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器主要用于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过敏原、室内的pm2.5等,同时还可以解决由于装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室内、地下空间、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污染问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是在允许空气流动的气道设置可阻断污染物的过滤网,通过风机在风道中制造负压气流促使空气流动,从而在过滤网的作用下过滤气流携带的杂质污染物。
3.中国专利cn103822304a公开的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及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且横截面呈“s”形的隔板,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和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前后两侧的前壳板及后壳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容纳腔形成位于前侧的第一凹腔及位于后侧的第二凹腔,所述前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一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后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气流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凹腔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气流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凹腔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这种壳体采用s形的隔板将其风道分隔,但是其风道的进风和出风方向仍旧没有脱离现有离心式风机的单进单出或双进单出格局,出风口和出风方式对其风道的结构限制存在单一性问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实现不同方向进出风的双进双出离心风道。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和风轮,还包括中壳体,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分别设于中壳体的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蜗壳内设有第一涡旋风道,第二蜗壳内设有第二涡旋风道;所述中壳体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通道孔,风轮穿设于通道孔内,且风轮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内。所述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相对地设置在中壳体两侧,风轮采用滚筒式结构,风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内旋转,带动空气沿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流动,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离心风机结构。尤其在于,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进气和出气方向分别设置且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提高空气净化效率,且两个独立风道可配置不同的辅件以实现各种功能拓展。所述风轮可通过中心轴结构转动设置在上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内,或风轮一端或风轮两端设有侧叶轮以作为风轮的旋转中心支撑结构。
7.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蜗壳面向中壳体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中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座,第一蜗壳与第一卡座配对连接从而构成第一涡旋风道;所述第一蜗壳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蜗壳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第一蜗壳的侧向,而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蜗壳的外缘面上,风轮在第一涡旋风道内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流经第一涡旋风道再从第一出风口吹出,中壳体以及其上的第一卡座与第一蜗壳组成一个完整的蜗壳结构,而相对独立的第一涡旋风道可独立设置第一出风口的方向。
8.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二蜗壳面向中壳体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中壳体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座,第二蜗壳与第二卡座配对连接从而构成第二涡旋风道;所述第二蜗壳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蜗壳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第二蜗壳的侧向,而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蜗壳的外缘面上,风轮在第二涡旋风道内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流经第二涡旋风道再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中壳体以及其上的第二卡座与第二蜗壳组成二个完整的蜗壳结构,而相对独立的第二涡旋风道可独立设置第二出风口的方向。
9.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涡旋风道的螺旋起点、第二涡旋风道的螺旋起点和通道孔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风轮的以该轴线作为转动中心轴。所述第一蜗壳与中壳体构成一个独立的第一涡旋风道,第二蜗壳与中壳体构成独立的第二涡旋风道,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分别具有各自的进出风口,且二者可共用一个风轮作为驱动部件,整体结构更简洁紧凑,尤其在于,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进气和出气方向分别设置且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10.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于第一涡旋风道的螺旋终点处,第二出风口开设于第二涡旋风道的螺旋终点处。所述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螺旋终点均围绕其螺旋起点,从而使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上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可指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
11.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相对于中壳体反向设置,从而使风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涡旋风道、第二涡旋风道的螺旋方向一致。
12.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二进风口内设有强化筋骨,强化筋骨用于强化提升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强化筋骨可作为附件的安装连接件,用于设置ptc发热片或加湿模块实现功能拓展。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相对地设置在中壳体两侧,风轮采用滚筒式结构,风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内旋转,带动空气沿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流动,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离心风机结构。尤其在于,第一涡旋风道和第二涡旋风道的进气和出气方向分别设置且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提高空气净化效率,且两个独立风道可配置不同的辅件以实现各种功能拓展。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第一蜗壳;2、第二蜗壳;3、风轮;4、中壳体;5、强化筋骨;11、第一涡旋风道;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21、第二涡旋风道;22、第二进风口;23、第二出风口;41、通道孔;42、第一卡座;43、第二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进双出离心风道,包括第一蜗壳1、第二蜗壳2和风轮3,还包括中壳体4,所述第一蜗壳1和第二蜗壳2分别设于中壳体4的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蜗壳1内设有第一涡旋风道11,第二蜗壳2内设有第二涡旋风道21;所述中壳体4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通道孔41,风轮3穿设于通道孔41内,且风轮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内。所述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相对地设置在中壳体4两侧,风轮3采用滚筒式结构,风轮3在第一蜗壳1和第二蜗壳2内旋转,带动空气沿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流动,从而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离心风机结构。尤其在于,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进气和出气方向分别设置且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提高空气净化效率,且两个独立风道可配置不同的辅件以实现各种功能拓展。所述风轮3可通过中心轴结构转动设置在上述第一蜗壳1和第二蜗壳2内,或风轮3一端或风轮3两端设有侧叶轮以作为风轮3的旋转中心支撑结构。
21.所述第一蜗壳1面向中壳体4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中壳体4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座42,第一蜗壳1与第一卡座42配对连接从而构成第一涡旋风道11;所述第一蜗壳1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第一蜗壳1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3。所述第一进风口12设置在第一蜗壳1的侧向,而第一出风口13设置在第一蜗壳1的外缘面上,风轮3在第一涡旋风道11内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2进入流经第一涡旋风道11再从第一出风口13吹出,中壳体4以及其上的第一卡座42与第一蜗壳1组成一个完整的蜗壳结构,而相对独立的第一涡旋风道11可独立设置第一出风口13的方向。
22.所述第二蜗壳2面向中壳体4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中壳体4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卡座43,第二蜗壳2与第二卡座43配对连接从而构成第二涡旋风道21;所述第二蜗壳2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2,第二蜗壳2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3。所述第二进风口22设置在第二蜗壳2的侧向,而第二出风口23设置在第二蜗壳2的外缘面上,风轮3在第二涡旋风道21内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22进入流经第二涡旋风道21再从第二出风口23吹出,中壳体4以及其上的第二卡座43与第二蜗壳2组成二个完整的蜗壳结构,而相对独立的第二涡旋风道21可独立设置第二出风口23的方向。
23.所述第一涡旋风道11的螺旋起点、第二涡旋风道21的螺旋起点和通道孔41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风轮3的以该轴线作为转动中心轴。所述第一蜗壳1与中壳体4构成一个独立的第一涡旋风道11,第二蜗壳2与中壳体4构成独立的第二涡旋风道21,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分别具有各自的进出风口,且二者可共用一个风轮3作为驱动部件,
整体结构更简洁紧凑,尤其在于,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进气和出气方向分别设置且互不干扰,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24.所述第一出风口13开设于第一涡旋风道11的螺旋终点处,第二出风口23开设于第二涡旋风道21的螺旋终点处。所述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螺旋终点均围绕其螺旋起点,从而使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上的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23可指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增加空气净化器对气体流动的控制范围。所述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23上可设置扰流结构以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
25.所述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涡旋风道11和第二涡旋风道21的相对于中壳体4反向设置,从而使风轮3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涡旋风道11、第二涡旋风道21的螺旋方向一致。
26.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或第二进风口22内设有强化筋骨5,强化筋骨5用于强化提升第一蜗壳1和第二蜗壳2的结构强度,同时该强化筋骨5可作为附件的安装连接件,用于设置ptc发热片或加湿模块实现功能拓展。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