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轿壁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梯轿厢系统根据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的相关标准,其中gb7588-2003规定电梯轿厢上部和下部必须设有通风口,且上部和下部通风口的有效面积均不小于电梯轿厢有效面积的1%。目前大多数电梯单层轿壁轿厢结构如图1所示。轿厢主要分为轿顶、轿壁、轿底;因通风面积的需要,传统轿厢装配时,轿壁分别与轿顶、轿底留一定缝隙以保证通风面积足够。较大的缝隙会造成井道噪声直接通过缝隙传递到轿厢内,导致轿厢隔声不好,降低电梯乘坐时的舒适性。
3.中国专利文献cn205990142u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通风结构,轿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向背面翻折的连接边部,轿壁盖板覆盖在轿壁的的背面,轿壁盖板的上端搭在轿壁的顶部的连接边部上,轿壁盖板的下端搭在轿壁的底部的连接边部上,轿壁盖板和轿壁围成了一个中空的空间,隔音棉层设置在轿壁的背面,位于轿壁和轿壁盖板之间。隔音棉层沿上下延伸贴合在轿壁的背面,轿壁盖板的中间开设有外通风孔,隔音棉层和轿壁盖板之间形成与外通风孔相连通并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的换气缝隙。轿壁的项部开设有连通电梯轿厢内部和换气缝隙的上通风孔,轿壁的底部开设有连通电梯轿厢内部和换气缝隙的下通风孔。隔音棉层的上端与轿壁的顶部的连接边部之间具有上通风缝隙,隔音棉层的下端与轿壁的底部的连接边部之间具有下通风缝隙。当气流从轿壁盖板4的外通风孔进入以后,沿着换气缝隙分成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沿着换气缝隙向上经过隔音棉层与轿壁的项部的连接边部之间的上通风缝隙后,再经由上通风孔进入轿厢内部;另一股气流沿着换气缝隙向下经过隔音棉层与轿壁的底部的连接边部之间的下通风缝隙后,再经由下通风孔进入轿厢内部,从而使电梯轿厢通风结构实现了自然换气。该电梯轿厢通风结构,需要在轿壁顶部及底部开设朝向电梯轿厢内侧的上通风孔及下通风孔,朝向电梯轿厢内侧的上通风孔及下通风孔影响电梯轿厢美观,需要在轿壁内侧覆盖内装饰轿壁遮挡上通风孔及下通风孔,成本高,并会增加轿厢重量或减小轿厢有效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在保证通风面积不变、减小轿厢内噪音的同时不会增加轿厢轿壁结构整体轮廓尺寸,不会与轿厢其他部件干涉,同时安装过程不需要额外工艺,便于安装。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其包括轿壁板1、踢脚板2及封板3;
6.所述踢脚板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踢脚上横面21及踢脚竖面22;
7.踢脚上横面21外端接踢脚竖面22上端;
8.所述轿壁板1包括轿壁竖面11及轿壁下横折面12;
9.轿壁下横折面12内端接轿壁竖面11下端;
10.所述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贴合安装;
11.所述封板3,包括一个中间横扣板30、m个上扣板31及n个下扣板32,m、n均为正整数;
12.m个上扣板31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n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
13.所述封板3扣合到轿壁板1外侧,形成消声风道;
14.中间横扣板30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主通道40;
15.m个上扣板31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m个进风通道41;
16.n个下扣板32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n个出风通道42;
17.m个进风通道41同n个出风通道42错位连通到主通道40;
18.n个下扣板32的下端密封连接到所述轿壁下横折面12,并且各个下扣板32的下端处的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均分别形成有连通相应出风通道42的通风孔;
19.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竖面22下端用于抵靠到电梯轿厢底板。
20.较佳的,m》n。
21.较佳的,m》n,n为1;
22.m个上扣板31中的两个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前后两端处,1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中间处。
23.较佳的,m为2,n为1;
24.2个上扣板31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前后两端处,1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中间处。
25.较佳的,所述封板3同所述轿壁板1通过粘贴或者焊接密封连接到一起。
26.较佳的,在围成消声风道的封板3、轿壁竖面11的风道侧面粘贴吸声材料9。
27.较佳的,所述吸声材料9采用吸音棉。
28.较佳的,所述吸声材料9的非贴附面形成有吸音尖劈。
29.较佳的,所述吸音尖劈的形状是三角形或者圆锥形。
30.较佳的,在消声风道相对两侧布置吸声材料9,相对两侧布置的吸声材料9的吸音尖劈相互交错。
