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机,尤其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内机,都是将水侧换热器、循环水泵、电加热筒、水管阀门连接等依次装进箱体内,因箱体空间所限,安装非常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它具有拆装方便,工效高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包括壳体、门体、水氟换热器、电加热器和水泵,壳体包括顶板、后背板、侧壁板和底板,水氟换热器上设有进氟管和出氟管,进氟管和出氟管上分别设有进氟接头和出氟接头,电加热器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门体与壳体铰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的顶板、后背板和侧壁板为一体,后背板和侧壁板的下端设有内折边,内折边上设螺孔;底板上设有环形壁板、连接孔、进水接口孔和出水接口孔;
5.所述壳体的顶板、后背板和侧壁板为一体,后背板和侧壁板的下端设有内折边,内折边上设螺孔;底板上设有环形壁板、连接孔、进水接口孔、出水接口孔和排水接口孔;
6.还包括座板和接水装置,接水装置包括上开口的接水盘、设在接水盘前部的集水槽和设在集水槽底板上的排水接口;
7.所述水氟换热器、电加热器和接水装置固定在座板上构成主体模块,进氟管和出氟管向上延伸,进水管和出水管向下延伸;
8.座板与后背板可拆卸连接,进氟接头和出氟接头分别穿过壳体的顶板伸出壳体且与顶板可拆卸配合,顶板、后背板和侧壁板下端插入环形壁板内,底板支撑内折边,螺丝穿过连接孔与螺孔螺合;进出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穿过接水盘、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穿过进水接口孔和出水接口孔伸出壳体且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排水接口与排水接口孔相对应。
9.所述的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接头固定板,接头固定板上设有进氟接头孔和出氟接头孔,
10.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有避空孔;
11.进氟接头和出氟接头穿过进氟接头孔和出氟接头孔且与接头固定板固定,进氟接头和出氟接头穿过避空孔,接头固定板与顶板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12.所述的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上分别设有进水接口固定座和出水接口固定座;
13.还包括加强座板,加强座板上设有穿过孔;
14.出水接口穿过一加强座板上的穿过孔及底板上的进水接口孔,底板支撑加强座板,螺丝穿过出水接口固定座与底板螺合;进水接口穿过另一加强座板上的穿过孔及底板
上的出水接口孔,底板支撑加强座板,螺丝穿过进水接口固定座与底板螺合。
15.所述的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的后背板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二个固定孔,所述座板上设有连接孔;
16.还包括连接支撑座,连接支撑座上设有法兰和内螺纹腔;
17.连接支撑座穿过固定孔伸入壳体内,螺丝穿过座板上的连接孔与内螺纹腔螺合。
18.所述的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座板的后表面上设有环形座体,环形座体与座板的前表面支撑配合。
19.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座板的设置,水氟换热器、电加热器、水泵和接水装置安装在座板上构成主体模块,然后装入壳体内,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门体状态的立体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门体状态的主视图。
23.图4是图3的a—a视图。
24.图5是图3的b—b视图。
25.图6是图3的c—c视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9.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模块式空气源热泵内机,包括前开口的壳体1、门体2、水氟换热器3、电加热器4和水泵5,壳体1包括顶板11、后背板12、侧壁板13和底板14,水氟换热器3上设有进氟管31和出氟管32,进氟管31和出氟管32上分别设有进氟接头311和出氟接头321,电加热器4上设有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上分别设有进水接口411和出水接口421;出水管41、水泵5、电加热器4和出水管42依次连通;门体2与壳体1铰接;
30.所述壳体1的顶板11、后背板12和侧壁板13为一体,后背板12和侧壁板13的下端分别设有内折边15,内折边15上设螺孔;底板14上设有环形壁板141、连接孔142、进水接口孔143、出水接口孔144和排水接口孔145;
31.还包括座板6和接水装置7,接水装置包括上开口的接水盘71、设在接水盘前部的集水槽72和设在集水槽底板上的排水接口73,
32.所述水氟换热器3、电加热器4和接水装置固定在座板6上构成主体模块,进氟管31和出氟管32向上延伸,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向下延伸;
33.座板6与后背板12可拆卸连接,进氟接头311和出氟接头321分别穿过壳体1的顶板11伸出壳体且与顶板11可拆卸配合,顶板11、后背板12和侧壁板13下端插入环形壁板141内,底板14支撑内折边15,螺丝穿过连接孔142与内折边15上的螺孔螺合;进水接口411和出水接口421分别穿过进水接口孔143和出水接口孔144伸出壳体1且与底板14可拆卸连接;排水接口73与排水接口孔145相对。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接头固定板8,接头固定板8上设有进氟接头孔和出氟接头孔,
35.所述壳体1的顶板11上设有二个避空孔111;
36.进氟接头311和出氟接头321穿过进氟接头孔和出氟接头孔且与接头固定板8固定,进氟接头311和出氟接头321分别穿过一个避空孔111,接头固定板8与顶板11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37.所述进水接口411和出水接口421上分别设有进水接口固定座和出水接口固定座;
38.还包括加强座板9,加强座板9上设有穿过孔;
39.出水接口411穿过一加强座板9上的穿过孔及底板14上的进水接口孔143,底板14支撑加强座板9,螺丝穿过出水接口固定座与底板14螺合;进水接口421穿过另一加强座板9上的穿过孔及底板14上的出水接口孔144,底板14支撑加强座板9,螺丝穿过进水接口固定座与底板14螺合。
4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的后背板12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二个固定孔121,所述座板6上设有连接孔61;
41.还包括连接支撑座10,连接支撑座10上设有法兰101和内螺纹腔102;
42.连接支撑座10穿过固定孔121伸入壳体1内、法兰101与后背板12的后表面贴合,螺丝穿过座板6上的连接孔61与内螺纹腔102螺合;
43.如图4所示,所述座板6的后表面上设有环形座体62,环形座体62与座板6的前表面支撑配合。环形座体62的截面呈直角形。
44.本实用新型装配时,首先,将水氟换热器3、电加热器4和接水装置固定在座板6上构成主体模块,且装配好其它功能部件;其次,将主体模块由壳体1下端装入壳体1内并固定,第三,将底板与后背板和侧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将进水接口411和出水接口421与底板14固定;将进氟接头311和出氟接头321的壳体的顶板11固定,第四,装配门体2。
4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