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气舱控制浮潜的水下航行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气舱控制浮潜的水下航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下航行器,具体为一种基于气舱控制浮潜的水下航行器。


背景技术:

2.海洋资源开采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的深入,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仅靠人力进行海洋信息采集和信息开采显然不实际。在此大背景下,水下航行器应运而生,日益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3.常规航行器通常在入水前计算重心和浮心位置,再根据所计算的重心和浮心位置进行配重,使航行器运动平衡。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使航行器良好地适应不同水况,在暗流或者大波浪水况中很容易发生失衡,这极大地限制了航行器的正常工作。
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佳的浮力调节方式,使航行器在不同水况中能及时调整浮态,增加航行器工作的适应性;同时,航行器的浮力调节方式的开发应当遵循调节灵活及时,设计简约、成本低的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灵活、水况适应性好、平稳运行的基于气舱控制浮潜的水下航行器。
6.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气舱控制浮潜的水下航行器,包括主舱体,主舱体上分别设置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和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主舱体包括外壳、密封舱、气孔一、气舱单元和导轨,外壳上设置气孔一,密封舱设置在外壳内,导轨上设置通过位置移动以控制浮力分布的气舱单元,气孔一与气舱单元相联通。
7.进一步地,气舱单元包括气孔二、固定轴、活塞盖、托架和滑轮,气孔二通过气管与气孔一相连,并延伸至水面,活塞盖沿固定轴上下滑动,对气体进行吸入和压出,从而调节浮力大小,托架分别与固定轴、滑轮相连。气舱单元通过活塞盖进行浮力调节,能够灵活利用浮力,增加航行器在不同水况下的适应能力,使航行器稳定工作。滑轮可在导轨上灵活运动,初始时,导轨的前后左右各有一气舱,当航行器在复杂水况中发生浮力失衡时,四个气舱可以独立移动进行浮力补偿。
8.进一步地,密封舱内设置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控制系统与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和气舱单元相连。控制系统为单片机,使用软件进行编程,通过单片机引脚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航行器具备信号接收、处理、发送的功能,将简单处理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块人为操控的接收数据的上位机。控制系统对托架控制为独立控制,其可以单独对任一托架进行移动,也可根据实时水况,自主分析浮力分布,一键使四个托架移动至最优点。当航行器出现浮力简单失衡时,可通过遥控移动内部气舱单元,主动调节浮力分布。当浮力失衡时,船艏的感应系统可自主分析浮力分布,一键使四个气舱单元移动至最优点。
9.进一步地,导轨为环形,导轨用于滑轮的滑动。
10.进一步地,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用于推动主舱体旋转。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包括桨叶一、桨轴一、保护罩一、连接杆一、电机一、保护壳和连接杆二,桨叶一通过桨轴一与电机一相连,保护罩一通过连接杆一与桨轴一相连,保护壳的一端与主舱体相连,另一端与电机一相连,保护壳通过连接杆二与主舱体相连。为了保证主舱体左右的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在推进进行方向调节时能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三根连接杆一均贯穿保护罩一,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另一方面,保护罩使螺旋桨产生的动力聚焦收敛,增加了桨叶一的动力利用率。
11.进一步地,保护罩一内设置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可以灵活控制推力,便于航行器方向操纵,在不同水况环境可做到环境勘察,监视等工作,能耗低,运动灵活。转动装置包括电机连接器、联动杆一、横向转动轴、联动杆二、纵向转动轴和连接杆三,电机连接器与联动杆一相连,横向转动轴分别与联动杆一、联动杆二相连,纵向转动轴分别与联动杆二、连接杆三相连,连接杆三与连接杆二相连。联动杆一为l型。
12.进一步地,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包括桨叶二、桨轴二、保护罩二、连接杆四和电机二,桨叶二通过桨轴二与电机二相连,保护罩二通过连接杆四与桨轴二相连。
13.工作原理:当航行器处于纵向浮潜运动时,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的推进方向为纵向;航行器下潜时,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由初始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航行器上浮时,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的通过纵向转动轴由初始位置纵向旋转180
°
,从而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当航行器处于横向变向运动过程中,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的通过纵向转动轴转动至水平方向,再通过横向转动轴左右45
°
摆动改变推力方向,使航行器完成变向。当航行器进行浮潜需要动力补偿时,左螺旋桨推进装置、右螺旋桨推进装置通过转动装置可纵向旋转改变推力方向,给航行器纵向推力。
