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滑板车用车把升降无级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2.滑板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或玩具,不同用户对于把手高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现有滑板车把手处的立管通常设计为可升降形式,对应的,需要设计有锁定结构,用以在高度调整完毕后使立管高度保持稳定。
3.现有的滑板车锁定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针对上述弊端,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用车把升降无级调节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一种滑板车用车把升降无级调节结构,包括滑板车车把主体,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包括有
7.外管件;
8.内管件,其可相对所述外管件伸缩活动;
9.驱动件,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上;
10.绳索件,其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上,其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动作配合;
11.第一限位件,其与所述绳索件另一端动作配合;
12.第二限位件,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内管件的伸缩活动;
13.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内管件或所述外管件上;
14.当所述驱动件动作带动所述绳索件位移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分离以使所述内管件可相对于所述外管件伸缩活动。
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包括有车把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把件上。
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把件的侧壁上,所述驱动件包括有第一斜面;
17.所述车把件上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18.所述绳索件为柔性可变形的绳索,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另一端绕过一设置于所述内管件内的第一轴后与设置于所述内管件上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相连,所述内管件内具有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往所述第二限位件方向推动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若干凸台;
19.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外管件处,其包括有若干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部或
孔部;
20.当将所述驱动件往所述车把件内侧按压后,所述连接件往远离所述内管件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往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方向移动。
2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管件上装配有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轴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装配件之间。
2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把件上固设有定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设于所述定位件上;
23.所述内管件为空心管件,且其上开设有与空心部位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2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把件顶壁上;
25.所述绳索件为刚性不可变形或基本不可变形的杆件,其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与设置于内管件内的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包括有与所述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四斜面;
26.所述内管件内具有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往所述第二限位件方向推动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有若干凸台;
27.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外管件处,其包括有若干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部或孔部;
28.当将所述驱动件往车把件内侧按压时,所述第二连接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往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方向移动。
2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管件上装配有第二装配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之间。
3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外管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内管件的伸缩活动的第三限位件。
3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管件上的主体、仅部分部位固连与所述主体上的形变部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上具有外凸部;
32.当所述活动部扣合时,所述外凸部推动所述形变部使其与内管相抵;
33.当所述活动部展开时,所述形变部复位使其与内管分离。
3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与所述外管件上的主体、偏心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活动件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摩擦件;
35.当所述活动件扣合时,所述活动件上的凸部推动所述摩擦件使其与内管紧靠;
36.当所述活动件展开时,所述活动件上的凸部与所述摩擦件相分离。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8.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通过按压设置于滑板车车把附近处的驱动件快速实现立柱的解锁,使其变为可升降,实现解锁;通过弹性件在无外力作用时带动限位件自动复位实现锁定目的;
