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旋转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卸料装置领域,具体的涉及旋转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原先拆捆(捆带温度60度左右)后由人工取走捆带废料,将废料放置到废料斗区域的废料斗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在废料输送机与废料斗之间增设旋转卸料装置,实现废料的自动卸料。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人工卸料浪费人力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旋转卸料装置,其能够实现废料的自动卸料。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旋转卸料装置,其包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的入口设置于废料运输机的出口处,所述溜槽的出口设置于废料斗上方,呈斜向下布置;所述溜槽的出口处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顶部通过第一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所述溜槽的出口顶部;所述溜槽靠近出口处两侧旋转安装有下拉气缸,第一连杆一端分别旋转安装于所述下拉气缸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轴。
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7.所述溜槽入口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旋转套内,所述旋转套固定安装于机架;所述机架上旋转安装有前推气缸,第二连杆一端旋转安装于所述前推气缸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旋转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当废料运输机内的废料陆续进入溜槽并停留一定时间后,下拉气缸拉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旋转轴逆时针旋转,翻板随着打开,使废料进入废料斗内,进入完成后,下拉气缸反方向推动使翻板闭合即可实现废料的自动卸料;废料卸料完成后,前推气缸推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旋转轴即溜槽水平方向旋转,使溜槽离开废料斗,不影响废料斗满后经行车吊装更换空的废料斗,而此时废料运输机会继续工作,废料会持续落至溜槽中。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11.图中: 1机架;2废料运输机;3废料斗;4溜槽;5翻板;51第一旋转轴;52下拉气缸;53第一连杆;6第二旋转轴;61旋转套;62前推气缸;63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
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13.旋转卸料装置,其包括溜槽4,溜槽4的入口设置于废料运输机2的出口处,溜槽4的出口设置于废料斗3上方,呈斜向下布置;溜槽4的出口处设置有翻板5,翻板5顶部通过第一旋转轴51旋转安装于溜槽4的出口顶部;溜槽4靠近出口处两侧旋转安装有下拉气缸52,第一连杆53一端分别旋转安装于下拉气缸52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旋转轴51。
14.溜槽4入口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6,第二旋转轴6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旋转套61内,旋转套61固定安装于机架1;机架1上旋转安装有前推气缸62,第二连杆63一端旋转安装于前推气缸62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旋转轴6。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当废料运输机2内的废料陆续进入溜槽4并停留一定时间后,下拉气缸52拉动第一连杆53,带动第一旋转轴51逆时针旋转,翻板5随着打开,使废料进入废料斗3内,进入完成后,下拉气缸52反方向推动使翻板5闭合即可实现废料的自动卸料;废料卸料完成后,前推气缸62推动第二连杆63,带动第二旋转轴6即溜槽4水平方向旋转,使溜槽4离开废料斗3,不影响废料斗3满后经行车吊装更换空的废料斗3,而此时废料运输机2会继续工作,废料会持续落至溜槽4中。


技术特征:
1.旋转卸料装置,其包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的入口设置于废料运输机的出口处,所述溜槽的出口设置于废料斗上方,呈斜向下布置;所述溜槽的出口处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顶部通过第一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所述溜槽的出口顶部;所述溜槽靠近出口处两侧旋转安装有下拉气缸,第一连杆一端分别旋转安装于所述下拉气缸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入口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旋转套内,所述旋转套固定安装于机架;所述机架上旋转安装有前推气缸,第二连杆一端旋转安装于所述前推气缸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旋转轴。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人工卸料浪费人力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旋转卸料装置,其能够实现废料的自动卸料。其包括溜槽,溜槽的入口设置于废料运输机的出口处,溜槽的出口设置于废料斗上方,呈斜向下布置;溜槽的出口处设置有翻板,翻板顶部通过第一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溜槽的出口顶部;溜槽靠近出口处两侧旋转安装有下拉气缸,第一连杆一端分别旋转安装于下拉气缸的伸缩轴端部,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旋转轴。一旋转轴。一旋转轴。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