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动叉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电动叉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叉车。


背景技术:

2.电动叉车是指以电来进行作业的叉车,大多数都是为蓄电池工作。而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现有的电动叉车设置有配重,这些配重大部分是设置在叉车的后侧使得叉车形成后置配重,同时这些配重大部分是设置在叉车的内部,由于配重设置在车内,就导致了在增加配重或减少配重时,人工进行操作极其不方便,同时后者配重的叉车前面的驱动轮摩擦力较小,急刹车时容易导致翻车。所以亟需一种能够方便调节配重,克服后置配重弊端的新型电动叉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叉车,能够解决电动叉车配重不便于更换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动叉车,包括叉车,所述叉车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中置箱,叉车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后置箱,中置箱的内部设置有中置配重装置,后置箱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后置箱的内部设置有可移动配重架,后置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门板,中置箱右表面设置有挡板,挡板通过螺丝连接在中置箱的右表面,中置箱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门板前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右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栓,后置箱右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分别于两个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栓孔。
5.优选的,所述中置配重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中置箱内部的左表面,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框,配重框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
6.优选的,所述可移动配重架包括两个连接轴,两个连接轴均设置在后置箱的内部,两个连接轴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两个连接轴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
7.优选的,四个所述滑轮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位于配重框底面的左侧,配重框与两个固定槽滑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新型电动叉车,通过中置配重装置的设置,配重框从中置箱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就方便对配重框内部的配重块进行操作,无论是增加配重还是减少配重,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均能够方便操作,需要人工将配重块放置在配重框的内部即可,通过该装置将配重块移动至中置箱内部,降低了人工更换配重的劳动强度,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11.(2)、该新型电动叉车,通过可移动配重架的设置,隔板移动将托板从后置箱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能够更加轻松的将配重放置在托板上,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能够方便调节后置箱内部内部的配重,通过配重的调节,使得叉车适用于运输各种货物,从而提升了叉车的适用范围。
12.(3)、该新型电动叉车,通过中置配重装置和可移动配重架的设置,使得整个叉车的配重形成中后置,这样与传统的后置配重相比,中后置配重能够提高叉车前轮配重压力,可减少叉车重车升高时和急转向等侧翻事故,同时配重中置可以增加前面驱动轮压力,加大摩擦力提高驱动力,道路适应力强,通过性好,并减少驱动轮打滑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13.(4)、该新型电动叉车,叉车配多档位驱动桥,桥为十档桥,多级传动比实现低速大扭力和多速选择提高叉车工作效率,避免行走电路超负荷工作,保护电路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叉车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叉车中置配重装置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叉车中置配重装置平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叉车可移动配重架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叉车、2中置箱、3后置箱、4合页、5门板、6挡板、7固定槽、8配重框、9配重块、10螺纹杆、11电机、12螺纹套、13固定板、14螺栓、15螺栓孔、16支撑板、17隔板、18托板、19连接轴、20滑槽、21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动叉车,包括叉车1,叉车1配多档位驱动桥,桥为十档桥,多级传动比实现低速大扭力和多速选择提高叉车工作效率,避免行走电路超负荷工作,保护电路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工作,叉车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中置箱2,叉车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后置箱3,中置箱2的内部设置有中置配重装置,
27.进一步地,后置箱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合页4,合页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门板5,中置箱2右表面设置有挡板6,挡板6通过螺丝连接在中置箱2的右表面,中置箱2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固定槽7,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合页4移动门板5,门板5移动后置箱3的内部露出从而对后置箱3的内部进行操作,将螺丝卸掉进而将挡板6移动,挡板6移动中置箱2的内部露出,从而对中置箱2的内部进行操作。
28.进一步地,中置配重装置包括电机11,电机11固定连接在中置箱2内部的左表面,电机11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叙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套12,螺纹套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配重框8,螺纹套12位于配重框8底面的左侧,配重框8与两个固定槽7滑动连接,配重框8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9,在使用该装置时,当挡板6被拆除后,通过启动电机11带动螺纹杆10进行转动,螺纹杆10转动带动螺纹套12进行移动,螺纹套12移动带动配重框8在两个固定槽7的内部进行移动,配重框8从中置箱2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就方便对配重框8内部的配重块9进行操作,无论是增加配重还是减少配重,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均能够方便操作,需要人工将配重块9放置在配重框8的内部即可,通过该装置将配重块9移动至中置箱2内部,降低了人工更换配重的劳动强度,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1-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门板5前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两个固定板13的右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后置箱3右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分别于两个螺栓14螺纹连接的螺栓孔15,后置箱3内部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0,后置箱3的内部设置有可移动配重架;
31.进一步地,可移动配重架包括两个连接轴19,两个连接轴19均设置在后置箱3的内部,两个连接轴19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21,四个滑轮21分别与两个滑槽20滑动连接,两个连接轴19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隔板17,隔板17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18;
32.进一步地,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拉动隔板17带动支撑板16进行移动,支撑板16移动带动两个连接轴19移动,两个连接轴19移动,带动四个滑轮21分别在两个滑槽20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隔板17移动将托板18从后置箱3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能够更加轻松的将配重放置在托板18上,通过该装置的设置,能够方便调节后置箱3内部内部的配重,通过配重的调节,使得叉车1适用于运输各种货物,从而提升了叉车1的适用范围,后置箱3内部的配重调节完成后将可移动配重架移动至后置箱3的内部,将门板5关闭,利用螺栓14与螺栓孔15螺纹连接,将门板5固定牢固即可,这样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可移动配重架从后置箱3的内部滑出,导致发生事故,从而提升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33.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合页4移动门板5,门板5移动后置箱3的内部露出从而对后置
箱3的内部进行操作,将螺丝卸掉进而将挡板6移动,挡板6移动中置箱2的内部露出,从而对中置箱2的内部进行操作,之后启动电机11带动螺纹杆10进行转动,螺纹杆10转动带动螺纹套12进行移动,螺纹套12移动带动配重框8在两个固定槽7的内部进行移动,配重框8从中置箱2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就方便对配重框8内部的配重块9进行操作,然后通过拉动隔板17带动支撑板16进行移动,支撑板16移动带动两个连接轴19移动,两个连接轴19移动,带动四个滑轮21分别在两个滑槽20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隔板17移动将托板18从后置箱3的内部移动出来,这样能够更加轻松的将配重放置在托板18上,最后将门板5关闭,利用螺栓14与螺栓孔15螺纹连接,将门板5固定牢固即可,这样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可移动配重架从后置箱3的内部滑出。
3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