31.较佳的,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上横面21同电梯轿厢底板之间用于扣合内饰扣板6;
32.所述通风孔形成在内饰扣板6同踢脚竖面22之间的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
33.较佳的,所述内饰扣板6同电梯轿厢底板之间形成有0.1mm~2mm的缝隙。
34.较佳的,所述踢脚板2的截面为“]”形,分为踢脚上横面21、踢脚竖面22及踢脚下横面23;
35.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下横面23抵靠到电梯轿厢底板;
36.内饰扣板6扣合在踢脚上横面21同踢脚下横面23之间;
37.内饰扣板6同踢脚下横面23之间形成有0.1mm~2mm的缝隙。
38.较佳的,m个进风通道41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n个出风通道42的有效通风面积之
和、主通道40的最小截面积、通风孔的总面积均不小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规定的有效面积。
39.较佳的,m个进风通道41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同n个出风通道42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的比值在0.8~1.2之间。
40.较佳的,进风通道41的截面、出风通道42的截面及通风孔是方形或圆形。
41.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由封板3、轿壁竖面11、轿壁下横折面12共同围成一消声风道替代轿壁与踢脚板直接的缝隙,空气经过进风通道41、主通道40、出风通道42及形成在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上的相应通风孔进入踢脚板2然后进入与轿厢,由于m个进风通道41、n个出风通道42错位连通到主通道40而使形成的消声风道有多次折弯,在保证通风面积不变、减小轿厢内噪音的同时不会增加轿厢轿壁结构整体轮廓尺寸,不会与轿厢其他部件干涉,同时安装过程不需要额外工艺,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是现有的单层轿壁轿厢结构及轿厢缝隙示意图;
4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4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4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一实施例的吸声材料示意图。
4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48.1轿壁板;11轿壁竖面;12轿壁下横折面;2踢脚板;21踢脚上横面;22踢脚竖面;23踢脚下横面;3封板;30中间横扣板;31上扣板;32下扣板;40主通道;41进风通道;42出风通道;9吸声材料;6内饰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实施例一
51.如图2、图3所示,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包括轿壁板1、踢脚板2及封板3;
52.所述踢脚板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踢脚上横面21及踢脚竖面22;
53.踢脚上横面21外端接踢脚竖面22上端;
54.所述轿壁板1包括轿壁竖面11及轿壁下横折面12;
55.轿壁下横折面12内端接轿壁竖面11下端;
56.所述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贴合安装;
57.所述封板3,包括一个中间横扣板30、m个上扣板31及n个下扣板32,m、n均为正整
数;
58.m个上扣板31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n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
59.所述封板3扣合到轿壁板1外侧,形成消声风道;
60.中间横扣板30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主通道40;
61.m个上扣板31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m个进风通道41;
62.n个下扣板32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n个出风通道42;
63.m个进风通道41同n个出风通道42错位连通到主通道40;
64.n个下扣板32的下端密封连接到所述轿壁下横折面12,并且各个下扣板32的下端处的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均分别形成有连通相应出风通道42的通风孔;
65.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竖面22下端用于抵靠到电梯轿厢底板。
