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管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许多的地方都通了管线,甚至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水下也通了管线,管线的使用需要进行检测,在水下的管线人工难以进行检测,因此便研究出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3.而当下的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缺少安全保障,一旦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水下使用的时候出现故障,对于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维修是一个较大的问题,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需要人员下潜到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拖上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在水下故障难以回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架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回收盒;盒盖,安装在所述回收盒的上端;第二隔板、集气盒、水箱、反应盒和电机,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回收盒内;其中,所述集气盒和所述盒盖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反应盒、电机和所述水箱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气盒上;其中,所述气囊与所述集气盒相连通。
7.为了方便气囊将盒盖顶开,优选的,所述盒盖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盒铰连接,且所述盒盖的另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回收盒的内表面靠近所述凸起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盒盖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回收盒卡接。
8.为了避免氢气返回反应盒中,优选的,所述集气盒与所述反应盒之间设有集气管,且所述集气盒通过所述集气管与所述反应盒相连通,所述集气管内设有第一挡圈和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挡圈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盘,所述第一挡盘的一侧与所述集气管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挡盘的大小和所述集气管的内管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挡盘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盘、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圈、所述第一固定架均与所述集气管固定连接。
9.为了避免氢气进入水箱中,优选的,所述反应盒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进水管,且所述反应盒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内设有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挡盘,所述第二挡盘的大小与所述进水管的内管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挡盘的一侧与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挡盘与所述
第二固定架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挡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圈、所述第二固定架均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
10.为了方便将水箱中的凉水送至反应盒中,优选的,所述水箱远离所述反应盒的一侧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回收盒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且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水箱滑动连接,所述活塞远离所述电动推杆的一侧设有橡胶塞,所述活塞、所述橡胶塞的大小均与所述水箱的内箱大小一致,所述活塞、所述橡胶塞均与所述水箱滑动连接。
11.为了使烧碱和铝粉接触反应,优选的,所述反应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反应盒内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反应盒的底部内壁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条,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缺齿齿轮,所述缺齿齿轮靠近所述集气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回收盒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电机、驱动齿轮、缺齿齿轮和转轴使得第一隔板方便打开,进而方便了反应盒中的烧碱和铝粉得以接触进行反应。
14.2、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电动推杆、活塞和进水管方便水箱中的凉水得以进入反应盒中进行反应,橡胶塞保证了气密性。
15.3、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第一挡盘、第一弹簧、第一挡圈和第一固定架避免了集气盒中的氢气返回反应盒中。
16.4、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第二挡盘、第二弹簧、第二挡圈和第二固定架避免了反应盒中的氢气进入水箱。
17.5、该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通过设置了集气盒和气囊将氢气收集起来,利用浮力将故障的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拖至水面,方便回收维修。