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选择、清除氧化铁皮、烘干、涂层处理、热处理、拉丝、镀层处理等,钢丝成型后需要将其卷绕在卷筒上,目前的卷绕方式都是直接通过电机带动卷筒收卷钢丝,钢丝在卷筒上缠绕混乱,经常导致卷筒中部卷绕大量钢丝而两侧钢丝较少,使得卷绕后的钢丝在卷筒上成梭型分布,浪费卷筒空间,且使用时容易导致钢丝相互缠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间安装卷筒,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固定安装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外壁固定安装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卷筒,所述固定板旁的底座上安装排线机构,所述排线机构与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安装皮带轮,所述皮带轮间套接传动带,所述排线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安装导线块,所述导线块靠近固定板的外壁固定安装引线架,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顶部安装绷紧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可以带动卷筒收卷钢丝的同时,通过传动带和皮带轮使得排线机构同步移动,从而将钢丝均匀排布在卷筒上。
7.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底座远离电机一侧的固定板上滑动套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板,所述夹板和另一个固定板上均转动套接转动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相靠近的一端均开有卡槽,所述卷筒的两端均开有卡块,所述卡块滑动卡接卡槽,所述限位杆间的固定板上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夹紧螺栓,所述夹紧螺栓的端面转动卡接夹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快速拆装卷筒。
9.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卡块和卡槽为相配合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板的间距大于卷筒的长度、卡块的长度、转动套的长度和夹板的厚度之和。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卷筒能够卡接在转动套内并跟随其转动。
11.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传动带和皮带轮为同步带结构,所述引线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耐磨套,所述导线块和引线架均开有正对耐磨套的通孔,所述耐磨套为喇叭状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钢丝进行导向
13.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排线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套接在底座内,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皮带轮,所述底座内转动套接蜗轮,所述传动轴上固定安装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蜗轮,所述蜗轮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贯穿底座的顶部并固定连接半齿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导轨,所述导轨间滑动卡接滑板,所述滑板的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紧密贴合底座的顶面,所述半齿轮啮合齿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将钢丝往复均匀的排布在卷筒上。
15.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齿条的底部转动安装多个滚珠,且滚珠贴合底座,所述蜗轮的齿数等于半齿轮上齿数的两倍,所述齿条的长度等于卷筒的内壁间距,且所述齿条的齿间距等于钢丝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钢丝排布时紧密贴合。
17.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绷紧机构包括导向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固定套接缓冲座,所述导向杆上滑动套接导向套,两个所述导向套的外壁间固定安装重力块,所述导向套的底部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限位盘。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丝绷紧,便于排线机构对其进行排线。
19.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缓冲座为弹性橡胶中空圆柱结构,且缓冲座的外径大于弹簧的直径,所述重力块上开有通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重力块下滑时进行缓冲。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发明利用电机5带动卷筒3卷绕钢丝时,通过传动带13和皮带轮6同步带动排线机构7移动,排线机构7沿卷筒3轴向往复移动,且卷筒3内转动一周,排线机构7移动距离等于钢丝直径,从而将钢丝逐圈卷绕在卷筒3上,实现均匀卷绕;
23.2.本发明利用绷紧机构使得钢丝始终保持绷紧状态,便于排线和卷绕,使用便捷;
