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及其分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及其分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医疗卫生防护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具有生物危害因素的高风险环境中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设备上的分流机构及其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技术属于使用电力驱动和持续供应洁净气流的正压型呼吸防护系统。其中,所谓的正压是指输入的空气流量高于流出量,因而能够在头罩内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内部压力,进而让外界的污染物不能逆气压渗入保护区域,以实现对佩戴者的呼吸保护目的。如图1所示,包括头罩1、滤盒2、电动送风机3以及传送气流的输送管4,该电动送风机3和滤盒2置于腰间,输送管4的进气端连通至腰间的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的出气端与头罩1的连接处设置在佩戴者的脑后较高位置。其中,输送管4连通至头罩1内部的结构主要分为如下两种。
3.第一种是头罩1的内部没有分流机构,输送管4的出气端通过支架等结构固定在头罩1内部,洁净气流通过输送管4吹进头罩1,并直接冲击佩戴者的头顶后部区域,沿着佩戴者的头型,流向头罩1内部的其他位置,在头罩1内形成了上述的正压环境,气流通过颈部缝隙向外流出。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且对着佩戴者头部连续吹送气流的结构,给佩戴者造成极大的不适感。
4.第二种是头罩1的内部具有分流机构,如图2所示,佩戴者佩戴一个撑开头罩1内部的环形头架a,在头架a两侧位置各设有一根喷气管b,这两根喷气管b与头架a连接一体,并对人体头部进行半包围的保护。由于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上的头架a需要具有防撞功能,因而该头架a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导致其重量达到500g左右,容易造成佩戴疲劳。
5.上述的两种头罩内部结构,都同时具有对头罩1外部气流输送管4的牵引作用。该输送管悬挂于头罩后上方,其重量靠头罩内部结构转移给佩戴者的头部进行承重。一般输送管4的重量依据材质不同而不同,约200

