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翼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


背景技术:

2.水翼船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来增加航行速度。
3.目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应用较为广泛。
4.但是现有的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还存在着不方便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取样,不方便对船体进行移动和船体漂浮效果差的问题。
5.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其中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包括托板,船体,船翼,连杆,固定环,卡片,握杆,桨叶,支杆,底板,漂浮块,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和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所述的船体螺栓连接在托板的上部;所述的船翼螺栓连接在船体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连杆螺栓连接在托板底部的左侧;所述的固定环螺钉连接在连杆的下部;所述的卡片螺钉连接在托板正表面左侧的上部;所述的握杆卡接在卡片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桨叶螺钉连接在握杆的右侧;所述的支杆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在托板底部的右侧;所述的底板螺栓连接在支杆的下部;所述的漂浮块镶嵌在底板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安装在托板底部的左侧;所述的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设置在托板右侧的上部;所述的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包括防护盒,吊绳,防护网,密封板,安装螺栓和吸附棉,所述的吊绳分别螺钉连接在防护盒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护网分别镶嵌在防护盒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密封板通过安装螺栓连接在防护盒的下部;所述的吸附棉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在密封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8.优选的,所述的托板正表面左侧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托板右侧的上部开设有通孔。
9.优选的,所述的船翼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车削有螺纹孔;所述的船翼的内部镶嵌有定位器。
10.优选的,所述的船体内部右侧的中间位置镶嵌有观察窗;所述的船体的下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固定孔。
11.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盒内部左侧的上下两侧以及防护盒内部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
12.优选的,所述的吸附棉纵向插接在防护盒内部的中间位置。
13.优选的,所述的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杆,转轴,支板,防护
环,连接绳和移动轮,所述的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撑杆后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板螺栓连接在支撑杆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环螺钉连接在支板底部的左侧;所述的连接绳一端橡系接在防护环的下部,另一端胶接在连接杆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轮螺栓连接在连接杆的下部。
14.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正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以及连接杆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
15.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轮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壁上车削有螺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盒,吊绳,防护网,密封板,安装螺栓和吸附棉的设置有利于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取样。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连接杆,转轴,支板,防护环,连接绳和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对船体进行移动。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托板,船体,船翼,连杆,固定环,卡片,握杆,桨叶,支杆,底板和漂浮块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对船体的漂浮效果。
20.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托板正表面左侧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托板右侧的上部开设有通孔,有利于分别对握杆和支撑杆进行固定。
2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船翼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车削有螺纹孔;所述的船翼的内部镶嵌有定位器,有利于对船翼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可对水翼船进行定位。
2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船体内部右侧的中间位置镶嵌有观察窗;所述的船体的下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固定孔,有利于增加对船体的稳固性。
2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盒内部左侧的上下两侧以及防护盒内部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有利于对防护网进行安装或拆卸。
24.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附棉纵向插接在防护盒内部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对吸附棉进行定期更换。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托板;2、船体;3、船翼;4、连杆;5、固定环;6、卡片;7、握杆;8、桨叶;9、支杆;10、底板;11、漂浮块;12、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121、防护盒;122、吊绳;123、防护网;124、密封板;125、安装螺栓;126、吸附棉;13、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131、支撑杆;132、连接杆;133、转轴;134、支板;135、防护环;136、连接绳;137、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包括托板1,船体2,船翼3,连杆4,固定环5,卡片6,握杆7,桨叶8,支杆9,底板10
和漂浮块11,所述的船体2螺栓连接在托板1的上部;所述的船翼3螺栓连接在船体2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连杆4螺栓连接在托板1底部的左侧;所述的固定环5螺钉连接在连杆4的下部;所述的卡片6螺钉连接在托板1正表面左侧的上部;所述的握杆7卡接在卡片6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桨叶8螺钉连接在握杆7的右侧;所述的支杆9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在托板1底部的右侧;所述的底板10螺栓连接在支杆9的下部;所述的漂浮块11镶嵌在底板10内部的中间位置,首先把水翼船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利用底板10配合漂浮块11即可增加对船体2的漂浮效果,然后手握握杆7利用桨叶8即可带动船体2移动。
31.其中一种改进型的双体水翼船,还包括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12和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13,所述的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12安装在托板1底部的左侧;所述的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13设置在托板1右侧的上部,可对水域的水质进行取样同时可对船体进行移动和可增加对船体漂浮效果。
32.其中所述的船体漂浮水质取样盒结构12包括防护盒121,吊绳122,防护网123,密封板124,安装螺栓125和吸附棉126,所述的吊绳122分别螺钉连接在防护盒12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护网123分别镶嵌在防护盒121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密封板124通过安装螺栓125连接在防护盒121的下部;所述的吸附棉126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在密封板12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在使用水翼船的过程中,利用防护盒121配合防护网123和吸附棉126即可对沿路水域的水质进行取样。
33.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折叠固定船体移动架结构13包括支撑杆131,连接杆132,转轴133,支板134,防护环135,连接绳136和移动轮137,所述的连接杆132通过转轴133连接在支撑杆131后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板134螺栓连接在支撑杆131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环135螺钉连接在支板134底部的左侧;所述的连接绳136一端橡系接在防护环135的下部,另一端胶接在连接杆132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轮137螺栓连接在连接杆132的下部,在水翼船不使用时,松开连接绳136调节连接杆132,然后利用移动轮137即可带动水翼船进行移动。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托板1正表面左侧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托板1右侧的上部开设有通孔。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船翼3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车削有螺纹孔;所述的船翼3的内部镶嵌有定位器。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船体2内部右侧的中间位置镶嵌有观察窗;所述的船体2的下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固定孔。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盒121内部左侧的上下两侧以及防护盒121内部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吸附棉126纵向插接在防护盒121内部的中间位置。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盒121与密封板124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所述的橡胶密封条胶接在密封板124的上部。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131正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以及连接杆132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
4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轮137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壁上车削有螺纹。
4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131与转轴133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的橡胶圈镶嵌在转轴133的外壁上。
4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吊绳122与托板1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支撑杆131与托板1螺栓连接设置。
44.工作原理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把水翼船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利用底板10配合漂浮块11即可增加对船体2的漂浮效果,然后手握握杆7利用桨叶8即可带动船体2移动,在使用水翼船的过程中,利用防护盒121配合防护网123和吸附棉126即可对沿路水域的水质进行取样,在水翼船不使用时,松开连接绳136调节连接杆132,然后利用移动轮137即可带动水翼船进行移动。
46.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