24.3.本发明利用夹紧螺栓带动夹板移动,从而实现转动套快速卡接和脱离卡块,实现卷筒的快速更换,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排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卡槽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卷筒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固定板;3、卷筒;4、电机座;5、电机;6、皮带轮;7、排线机构;71、传动轴;72、蜗杆;73、蜗轮;74、转轴;75、导轨;76、滑板;77、齿条;78、半齿轮;8、绷紧机构;81、缓冲座;82、弹簧;83、导向套;84、重力块;85、导向杆;86、限位盘;9、立柱;10、导线块;11、引线架;12、耐磨套;13、传动带;14、夹板;15、限位杆;16、转动套;17、卡槽;18、卡块;19、夹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参照图1-4,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端顶部固定安装两个固定板2,固定板2的顶部间安装卷筒3,一个固定板2的外壁固定安装电机座4,电机座4的外壁固定安装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卷筒3,固定板2旁的底座1上安装排线机构7,排线机构7与电机5的输出轴上均安装皮带轮6,皮带轮6间套接传动带13,排线机构7的顶部固定安装立柱9,立柱9的顶部固定安装导线块10,导线块10靠近固定板2的外壁固定安装引线架11,底座1的另一端顶部安装绷紧机构8。钢丝依次穿过绷紧机构8、导线块10和引线架11并连接卷筒3,电机5带动卷筒3卷绕钢丝时,通过传动带13和皮带轮6同步带动排线机构7移动,排线机构7沿卷筒3轴向往复移动,且卷筒3内转动一周,排线机构7移动距离等于钢丝直径,从而将钢丝逐圈卷绕在卷筒3上,实现均匀卷绕。
32.底座1远离电机5一侧的固定板2上滑动套接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板14,夹板14和另一个固定板2上均转动套接转动套16,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套16,转动套16相靠近的一端均开有卡槽17,卷筒3的两端均开有卡块18,卡块18滑动卡接卡槽17,限位杆15间的固定板2上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夹紧螺栓19,夹紧螺栓19的端面转动卡接夹板14,卡块18和卡槽17为相配合的长方体结构,固定板2的间距大于卷筒3的长度、卡块18的长度、转动套16的长度和夹板14的厚度之和,则转动夹紧螺栓19,夹紧螺栓19带动夹板14远离电机5,则转动套16间间距增大,便于卷筒3取出和放入,夹紧螺栓19带动夹板14靠近电机5时,转动套16上的卡槽17卡接卡块18,从而将卷筒3固定,便于电机5带动卷筒3转动,实现卷筒3的快速更换。
33.传动带13和皮带轮6为同步带结构,且传动比为1:1,从而确保卷筒3转动一周排线机构7同步移动,引线架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耐磨套12,导线块10和引线架11均开有正对耐磨套12的通孔,耐磨套12为喇叭状结构,便于对钢丝进行导向排线。
34.排线机构7包括传动轴71,传动轴71转动套接在底座1内,传动轴71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皮带轮6,底座1内转动套接蜗轮73,传动轴71上固定安装蜗杆72,蜗杆72啮合蜗轮73,蜗轮73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74的一端,转轴74的另一端转动贯穿底座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半齿轮78,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导轨75,导轨75间滑动卡接滑板76,滑板76的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齿条77,齿条77的底部紧密贴合底座1的顶面,半齿轮78啮合齿条77,则电机5带动卷筒3转动时通过传动带13和皮带轮6带动传动轴71同步转动,传动轴71带动蜗杆72连续转动,蜗杆72带动蜗轮73转动,蜗轮73通过转轴74带动半齿轮78连续转动,半齿轮78交替啮合滑板76两侧的齿条77,从而带动滑板76往复移动,便于将钢丝沿卷筒3的轴向进行排线。
35.齿条77的底部转动安装多个滚珠,且滚珠贴合底座1,减小摩擦,便于齿条77在底座1上移动,蜗轮73的齿数等于半齿轮78上齿数的两倍,齿条77的长度等于卷筒3的内壁间距,且齿条77的齿间距等于钢丝的直径,则卷筒3转动一圈,传动轴71转动一圈,蜗轮73和半齿轮78均转动一个轮齿,齿条77移动一个齿间距的距离,则钢丝卷绕一周沿卷筒3轴向移动一个直径的距离,使得钢丝沿卷筒3轴向紧密贴合排布。
36.绷紧机构8包括导向杆85,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两个导向杆85,导向杆85的底部固定套接缓冲座81,导向杆85上滑动套接导向套83,两个导向套83的外壁间固定安装重力块84,导向套83的底部固定安装弹簧82,导向杆85的顶部固定安装限位盘86,缓冲座81为弹
性橡胶中空圆柱结构,且缓冲座81的外径大于弹簧82的直径,重力块84上开有通孔,则钢丝穿过重力块84上的通孔,重力块84通过导向套83沿导向杆85滑动,从而使得排线机构7带动导线块10移动时,钢丝带动重力块84升降,重力块84的重力使得钢丝保持绷紧,便于排线和卷绕。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本发明使用时,钢丝依次穿过重力块84、导线块10、引线架11和耐磨套12并缠绕在卷筒3上,电机5带动卷筒3转动卷绕钢丝,同时通过传动带13和皮带轮6带动传动轴71同步转动,传动轴71带动蜗杆72连续转动,蜗杆72带动蜗轮73转动,蜗轮73通过转轴74带动半齿轮78连续转动,半齿轮78交替啮合滑板76两侧的齿条77,从而带动滑板76沿滚筒3轴向进行往复移动,卷筒3转动一圈,传动轴71转动一圈,蜗轮73和半齿轮78均转动一个轮齿,齿条77移动一个齿间距的距离,则钢丝卷绕一周沿卷筒3轴向移动一个直径的距离,使得钢丝沿卷筒3轴向紧密贴合排布,充分利用卷筒3内部空间,且避免钢丝卷绕错乱导致使用时缠绕打结。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