400克。对于长时间工作的佩戴者来说,分流机构重量与输送管4的重量将严重降低佩戴舒适性,增加疲劳感,降低工作效率。
6.另外,对于第二种的分流机构而言,将气流从人脑的后顶部引导至人的太阳穴位置和前额上部位置,使得气流优先从头罩1的面部区域向下流动,而佩戴者的颈后部最后才能分配到气流。根据伯努利定理,在头罩1内部,佩戴者面部位置气流快,压强小;颈后气流慢,压强大。而头罩1外部的大气压强相同,这就造成头罩1难以保持竖直,总会在面部位置贴向佩戴者的脸部。针对此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一种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面屏,固定在头架a上维持头罩1的形状,通过头架a的支撑而阻止头罩1的面部区域塌向佩戴者的面部。由于该面屏带有曲度和一定的硬度,造价相对较高,容易折坏,因而需要盒装,导致增加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及其分流机构,以解决现有技
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采用的分流机构导致增加系统的配重,让佩戴者难以长时间佩戴影响正常作业的技术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流机构,设置于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头罩内,所述分流机构包括电动送风机和分流件,所述电动送风机固定于人体的颈部,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连接有传送输出气体的输送管,并通过所述输送管将所述分流件支撑在所述头罩的顶部;所述分流件上设有环绕分流件外周设置的分流口,所述电动送风机往所述分流件上持续输送能够让所述头罩内部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空气流量。一方面,电动送风机作为在头罩内部佩戴在人体颈部上的装置,且电动送风机上连接有输送管,该输送管位于头罩的内部将分流件支撑在人体头顶上,以此替代传统采用头架的结构,也没有较长的输送管从外部接入头罩上,有效地解除对佩戴者头部的承重及外部拉力,提高佩戴舒适性,降低佩戴者的疲劳感。另一方面,分流件上环绕设置的分流口,并结合电动送风机往分流件持续输出的洁净气流,让头罩内部形成正压环境。以此,头罩内部无需设置头架及硬质面屏,也能够让头罩保持挺立状态,并能够使得头罩的罩壁与人体的头部保持分离,进而解决位于人体面部区域的头罩罩壁容易塌向人脸的问题,有效地简化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减少整体重量,让佩戴者可长时间佩戴。
9.对所述分流件的结构作改进,所述分流件为扁平状的圆形体,所述分流件上的分流口由多个均匀且间隔地设置于分流件外周圈上的排风孔组成。以此,让分流件上的分流口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并能够达到均匀分流的技术效果。
10.对所述分流件的结构作另一种改进,所述分流件为扁平状的星形体,所述分流件的外周圈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凸部,且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凹部,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上分别开设有所述分流口,进而提高分流效果。其中,该分流口可以优选为多个均匀且间隔设置的排风孔,也可以为开设在该凸部或凹部上的长条孔。
11.对所述分流件上的分流口结构作改进,所述分流件上的分流口为环绕所述分流件外周圈上的排风间隙。以此,对输出气流作无级分配,进而提高分流效果。
12.对所述分流件的结构再作改进,所述分流件的顶部向上拱起,且所述分流件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头罩的内顶壁抵触的弧形面。让头罩的顶部被分流件撑开,且形成向下弧线延伸的弧形罩壁,有利于对从分流件的分流口输出的气流作导向。佩戴系统后启动电动送风机,让头罩快速鼓胀并形成正压环境,即可快速地处于工作状态。
13.对所述输送管的结构作改进,所述输送管为由多个活动件依次连接而成的万向管。该输送管可优选采用万向塑料冷却管,利用管体的密封性及具有结构定型强度的特性,以起到一定的塑形作用。让输送管可弯曲成与人体后脑曲线相匹配的弧形,并起到撑起头罩的作用。输送管可作为支架对分流件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减轻对佩戴者头部的压力,让佩戴者可长时间佩戴本防护系统。
14.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设有至少两根所述输送管,所述至少两根输送管平行地往上延伸,且所述输送管向所述头罩的顶部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一方面,让至少两根输送管的组合形成双管支撑结构,既能够提高对分流件的支撑效果,让分流件可平稳地被架持于头罩的内顶部,又能增加从电动送风机传送至分流件上的气体流道,提高输出气流的功率;并且,能够增大对头罩的撑开范围,提高维持头罩鼓胀形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输送管向头罩的顶部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以使头罩不会贴在佩戴者
的头顶。让佩戴者的头部不作为分流件的承重点,进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减少佩戴者长时间佩戴产生的疲劳感。
15.再进一步的,所述分流件上设有与所述输送管数量相同的第一连接头,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设有与所述输送管数量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头,所述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及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让电动送风机、分流件以及输送管为可拆装的组件,可分别对电动送风机、分流件及输送管进行消毒清洁,有利于重复使用,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包括头罩、滤盒以及所述的分流机构,所述头罩上开设有采气孔,所述电动送风机上设有通过所述采气孔与头罩外部连通的套筒;所述滤盒内置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内部,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电动送风机上。以此,该滤盒的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生产及应用需求而设置。
17.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送风机为能够佩戴在人体颈部的u形体,所述电动送风机包括弯曲部和连接于所述弯曲部两端的臂部;所述头罩的外部设有将所述头罩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所述收紧环位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下方,且所述收紧环上具有调节所述收紧环松紧的调节件。一方面,让电动送风机形成类似颈箍或颈枕的u形体结构,方便佩戴者的穿戴或脱除。另一方面,头罩外部设置的收紧环,让佩戴者可从头罩外部操作调节件将收紧环松开,以快速地脱除防护系统,减少佩戴者在脱除环境中对所在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对处于脱除环境的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
18.本技术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及其分流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动送风机设置成位于头罩内部且佩戴在人体颈部上的装置,电动送风机上连接有输送管,该输送管位于头罩的内部将分流件支撑在人体的头顶上,可有效地替代传统采用头架的结构,也没有较长的输送管从外部接入头罩上,以此解除对佩戴者头部的承重及外部拉力,提高佩戴舒适性,降低佩戴者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19.该分流件通过输送管支撑在头罩的内顶部,以撑起及配合输出的气流撑开头罩。该分流件外周上的分流口将电动送风机输送的气流均匀吹向四周,以使输出的气流在佩戴者的头部沿着头罩的内壁均匀地向下流动,从而使得围绕在佩戴者的头部与头罩的内壁之间的气流压强均匀;并且,该电动送风机往分流件持续输出洁净气流,让头罩内部形成正压环境。以此,即使在头罩内部没有头架和硬质面屏的支撑下,也能够使头罩保持挺立状态,以确保头罩的罩壁与人体的头部保持分离,并能够解决位于人体面部区域的头罩罩壁容易塌向人脸的问题。让头罩内无需增加面屏等结构来解决罩壁塌脸的问题,有效地简化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减少整体重量,让佩戴者可长时间佩戴。
20.另外,该分流件通过输送管支撑在头罩的内顶部,即位于人体头部的上方,将电动送风机输出的气流进行分流,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出气端位于人脑后部的结构,进而避免对佩戴者的后脑持续吹风,有效地提高佩戴的舒适感。
21.本技术具有上述分流机构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中,电动送风机、输送管及分流件均设置于头罩的内部,相当于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头罩,与现有技术的将电动送风机和输送管设置在头罩外部的结构相比,更加轻巧方便,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现有技术的分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具有本技术的分流机构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罩佩戴在人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机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罩结构示意图。
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4]1‑
头罩;11

