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及自行车把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及自行车把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及自行车把立。


背景技术:

2.现代生活中,自行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因其节能环保、绿色便捷而被广泛应用。
3.自行车把立是自行车上用于连接前叉舵管和车把的部件,现有技术中,前叉舵管有多种规格,例如直径可为31.8mm、28.6mm以及25.4mm等。对应地,把立也得设计成多种规格以配合安装在前叉舵管上,造成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或者在把立和前叉舵管之间装入缓冲套以使把立和前叉舵管匹配,缓冲套中无固定点,缓冲套的安装方向无法完全垂直于车头,可能出现把立与车把侧倾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针对自行车把立的结构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能够使得把立匹配多种规格的前叉舵管、且保证把立垂直安装于前叉舵管的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并提供运用该把立角度变径套的自行车把立,以解决把立无法匹配多种规格的前叉舵管、把立的安装方向与前叉舵管不垂直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具有变径套主体,所述变径套主体呈圆柱状,变径套主体的一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固定点,变径套主体上与固定点对应的另一侧上设有贯穿上下的开缝,变径套主体套设于自行车把立内部,把立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固定点卡接于安装孔中以使变径套主体固定于把立中,变径套主体上对应把立的端部设有翻边,以使把立角度变径套主体安装至把立上时翻边抵靠于把立的端部。
8.进一步地,所述把立角度变径套具有两个变径套主体,两个变径套主体上下并排设置于把立中,上方的变径套主体的翻边在上,下方的变径套主体的翻边在下,以使两个变径套主体的翻边分别抵靠于把立的上下两端。
9.进一步地,所述变径套主体设有开缝的一侧的翻边厚度略大于未设有开缝的另一侧的翻边厚度。
10.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变径套主体的开缝所在侧的方向相反;变径套主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二个固定点,第二个固定点位于靠近开缝所在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把立一端为安装前叉舵管和变径套主体的通孔,通孔开设有贯穿上下的缝隙,连接块的一端为限位块,限位块卡设于缝隙中,另一端为紧贴前叉舵管部分侧壁的弧形块,安装孔设于弧形块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固定点的直径,使得把立角度变径套的偏转角度为0
°
至5
°
之间。
13.基于上述的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把立,所述自行车把立具有把立本体和连接块,把立本体分为把立本体前部和把立本体后部,把立本体的前部与自行车车把连接,把立本体的后部具有安装自行车前叉舵管和把立角度变径套的通孔,把立角度变径套如上任一项所述;连接块具有限位块和弧形块,限位块上开设有螺栓孔,弧形块紧贴前叉舵管的部分侧壁,弧形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把立角度变径套位于把立本体后部和前叉舵管之间,变径套主体的翻边卡设于把立本体的上端或下端,固定点卡接于连接块的安装孔中;通孔开设有贯穿上下的缝隙,限位块设于缝隙中,缝隙的两侧开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缝隙左右两侧的螺栓孔和限位块上的螺栓孔,锁紧把立本体后部、把立角度变径套以及前叉舵管。
14.采用上述方案后,把立角度变径套的开缝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与不同直径的前叉舵管匹配,当需将不同直径的前叉舵管与把立连接时,只需将把立角度变径套设置于把立和前叉舵管之间,通过螺栓将把立、把立角度变径套以及前叉舵管锁紧,就能使得一种型号的把立匹配不同直径的前叉舵管,故在实际生产时,只需生产一种型号的把立即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且把立角度变径套上设置的翻边和固定点,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稳定固定于把立和前叉舵管之间,使得把立角度变径套的安装方向与车头完全垂直,保证把立与车头垂直安装,避免把立与车把出现侧倾的情况。
15.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19.图4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20.图5是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自行车把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7是自行车把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3.标号说明:
24.把立角度变径套1、变径套主体10、固定点11、开缝12、翻边13;
25.把立2、把立本体20、把立本体前部201、把立本体后部202、连接块 21、安装孔211、限位块212、弧形块213、通孔22、缝隙221、螺栓孔23;
