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锅炉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锅炉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3.现有向锅炉内添加燃料通常采用人工将燃料铲入锅炉内部或通过传送装置将燃料定点输送至锅炉内部,若采用工作人员铲送燃料,则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手臂烫伤等现象,而若采用传送装置定点输送燃料,则容易造成燃料输送堆积,使得燃料燃烧火焰覆盖面积减少,进而造成锅炉内的物质受热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进料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工采用铲送燃料带来的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手臂烫伤等现象,以及采用传送装置定点输送燃料带来的的容易造成燃料输送堆积,使得燃料燃烧火焰覆盖面积减少,进而造成锅炉内的物质受热缓慢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锅炉进料装置,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靠近其上料口一侧通过第一轴杆倾斜转动连接有进料槽体,进料槽体底侧滑动连接有延长槽体,进料槽体底侧且远离锅炉本体上料口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延长槽体沿进料槽体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器,锅炉本体靠近其上料口一侧且位于进料槽体下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进料槽体围绕第一轴杆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
9.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槽体包括横截面为凹型的长槽部以及与长槽部相通的锥槽部;
10.通过设置锥槽部,有效避免燃料散落。
11.更进一步地,所述长槽部靠近锅炉本体上料口一端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上凹架,上凹架顶部与第一轴杆转动连接,所述锅炉本体靠近其上料口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轴杆转动连接的安装部;
12.通过上凹架与安装部的配合,使得进料槽体通过第一轴杆倾斜转动连接在锅炉本体靠近其上料口一侧。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长槽部前后外侧均架设有滑杆,所述延长槽体前后外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滑套;
14.通过滑杆与滑套的配合,实现延长槽体与长槽部的滑动连接,同时提高延长槽体移动的稳定性。
15.更进一步地,所述锥槽部底侧固定安装有隔热垫,所述第一驱动器输出端通过隔热头与延长槽体端部固定连接;
16.本技术方案第一驱动器优选采用气压缸,通过隔热垫与隔热头,有效避免锅炉本体的高温对气压缸工作的影响。
17.更进一步地,所述锅炉本体靠近其上料口一侧倾斜架设有弧形轨道,所述锥槽部底侧且位于隔热垫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与弧形轨道滚动配合的滚轮;
18.通过弧形轨道与滚轮的配合,实现对进料槽体的摆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进料槽体摆动过程的稳定性。
19.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架设在锅炉本体上料口一侧的机架框、架设在机架框内的第二驱动器、设置在第二驱动器输出端的转盘、固定在转盘上侧且不与转盘同轴的导杆、进料槽体底侧的下凹架、通过第二轴杆转动连接在下凹架底侧的摆动件以及转动连接在摆动件远离第二轴杆一端的第三轴杆,摆动件包括与进料槽体平行的倾斜段以及与锅炉本体上料口一侧垂直的平行段,其平行段上开设有与导杆滑动配合的滑口,第三轴杆底端与机架框转动连接;
20.本技术方案第二驱动器优选采用减速电机,通过转盘的导杆与摆动件的滑口配合,以及通过摆动件通过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分别与下凹架以及机架框的转动连接,当减速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时,从而实现进料槽体围绕第一轴杆进行摆动。
21.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料槽体远离锅炉本体一侧上方的输送带,输送带靠近锅炉本体的端部位于锥槽部上侧方;
22.通过输送带,便于将燃料持续送至锥槽部内,有效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
23.有益效果