14.有益效果: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性特点:主舱体内部的导轨配合四个可独立控制的气舱单元,使浮力分布的调节更灵活,增加了航行器在不同水况下的适应程度;航行器外形流线型,减少了阻力,能在水中自由移动,灵活完成浮潜,转向,翻滚,悬停等动作;浮力供给来源空气,清洁高效;转动装置由双转动轴组成,更灵活机动地转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主舱体1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发明主舱体1的立体图;
18.图4是本发明气舱单元14的剖视图;
19.图5是本发明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发明转动装置28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转动装置28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2.图8是本发明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向为上、下、左、右。
24.如图1,水下航行器的主舱体1左右两侧分别有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尾部有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4。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在转动装置28的辅助下可以提供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以及水平方向纵向轴左右45度范围的推力。在此基础上,主舱体1左右的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可以使航行器进行自由转向,也可在航行器浮潜运动时,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动力补偿。
25.如图2~4,主舱体1包括外壳11、密封舱12、气孔一13、气舱单元14和导轨15。环形的导轨15铺设于外壳11和密封舱12之间的空间底部,气舱单元14在环形的导轨15上灵活运动。外壳11上固设有气孔一13,密封舱12在外壳11内。气舱单元14包括气孔二141、固定轴142、活塞盖143、托架144和滑轮145,气孔二141通过气管与气孔一13相连,并延伸至水面。活塞盖143沿固定轴142上下滑动,对气体进行吸入和压出,从而调节浮力大小,托架144与滑轮145固定连接,并与固定轴14作空心连接。
26.密封舱12内设有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控制系统与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4和气舱单元14相连。控制系统为单片机,使用软件进行编程,用编程软件写好程序之后,下载到单片机,通过单片机引脚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航行器具备信号接收、处理、发送的功能,将简单处理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块人为操控的接收数据的上位机,供操作人参考。控制系统对托架144控制为独立控制,其可以单独对任一托架144进行移动。初始时,导轨15的前后左右各有一气舱单元14,当航行器在复杂水况中发生浮力失衡时,四个气舱单元14可以独立沿导轨15移动进行浮力分布控制,控制系统可自主分析浮力分布,一键使四个气舱移动至最优点。
27.如图5,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的结构完全相同,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用于推动主舱体1旋转。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包括桨叶一21、桨轴一22、圆形的保护罩一23、连接杆一24、电机一25、保护壳26和连接杆二27,桨叶一21通过桨轴一22、减速器与电机一25相连,保护罩一23通过三根连接杆一24与桨轴一22固连,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保证主舱体1左右的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在推进进行方向调节时能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此外,保护罩使螺旋桨产生的动力聚焦收敛,增加了桨叶一21的动力利用率。保护壳26的一端与主舱体1固连,另一端与电机一25转动连接,保护壳26通过连接杆二27与主舱体1固连。
28.如图6~7,保护罩一23内设置转动装置28,转动装置28包括电机连接器281、l型的联动杆一282、横向转动轴283、联动杆二284、纵向转动轴285和连接杆三286。电机连接器281与联动杆一282固定连接,横向转动轴283分别与l型的联动杆一282、联动杆二284转动连接,纵向转动轴285分别与联动杆二284、连接杆三286转动连接,连接杆三286与连接杆二27固定连接。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当航行器处于纵向浮潜运动过程中时,主舱体1左右的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方向也为纵向;航行器下潜时,主舱体1左右的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由初始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当航行器上浮时,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通过纵向转动轴285由初始位置纵向旋转180
°
,从而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当航行器处于横向变向运动过程中,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通过纵向转动轴285转动至水平方向,如图7所示,再通过横向转动轴283左右45
°
摆动改变推力方向,使航行器完成变向。
29.如图8,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4包括桨叶二41、桨轴二42、圆形的保护罩二43、连接杆四44和电机二45,桨叶二41通过桨轴二42与电机二45相连,桨轴二42通过电机二45带动桨叶二41旋转,保护罩二43通过三根连接杆四44与桨轴二42相连。由于此处尾部螺旋桨推进装置4不需要转动,不需要左螺旋桨推进装置2、右螺旋桨推进装置3那么高的强度,因此,连接杆四44无需贯穿圆形的保护罩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