26.前叉舵管3。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侧”、“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至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把立角度变径套1,具有变径套主体10,所述变径套主体10呈圆柱状,变径套主体10的一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固定点11,变径套主体10上与固定点11对应的另一侧上设有贯穿上下的开缝12,变径套主体10套设于自行车把立2内部,把立2上设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上开设有安装孔211,通过固定点11卡接于安装孔211 中以使变径套主体10固定于把立2中,变径套主体10对应把立2的端部设有翻边13,以使变径套主体10安装至把立2上时翻边13抵靠于把立2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本实用新型开设的开缝12可匹配不同直径的前叉舵管3;实际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自行车把立2和前叉舵管3 之间,通过螺栓锁紧把立、本实用新型以及前叉舵管3,就能使得一种型号的把立2上可以选择安装不同直径的前叉舵管3,故生产时,只需生产一种型号的把立2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翻边13抵靠于把立 2的端部,实现对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把立2上时纵向上的固定,并通过固定点11卡接于安装孔211中实现横向上的固定,最终使得本实用新型稳定固定于把立2中,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向完全垂直于前叉舵管3,保证前叉舵管3与车把的垂直,避免出现把立2和车把侧倾的问题。
31.为了保证变径套主体10的固定效果,所述把立角度变径套1具有两个变径套主体10,两个变径套主体10上下并排设置于把立2中,上方的变径套主体10的翻边13在上,下方的变径套主体10的翻边13在下,以使两个变径套主体10的翻边分别抵靠于把立2的上下两端。通过两个变径套主体10 的翻边13对应把立2的上下两端,并通过两个变径套主体10上的固定点11 分别卡接于把立2的安装孔211中,使得上下两个变径套主体10实现对前叉舵管3上下端的固定,确保前叉舵管3与把立2的垂直安装。
32.为了保证变径套主体10对前叉舵管3的夹紧效果,所述变径套主体10 设有开缝12的一侧的翻边13厚度略大于未设有开缝12的另一侧的翻边13 厚度,即翻边13的上表面为一平缓过渡的斜面,使得设有开缝12的一侧的翻边13对前叉舵管3的夹紧效果更佳。
33.进一步设计,可采用将两个变径套主体10的开缝12所在侧分别设于前叉舵管3的左右两侧;并且在变径套主体1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二个固定点 11,以保证两个变径套主体10的开缝12所在侧分别位于前叉舵管3的左右两侧时,固定点11能卡设于安装孔211中。两个变径套主体10的开缝12 位于前叉舵管3的左右两侧,使得把立2夹紧前叉舵管3和变径套主体10 时,可以从左右两个方向收缩夹紧,保证前叉舵管3的受力更均匀,更不容易损坏。
34.进一步设计,安装孔211的直径略大于固定点11的直径,使得把立角度变径套1的
偏转角度为0
°
至5
°
之间,变径套主体10的偏移角度受限,保证把立2与前叉舵管3的垂直安装,避免把立2与车把出现侧倾的情况,降低骑行时的安全风险。
35.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自行车把立2,是上述把立角度变径套1在自行车把立2上的具体应用。所述自行车把立2包括把立本体20和连接块21,把立本体20分为把立本体前部201和把立本体后部202,把立本体前部201与自行车车把连接,可采用把立本体的前部201可拆卸的设有把立盖,把立盖与把立本体前部配合,形成一贯通孔,以供自行车车把插入安装,通过螺栓穿过把立盖和把立本体前部实现自行车车把固定于把立本体前部,此为常见技术,本文不做过多赘述。把立本体后部202具有安装自行车前叉舵管3和把立角度变径套1的通孔22;连接块21具有限位块212 和弧形块213,限位块212上开设有螺栓孔23,弧形块213紧贴前叉舵管3 的部分侧壁,弧形块213上开设有安装孔211;把立角度变径套1位于把立本体后部202和前叉舵管3之间,变径套主体10的翻边13卡设于把立本体后部202的上端或下端,固定点11卡接于连接块21的安装孔211中;通孔 22开设有贯穿上下的缝隙221,限位块212设于缝隙221中,缝隙221的两侧开设有螺栓孔23,通过螺栓23穿过缝隙221左右两侧的螺栓孔23和限位块212上的螺栓孔23,锁紧把立本体后部202、把立角度变径套1以及前叉舵管3。可采用把立本体的后部202的通孔22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结构一致,一个前叉舵管3贯穿通孔22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两个变径套主体10分别套设于通孔22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中,则两个变径套主体 10的翻边13分别卡接在上半部的上端和下半部的下端,且两个变径套主体 10的开缝12方向相反,位于前叉舵管3的左右两侧,则一个变径套主体10 远离开缝12的固定点11卡接于连接块21的安装孔211中,另一个变径套主体10靠近开缝12的固定点卡接于连接块21的安装孔211中,使得两个变径套主体10稳定固定于把立2和前叉舵管3之间;保证前叉舵管3与把立2 的垂直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22可为一个整体,则两个变径套主体 10分别设于通孔22的上段和下段。
3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