2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料槽体的往复摆动,进而使得延长槽体进行往复摆动,从而燃料通过进料槽体与延长槽体均匀的送至锅炉本体内,使得有效避免燃料输送堆积,使之燃料均匀铺设在锅炉本体内,继而有效提高燃料燃烧火焰覆盖面积。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槽体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槽体仰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锅炉本体;2-第一轴杆;3-进料槽体;301-长槽部;302-锥槽部;4-延长槽体;5-第一驱动器;6-上凹架;7-安装部;8-滑杆;9-滑套;10-隔热垫;11-隔
热头;12-弧形轨道;13-滚轮;14-机架框;15-第二驱动器;16-转盘;17-导杆;18-下凹架;19-第二轴杆;20-摆动件;21-第三轴杆;22-滑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6.实施例
37.本实施例的一种锅炉进料装置,参照图1-6:包括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靠近其上料口一侧通过第一轴杆2倾斜转动连接有进料槽体3,进料槽体3底侧滑动连接有延长槽体4,进料槽体3底侧且远离锅炉本体1上料口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延长槽体4沿进料槽体3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器5,锅炉本体1靠近其上料口一侧且位于进料槽体3下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进料槽体3围绕第一轴杆2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
38.其中,进料槽体3包括横截面为凹型的长槽部301以及与长槽部301相通的锥槽部302;
39.通过设置锥槽部302,有效避免燃料散落。
40.其中,长槽部301靠近锅炉本体1上料口一端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上凹架6,上凹架6顶部与第一轴杆2转动连接,锅炉本体1靠近其上料口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轴杆2转动连接的安装部7;
41.通过上凹架6与安装部7的配合,使得进料槽体3通过第一轴杆2倾斜转动连接在锅炉本体1靠近其上料口一侧。
42.其中,长槽部301前后外侧均架设有滑杆8,延长槽体4前后外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杆8滑动配合的滑套9;
43.通过滑杆8与滑套9的配合,实现延长槽体4与长槽部301的滑动连接,同时提高延长槽体4移动的稳定性。
44.其中,锥槽部302底侧固定安装有隔热垫10,第一驱动器5输出端通过隔热头11与延长槽体4端部固定连接;
45.本技术方案第一驱动器优选采用气压缸,通过隔热垫10与隔热头11,有效避免锅炉本体1的高温对气压缸工作的影响。
46.其中,锅炉本体1靠近其上料口一侧倾斜架设有弧形轨道12,锥槽部302底侧且位于隔热垫10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与弧形轨道12滚动配合的滚轮13;
47.通过弧形轨道12与滚轮13的配合,实现对进料槽体3的摆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进料槽体3摆动过程的稳定性。
48.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架设在锅炉本体1上料口一侧的机架框14、架设在机架框14内的第二驱动器15、设置在第二驱动器15输出端的转盘16、固定在转盘16上侧且不与转盘16同轴的导杆17、进料槽体3底侧的下凹架18、通过第二轴杆19转动连接在下凹架18底侧的摆
动件20以及转动连接在摆动件20远离第二轴杆19一端的第三轴杆21,摆动件20包括与进料槽体3平行的倾斜段以及与锅炉本体1上料口一侧垂直的平行段,其平行段上开设有与导杆17滑动配合的滑口22,第三轴杆21底端与机架框14转动连接;
49.本技术方案第二驱动器15优选采用减速电机,通过转盘16的导杆17与摆动件20的滑口22配合,以及通过摆动件20通过第二轴杆19和第三轴杆21分别与下凹架18以及机架框14的转动连接,当减速电机带动转盘16转动时,从而实现进料槽体3围绕第一轴杆2进行摆动。
50.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料槽体3远离锅炉本体1一侧上方的输送带,输送带靠近锅炉本体1的端部位于锥槽部302上侧方;
51.通过输送带,便于将燃料持续送至锥槽部302内,有效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
52.工作原理:当需向锅炉本体1内添加燃料时,控制锅炉本体1上料口的门体打开,同时控制第一驱动器5与驱动机构启动,第一驱动器5带动延长槽体4沿进料槽体3方向移动,使得延长槽体4穿入锅炉本体1内,驱动机构带动进料槽体3围绕第一轴杆2做往复的摆动,从而当通过员工或输送带,将燃料送至倾斜的进料槽体3上后,在进料槽体3的摆动作用下,使得燃料通过延长槽体4均匀的送至锅炉本体1内,使得有效避免燃料输送堆积,使之燃料均匀铺设在锅炉本体1内,继而有效提高燃料燃烧火焰覆盖面积。
53.该装置通过控制进料槽体3的往复摆动,进而使得延长槽体4进行往复摆动,从而燃料通过进料槽体3与延长槽体4均匀的送至锅炉本体1内,使得有效避免燃料输送堆积,使之燃料均匀铺设在锅炉本体1内,继而有效提高燃料燃烧火焰覆盖面积。
5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