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气囊避免了人工下潜至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拖上来,进而避免了人员在水下遇到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反应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前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盒的前视局部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回收盒的俯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图4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图4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2、支撑架;3、回收盒;4、盒盖;5、凸起;6、集气盒;7、气囊;8、集气管;9、反应盒;10、固定板;11、转轴;12、第一隔板;13、挡条;14、缺齿齿轮;15、驱动齿轮;16、电机;17、固定座;19、进水管;20、水箱;21、橡胶塞;22、活塞;23、电动推杆;24、第一固定架;25、第一挡圈;26、第一挡盘;27、第一弹簧;28、第二固定架;29、第二挡圈;30、第二挡盘;31、第二隔板;3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6,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包括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架2,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架2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的回收盒3;盒盖4,安装在回收盒3的上端;第二隔板31、集气盒6、水箱20、反应盒9和电机16,均固定连接在回收盒3内;其中,集气盒6和盒盖4均位于第二隔板31的一侧,反应盒9、电机16和水箱20均位于第二隔板31的另一侧;气囊7,固定安装在集气盒6上;其中,气囊7与集气盒6相连通。
30.使用本装置时,由固定板10和第一隔板12将反应盒9分割成两个腔体,且是一个较大一些的腔体(称为第一腔体)和一个较小一些的腔体(称为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中放入烧碱,在第二腔体中放入铝粉,在水箱20中放入凉水,且铝粉:烧碱:凉水=3:4:14,当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在水下出现故障无法上浮的时候,远程操作启动电机16,电机16可以使用但不限于型号为y315s-10的电机,由电机16带动驱动齿轮15转动,驱动齿轮15通过啮合带动缺齿齿轮14转动,缺齿齿轮14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第一隔板12往第二腔体的一侧摆动,进而使位于第二腔体中的烧碱和位于第一腔体中的铝粉相接触,采用缺齿齿轮14即避免了电机16传动驱使第一隔板12以转轴11为圆心不停转动,避免了第一隔板12与反应盒9的顶部内壁碰撞,且避免电机16受损,再远程操作启动电动推杆23推动活塞22往反应盒9的方向移动,即可将水箱20中的凉水挤压至反应盒9中,橡胶塞21避免了水箱20中的水从水箱20与活塞22的连接处漏出,且保证了水箱20中的凉水的水压,使得凉水可以将第二挡盘30推开,进而流入反应盒9中,此时凉水、烧碱和铝粉在一起可以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通过集气管8进入到集气盒6中进而进入到气囊7中,使气囊7膨胀进而将盒盖4顶开,通过浮力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拖至水面,即避免了人工下潜至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拖上来,进而避免了人员在水下遇到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当电动推杆23运作时,水流对第二挡盘30进行挤压,进而使第二挡盘30转动,从而使水流可以流通,当电动推杆23不运作的时候,由第二弹簧32对第二挡盘30施加推力,即避免了水流通过,且第二挡圈29可以避免第二挡盘30反向转动,即避免反应盒9中生成的氢气进入水箱20
中,反应盒9中生成的氢气对位于集气管8中的第一挡盘26施加推力,进而使第一挡盘26转动,从而使氢气可以经过集气管8进入到集气盒6中,第一弹簧27对第一挡盘26施加推力,可以使第一挡盘26将集气管8堵住,第一挡圈25避免了第一挡盘26反转,即避免了集气盒6中的氢气回到反应盒9中,从而可以保证气囊7中的氢气充足,使气囊7可以拖动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悬浮至水面,方便将出现故障的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回收维修。
31.实施例2:
32.参照图3,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盒盖4的一端与回收盒3铰连接,且盒盖4的另一端设有凸起5,回收盒3的内表面靠近凸起5的位置开设有与凸起5相匹配的卡槽,盒盖4通过凸起5与回收盒3卡接,使得气囊7方便将盒盖4顶开。
33.实施例3:
34.参照图4-5,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集气盒6与反应盒9之间设有集气管8,且集气盒6通过集气管8与反应盒9相连通,集气管8内设有第一挡圈25和第一固定架24,第一挡圈25靠近第一固定架24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盘26,第一挡盘26的一侧与集气管8转动连接,且第一挡盘26的大小和集气管8的内管大小一致,第一固定架24与第一挡盘26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7,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盘26、第一固定架24固定连接,第一挡圈25、第一固定架24均与集气管8固定连接,避免了氢气从集气盒6中回到反应盒9中。
35.实施例4:
36.参照图4-5,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反应盒9与水箱20之间设有进水管19,且反应盒9通过进水管19与水箱20相连通,进水管19内设有第二固定架28和第二挡圈29,第二挡圈29靠近第二固定架28的一侧设有第二挡盘30,第二挡盘30的大小与进水管19的内管大小一致,第二挡盘30的一侧与进水管19转动连接,且第二挡盘30与第二固定架28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架28、第二挡盘30固定连接,第二挡圈29、第二固定架28均与进水管19固定连接,避免反应盒9中的氢气通过进水管19进入到水箱20中。
37.实施例5:
38.参照图4,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水箱20远离反应盒9的一侧设有电动推杆23,电动推杆23与回收盒3固定连接,电动推杆2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2,且电动推杆23与水箱20滑动连接,活塞22远离电动推杆23的一侧设有橡胶塞21,活塞22、橡胶塞21的大小均与水箱20的内箱大小一致,活塞22、橡胶塞21均与水箱20滑动连接,方便将水箱20中的凉水送至反应盒9中。
39.实施例6:
40.参照图1、图4,一种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反应盒9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且反应盒9内位于固定板10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与固定板10转动连接,且转轴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2,反应盒9的底部内壁位于第一隔板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条13,转轴11靠近电机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缺齿齿轮14,缺齿齿轮14靠近集气管8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15,驱动齿轮15与电机16的输出
端固定连接,电机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7,固定座17与回收盒3固定连接,方便将第一隔板12打开,进而使烧碱和铝粉可以接触。
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气囊7避免了人工下潜至水下将水下管线智能检测机器人本体1拖上来,进而避免了人员在水下遇到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