采气孔;
[0035]2‑
滤盒;
[0036]3‑
电动送风机;31

第二连接头;32

套筒;33

弯曲部;34

臂部;
[0037]4‑
输送管;
[0038]5‑
分流件;51

分流口;52

凸部;53

凹部;54

弧形面;55

凹弧面;56

第一连接头;
[0039]6‑
收紧环;61

调节件;62

固定套;63

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42]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
现对应用有本技术提供的分流机构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进行说明。请一并参
阅图3及图4,该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包括头罩1、滤盒2、电动送风机3以及分流件5,该电动送风机3及分流件5设置在头罩1的内部。该电动送风机3固定于人体的颈部,电动送风机3上连接有传送输出气体的输送管4,并通过输送管4将分流件5支撑在头罩1的内顶部。其中,该分流件5上设有环绕分流件5外周设置的分流口51。在使用时,该电动送风机3往分流件5上持续输送净化后的空气,且该持续输出的空气流量能够抵消从头罩1流出的空气流量,以使头罩1的内部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正压环境。其中,该电动送风机3固定于人体的颈部,可理解为电动送风机3作为佩戴件,佩戴在人体上。
[004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上的分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动送风机3设置成位于头罩1内部且佩戴在人体颈部上的装置,电动送风机3上连接有输送管4,该输送管4位于头罩1的内部将分流件5支撑在人体的头顶上,可有效地替代传统采用头架的结构,也没有较长的输送管4从外部接入头罩1上,以此解除对佩戴者头部的承重及外部拉力,提高佩戴舒适性,降低佩戴者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0046]
该分流件5通过输送管4支撑在头罩1的内顶部,以撑起及配合输出的气流撑开头罩1。该分流件5外周上的分流口51将电动送风机3输送的气流均匀吹向四周,以使输出的气流在佩戴者的头部沿着头罩1的内壁均匀地向下流动,从而使得围绕在佩戴者的头部与头罩1的内壁之间的气流压强均匀;并且,该电动送风机3往分流件5持续输出洁净的气流,让头罩1内部形成正压环境,进而实现对佩戴者的呼吸保护。以此,即使在头罩1内部没有头架和硬质面屏的支撑下,也能够使头罩1保持挺立状态,以确保头罩1的罩壁与人体的头部保持分离,并能够解决位于人体面部区域的头罩1罩壁容易塌向人脸的问题。让头罩1内无需增加面屏等结构来解决罩壁塌脸的问题,有效地简化整个防护系统的结构,减少整体重量,让佩戴者可长时间佩戴。
[0047]
另外,该分流件5通过输送管4支撑在头罩1的内顶部,即位于人体头部的上方,将电动送风机3输出的气流进行分流,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出气端位于人脑后部的结构,进而避免对佩戴者的后脑持续吹风,有效地提高佩戴的舒适感。
[004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送风呼吸防护系统,其主要部件的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及分流件5均设置于头罩1的内部,相当于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头罩1,与现有技术的将电动送风机3和输送管4设置在头罩1外部的结构相比,更加轻巧方便,有利于佩戴、脱除及运输。
[0049]
对于该分流件5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具体形式:
[0050]
请参阅图4,该分流件5为扁平状的圆形体,分流件5上的分流口51由多个均匀且间隔地设置于分流件5外周圈上的排风孔组成,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并能够达到均匀分流的技术效果。
[0051]
请参阅图5,该分流件5为扁平状的星形体,该星形体可优选为海星状,该分流件5的外周圈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凸部52,且相邻的凸部52之间形成有凹部53,凸部52及凹部53上分别开设有该分流口51,进而提高分流效果。其中,该分流口51可以优选为多个均匀且间隔设置的排风孔,也可以为开设在该凸部52或凹部53上的长条孔。
[0052]
此外,该分流件5还可以是能够实现引导气流均匀从分流件5的外周圈均匀排出的其他形状,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0053]
其中,该分流件5上的分流口51还可优选为环绕分流件5外周圈上的排风间隙(图未显示),以对输出气流作无级分配,进一步提高分流效果。
[0054]
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分流件5的顶部向上拱起,且分流件5的顶部具有与头罩1的内顶壁抵触的弧形面54。让头罩1的顶部被分流件5撑开,且形成向下弧线延伸的弧形罩壁,有利于对从分流件5的分流口51输出的气流作导向。佩戴系统后启动电动送风机3,让头罩1快速鼓胀并形成正压环境,即可快速地处于工作状态。
[0055]
优选地,请参阅图6,该分流件5的底部还具有与人体的头顶部形状相适配的凹弧面55,以更好地配合人体的头型。
[0056]
