑板1转角处,如开设孔径较大的过水孔11,则支撑板1转角处的强度难以保证,因此,本方案在支撑板1转角处所设置的第一过水孔111的尺寸比第二过水孔112小,从而能在支撑板1转角处保留更多的材料,以保证其强度。
38.为方便接水槽2的安装,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接水槽固定耳12,所述接水槽2与所述接水槽固定耳12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接水槽固定耳12焊接固定于支撑板1的下表面,由此可避免螺钉穿透支撑板1而使换热器的翅片变形。接水槽2采用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各部件可独立加工,出现故障时可单独拆下检修及更换。
39.参照图3-7,优选的,所述接水槽2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水孔111对应的第一接水槽21和与所述第二过水孔112对应的第二接水槽22,所述第一接水槽21的深度较所述第二接水槽22的深度浅且所述第一接水槽21与所述第二接水槽22连通,所述排水口221设于所述第二接水槽21内。由此,能够满足同时对第一过水孔111和第二过水孔112滴落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同时能够在支撑板1转角处下方位置预留更多的安装空间,以方便热泵机组其他部件的安装。
40.参照图6-7,为保证接水槽2内的冷凝水能顺利流出避免积水,所述接水槽2的槽底呈倾斜状,所述排水口221位于所述接水槽2内较低的一侧端部。优选的,接水槽2的横截面
呈v形状,安装后接水槽2两端一高一低,排水口221位于接水槽2的低端,以此接水槽2内的冷凝水均会顺着接水槽2流向排水口221,最终由排水口221排出。
41.进一步的,参照图3,支撑板1的底面还设置有换热器加强筋13,换热器加强筋13可用于加强对换热器13的支撑,同时可作为过线槽使用。
42.另一方面,在支撑板1的中部设置有凸起的支撑板加强钣金14,以此能够起到有效防止支撑板1变形的效果。
43.对于加热部件3的设置,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3包括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设于所述接水槽2的外壁。电发热膜能够贴附于接水槽2外壁,且其发热面积大,能够保证给整个接水槽2加热,避免接水槽2内局部加热不够而结冰。
44.为避免电发热膜的热量在超低温环境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失,所述加热部件3还包括保温体,所述电发热膜设于所述接水槽2和所述保温体之间。优选的,保温体选择保温海绵,厚度一般设置8mm以上,为保证保温体能够与电发热膜更好贴合,保温体可通过黏贴的方式贴于电发热膜的下表面。
45.为实现对电发热膜和保温体的固定,优选的,参照图7,所述加热部件3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保温体的固定板31,所述接水槽2的外壁设有固定板连接耳222,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耳222连接。以此,通过固定板连接耳222可实现对固定板31的固定,同时使固定板31与接水槽2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供电发热膜和保温体的安装所需。其中,固定板连接耳222焊接于接水槽2上,以此可避免在接水槽2上打螺孔而破坏接水槽2的密封性造成冷凝水泄漏。
46.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中排水结构和热泵,该集中排水结构包括支撑板1与接水槽2,支撑板1可用于支撑接水槽2,且支撑板1上开有与换热器的结构形状对应的过水孔11,接水槽2设置在过水孔11对应位置,基于此结构,换热器上凝结的冷凝水会通过过水孔11滴落到接水槽2上,之后统一由设置在接水槽2内的排水口221排出,从而可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在机组内凝结成冰。此外,还设置有用于为接水槽2加热的加热部件3,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通过加热部件3为接水槽2加热,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在接水槽2内凝结成冰而造成堵塞,进而保证排水顺畅。
47.本实施例总体采用多个零部件独立生产再组装的形式,可方便生产操作,提升生产效率,应用前可进行各个零部件的提前预装,预装完成后整体装配到机组即可,在总装线上生产时操作工人不需要单个物料进行固定,模块化预装的生产降低了生产难度,既保护了操作工人的安全,也提升了总装的生产效率;本方案的集中排水结构采用可拆卸式安装,有利于售后维护,例如在进行售后维护时,如果出现电发热膜失效等特殊情况,售后维修人员可以拆卸下相应的加热部件3进行物料的更换维修。
48.实施例二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具有实施例一的集中排水结构。
50.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
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