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纺纱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而纺织机可以把许多植物纤维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些线或纱可用来织成布。
3.在纺纱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植物纤维粘附在纱线上,这些杂质会对纱线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纺纱线进行清洗,现有清洗装置仅仅通过喷头喷水的方式对纺纱进行冲洗,纺纱线清洗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头喷水的方式对纺纱进行冲洗,纺纱线清洗不干净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包括敞口罐、支撑座、第一支撑板和清洗机构,其中:
7.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罐的底端,所述敞口罐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敞口罐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罐上;
8.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动力组件、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一毛刷件、第三转轴、第二齿轮、第二毛刷件、第四转轴和第三毛刷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敞口罐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敞口罐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毛刷件,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敞口罐内,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敞口罐外,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敞口罐内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毛刷件,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敞口罐内,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所述第三毛刷件连接至所述第四转轴上。
9.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
10.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第一转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上。
11.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气泵和气体分散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敞口罐上,所述气泵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气体分散机构的进气端连通至所述气泵的出气口,所述气体分散机构的出气端位于所述敞口罐内。
12.优选的,所述气体分散机构包括导管、分散管和出气孔,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泵的出气口,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分散管上,所述分散管位于所述敞口罐内,
所述分散管的底端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若干所述出气孔。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动力组件通电启动后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一毛刷件转动,第二转轴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在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带动第二毛刷件转动,第一毛刷件与第二毛刷件转动后对纺纱线进行清洗,纺纱线在拉动过程中第四转轴带动第三毛刷件转动,第三毛刷件对纺纱线的底部进行清洗,纺纱线清洗干净。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中气体分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敞口罐1、支撑座2、进料口3、出料口4、第一支撑板5、清洗机构6、第二支撑板7、气泵8、气体分散机构9、动力组件61、第二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一毛刷件64、第三转轴65、第二齿轮66、第二毛刷件67、第四转轴68、第三毛刷件69、电机611、第一转轴612、导管91、分散管92、出气孔93。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实施例1
21.参照图1-2,一种纺纱用清洗装置,包括敞口罐1、支撑座2、第一支撑板5和清洗机构6,其中:
22.支撑座2固定连接至敞口罐1的底端,敞口罐1的底端连通有排放管,支撑座2用于支撑固定敞口罐1,支撑座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纹,敞口罐1上开设有进料口3,敞口罐1上开设有出料口4,纺纱线从进料口3进入,从出料口4导出,第一支撑板5固定连接至敞口罐1上;
23.清洗机构6包括动力组件61、第二转轴62、第一齿轮63、第一毛刷件64、第三转轴65、第二齿轮66、第二毛刷件67、第四转轴68和第三毛刷件69,动力组件61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撑板5上,动力组件61用于带动第二转轴62转动,第二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动力组件61的输出端,第二转轴62用于带动第一毛刷件64,第二转轴62的另一端延伸至敞口罐1内,第二转轴62位于敞口罐1的部分连接第一毛刷件64,第一毛刷件64转动后对纺纱线进行清洗,第一齿轮63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62上,第三转轴65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敞口罐1内,第三转轴65的另一端延伸至敞口罐1外,第三转轴65用于带动第二毛刷件67转动,第三转轴65位于敞口罐1内的部分连接第二毛刷件67,第二齿轮66固定连接至第三转轴65上,第二齿轮66啮合连接第一齿轮63,第四转轴68可转动的连接至敞口罐1内,第四转轴68用于带动第三毛刷件69,第四转轴68位于第二转轴62与第三转轴65之间,第三毛刷件69连接至第四转轴68上。
24.工作过程:将清水倒入敞口罐1内,敞口罐1内水淹没第一毛刷件64,动力组件61通
电启动后带动第二转轴62转动,第二转轴62带动第一毛刷件64转动,第二转轴62通过第一齿轮63带动第二齿轮66在转动,第二齿轮66带动第三转轴65,第三转轴65带动第二毛刷件67转动,第一毛刷件64与第二毛刷件67转动后对纺纱线进行清洗,纺纱线在拉动过程中第四转轴68带动第三毛刷件69转动,第三毛刷件69对纺纱线的底部进行清洗。
25.实施例2
26.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动力组件61包括电机611和第一转轴612,电机611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撑板5上,第一转轴6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机611的输出端,第一转轴6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62上,电机611通电启动后带动第一转轴612转动,第一转轴612带动第二转轴62转动。
27.实施例3
28.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支撑板7、气泵8和气体分散机构9,第二支撑板7固定连接至敞口罐1上,气泵8固定连接至第二支撑板7上,气体分散机构9的进气端连通至气泵8的出气口,气体分散机构9的出气端位于敞口罐1内,气泵8通电启动后将外部的空气通入气体分散机构9,气体分散机构9释放的气体在敞口罐1内的水中释放,气体释放产生气泡,气泡使得水震动,提高纺纱线的清洗效果。
29.实施例4
30.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气体分散机构9包括导管91、分散管92和出气孔93,导管91的一端连通至气泵8的出气口,导管91的另一端连通至分散管92上,分散管92位于敞口罐1内,分散管92的底端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若干出气孔93,空气通入导管91,有导管91通入分散管92,分散后的气体从出气孔93上释放。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