66.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轿壁板1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板2的踢脚上横面21贴合安装消除缝隙,将封板中部的中间横扣板30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主通道40,将封板3上部的m个上扣板31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m个进风通道41,将封板3下部的n个下扣板32同轿壁竖面11扣合形成消声风道的n个出风通道42,m个进风通道41、n个出风通道42错位连通到主通道40,主通道40、m个进风通道41及n个出风通道42共同构成消声风道;并将封板3下部的n个下扣板32的下端密封连接到所述轿壁下横折面12,并且各个下扣板32的下端处的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均分别形成有连通相应出风通道42的通风孔。该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由封板3、轿壁竖面11、轿壁下横折面12共同围成一消声风道替代轿壁与踢脚板直接的缝隙,空气经过进风通道41、主通道40、出风通道42及形成在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上的相应通风孔进入踢脚板2然后进入与轿厢,由于m个进风通道41、n个出风通道42错位连通到主通道40而使形成的消声风道有多次折弯,在保证通风面积不变、减小轿厢内噪音的同时不会增加轿厢轿壁结构整体轮廓尺寸,不会与轿厢其他部件干涉,同时安装过程不需要额外工艺,便于安装。
67.实施例二
68.基于实施一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m》n。
69.较佳的,m》n,n为1;
70.m》n,n为1;
71.m个上扣板31中的两个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前后两端处,1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中间处。
72.较佳的,m为2,n为1;
73.2个上扣板31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上侧前后两端处,1个下扣板32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扣板30下侧中间处。
74.较佳的,所述封板3同所述轿壁板1通过粘贴或者焊接密封连接到一起。
75.实施二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在封板3的中间横扣板30下侧中间处连接下扣板32用以形成出风通道42。
76.实施例三
77.基于实施一或二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在围成消声风道的封板3、轿壁竖面11的风
道侧面粘贴吸声材料9。
78.较佳的,所述吸声材料9采用吸音棉或其他吸音材料。
79.实施三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消声风道在为轿厢通风的同时还具有消音功能。
80.实施例四
81.基于实施三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吸声材料9的非贴附面形成有吸音尖劈。
82.较佳的,吸音尖劈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圆锥形,吸音尖劈在不影响通风面积情况下尽可能大。
83.较佳的,在消声风道相对两侧布置吸声材料9,相对两侧布置的吸声材料9的吸音尖劈相互交错,从而可以保证通风面积不受吸音尖劈设计影响,同时可以提高吸音能力。
84.实施四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为提高消声风道中吸音效果,对吸音材料形状进行优化,在吸声材料9非贴附面设计吸音尖劈,提高吸音效果。
85.实施例五
86.基于实施一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上横面21同电梯轿厢底板之间用于扣合内饰扣板6;
87.所述通风孔形成在内饰扣板6同踢脚竖面22之间的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轿壁下横折面12和踢脚上横面21。
88.较佳的,所述内饰扣板6同电梯轿厢底板之间形成有0.1mm~2mm的缝隙。
89.实施例六
90.基于实施一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所述踢脚板2的截面为“]”形,分为踢脚上横面21、踢脚竖面22及踢脚下横面23;
91.所述踢脚板2的踢脚下横面23抵靠到电梯轿厢底板;
92.内饰扣板6扣合在踢脚上横面21同踢脚下横面23之间;
93.内饰扣板6同踢脚下横面23之间形成有0.1mm~2mm的缝隙。
94.实施六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空气经过消声通道、通风孔,最后经过内饰扣板6与踢脚板2缝隙进入轿厢,保证通风面积不变的同时不会增加轿厢轮廓尺寸,避免与其他部件干涉。
95.实施例七
96.基于实施一的电梯轿厢轿壁结构,m个进风通道41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n个出风通道42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主通道40的最小截面积、通风孔的总面积均不小于相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规定的有效面积。
97.较佳的,m个进风通道41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同n个出风通道42的有效通风面积之和的比值在0.8~1.2之间。
98.较佳的,进风通道41的截面、出风通道42的截面及通风孔可以是方形、圆形等任何形状。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