其中,该分流件5可优选由硅胶、abs、pvc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让分流件5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且轻巧,既能够将头罩1撑开,特别是在输出气体的配合下将头罩1快速鼓胀,又能减少对人体头部的压力,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0057]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7,该输送管4优选为由多个活动件依次连接而成的万向管。具体地,该输送管4可优选采用万向塑料冷却管,该万向塑料冷却管又叫可调塑料冷却管,是由高质量的工程塑料制作而成,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作为生产线上液体和压缩空气的综合引流部件。该管体上的活动件使用精密的注塑工艺制成,相邻活动件之间形成节点,各节点连接接触曲面经过精确的计算并使用很高的注塑技术制造而成。因此,此种管体内部无需增加导管,仅靠自身接触曲面即可有极好的密封性,且具有支撑强度,能够起到一定的塑形作用。因此,该输送管4优选为上述的万向管,可弯曲成与人体后脑曲线相匹配的弧形,并起到撑起头罩1的作用。另外,该输送管4可作为支架对分流件5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减轻对佩戴者头部的压力,让佩戴者能够长时间佩戴本防护系统。
[0058]
其中,该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至少两根该输送管4,该至少两根输送管4平行地往上延伸,以形成双管支撑结构。既能够提高对分流件5的支撑效果,让分流件5可平稳地被架持于头罩1的内顶部,又能增加从电动送风机3传送至分流件5上的气体流道,提高输出气流的功率;并且,能够增大对头罩1的撑开范围,提高维持头罩1鼓胀形状的稳定性。
[0059]
优选地,该输送管4向头罩1的顶部延伸的高度高于人体的头顶部,以使头罩1不会贴在佩戴者的头顶。让佩戴者的头部不作为分流件5的承重点,进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减少佩戴者长时间佩戴产生的疲劳感。
[0060]
另外,请参阅图7,该分流件5上设有与输送管4数量相同的第一连接头56,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与输送管4数量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头31,输送管4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连接头56及第二连接头31连接。让电动送风机3、分流件5以及输送管4为可拆装的组件,可分别对电动送风机3、分流件5及输送管4进行消毒清洁,有利于重复使用,降低重复使用的风险。
[0061]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8,头罩1上开设有采气孔11,电动送风机3上设有通过该采气孔11与头罩1外部连通的套筒32。该滤盒2设置在头罩1的外部,并可拆卸地连接于电动送风机3上与套筒32连接。其中,该滤盒2的设置形式还可以是设置在头罩1内,与电动送风机3上的套筒32连接;或者,内置于电动送风机3的内部。以此,该滤盒2的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生产及应用需求而设置。
[0062]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9,该电动送风机3优选为能够佩戴在人体颈部的u形体,即类似颈箍或颈枕的结构,该电动送风机3包括弯曲部33和连接于弯曲部33两端的臂部34。在佩戴时,弯曲部33与人体的颈后方部位贴合,两臂部34分别位于
人体颈部的两侧。让整个电动送风机3环绕于人体的颈部外,方便佩戴者的穿戴或脱除。
[0063]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8及图10,该头罩1的外部设有将头罩1的罩壁收紧于人体上的收紧环6,该收紧环6位于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且收紧环6上具有调节收紧环6松紧的调节件61。在本实施例中,该收紧环6包括固定于头罩1外壁上的固定套62,该固定套62优选为位于电动送风机3的下方且围绕头罩1外壁一圈的环形套。固定套62内套装有拉绳63,固定套62上还开设有供该拉绳63穿出的开口。该调节件61可优选为弹性扣,该弹性扣可优选采用塑料弹簧扣,并设置在穿出该开口的拉绳63上。在佩戴者戴上头罩1后,可以通过位于头罩1外部的调节件61拉紧或松开拉绳63,进而调节头罩1的罩壁跟人体的松紧度。在脱除时,佩戴者可从头罩1外部操作调节件61而松开收紧环6,以方便快速地脱除防护系统,减少佩戴者在脱除环境中对所在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对处于脱除环境的其他人员的感染风险。
[006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电动送风机3往所述分流件5上持续输送能够让所述头罩1内部形成高于外部大气压的空气流量,并在上述收紧环6限制头罩1内部气流自由流出,让头罩1内部形成正压环境,可有效地阻止不经过滤的外部空气、病原体及病原气溶胶等,从收紧环6的收紧区域窜入头罩1内部,有效地降低位于头罩1内部的电动送风机3、输送管4以及分流件5受污染,有利于消毒清洁后重复使用。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