39.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性高,可具有双重锁定结构,锁定牢靠;
40.本实用新型内置式锁定结构设计,整体整洁美观,各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4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4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绳索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
4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驱动件、第一连接件与定位件的分解示意图。
4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驱动件的示意图。
4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定位件的示意图。
4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4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绳索件与第一限位件的配合示意图。
4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装配件的示意图。
5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5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5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装配件的示意图。
5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限位件的示意图。
5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55.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驱动件的示意图。
5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第三限位件的分解示意图。
5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第三限位件的活动部示意图。
5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第三限位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0.实施例1:
61.参见图1-图9及图16-18,一种滑板车用车把升降无级调节结构,包括滑板车车把主体,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包括有车把件1、外管件2、内管件3、第一驱动件4、绳索件5、第一限位件6及第二限位件7。
62.所述外管件2可固定设于滑板车主体上,内管件3装配于外管件2上,其可相对所述外管件2伸缩活动,用于调节车把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为空心管件,内管件3插设于外管件2的空心部位处,两者可为滑动配合。
63.第一驱动件4活动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把件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件4包括有第一斜面41,第一驱动件4为用于按压的部件,通过按压的方式,使其往车把件1内侧移动。
64.所述车把件1上固设有定位件11,定位件11上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121,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41朝上,其由靠近第一驱动件4往远离第一驱动件4方向逐步往下倾斜,第二斜面121朝下,其由靠近第一连接件12往远离第一连接件12方向逐步往上倾斜,当将第一驱动件4往车把件1内侧方向推动后,第一连接件12往车把手1上方方向移动。
65.第一连接件12连接绳索件5,绳索件5为柔性可变形的绳索,可为普通拉绳类部件。
66.所述第一限位件6与所述第二限位件7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内管件3或所述外管
件2上,该处可理解为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均可设置于内管件3或外管件2上,而当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内管件3上时,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外管件2上;当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外管件2上时,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内管件3上。
67.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内管件3上,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外管件2上。
68.所述第一限位件6包括有若干凸台61,所述第二限位件7包括有若干与所述凸台61相配合的凹部或孔部,第一限位件6与第二限位件7配合后,限制内管件3的伸缩活动,使其相对于外管件2被定位。
69.第二限位件7可为条状部件,对应的,外管件2内壁上可设计有用于安装条状的第二限位件7的安装槽,同样的,亦可在内管件3上设计有为第二限位件7提供容纳空间的内凹槽,以缩小立管的整体外径。
70.所述内管件3为空心管件,且其上开设有与空心部位连通的第一通孔31,内管件3上装配有第一装配件81,第一装配件81至少部分部位装配于内管件3的空心部位内,第一装配件81上设置有第一轴811,绳索件5下端绕过第一轴811后与第一限位件6相连。
71.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31处,第一限位件6与第一装配件81的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812,第一弹性件812可为弹簧,通过第一弹性件812的作用,在无外力时,第一限位件6始终与第二限位件7相配合。
72.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6可设置于第一装配件81处,部分部位延伸至第一装配件81外并穿过第一通孔31。
73.当所述第一驱动件4动作带动所述绳索件5位移后,所述第一限位件6与所述第二限位件7相分离以使所述内管件3可相对于所述外管件2伸缩活动。
74.当将所述第一驱动件4往所述车把件1内侧按压后,所述第一连接件12往远离所述内管件3方向移动,在配合绳索件5后,拉动第一限位件6往远离第二限位件7方向移动,使两者分离,实现解锁。
75.为使内管件3与外管件2之间锁定的更为牢靠,可在外管件2上设置用于限制内管件3伸缩活动的第三限位件。
76.第三限位件的结构可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以其中的两种结构做具体说明:
77.第一种结构如下:
78.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管件2上的第一主体91、仅部分部位固连与所述第一主体91上的形变部92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91上的活动部93,所述形变部92可一个外壁与第一主体91固定连接,另外三个外壁不与任何部位连接,呈悬空状态,从而实现在无外力作用时,其可自动复原,该部位的材质可选用可形变复原的材质,如塑件,所述活动部93上具有外凸部931,外凸部931可设置于活动部93与第一主体91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其设置位置与形变部悬空部位相对应。
79.当所述活动部93扣合时,所述外凸部931推动所述形变部92使其与内管3相抵,形成摩擦力;
80.当所述活动部93展开时,所述形变部92复位使其与内管3分离。
81.第二种结构如下:
82.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与所述外管件2上的第二主体94、偏心转动设于所述第二主体94上的活动件95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94上的摩擦件96,第二主体94上可设
置第二轴97,活动件95转动设置于第二轴97上,第二主体94上具有孔位941,摩擦件96设置于该孔位941处,孔位941和摩擦件96的位置与活动件95上偏心的凸部951的位置相对应,摩擦件96由该孔位941的壁支撑,并在被推动后与内管件3相对紧密接触。
83.当所述活动件95扣合时,所述活动件95上的凸部951推动所述摩擦件96使其与内管3紧靠;
84.当所述活动件95展开时,所述活动件95上的凸部951与所述摩擦件96相分离,使摩擦件96与内管件3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或近乎于没有摩擦力。
85.实施例2:
86.参见图10-18,及一种滑板车用车把升降无级调节结构,包括滑板车车把主体,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包括有车把件1、外管件2、内管件3、第二驱动件10、绳索件5、第一限位件6及第二限位件7。
87.所述外管件2可固定设于滑板车主体上,内管件3装配于外管件2上,其可相对所述外管件2伸缩活动,用于调节车把的高度,本实施例中,外管件2为空心管件,内管件3插设于外管件2的空心部位处,两者可为滑动配合。
88.第二驱动件10活动设置于所述滑板车车把主体上,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0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把件1顶壁上,第二驱动件10为用于按压的部件,通过按压的方式,使其往车把件1内侧移动。
89.所述绳索件5为刚性不可变形或基本不可变形的杆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0相连,另一端与设置于内管件3内的第二连接件100相连,第二连接件100包括有第三斜面200,所述第一限位件6上包括有与所述第三斜面200相配合的第四斜面300。
90.本实施例中,第三斜面200朝下,其由靠近第二连接件100往远离第二连接件100方向逐步往下倾斜,第四斜面300朝上,其由靠近第一限位件6往远离第一限位件6方向逐步往上倾斜,当将第二驱动件10往车把件1内侧方向推动后,第二连接件100往车把手1下方方向移动,第一限位件6往远离第二限位件7方向移动。
91.所述第一限位件6与所述第二限位件7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内管件3或所述外管件2上,该处可理解为第一限位件6和第二限位件7均可设置于内管件3或外管件2上,而当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内管件3上时,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外管件2上;当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外管件2上时,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内管件3上。
92.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6设置于内管件3上,第二限位件7设置于外管件2上。
93.所述第一限位件6包括有若干凸台61,所述第二限位件7包括有若干与所述凸台61相配合的凹部或孔部,第一限位件6与第二限位件7配合后,限制内管件3的伸缩活动,使其相对于外管件2被定位。
94.第二限位件7可为条状部件,对应的,外管件2内壁上可设计有用于安装条状的第二限位件7的安装槽,同样的,亦可在内管件2上设计有为第二限位件7提供容纳空间的内凹槽,以缩小立管的整体外径。
95.本实施例中,内管件3为空心管件,且其上开设有与空心部位连通的第二通孔39,内管件3上装配有第二装配件400,第二装配件400至少部分部位装配于内管件3的空心部位内。
96.第一限位件6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39处,第一限位件6与第二装配件400的壁之
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8,第二弹性件38可为弹簧,通过第二弹性件38的作用,在无外力时,第一限位件6始终与第二限位件7相配合。
97.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6可设置于第二装配件400处,部分部位延伸至第二装配件400外并穿过第二通孔39。
98.当将所述第二驱动件10往车把件1内侧按压时,通过绳索件5带动第二连接件100移动,第二连接件100推动第一限位件6往远离第二限位件7方向移动,使两者分离,实现解锁。
99.为使内管件3与外管件2之间锁定的更为牢靠,可在外管件2上设置用于限制内管件3伸缩活动的第三限位件。
100.第三限位件的结构可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以其中的两种结构做具体说明:
101.第一种结构如下:
102.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外管件2上的第一主体91、仅部分部位固连与所述第一主体91上的形变部92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91上的活动部93,所述形变部92可一个外壁与第一主体91固定连接,另外三个外壁不与任何部位连接,呈悬空状态,从而实现在无外力作用时,其可自动复原,该部位的材质可选用可形变复原的材质,如塑件,所述活动部93上具有外凸部931,外凸部931可设置于活动部93与第一主体91转动连接的部位处,其设置位置与形变部悬空部位相对应。
103.当所述活动部93扣合时,所述外凸部931推动所述形变部92使其与内管3相抵,形成摩擦力;
104.当所述活动部93展开时,所述形变部92复位使其与内管3分离。
105.第二种结构如下:
106.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固设与所述外管件2上的第二主体94、偏心转动设于所述第二主体94上的活动件95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94上的摩擦件96,第二主体94上可设置第二轴97,活动件95转动设置于第二轴97上,第二主体94上具有孔位941,摩擦件96设置于该孔位941处,孔位941和摩擦件96的位置与活动件95上偏心的凸部951的位置相对应,摩擦件96由该孔位941的壁支撑,并在被推动后与内管件3相对紧密接触。
107.当所述活动件95扣合时,所述活动件95上的凸部951推动所述摩擦件96使其与内管3紧靠;
108.当所述活动件95展开时,所述活动件95上的凸部951与所述摩擦件96相分离,使摩擦件96与内管件3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或近乎于没有摩擦力。
10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