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跨骑式内藏门目前为轨道车辆广泛应用的门系统之一,内藏门关闭后门扇与车体外表面不平齐(门扇凹于车体外表面),开关门时门扇在车体侧墙和内饰板之间的夹层空间内移动,车辆运行中可能在门区或门口左右两侧产生积水,为避免积水进入车辆内部,需要车辆门区下部需要设计向车外排出积水的结构。
3.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为在门区500左右各焊接一个挡板100,与车体结构(侧墙200和墙板安装梁300)形成一个封闭槽形结构,在车体底架结构400开设排水孔401、布置排水管402,门区进水后通过排水管402使水排到车外。图3所示为现有的内藏门下部断面,门扇600沿着下导轨移动,门扇600与下导轨700之间存在缝隙,当车辆运行时,雨水可能会从门扇外表面越过下导轨而进入到门扇内表面一侧,当水由车体外侧801进入车体内侧802后只能通过排水孔401沿着排水管402排出车外。
4.然而,现有排水方案需要在底架上开排水孔、焊接排水管,增加成本,操作复杂、工艺性差。车体内侧进水后只能通过排水孔排出,排水孔容易被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且排水管不易清理。雨水大的情况下,排水管排水不畅容易在车内形成积水,对车体造成损伤。
5.基于此,现有技术仍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问题。
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其包括底架边梁,所述底架边梁上设置有支撑踏板,所述内藏门的导轨位于所述支撑踏板上;
8.其中,所述底架边梁的上表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区;
9.所述支撑踏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使支撑踏板上的液体流向导流区。
10.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位于所述底架边梁的导流区的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踏板包括支撑座和踏板本体,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区,所述踏板本体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为至少两个,间隔地支撑在所述踏板本体的下部。
13.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本体包括第一平面,以及沿所述第一平面内侧向上延伸的挡板,
14.所述内藏门的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
15.所述透水孔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接处。
16.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平面外侧向下延伸的保护板,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保护板的内侧。
17.进一步地,由所述内藏门的内部向外部的方向,所述导流区的高度逐渐降低。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用于连接至导流区的下支撑部和用于安装踏板本体的上连接部,所述下支撑部中部具有沿车长方向贯通设置的倒u型开口。
19.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内螺纹滑块,所述踏板本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内螺纹滑块内。
2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无需在底架开排水孔、焊排水管,解决排水管易堵塞、不易清理的问题。使内藏门门区进水可迅速排出,不积水。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内藏门的排水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内藏门下部断面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的a-a部剖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底架边梁截面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踏板本体截面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的支撑座俯视图;
32.图10为图9的a-a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
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35.如图4-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其包括底架边梁1,所述底架边梁1上设置有支撑踏板,所述内藏门6的导轨5位于所述支撑踏板上;其中,所述底架边梁1的上表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区11,由所述内藏门6的内部向外部的方向,所述导流区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支撑踏板上开设有透水孔4,所述透水孔4位于所述底架边梁1的导流区的上方,使支撑踏板上的液体流向导流区11。透水孔4可以为多个,可选择直径为10mm的透水孔4。
36.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架边梁1的上表面设置倾斜的导流区11,结合支撑踏板上的透水孔4,使支撑踏板上的积水可及时地排出至导流区11,从而沿着导流区的倾斜表面汇流至车下。
37.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所述支撑踏板包括支撑座3和踏板本体2,所述支撑座3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区,所述踏板本体2安装在所述支撑座3上。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3为至少两个,间隔地支撑在所述踏板本体2的下部。即在门口区域分散布置的多个支撑座3,比如,可分散布置6个支撑座3来支撑踏板本体2。
3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踏板本体2包括第一平面21,以及沿所述第一平面21内侧向上延伸的挡板22,所述内藏门的导轨5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21上;所述透水孔4设置在所述挡板22与所述第一平面21的相接处。所述踏板本体2还可包括沿所述第一平面21外侧向下延伸的保护板23,所述支撑座3位于所述第一平面2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保护板23的内侧。这个排水结构的原理在于,当雨水从车外侧越过下导轨5进入门扇内表面一侧时,会立即通过开在外踏板翻边的小孔流到底架边梁1,由于底架边梁1做成斜面,水会沿斜面迅速排到车外。
3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轨道车辆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如图8-图10所示,,所述支撑座3包括用于连接至导流区的下支撑部31和用于安装踏板本体2的上连接部32,所述下支撑部31中部具有沿车长方向贯通设置的倒u型开口311。所述上连接部32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内螺纹滑块,所述踏板本体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内螺纹滑块内。即支撑座3下面为斜面,可与底架边梁1上表面配合焊接。支撑座3下面开一缺口(倒u型),以利于门口区域的水在车长方向流动排出。支撑块上部是为一滑槽结构,内部可以滑入螺纹块,与螺钉配合用于安装外踏板。
40.整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支撑座3焊接在底架边梁1上,带孔的外踏板本体2通过螺钉和螺纹块连接在支撑座3上。支撑座3在门口区域分散布置,既可以起到支撑外踏板的作用,又能使水通过支撑座3之间的间隔空隙快速排出车外。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及骑跨式内藏门下部排水结构,能使内藏门6进水可以快速排出。取消了底架开孔和排水管,解决了排水管易堵、排水不畅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4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组件或步骤均可以相互交叉、替换、增加、删减,因此,这些合理的排列组合变换形成的组合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且不应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在所述实施例之上。
43.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但是应当注意,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44.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